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地区 项目主体 项目名称 建设内容 建设周期 资金保障 承担单位
江苏 常州市新北区 网络基础设施升级改造 加快“城市光网”建设,实现全区光纤全覆盖;推动3G、4G、WiFi、WLAN等无线网络在城市热点区域应用;进行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改造与升级,以公众为服务对象,以社区为建设单元,实现社区电视的互动化、高清化;大力推进“三网融合”,构建高效、安全、高扩展的网络传输系统。 2013年:完成中心城区小区100%光网覆盖;2G、3G无线网络完善弱覆盖区域,4G试点区域覆盖、WIFI、WLAN部分热点区域覆盖;有线电视网络计划完成中心城区30个“智慧社区”建设。
2014年:完成集镇区域100%光网覆盖;TD网络有效覆盖面积达到85%,新增WLAN热点100个,4G网络城完成核心区域覆盖;在2013年建设的基础上再次完成中心城区30个“智慧社区”建设。
2015-2016年:完成行政村100%光网覆盖;TD网络有效覆盖面积达到95%以上,新增WLAN热点100个,新增AP3000个。全面启用4G网络;完善全区“智慧社区”建设,进一步拓展相关功能。
常州市统一建设,运营商投资5.1亿 责任单位: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新北区局、常州移动新北分公司、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按照新北区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方案,统一全区公共数据库建设标准,建成新北区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和建筑物数据库,建设城市三维模型库。 2013年:调研地理空间信息、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建筑物五大数据在各部门的现状情况,分析需要进一步拓展的信息。
2014年:编制各大数据库建设方案,确定各数据库的数据标准,开展对各部门现有信息数据的加工处理。
2015年:数据采集、整理入库,基本建成法人库、人口库。
2016年:数据采集、整理入库,基本建成宏观经济、建筑物数据库。
2017年:数据采集,完善地下管线、三维模型数据库。
财政预算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7000万元 责任单位:规划分局
配合单位: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依据新北区公共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汇聚整合新北区政务、民生等各管理部门业务运行数据,采用先进的感知设备、云计算技术和充足的网络资源,研发智能高效的数据整合和加工模块,为新北区的智慧应用定制专业的数据服务,建立畅通的数据交换体系。 2013-2014年:调研各部门数据构成情况,掌握智慧应用项目数据需求情况,完成平台方案设计。
2015年:基于公共基础数据库数据标准,统筹其它数据库的建设,完成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框架建设。
2016年:完成平台门户系统、以及运维管理、目录管理、接口服务、整合服务、交换服务等各子系统的建设。
财政预算5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5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党政办(信息网络中心)
配合单位: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平台 建立智能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动态管理系统。以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依托,统筹各类城市基础实施的建设和养护信息,实现各类基础设施的实时监控、动态更新和智能化管理。 2014年:完成城市基础设施信息化管理系统设计;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一张图。
2015年:在基础数据库建设的基础上,开发满足不同用户需求的功能模块,包括项目建设跟踪管理模块、养护管理模块、专家决策模块等。
财政预算:3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配合单位:区规划分局(新北测绘中心)
绿色智能建筑管理系统 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对建筑施工进行全方位管控;对大型公共建筑实施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建筑能效测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2013年:启动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成立新北区绿色建筑技术促进中心;拟定新北区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和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完成建筑能耗监管平台方案设计。
2014年:完成绿色建筑系统性专项规划,建设建筑能耗监管平台;完成绿色施工远程监管平台方案设计。
2015年:建设绿色施工远程监管平台,实现对建筑施工的全方位管控。
财政预算:3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城建局
配合单位:区规划分局、区国土分局、通讯运营商
水利一体化管理平台 建成全区泵站智能化控制分级管理系统,实现水情(水质和水位)自动测报,建立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快速联动处置平台和水资源管理集成调控系统。统筹考虑排水基础设施的布局,重点解决城市内涝地区的排水问题。 2013年:完成全区泵站智能化方案设计,建成水利工程长效管理快速联动处置平台;开展城市排水防涝设施现状普查。
2014年:完成水资源管理集成调控系统的方案设计。增加监测点,建成全区泵站智能化平台,并开始联网运行;编制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建立基于GIS的排水防涝设施管理信息系统。
2015年:建成水资源管理集成调控系统,结合当地降雨、地表径流、排水系统和流域水文等模型,建立城市排水防涝数字化管控平台。
财政投入28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2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
配合单位:区城建局
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整合新北区现有的专题工业园项目、建设用地现状、规划智能审图、三维规划辅助决策等规划信息系统,依托全市统一的智慧城乡规划平台的功能和信息服务,从公共信息平台获取其它部门的业务数据,将城乡用地、建设项目、公用设施、人口、经济等信息数据融合一体,统一数据标准,构建常州高新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 2013年:分析高新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的需求,摸清已建信息系统的功能和数据更新情况,制定系统建设方案。
