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贺建华:智能交通未来发展趋势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我们在此共商推进智能交通发展的思路、途径,这对于凝聚共识,促进未来五年智能交通发展蓝图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智能交通构建和发展的基础,信息化对于促进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转变、破解发展难题、全面提升行业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前不久,交通运输部颁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将建立更加全面、纵深的交通运输运行监测网络,进一步提升交通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与综合利用水平,提高交通运输系统全网联动、协同应用程度,在保障畅通运行方面取得显著实效,在提升运行效率、服务公众出行方面取得明显突破,在规范市场秩序、强化安全应急、服务决策支持方面全面提升,在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发展现代物流、实现低碳绿色交通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与保障。
 
       智能交通发展趋势而言,有三个问题值得我们关注。
 
一、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推动。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和扩散引发了生产方式、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深刻变革。以下一代移动通信、宽带网网络、传感器网络、电子标识、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物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发展智能交通的重要支撑技术,受到各国广泛关注。虽然对这一领域技术的理解不一、称谓不同,但在交通运输领域,通过更透彻的感知、更广泛的互联、更智能的分析处理的手段,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交通运输工具、交通环境、交通参与人之间的广泛连接、交互,通过大规模交通状态信息传感,对海量数据的采集、管理、分析,进而为出行服务、决策监管提供支撑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我们从社会上对“车联网”、“船联网”的广泛而热切的关注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二、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
 
       本次大会的主题之一:“绿色的智能运输”,反映了当前能源环境、气候变化的新形势,体现了社会、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要求。当前,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注重通过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促进交通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比如欧洲就提出了发展“生态智能交通”理念。我国交通运输业仍是全国能耗和碳排放的“大户”,能耗和碳排放分别占社会总能耗和总排放的36%和20%以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交通运输行业,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和保障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贡献。因此,“十二五”期间,以节能减排、提高效能为目标,加强先进技术的应用和推广,是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使命。
 

三、产业化突破成为智能交通发展的重要任务。
 
       世界智能交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推进智能交通发展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工作,更需要充分利用市场规律,积极引导企业和社会力量的参与。因此,“十二五”期间,交通运输行业推进智能交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大力推进成熟适用的智能交通技术的规模化应用,力争在有条件的领域实现产业化突破,形成应用、资本和技术共同拉动智能交通发展的新模式,为我国智能交通的快速、可持续发展开辟可行的道路。
       
       基于上述背景,交通运输部在总结我国智能交通十余年发展经验和教训基础上,针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对交通运输的新需求,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智能交通发展的先进理念,正在组织制定2011-2020年交通运输行业智能交通发展战略,我们初步提出了发展新一代智能交通系统的思路。新一代智能交通不是要推翻原有智能交通体系,而是要在国家智能交通体系框架的统一指导下,以现有智能交通建设成果作为新的起点,结合新的发展环境和需求,按照新的发展理念,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网络技术,合理设定本阶段的战略目标和发展路径,以达到智能交通新的应用效果。

 
新一代的“新”大致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更新的理念
 

      新一代智能交通将以“服务更符合人的应用需求”、“管理也是为了服务”为导向,“让公众享受到智能运输带来的便利服务”为目标,面向人认知、可信任的和无处不在的应用服务重造为发展的重点。
 
二、更新的技术
 

     以下一代移动通信、宽带网、传感器网络、RFID、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与服务于公众的需求深度融合,由此带来应用功能重构。
 
三、更新的机制
 

       新一代智能交通的发展,将围绕技术、应用和资本共同拉动,以产业化突破为重要标志,构建和完善标准化引领机制、市场化促进和推广机制,初步解决我国智能交通发展的机制问题,为我国智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必要的保障环境。
 
四、更新的应用
 

      与过去独立的信息采集和应用不同,信息采集和应用进入更高阶段。我们将以交通要素身份识别和认证为突破点,通过更为全面透彻的状态信息采集系统,更为智能和透彻的信息处理系统,更为人性化的信息分发和服务系统建设,加快跨区域、跨部门的综合应用系统建设步伐,积极推动国家新一代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综合运输网络状态感知和数据服务体系的建立健全。
 
       综合考虑“十二五”期间构建“便捷、安全、经济、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求,针对智能交通下一步发展,我们将重点关注以下6个方面。
 

     1. 构建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公路、航道、城市道路、枢纽、港口)的状态感知、数据应用和监管服务体系,实现交通基础设施的可视、可测、可控。在这一方面,“十二五”期间的一个目标是,国省道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要达到70%以上。
    

      2. 构建综合运输(公路运输、水路运输、城市客运、综合枢纽等)的状态感知、数据服务和监管服务体系,实现多种运输方式运行协同和效能提升。“十二五”期间的一个重要目标,是对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到100%,其中对于重点营运车辆要实现卫星定位监控系统的全覆盖,对于中国籍运输船舶要实现船舶电子标签的全安装。同时,我部将与国务院有关部门在推进海公铁多式联运系统方面采取实质性的举措,启动相关示范试点工程的建设。
 

      3. 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交通应用及公众需求的深入结合,重点在城市公交、出行信息服务等方面实现功能重造,使公众享受到智能交通带来的便利服务。我们将在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基于物联网的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开展一系列示范试点工作。
 

      4. 努力减小和消除不同运输和出行方式、不同交通网络、不同地区以及城乡间交通运输服务水平的差异,使得各类交通运输参与者公平和可靠地享受到同质化、一体化的基本交通运输服务。我们将加快智能交通技术从特大城市向二、三线城市的普及和推广,积极探索在农村路网地区开展低成本的智能交通信息服务。
 

     5. 在车路协调、船舶助导航、管控与安全保障、生态交通等ITS前沿技术方面,结合中国实际特点和应用需求,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并取得实际应用效果,为实现人、运载工具、基础设施、环境的协调运行,以及ITS的协调发展探索可行之路。为此,相关的重大关键技术研究已经列入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部分领域的重大科技项目已经启动。
 

      6. 积极探索构建资金链、市场链、价值链,初步解决中国ITS的发展机制和模式问题,在电子收费(ETC)、集装箱射频识别、综合信息服务等条件具备的领域实现规模应用,取得产业化突破。特别是在ETC方面,交通运输部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实现全国高速公路ETC平均覆盖率达到60%,ETC车道数达到6000条以上,ETC用户量超过500万个。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91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