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医疗:医疗信息化 医改新趋势

  医疗信息化是信息化建设比较复杂的一个行业,其核心是病人信息的共享。狭义上的医疗信息化包括医院管理信息化、临床管理信息化和公共卫生信息化,广义上的医疗信息化还应包括医保信息化和药品流通信息化。
  
  医疗信息化医改新趋势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疗健康水平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卫生工作面临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根本变化,一些制约卫生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日益显现,医疗卫生深化改革势在必行。
  
  医疗改革的目的是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用比较低廉的费用提供比较优质的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基本医疗服务需要。卫生改革与发展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化建设,信息化不仅能促进各项改革措施的落实,也日益成为提供科学管理水平、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手段。
  
  医疗信息化是充分把IT技术应用于医疗行业,其核心是围绕每一个客户,将整个社会的医疗资源和医疗服务,如医院、专家、医疗保险、药品供应商、医疗设备供应商等等连接在一起,整合为一个系统,以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服务水平和运作效率。
  
  病者得其医、医者有其用
  
  目前,人们抱怨的“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其中一个主要的表现就是医院业务流程繁琐,病人看病要经常往返于各部门之间,每个环节都需要排队等候,各医院间没有标准化的业务流程,病人到不同的医院看病往往需要重复检查。
  
  而医疗信息化则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难题。未来,人们可以这样看病:不必请假一天去排队,不必害怕医疗资源不足,更不需要担心钱包里的人民币不够!“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或许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
  
  全面推行医疗信息化,能有效挖掘医疗事业发展潜能,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障医疗安全,同时能推动医疗资源的优化配置。
  
  首先,实行医疗信息化可以实现医疗资源的充分共享,解决目前大医院看病难、小医院和社区医院资源闲置的矛盾,充分挖掘医疗事业的发展潜能。
  
  通过区域化的医疗信息系统,病人生病时以社区医院为起点,通过社区医院的筛选,根据病情分流到各个层级的医院,实现“病者得其医、医者有其用”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电子病历以及信息化的医疗保障系统杜绝了重复检查等资源的浪费,实现了转诊的便捷性,更多的二级及以下医疗资源得以充分运用。
  
  其次,实行医疗信息化,还能有效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通过电子预约挂号系统,患者可以实现在网上挂号、预约挂号等功能,避免了现场排队挂号长时间等待的问题。通过门急诊划价收费系统、“一卡通”等措施,缩短了患者划价收费等等待时间,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效率以及服务水平。医院管理信息系统的综合应用对于医院等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另一方面,医疗保障信息系统的应用可以提高缩短医保流程,简化医保报销手续,提高医保系统的服务质量。
  
  再有,医疗信息化能加强医疗安全保障。
  
  医疗信息系统特别是其中的临床信息系统对于保障病人安全,减少医疗事故具有显著的作用。其中医嘱处理信息系统可以通过嵌入药品等知识库,对医生下达的医嘱过程进行自动核查纠错,避免产生医嘱错误,同时电子化医嘱也避免了错抄产生的可能性;通过护理监护系统,医生可以实现对病人24小时的监护,从而保障了对病人生命体征的随时掌控;而心电信息系统、手术麻醉监护系统等则可以准确记录麻醉用药等,提高手术的成功率。
  
  通过知识库和各种自动审查功能的应用,临床信息系统可以实现对于可能的医疗差错或重要的时间进行告警或提醒的功能。同时发挥数字化和计算机的处理优势,可以多视图的展现医疗信息,从而辅助医生提高诊断水平。
  
  此外,医疗信息化能有效促进医疗资源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
  
  2003年SARS重大疫情灾害爆发后,暴露出我国对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不健全、公共卫生发展严重滞后的问题。通过医疗信息化,政府可以方便统计地区病情,对于疫情控制有很大的意义;另一方面,政府还可以通过药品物流信息化管理,实现特殊时期的资源调配,使资源利用实现最大化。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1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