2014年:更新现有信息系统数据库,研究数据融合的方法和技术标准。
2015:构建高新区规划决策支持系统,整合各已建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功能,融合已建数据库,从公共信息平台获取人口、法人、经济等信息数据。
2016年:研发更高效、智能的规划决策支持工具。
2017年:系统完善,试运营。
财政预算8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200万元 责任单位:规划分局
配合单位:区党政办、区经发局、区城建局、区国土分局
交通智能化工程 完善现有交通管控平台,强化对交通诱导等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在主要路段全部实施绿波控制改造,实现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的互动、联动。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完善现有交通管控平台,强化对交通诱导等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
2014年:完善现有交通管控平台,强化对交通诱导等道路交通综合管理服务系统的建设,在主要路段全部实行绿波控制。
2015年:围绕大交通概念,继续完善交通管控平台,实现交通设施的规划与建设的互动、联动。
财政投入4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公安分局
配合单位:交巡警支队、市建设局、市交通局
环保管理服务平台 完善现有的新北区环保监控系统,建立分析、评估、反馈机制,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管控与服务。 2014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加强环境监测点的建设,整合现有的新北区环保监控系统。
2015年:完善现有的新北区环保监控系统,建立分析、评估、反馈机制,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管控与服务。
2016年:继续完善现有的高新区环保监控系统,强化对工业企业的管控与服务,建设项目服务系统。
财政预算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
配合单位:滨江经济开发区
平安城市 重点建设高清卡口二期工程,实现公安、交通、城市管理等多部门的联动,使用先进的图侦软件增强对城市的管控手段与效率。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
2014年:完成高清卡口二期、平台整合和远程图像传输等建设,实现平安城市的初步建设。
2015年:进一步完善平安城市各项建设。
财政预算13000万元 责任单位:公安分局
配合单位:区城建局、区财政局
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工程 以新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以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交换服务为基础,建立新北区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主要建设新北区农产品与原料的电子商务系统、农机设备和农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追溯体系、以及农业休闲旅游服务平台。 2013年:完成新北区现代农业产业综合服务平台的方案设计。
2014年:以新北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为重点,研发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整合现有的农业产业经济信息、空间地理信息、农机设备信息、农产品记录信息,建成新北区农业资源信息库。
2015年:建成农产品与原料的电子商务系统、农机设备和农技人才管理信息系统、农产品追溯体系、以及农业休闲旅游服务平台。
2016年:完成现代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
财政预算1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农业局
配合单位:各镇、村委、农业产业园、农产品企业、养殖单位、检疫站等
智慧健康社区工程 以公共信息平台的数据服务为基础,以社区为单元,统筹各大医疗机构、社会健康服务机构,建立具有新北区特色的社区居民健康服务中心,使居民能享受到便捷、贴心、高效的医疗健康服务。主要建设居民个人健康信息系统、居民健康风险评估系统、居民慢性病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居民医疗健康综合服务平台。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2014年:建成以社区医疗服务为重点的区域卫生工程。
2015年:建立社区居民健康服务体系,并将其实施到5个社区进行试点。
2016-2017年:完善社区健康服务功能,逐步推广到30个社区与行政村。
财政投入4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社会事业局(区卫生局)
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经发局、区人社局、区规划分局、区公安分局、区药监分局
智慧产业服务平台 打造智慧产业服务平台,实现政策解读、信息咨询、市场导向、研发设计、成果转化和推广等多项服务功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两化融合”。 2013年:完成项目的可行性及需求性调研。
2014年:完成平台设计,确定平台的整体架构,形成平台建设方案。
2015年:完成平台的搭建及企业库、专家库、政策库等基础单元的建设。
2016年:建设信息咨询、成果转化和推广等功能单元,实现平台上线。
2017年:完善平台各功能单元。
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经发局
配合单位:区财政局、区规划分局、各园区管委会
丹阳市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
人口基础数据库。依托公安、民政、人社、统计等部门现有的人口信息库,进行数据整合,提供包含户籍人口、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的基本信息、纳税信息、社保信息、医疗信息等相关数据的统一管理,建立完整的数据库及数据共享管理制度。
2.
企业法人基础数据库。以工商、税务、质监、银行信用系统为依托,建设以组织机构代码为唯一标识的企业法人库,并建立交换监测系统与共享机制,提供统一的添加、更新、查询等服务。
3.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以国土部门的GIS数据为基础,整合规划、住建、公安、城管、民防等部门的城市自然资源与空间基础地理信息,建立多源、多尺度且更新及时的空间共享数据库并及时更新。
4. 宏观经济数据库。建设宏观经济数据库,实现对宏观经济运行数据的采集、存储、分析和预测。
5.
