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要变天:科技大佬纷纷押宝“人工智能”

“移动的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了,未来是人工智能的时代”,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在刚刚落幕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大胆预言。这让行业内外开始思考该互联网行业是否该转移发力点,疑惑和不解中更多的是一份期待。

无独有偶,联想集团董事长杨元庆也指出,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正由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即智能互联网的时代。

从两人的话中可以看到人工智能未来已来,互联网行业到了“改朝换代”的拐点。人工智能目前应用广泛,在无人驾驶、智慧医疗和智能人机交互平台等领域中已成为核心技术,而且已有实际落地。但是也必须看到仍需要大量底层数据,而且算法和计算平台都需要完善,只有不断研发才能为人类创造智能生活方式。

移动互联网红利消失 人工智能崭露头角

正如百度董事长李彦宏丢出的那句重磅炸弹说的那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市场空间已然不多,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必须找到新的升级机遇。如果类似公司至今还没有成立或是做大,靠移动互联网的风口不可能再出现“独角兽”了。

如果说移动互联网时代是依靠流量入口争夺用户关注、扩大营收的话,那么现在流量入口只是为用户提供生活服务闭环的基础,只有提供智能互联的生活服务才能锁定用户。

用户数据和用户偏好是人工智能时代的底层基础,但之前只是零散存储,并没有互联互通,数据体量很大,但价值很小。而人工智能技术能很好解决智能互联痛点,让将智能终端存储的数据搬到“云端”,结合深度学习算法和CPU、GPU的强大运算能力,数据会“表达”出人类内心的实际需求,也许比人类自身还要了解人类。

人工智能是无人驾驶的中枢

在百度董事长李彦宏发表讲话看好人工智能之后,总裁张亚勤也指出,这几年特别是过去的五年,人工智能在云识别、图像识别、语言理解都有重大的突破,未来将真正应用到服务、应用到产品上。

对人工智能的坚信和研发中,百度无人车成为其实际落地的具体应用成果。据悉,此次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无人车已经在城市道路中实现运营,多位乘客试乘后证明无人车驾驶平稳,今后有可能大面积商业化推广。

无人车的背后正是由“人工智能”的多项应用保驾护航的。首先,无人驾驶的“眼睛”——高精度地图就需要人工智能的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能力。在具备图像识别领域的基础技能后,无人车能够拥有强大的光学字符识别(OCR)能力,从而能够对全景图片自动进行目标识别。也就是说,无人车可以对车辆、行人、建筑物、周围设施智能识别,全方位360度扫描路况,构建无人驾驶上路的高清地图“眼睛”。

从技术来说,实时完成全景图片的识别对于整个后端的计算能力要求非常高,这也正是深度学习系统Paddle Paddle 和AI超级计算机的功劳,而这些技术对于汽车实时感知周围环境、快速实现路径规划并预测车辆、行人行为同样有重要意义,也从根本上保障了自动驾驶的安全。

其次,在无人驾驶的线路选择同样需要人工智能的智慧。在“眼睛”认清周围路况后,“大脑”就需要综合分析各方数据,从过往的路线选择和实际路况的大数据中快速计算出最优路线,引导无人车及时、准确地到达目的地,避免绕弯路、走错路。

在记录的众多线路中,计算机会在海量数据处理后自主摸索路况规律,自主找到的路况特征远比人工输入的原始数据丰富得多。在大数据处理之后得出精确结论,这不仅比人工输入拥有更高准确率,而且能够不断累积经验、自主提升人工智能的“智商”。

人工智能或可治愈不治之症

人工智能用于无人驾驶之中,可以解决交通拥堵的城市病,同样的也可用于治疗人类疾病,对于癌症、糖尿病、白血病等无解疾病可以找到“良方”。

IBM大中华区董事长陈黎明借Watson人工智能系统指出人工智能的意义和发展前景:“今天,我们中国正在进行普惠医疗,而要解决老少边穷看病难、看病贵这样的窘境,我想认知医疗系统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技支撑。”

