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支付多模式并存 二三线市场大有可为

  目前全球的移动支付主要存在多种商业模式:以银行为主导的模式、运营商独立运营模式、运营商与银行合作的模式、以及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模式。
  
  在中国,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和用户手机消费习惯的积累形成移动支付诱人的市场前景,移动支付产业也已经形成了较完备的产业链。中国的现状是,一方面,运营商主导的近场支付模式受制于标准、终端等诸多问题,尚未实现突破性的发展;另一方面,以第三方支付机构为主导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发展迅猛,逐渐成为发展趋势。
  
  第三方支付打通移动支付发展难点
  
  在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主导模式下,移动支付平台的运营由独立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的第三方经济实体承担,具有独立的经营权,起到信息中心的集聚作用。第三方支付企业作为桥梁和纽带,联接用户、银行及应用服务提供商,并负责用户银行账户与服务提供商银行账户之间的资金划拨和结算。
  
  第三方支付机构所构筑的移动支付平台将金融机构、移动运营商、用户、商户等产业链各环节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打通,实现基于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跨行支付交易,将“多对多”的支付关系变为“多对一”的支付关系,从而大大提升了用户体验和资金周转效率。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已经占据了线上支付(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等)的较大份额,并拥有大量用户沉淀,未来在产品创新和应用拓展性上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中国移动支付发展目前则主要面临三大阻碍:一是应用范围,由于技术和成本、产业链和行业的壁垒等原因,移动支付的行业应用场景局限性还比较大,还不能创造充分的使用需求来促进发展。二是使用的便捷性,减少使用环节、提高支付效率、提升客户体验,这是第三方支付要联合运营商和银行为用户去提升的。三是安全性,这也是很多缺乏信任体系的中国市场环境面临的重要问题,而第三方支付相对银行和运营商来说,在保证买卖双方的交易安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对移动支付的发展现状而言,技术标准只是手段,成熟的商业模式和创新的行业应用才是“移动支付”产业化进程的核心驱动力。移动支付的发展更需要的是打通上述三个阻碍,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应用范围,或者说商业模式、行业应用。
  
  “移动支付”已构建了成熟的商业模式。
  
  企业第三方支付凭借其在传统互联网支付领域,长期专注产业链支付积累的丰富行业经验,以完整的移动支付产品矩阵构建整合“移动出行、移动理财、移动消费”三大领域的一体化、多维度的移动支付平台,同时覆盖手机支付、移动网银支付、移动快捷支付、移动POS机、手机刷卡支付终端、车载智能终端等多元化移动终端。同时,企业第三方支付在“移动支付”的行业应用上,也有了成熟的模式和成功案例(苏宁、京东)。
  
  移动支付二三线及农村市场大有可为
  
  尽管人们普遍认为,移动支付的发展契机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然而数据告诉我们,“移动支付”随身灵活便捷的特性将使其在广阔的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地区也大有可为。
  
  某企业总裁周晔也表示:“从去年获得支付牌照起,我公司就将发展重心逐渐由过去的知名大企业转移到中小商户和小微企业,由一、二线城市转移到地级市和乡镇。”周晔表示,“经过一年多在小微企业客户中的发展,切身感受到小微企业对金融支付服务的迫切需求,并坚定了以创新金融支付服务乡镇农村市场,服务小微企业的发展信心。”
  
  第三方支付企业关注小微企业和城镇、农村人口对移动支付的迫切需求,将小微企业和农村市场作为“移动支付”的发展重点。为了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服务,第三方支付企业进行了全方位的商业模式、技术开发和组织结构的调整。其推出的融合收单、网上支付和移动支付三大业务形式的金融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响应周期,加速了各级乡镇中小微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
  
  在非洲等国外一些尚不发达的国家,金融体系建设不完善,移动支付已成为人们转账、汇款和支付的重要手段。数据显示,全球最常使用手机钱包的国家有四分之三都在非洲,而全球移动支付最成功的案例则是在非洲的肯尼亚,在肯尼亚,68%的成年人都在使用手机钱包,这一比例位居世界第一。
  
  而在中国,较不发达的农村城镇地区的移动发展则经常因为观念的原因而被忽视。因此,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认为:“我国广大农村地区不同程度地面临着金融服务供应不足的问题。因此,我们提供移动支付业务时,眼睛不能只盯着经济发达地区,而是要选择适合的技术和商业模式来满足农村消费者的基本需求。”
  
  在农村发展移动支付本身具备良好的硬件条件,根据CNNIC发布的报告,截至2010年年底,我国农村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到70.7%,使用台式机上网的比例为72.6%,二者不相上下。农村手机普及率已经达到90%以上,手机持有率也已经高于银行卡,这为农村地区开展手机支付提供了良好的先决条件。
  
  相关背景:
  
  移动互联已成为当今发展最快、市场潜力最大、前景最诱人的产业之一。由此也带来了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国外最新数据显示,2011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量达到2400亿美元。Intuit预计,到2015年,全球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和通过移动支付购买数字产品的消费总额将分别达到1万亿美元和25亿美元。据市场研究公司IDCFinancialInsights发布的最新《消费者支付调查年报》称,美国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已经在利用移动设备进行支付,这一比例比去年同期增长了一倍多。
  
  目前,全球移动支付产业可划分为五大阵营:非接触式支付(即用手机在POS机端支付,如GoogleWallet)、移动收银终端(把移动设备变身为POS机,如Square)、综合移动支付平台(PayPal、企业第三方支付等)、手机账单(虚拟数字账户PaymentOne)、自建自用封闭平台(星巴克),每一阵营都在蓬勃发展中,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成为博弈的关键。
  
  国内市场上,在超过9亿的手机用户规模以及3G技术逐步成熟的背景下,伴随移动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移动支付也获得了快速发展。根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481.4亿元,同比增长149.4%;预计2012年移动支付市场规模将达1209.6亿元,同比增长151.2%。艾瑞预计,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用户规模将达到4.8亿。
  
  近期,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指出:要“建立健全电子商务诚信发展环境”。移动支付作为移动电子商务的重要支撑部分,受到政府的持续、高度的重视和支持。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98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