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k Manuchehri Gorjestani:建设智慧型低碳城市的观念模式(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世界银行顾问、前首席知识官Nick Manuchehri Gorjestani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之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大会上,清华大学教授、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低碳经济研究院院长何建坤发表演讲,以下为速记内容。

 

世界银行顾问、前首席知识官Nick Manuchehri Gorjestani

  Nick Manuchehri Gorjestani:大家早上好!欢迎大家回到我们今天的低碳城市联盟论坛,也非常感谢唐市长以及组委会对我的邀请。我想利用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的见解。
  
  对深圳来讲,我不是一个陌生人,或者说是一个初来乍到的。我想在大家没有认识深圳之前,是在1979年的时候,我就已经到深圳来了,当时它是一个小的渔村,在过去的这30多年之中,我一直是密切的注视着深圳的变化和进展。可以看到,深圳在1995年由300万人口一直增长,发展到现在变成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化大都市。2009年,深圳已经变成了一个千万人口的大都市,并且是以高科技作为支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城市,每一天深圳的生活质量都在不断地提高。我两年前来过深圳,当年是王东(谐音)教授驱车带我来看这座城市。当时我们驾车经过这里的时候,王教授说,虽然现在只是一片平地,但是两年以后,这里将会变得大不同,让你觉得日新月异。在深圳我们目睹这一切日新月异的变化,跟我在世界银行工作这么多年是不可比拟的,我想非常老实地说一句,这是在整个人类的现代世界中,深圳所取得的跨越式的发展,特别是低碳和智能城市的发展,都是令人吃惊的。
  
  首先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背景的情况,也就是在全球的背景之下,我们在进行城市发展之中一些背景的知识。我们知道,在全球都已经发生了非常多的变化。首先看一下人口的情况,到本世纪的50年代,人口将会再增加20亿。经合组织国家将会从占全世界75%下降到33%,换言之经合组织的经济的重要性将会下降。而另一方面,人类的碳足迹目前也是急剧上升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到,到2050年,我们的碳足迹将会相当于现在的2.5倍,也就是说,需要2.5个地球才能容纳人类排放的这些二氧化碳。我们再看人类前进的引擎,它从西部转向了世界的东方,从南方转向了北方。我认为中国已经不是一个新兴的国家,中国是一个再度崛起的国家。非常多西方的国家的人不一定知道,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是全球的第一经济大国,现在中国是再一次进行了崛起。我们可以看到,人口的迁移是从地球的东部向西部转移,也就是说从地中海地区向其它的地区迁徙,换言之,经济和人口的爆炸式的增长,在全球是前所未见的。我们所目睹的这些经济和人口的变迁,我们的人口是100倍于经济革命前人口的增长,相当于我们工业革命之前的1000倍的经济加上人口的增长。我们可以看到,它像一个海浪一样,一浪接一浪的向我们涌来。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转移,就是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中国发展成为全球的制造业的枢纽,现在我们看到,中国逐渐转变为全球的创新中心。这个创新中心将会使得我们社会的本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我们预计到2030年,全球的中产阶级将会达到50亿人口,这些人口将会住在城市中,全球有70%的人口将会居住在城市里。我们会居住在什么样的城市?是旧工业化体系下的城市吗?对于全球80亿人口来讲,这些的工业化的城市已经不再适宜人居了。我觉得我们新世纪的智能城市应该充满了创新性。
  
  我们先看一下我们所说的低碳智能城市,它是由三个支柱组成的,首先它是有一个低碳的足迹,或者说一个低碳的路径。大家可以稍微将自己的思维发挥或者是发散一下。首先,我们要看到可持续发展,或者说科学的发展。另外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就是我们的创新,以及我们的知识型社会。我们希望这种创新以及我们的知识是相辅相成的。第三个就是智能的基础设施。我们希望这三大部分能够互相交融,并且可以成为我们进行低碳城市的必有路径,而它们三个支柱之间是缺一不可,必须进行紧密的融合才可以。
  
  刚才我是提到了一个智能的城市,提到了我们的一个基础的设施,它们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并不足够。而对于智能城市来讲,我们还缺少了一个东西,那么是什么东西呢?我把它叫做是一个社区。我认为人才是城市的灵魂,人才是城市的重心,而不是我们说的基础设施。比方说交通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它不足够让城市增添活力。我们一定要有社区的融合,或者说社区的胶着。我们希望有非常多的革命,我们有非常多的投资,以及我们需要一个智能的社区,而这些社区有非常多的聚集点,它会有非常多的学习型的社会,有非常多的社交媒体的设备,有非常多的协同以及合作,可以使得我们的市民、家庭,住在一个非常洁净、健康、智能的社会中来进行繁衍和发展。
  
