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生活如何更智慧?现代技术提高管控能力

    专家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可提高城市管控能力

  “冰箱里剩余2只鸡蛋、2盒牛奶,需尽快补充……”“天河北路交通顺畅,现有出租车103辆,空车15辆……”这不是保姆、交警反馈的信息,而是“智能管家”自动发送到你手机的实时短讯。令人惊喜的还有:在卧室提前开启车库、发动汽车,在上班途中了解身体状况各项指标,在办公室遥控家里煮饭、烧水……这样的智慧生活,你想要吗?

  随着市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2012年,中国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小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36个城市提出将打造“智慧城市”。天河区也提出全面建设“天河智慧城”的目标,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和支持,并作为智慧广州示范区,肩负起探路先锋的历史使命。

  生活之困

  看病、坐车

  通通要“等”

  去医院看病,从挂号到医生问诊等上一小时是“家常便饭”。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地铁几乎条条线都挤破头,有时要等上四五趟才能上到车,自驾车十有八九堵在某个“黑点”上。非高峰期,公共交通又陷入运力闲置、资源浪费的困境。

  还有一个多月就要参加高考了,正在接受牙齿矫正治疗的小莉越发烦恼。令她烦恼的不是治疗,而是交通和挂号。“每次都要等好久的车,去到医院再排很长的队,有时候还挂不到当天的号,只得挂晚几天的,再跑一趟。”小莉觉得,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这样来回奔波令她十分疲惫。即便是家人开车接送,结果也会因为到处找车位而浪费许多时间。

  日常生活中,像小莉一样遇到各种麻烦的人不在少数。随着城市规模日益壮大,市民对生活服务的要求不断提高,一些“城市病”也逐渐爆发出来。就拿最常见的交通出行来说,上下班高峰时期,公交、地铁几乎条条线都挤破头,有时要等上四五趟才能上到车;自驾车十有八九堵在某个“黑点”上;打的更是一次遥遥无期的等待。

  各种各样的“等待”也造成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公开数据显示,整个20世纪的100年里,人类消耗了2650亿吨的石油和天然气、1420亿吨煤炭、380亿吨钢、7.6亿吨铝、4.8亿吨铜。预测新世纪财富积累和增长大约是上世纪的3至4倍,人类正在加速耗竭自然资源的存量。与此同时,交通拥堵、污染加剧、入学难、就医难等一系列城市管理问题开始凸显。

  “如果有个神通广大的管家,及时提供各种信息并给予解决方案,那该是多好。”小莉发自内心地说,“我真希望能坐在家里挂好号、约好车,到时间了直接去治疗!”

  创新之举

  CBD内华新社区

  率先试点

  街道建立智慧社区服务网页,居民只要使用该网页,就可足不出户在网上办理计生、民政、劳动保障等业务,可以享受到社工、义工对家庭的多项服务内容,可以便捷地查询各种各样个人使用煤气、水、电、电话等使用情况和账单等。智慧社区作为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是市民体验、享受智慧城市带来的幸福生活的核心渠道。

  位于天河CBD内的林和街华新社区,是天河智慧城智慧社区建设的首个试点。去年10月,该街道就委托一家科技公司开发了“四位一体”的社区协同治理管理系统软件,社区居委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对社区存在的矛盾纠纷、问题隐患等进行排查和处理;居民登录网页智慧社区服务网页,办理各种业务。

  记者在华新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大厅里还看到两台自助终端机。一台是政务服务终端,从部门服务、主题服务、群体服务、人生事件等四个维度,提供400多项业务查询和办理。另一台是便民自助终端。居民只要用身份证或社保卡(市民卡),在自助终端的指定区域“嘀”一下,便可实现政务信息查询、在线办理、网上交易等,无需排队,十分便捷。

  相关工作人员还演示了目前正在试运行的智慧出行和停车诱导系统。只要下载相应软件到手机,点开应用程序,几秒钟后,屏幕上就会出现天河商圈三纵三横路网的实况,放大后更有路面交通情况、出租车情况的提醒以及附近停车场位置和剩余车位信息。这些信息只要接入网络都能接收到。

