在北京太阳城的银龄老年公寓里,每一户老人房间的卧床旁边都有一台健康应急对讲系统,一旦老人有了不舒服的感觉,伸手就能够抓起系统的按钮,呼叫养老院的医护人员以及50米外的北京太阳城医院的急诊医生。通过一个按键与很远的医疗设备服务平台连接,不仅在国内的一些养老院有应用,在北京的部分社区医院与家庭医生的医疗健康保健服务中也可见到。这就是当前医学物联网的一个小小的前端应用体系。
那么,该怎样认识医学物联网呢?
医学物联网的“感”、“知”、“行”
1999年,物联网概念由麻省理工学院提出,早期是指依托射频识别(RadioFerquency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的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的结合,使物品信息实现智能化管理。而医学物联网,就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健康管理、老年健康照护等领域。
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医学物联网发展报告2010》中指出,医学物联网是将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医疗与卫生保健服务领域而形成的一个新兴的重要交叉科学,它利用物联网技术,提供人体感知、移动监护、紧急救助、慢性病健康管理、个人健康档案管理、区域一体化健康监测等一系列的健康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医学物联网中的“物”,就是各种与医学服务活动相关的事物,如健康人、亚健康人、病人、医生、护士、医疗器械、检查设备、药品等等。医学物联网中的“联”,即信息交互连接,把上述“事物”产生的相关信息交互、传输和共享。医学物联网中的“网”是通过把“物”有机地连成一张“网”,就可感知医学服务对象、各种数据的交换和无缝连接,达到对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的实时动态监控、连续跟踪管理和精准的医疗健康决策。
参与这项报告研究的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侯主任委员武留信教授形象地将医学物联网比喻为“感”“知”“行”无处不在,“人与物”“时空”“信息”互联互通。他介绍说,这是医学物联网与众不同的特点。
“感”就是数据采集和信息获得,比如,连续监测高血压患者的人体特征参数、周边环境信息、感知设备和人员情况等。“知”特指数据分析,如,高血压患者连续的血压值测到之后,计算机会自动分析出他的血压状况是否正常,如果不正常,就会生成警报信号,通知医生知晓情况,调整用药,加以处理,这就是“行”。
据了解,医学物联网在医学领域将人与物实现互联互通,多个对象不同维度的数据汇聚成海量数据,而针对海量数据的存储和分析技术至今仍是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
智能化是医学物联网的一个显著特点。武留信告诉科技日报记者,一方面计算机可以将医学专家的知识与智慧进行数字化呈现及可视化展示,大大减轻医学专家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以物联网技术进一步对海量数据进行挖掘,可发现目前尚不为知晓的生命活动规律和身体状态特性,将促进现代健康医学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应用方兴未艾
美国健康管理研究人员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了一个结论:90%的个人和企业通过健康管理后,医疗费用降到原来的10%,而未做健康管理的10%的医疗费用将比原来上升90%。
在我国,健康管理的兴起与发展只有10余年的历史。目前,以“治病为主”的医疗模式正在向着“治未病”的方向转变。但由于公众的健康素养低和医疗信息不对称,还不能自我主动预防疾病和管理健康,医学物联网便可以派上用场,为开展自主健康管理提供方便快捷的低成本服务。
近年来,国内外都相继推出了基于医学物联网的健康管理和解决方案服务项目。可以采用先进的医学物联网技术将人群、社区(农村)、医院(监护中心)等互相连接,进行远程的健康管理与慢性病的长期监测,对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疾病康复人群的健康风险因素进行全面检测和分析,进行针对性的早期干预服务。记者就曾经在新疆乌鲁木齐医院见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医生在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上对乌鲁木齐的患者进行会诊服务。武留信强调说:“关键还是各种健康信息采集标准化、精准性与方便快捷程度,技术越成熟,智能化水平越高,医学物联网的服务优势就越能彰显出来。”
目前,我国大型综合医疗机构门庭若市,人满为患,而已经建好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无人问津。其主要因为基层医护人员受到条件限制,专业素质与服务能力不高,患者总是担心被延误病情。而通过医学物联网中的远程无线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可以将大医院与社区医院或家庭医生的便携设备连接,由大医院中的医生解答基层医院提出的问题,即达到高效的健康管理目的,也为缓解看病难,看病贵提供较为满意的健康解决方案,“这种模式无疑是一个多赢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选择。”武留信说。
除了健康管理和慢性病管理,医学物联网在紧急医疗救助,移动医护服务,医用资源管理,远程手术,电子健康档案,区域健康检查与健康解决方案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盈利模式尚待形成
时下,全球医学物联网产业体系都在建立和完善之中,产业整体处于初创阶段,尽管具备了一些分散孤立的初级产业形态,但都尚未形成大规模发展。如物联网核心产业中,2009年传感器全球规模在600亿美元左右,RFID不到60亿美元,M2M(MACHINETOMACHINE,机器对机器的无线通信服务)43亿美元,真正意义的社会商业化医学物联网更是处于起步阶段。
就技术而言,基于RFID的医学物联网应用已相对成熟,医疗标签、电源管理、信号处理等形成了规模应用,但部署范围较小,许多系统都在测试阶段。M2M将是未来的医疗健康最佳解决方案,在疾病预防、诊断、治疗和连续跟踪监测上可发挥作用;同时,它也吸引越来越多的电信运营商、保险组织、医药公司、医疗保健供应商、研究机构、设备制造商、基础建设厂商、应用开发厂商和集成电路设计商等加入并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交互体系。如IBM推出的智慧地球计划就是一个很突出的医学物联网产业发展案例。
尽管医学物联网发展以点带面,逐步大面积覆盖,但影响范围广的典型应用案例还是非常有限的,其困境在于应用上的闭环居多。从全球角度看,医学物联网的应用大多是在特定行业或企业的闭环应用,信息管理和互联也局限在有限的行业或企业,不同地域间的互通至今仍存在问题,武留信说。“我们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物物联通"。”
“可以说,医学物联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之一,在整个产业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支持。相信随着物联网应用的逐渐推广,医学物联网的发展前景将不可估量。”武留信如是说。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3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