  我们下面看一下这张照片。这张照片是我们一个城市的典型照片,是全球非常多的摩天大厦的集合,这都是一个智能城市的表象。一个城市在8000年前其实就已经是这样了,这是在土耳其所发现的一个城市(如右下图所示),我之所以喜欢这个图的原因,是因为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已经有了宏伟的智能城市的蓝图。下面我们先看一下,为什么它是智能的?它跟我们现代的城市有哪些是不一样的呢?你可以看到,它没有任何的街道,也就是说8000年前的祖先们希望将我们所有的社区都联系在一起,希望大家可以进行互相的交流。它体现了刚才我提到的社区融合这样一个概念,也就是在空间上的一种融合,空间上的一种胶着。左上角这个是加州的一个图片,下面这个是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图片,大家看到这两个图的区别了吗?如果从空间来说,在加州他们是活动的,有空间的流动性,你可以看到是一个流动的概念。而下面这个则是一个体验式空间的体验。
  
  我们可以看到,现代技术,包括一些信息技术,能够让人和人更好的联系起来,能够促进人和人的交流,但是我们仅仅靠技术是不够的。什么叫做真正的智能城市的生态?那就是看人和人之间是如何进行沟通的。每一个智能城市主管人员要记在心中的,它始终是关于人,人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融合,以及如何交换本次之间的理念。
  
  我们要看的是本土化和全球化两大趋势。在过去的这一段时间里,我们一直受到全球化的驱动,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了很多,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开始看到本土化的上升。什么是本土化呢?你要有自己的特征和特性,它可以从过去千城一面的城市,走到有自己个性的,比如说有客家文化特色的这样的尝试。而且原则就是要实现这种村落的本身的原味风格,我们相信这才是真正的智能化发展。
  
  我们再看一下实体的展示,如果看这张图,你会觉得它是各自分而治之的,大家都分隔在一栋一栋大楼里,没有沟通。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即使我们有这种建筑,我们也可以带来一些沟通或者是信息分享的空间,我们仔细一想就会发现,总是有解决之道。你看在这个大楼的顶上,它就像是一个公园。在新加坡,没有很多的土地资源,你不可能修非常小的房子,必须修大厦。为了促进人和人之间的沟通,让他们实现自己的融合,我们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促进。
  
  而这张图是典型的一个垃圾倾倒场,大家把垃圾填埋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有一些气体或者是有毒有害物质,它们其实都在这个填充物里沉积下来。其后果就造成了当地的严重污染,这也是我们一个想象的图景,左手给出的是资源,而右手给的是我们的钱,不管是在美国还是在欧盟,很多国家都有这种发展,就是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交换。但是今天在美国以及欧洲,包括深圳这样的城市,政府都已经认识到,我们必须要改变过去的发展方式,我们要变废为宝,不仅仅是说浪费资源,或者把它视为是一种废物,我们要从这个废物中找出可以发展的资源,垃圾不一定是脏的,垃圾有可能是有用的,它可能通过不同的技术把不同的废物和废弃物充分地利用起来。
  
  我们现在有新的证据证明,我们的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智能的,而且也是非常节约的,并不是说绿色经济就一定要花很多钱。相反,根据我们长期的文本数据的积累和研究,我们可以看到,智能经济其实是很节省钱的。
  
  我们现在看一下人的心态,我们讨论的一切的关键点都是人,人是一个改变的焦点,我们始终要意识到,在我们前进的过程中,我们心中要有一个理念,就是什么是真正的智能城市。真正的智能城市它这种心态是跟我们过去不一样的,你不改变心态,不可能实现真正的智能城市。也就是说,只有这样的心态转变,才能实现由过去的工业化社会走向真正的智能社会。在过去,我们在工业化的社会里考虑的就是物质、工厂、生产、竞争,而在今后,这种智能化城市中,我们关键的是网络、人际、创新理念等等。因此,我们就像跨越了两座大山,我们要从过去的这种消耗资源的方式走向一个新的境界,在这里有大量的知识,我们把它称之为一个充足的世界,是一个知识积累的世界,而不是资源消耗的世界。所以在这个山头上,我们积累的资源是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而不像过去的那个山头,我们的资源是不断消耗,而越来越少。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足印,是人类踏上月球的第一个足印。我们都知道阿姆斯特朗是第一个踏上月球的人,他有可能飞出去,有可能受伤,但是他第一个踏上了月球,学会了怎样在月球上行走,他是登月的第一人,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这种转变也是我们做智能城市的过程中要做的一个尝试,就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继续学习,这是一个动态和持续的过程,我们对待城市的态度,不是作为一个盒子,不是作为一个箱子,不是作为一个机器,而是作为一个生态的系统,一个有血有肉的城市。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有很多的应用,它们必须是智能化的应有,而在工业化的世界里,我们总是不停地工作,我们的工人只是被视为一个劳工,而在这种智能化的世界里,我们会把他视为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来看待。因此,我们会刺激他们作为一个知识型的人才,提出自己的创新,释放自己的潜能。因此你会看到,他们心中的世界,一个智能化的世界是有蓝天白云的,这样一个绿色的世界。我们之前讲到了有蓝色、黑色,但是这是我们一种新的划分的方式,过去的城市也许是黑色,而现在我们要做的城市是一个绿色的城市。
  