在医疗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快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病历,从大数据中自主搜寻疾病发病规律或症状,结合已有资料中的治愈情况,计算机可以像人类大脑的神经网络去学习新知识那样得到治疗方案。其次,计算机自主学习的过程会发现很多人类从未想过的可能性,对于已有资料的思考角度远比人类大脑要多样,只有我们想不到,没有机器学习做不到的。

以IBM Watson人工智能系统为例,日前在日本已成功治愈人类医生束手无策的疾病。据了解,当时医生面对病人无计可施,他们最终把希望寄托在IBM Watson上,利用其人工智能技术快速阅读大量文献资料和病历,最终得出了一套人类医生从未想到的治疗方案。在患者接受治疗后,竟然奇迹般痊愈,而且治疗效果大大超出人类医生的预期。

对于很多类似疾病,尤其是罕见病来说,找到基因上微小的变化就很可能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钥匙,但这同样也意味着巨大的计算量。在没有深度学习之前,这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陈黎明再次指出,除此之外,人工智能还能够有效地推动更多精准治疗新药的出现,让我们攻克现有的一些疑难杂症,比如癌症、艾滋病等一些当前医疗水平较难处理的疾病。

人工智能用于医疗大数据挖掘的案例不胜枚举,相信未来可以治愈更多目前看似绝症的疾病。在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的模式中,不仅仅是治疗患者疾病,更大的目标是将疾病数据、社交数据、个人数据等综合分析后得出日常健康管理方案,从根源上减少疾病发生,防患于未然。

人工智能打造人机交互的全新生活方式

人工智能不仅能对人类生活的细分领域提供便利,更重要的是,人工智能可以打造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帮助人类实现与机器的自然对话,甚至还能提前掌握人类需求。在互联网移动时代基础上,用户已经习惯用智能手机完成生活服务,但未来应该将生活服务汇合到云端,同时利用已有的对话界面实现人机对话。

正如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说的那样,人工智能是未来的方向,只不过基础设施还不完善,未来人工智能主要在云端进行一些整合和创新。这也意味着,微信不再是依靠“内容”争夺流量,而是通过内容整合争夺用户注意力和时间,在注意力成为稀缺资源的互联网时代抢夺“时间入口”。

具体来说,微信目前构建了一个全面开放的智能生态平台,未来将通过语音识别、图像识别、音频指纹、微信BOT平台、生物识别等技术服务,以创新的人机交互方式提升了用户体验。

将人工智能用于微信生态平台的开发,其具体应用并不复杂或让人感到陌生。以图像识别为例,最常见的应用就是“刷脸支付”、“刷脸登录”,凭借我们的脸就可以走遍天下。在腾讯此次提出的生态平台中,更加注重将图像、语音等生物识别数据汇总到“云端”,不仅可以提高生物特征识别的准确性和效率,而且可以通过各种用户数据的综合分析提前预知用户需求,为用户提供全生态服务。试想一下,当我们“刷脸”登录微信时,通过图像识别可以掌握用户的脸部健康情况或周围环境,在此基础上进行需求挖掘和特定信息推送,也许最了解我们的会是机器了。

正如马化腾说的那样,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可能性,对社交生态来说更重要的是整合数据后的创新,解决用户实际痛点才是重点。这不仅是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也是所有技术成熟的必经之路。

虽然此次大会上各位科技大佬纷纷押宝人工智能,但也不能回避人工智能面临的种种问题。从技术上说,人工智能需要大量底层数据的互联互通,缺少数据支撑无从谈起。从安全性说,存储大量数据会增加信息泄露风险,这就对存储安全性保障提出更高要求。如果一旦数据泄露,后果不堪设想。从应用上说,人工智能在很多方面还发展缓慢,比如常用的语音识别还存在不准确的问题,对于自然语言的感知还有待提高。特别是对人类不同语气还不能很好识别,这些都是今后人工智能需要大力研发、加快解决的问题。

互联网时代的竞争毫无疑问已进入到下半场PK,而人工智能是重要支点之一。正如雷军说的那样,人工智能在各个领域都在创新,也许出现引爆中国市场的产品还需要一两年,但不远了。相信明后年乌镇大会上可能会展示更多中国在人工智能创新上取得的成就。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82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