  华新社区已有近400多户居民加入智慧社区计划,其中200多户已经实现光纤入户,目前正在逐步安装室内感应设备。

  林和街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计划在巩固前期成果的基础上,对综合管理系统和综合服务系统进行完善。对政务管理系统,通过将政务管理、综治维稳、公安、城管视频监控、门禁监控、智慧交通等多个系统数据接入平台,形成统一的、集约化的数据集成平台,实现管理服务信息“一点输入、多点共享”。对综合服务系统,扩大智慧街道、智慧社区的信息化应用。在社区服务站增加人工电话呼叫中心,接受居民电话咨询,提醒居民待办事务等。

  林和街华新社区试点的经验也在不断扩散,天河区其他一些社区,乃至广州市其他区也都在积极开发智慧社区、智慧家庭方案。

  城市之需

  智慧管理

  可缓解“城市病”

  智慧政务、智慧医疗、智慧交通……智能手段为市民生活带来的便利,已不再是空中楼阁。人们希望可以借助科技的力量尽享高品质的生活,并与环境和谐相处。而智慧城市更是解决目前遇到的资源不足、交通拥堵、环境污染、安全隐患等制约城市发展问题的首选途径。

  据不完全统计,在今年的地方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有36城市提出将打造“智慧城市”。上海、无锡、武汉等城市更是制定了详细的建设规划和方案。

  参与智慧城市打造的贝尔信信息技术公司负责人提出,智慧城市的几个重要方面都是基于应用需求而开发的,如当前医疗机构数量有限,公共医疗的比率低,但居民对医疗卫生需求不断提高,且城市老龄化现象越来越明显,如何解决双方之间的矛盾?智慧医疗的概念便被提出来。“通过智慧的远程医疗系统,可以让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得到治疗;为了时刻了解独居老人的健康状况,可以在老人的床单上安装设备,如果夜间发生紧急情况,床单上的医疗设备可以分析出具体情况,然后自主呼叫急救中心并发出患者身体信息,这样可以减少突发病的死亡率。”该负责人说。

  但智慧城市的建设,真能治疗目前出现的一些城市顽疾吗?专家表示,智慧城市就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城市运行中的各个核心系统加以整合,提高对城市运营的指导和管控能力,使城市管理与市民生活更节约、安全、高效。智慧城市建设最终将实现这样一个梦想:基础设施先进、信息网络通畅、生产生活便捷、城市管理高效、公共服务完备、生态环境优美、人文智慧丰富,资源利用效率、城市管理水平和市民生活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然而也有专家指出,智慧城市是大家对未来理想生活的一种美好愿景,它带有一定的科幻色彩,有时想得再美,做起来却无从下手,而且智慧城市对基础设施等要求也很高,在目前钢筋水泥土的城市基础上,建造一个由智慧信息产业支撑的数字的、网络的、虚拟的、智慧的城市,并非所有地区都适宜。

  ■他山之石

  北京:《智慧北京行动纲要》给北京勾勒出了一幅“智慧图景”。到2015年,北京要实现从“数字北京”向“智慧北京”的全面跃升。全市联网的人口信息系统;覆盖城市各个角落的安全视频监控网络;智能电表、水表;重点食品、药品将实现全程监管和追溯……一项项看似遥不可及的智能技术,将在未来几年内逐渐融入日常生活。

  上海: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2011-2013年行动计划》中提出,到2013年底,基本建成宽带城市、无线城市,家庭平均接入带宽达到20Mbps;人人拥有电子健康档案,重要食品安全信息实现可追溯,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指数达到80,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8500亿元;信息安全总体实现可信、可靠、可控。

  武汉:作为国家863“智慧城市”项目的试点城市,已初步编制完成《武汉智慧城市总体规划》。该规划明确了智慧市政设施、智慧环保、智慧医疗卫生、智慧水务、智慧文化、智慧教育、智慧城管、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食品药品监管、智慧社区、智慧公共安全、智慧物流等智慧行业重点应用领域。(编辑 张颖)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256.html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下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