  在20世纪,我们是一个信息爆炸的世界,而在21世纪,它是一个理念的世界,或者说一个意义的世界,我们做的什么事情都必须要有意义,不管是低碳城市还是绿色城市,都是要为人类带来意义。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还有人与环境的共处。因此,在21世纪,我们要实现这种数据库之间的结合。在20世纪的时候,我们想的总是怎么样把数据结合起来,而在21世纪,我们想的是把人和人的大脑联系起来,你怎么建立一个人与人联络的网络,保证人与人的知识能够分享。我们怎么分享大家的大脑呢?怎么把大家的大脑作为资源来分享,并形成一种可分享的社区呢?怎么样放出每一个人的潜能呢?过去的模式已经远不能满足今日的需要。在21世纪,我们要做的是叫做群策群力的一种做法。有的人可能会说,这是一个梦想,不可能实现吧,也不可能说做任何事情都是通过群策群力来完成,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我们不妨来看一看,在左侧是我们已经熟悉的目标,它就是一个通过群策群力来做出来的产品,它不仅仅是一个产品,它是一个智能的数据库。而在右下角这个,它看起来是一个产品,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这是由巴西所设计的一个产品,它是由人们来群策群力做出的结果,有1000多人参与了它的设计,他们探讨了怎么样设计它,怎么样为它付钱,怎么样支付这个成本。在智能化城市中,每个成员的潜力和创意都会被释放出来,其实这才是建设智能城市中最有挑战的。20年前我们考虑的最重要的是成本,你是否具有成本优势,决定了你的商业的模式。而现在我们强调的不再是成本优势,而是创意优势。比如说这两张图片,它们都是自行车,其实在左上角实际上是在工厂做的单车,最考虑的就是节约成本,而在右下角我们看到的同样是一款自行车,它是一种3D设计的智能化的自行车,它可以在你的家里,在你的办公室里来设计和使用。所以未来我们讨论这种竞争的优势就是创意的优势,而不仅仅是成本的优势,你们未来每个人只要有创意,都可以加入到其中。你可以用一些智能的软件来进行创意,所以这种大规模生产的传统理念已经被一种新的理念取代,那就是“大众化的定制”,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大规模的生产,满足各个需求者定制化的产品,这听起来好像是比较的矛盾的,中间存在着很多的挑战。那么有哪些挑战呢?
  
  首先从业务的角度来看,它怎么样来组织,你自己的行业内部怎么样来组织?比如说我们传统的组织结构,作为一个企业,在过去它是从上到下等级分明的一个制度,而社会也是这样一个相对等级分明的社会。而在21世纪,我们要看到的社会、工厂,或者是世界,它的组织结构是比较的松散的。它们更加的自由,更加的开放,而不是从上到下,而不是等级化的,它是一个自由流动的世界,它只是左右之分,没有等级之分。这样的一个智能城市是我们真正要追求的智能城市,中间存在很多结构性的调整,一个心态的调整,这才是真正面临的挑战。
  
  最后作为总结,我们很明显地可以看到,可持续性、创新以及彼此之间的合作是最关键的原则,也是我们前行的一个方向,它能引导我们走向真正的智能世界,但在这当中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呢?那就是和谐,和谐不仅仅指的是一体化,在一体化之外,还有社会、政治以及经济的和谐,我们要形成融合,我们要有彼此理念之间的交汇,包括一个地区化的特征和全球化的平衡,那个地区要有自己的特点和文化,我们在这里强调的包括智能城市,它在全球范围内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不可能说在全球各地都建设一切的智能城市,必须有当地的特色,怎么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景呢?在我看来领导力非常重要,关注点也非常重要,还有就是我们的融合以及行进的速度,还有我们的雄图伟略,以及相关利益方的参与,这些就是我们成功的大厦的支柱。我这里有一个“速度”,我之前讲过,6个月之前我们这个大厅还不存在,现在已经建起来了,今天可以在这里举行这个会议,所以在这里可以看到深圳的速度。
  
  我之前还谈到了心态的调整。从这个方面来讲,很多人都会忽视人的因素,特别是心态的因素,他们更多的重视的是技术,或者是基础设施建设等等。我在这里告诉大家,心态也是重要的,人是我们应该关注的焦点和重点。我有一个小小的希望,就是希望在这个10年结束的时候我还活着,然后回到深圳,再次见到在座的各位,看到深圳的低碳城成为一个智能化的城市。就像我在几十年前,在1979年第一次来到深圳,然后在今天看到深圳获得巨大的转变一样,我希望在下一个10年,我能看到更大的转变。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9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