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良:以标准推动行业发展

他发起编制了最早的中国智慧城市建设的多项标准,指导着全国200多个智慧城市的建设工作;他是中国首部《中国智慧城市年鉴》的主编;他曾评审并指导很多个城市的智慧城市创建工作;如同一座拱桥,他顽强地镶嵌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历史上。

他在中国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就是智慧城市规划专家丁有良。

 

拓荒者

 

“当时,智慧城市还是一个比较新的概念,大家对智慧城市并没有比较深入的了解,什么样是智慧城市,怎么才能建设成为智慧城市,并不是很清晰,每个人、每个城市的想法都不一样,制定标准就是想给大家树立一个比较明确的标杆,给大家一个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丁有良给记者解释道。

“那时候,遇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我最忧心的是这套标准怎么能真正发挥指导城市建设作用。”提起当年“一穷二白”的情景,丁有良言语中充满豪情。

制定标准是一项非常繁重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所有参与方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奉献,比如政策层面的引导和组织、行业内的各大专家、学者分工协作、各城市的积极参与、各类协会、商会、企业金融机构的支持……丁有良深知肩上担子的沉重,却化压力为动力。

为让各地在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时“有章可循”,丁有良发挥了以往技术型领导的优势,他走访大量的城市去调研,和众多专家学者座谈沟通,总结各城市的优缺点,形成初稿,再反复调研论证。

他积极联合国内外优势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集中力量对项目的行业需求、关键技术、标准规范、整体解决方案、建设及运营模式等方面开展专项研究,牵头编制并颁布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智慧社区建设指南(试行)》、《城市地下管线综合管理信息平台指南》、《智慧城市多规融合平台建设指南》等多个重要的政策文件。

通过总结17个技术领域,107个分支专业的相关标准,他指导编制了《智慧城市技术标准体系》,共涵盖总体标准、传输标准、控制标准、数据标准服务标准应用标准安全标准以及管理标准等8方面内容。

他还参加了国家标准委牵头成立的国家智慧城市标准化协调推进组、总体组和专家咨询组,参与研究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并负责组织编制《智慧城市术语》、《智慧城市顶层设计指南》、《智慧社区建设规范》等5项国家标准,正在研究编制《基于网格化管理的智慧城市建设指南》。

 

推动人

 

这一系列标准犹如黑夜中的灯塔,让迷路的航船找到了方向。这些文件围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涵盖信息化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让各地在智慧城市建设实践中参照执行。

它们是加速器,是智慧芯,推动中国智慧城市加速快跑。在这些指南催生下,多数试点城市率先启动了各类专项应用城市建设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重点项目,进展加速。在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社会治理能力,重点推进社区、养老交通民生领域智慧应用,加强地下空间商业综合体、地下管廊等地下空间资源综合利用,建设区域能源系统促进低碳生态发展,产城融合提升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涌现了一批试点先进典型,为其他试点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
很快,成功经验开始在全国复制,大量城市借着这些指导文件以及试点城市的实践加速快跑。高效的、简单化的标准程序开始全国推行,建设智慧城市的热潮开始在中华大地蔓延。

“这些指导性文件,涵盖了建设智慧城市的多个方面的标准,为建立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初步建立了智慧城市建设的技术规范和标准,为实现智慧城市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产业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探索。为我国智慧城市的战略性发展提供科学的标准框架和理论指导,是我国未来新型城市建设发展的风向标,具有指导国家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和道路的意义。它们的编制对引领行业、规范含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位业内专家如此评价道。

如今,他的努力正在神州大地上开花结果:截至目前,2012年度、2013年度、2014年度分三批发布了共277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包含省会城市8个,地级市90个,县级市(县)81个,区和新区85个,乡镇13个,覆盖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2014年度还包括41项专项试点

根据2012年度、2013年度试点创建任务书统计(2014年度试点任务书正在签订中,未纳入统计),已签订任务书共包含2576项重点项目,涉及总投资额度超过1.6万亿元。每个试点平均签订13-14项重点项目

28年的行走,丁有良在智慧城市的脚步不曾停。多年拓荒,他已经成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壮大的推动者,通过技术和管理让更多的城市插上了智慧的翅膀。(文/张新莲)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xueshudongtai/22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