建筑数据库。整合住建、环保、消防、公安、工商、民防等部门收集的建筑物信息,建设包含建筑量、容积率、建筑密度、用途、分布等信息的建筑资源数据库,提供统一的添加、更新、查询等服务。
6. 数据中心安全域。主要保护安全域中的核心数据服务器及各种数据库,防止入侵,保证各种数据设备的安全。
7. 与镇江市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完成对接。1.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及组件:(1)支撑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用于管理各领域的元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实现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接入。(2)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实现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数据整合服务系统。实现城市各类基础数据的过滤、清洗、整合、转换及加工处理。(4)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整个智慧城市层面的统一用户管理。(5)接口与服务系统。为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及业务服务等功能。(6)运维管理服务系统。为城市用户提供城市运营、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等服务。(7)门户系统。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统一安全的用户界面,提供统一的内容展示功能,可以将各应用系统在内容、流程、数据、界面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整合。
2.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外部安全应用域,防止DOS攻击,防止黑客攻击篡改系统页面等破坏行为。
3. 与镇江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完成无缝对接。 
2013年:根据国家住建部相关要求以及“丹阳市创建智慧城市试点任务书”做好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的深化设计,强调数据中心安全防护,开始筹建全市大数据中心(包括征地、开工建设);
2014年:全市大数据中心机房建设、设备招投标、统一调试,在规范统一的基础上逐步接入各大数据库;
2015年:充实完善各大数据库,完成本项目建设并交付使用,与镇江市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无缝对接。
22000万元(财政投入:15600万元;运营商投资:4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400万元) 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单位:
市委、
市政府、
市委办公室、
市府办公室、
市纪委、 市监察局、   市委组织部、
市委政法委、
市公安局、   市综治办、   市法院、
市检察院、   市委宣传部、
市发改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科技局、               市交通局、              市人社局、               市国土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委员会、              市住建局、              市规划局、            市城管局、              市物价局、               市民政局、              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        市安监局、               市民防局、             市地震局、              市气象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体育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市环保局、            市商务局、             市旅游局、           市统计局、   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               市工商局、          市人民银行   、
市委宣传部、               市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丹阳支公司、            电信公司、丹阳支公司、        联通公司、丹阳支公司、
开发区管委会、           云阳镇、          街道办事处、            司徒镇、         延陵镇、            珥陵镇、              导墅镇、
皇塘镇、
吕城镇、            陵口镇、   访仙镇、
新桥镇、            界牌镇、
后巷镇、           埤城镇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1.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主要包括以下系统及组件:(1)支撑数据管理服务系统。用于管理各领域的元数据及相关业务数据,实现公共基础数据库的接入。(2)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实现智慧城市各应用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3)数据整合服务系统。实现城市各类基础数据的过滤、清洗、整合、转换及加工处理。(4)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实现整个智慧城市层面的统一用户管理。(5)接口与服务系统。为各领域智慧应用提供数据服务及业务服务等功能。(6)运维管理服务系统。为城市用户提供城市运营、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安全管理等服务。(7)门户系统。为智慧城市项目提供统一安全的用户界面,提供统一的内容展示功能,可以将各应用系统在内容、流程、数据、界面等方面实现全方位整合。
2. 加强信息安全建设,建立外部安全应用域,防止DOS攻击,防止黑客攻击篡改系统页面等破坏行为。
3. 与镇江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完成无缝对接。
2013年:根据国家住建部相关要求以及“丹阳市创建智慧城市试点任务书”做好全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规划设计,强调信息安全的重要性,将信息安全建设贯穿平台建设始终;
2014年:根据项目全面展开建设工作,在规范统一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基础上,搭建平台框架,陆续接入全市电子政务系统;
2015年:逐步接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陆续接入应用;
2016年:完善、完成本项目,并全面接入应用,与镇江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完成无缝对接。
10000万元(财政投入:7000万元;运营商投资:1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单位:市委、
市政府、
市委办公室、
市府办公室、
市纪委、 市监察局、   市委组织部、
市委政法委、
市公安局、   市综治办、   市法院、
市检察院、   市委宣传部、
市发改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科技局、               市交通局、              市人社局、               市国土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委员会、              市住建局、              市规划局、            市城管局、              市物价局、               市民政局、              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        市安监局、               市民防局、             市地震局、              市气象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体育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市环保局、            市商务局、             市旅游局、           市统计局、   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               市工商局、          市人民银行   、
市委宣传部、               市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丹阳支公司、            电信公司、丹阳支公司、        联通公司、丹阳支公司、
开发区管委会、           云阳镇、          街道办事处、            司徒镇、         延陵镇、            珥陵镇、              导墅镇、
皇塘镇、
吕城镇、            陵口镇、   访仙镇、
新桥镇、            界牌镇、
后巷镇、           埤城镇
智慧社区试点 发布丹阳市智慧社区实施工作意见,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立社区视频监控系统,配置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建设“丹阳卡”系统,实现丹阳全市公交、医疗、社保、购物一卡通,完善养老、医疗、交通、教育、安防、购物等民生服务系统,实现信息广泛、及时的主动推送,实现广大市民对社区信息的掌控,实现社区内老弱病残的信息化监护;开展智能家居试点工作,提升社区家庭的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及环保节能性。 2013年:完成智慧社区建设方案设计和招标工作,并完成云阳镇3个社区试点工作;
2014年:智慧社区推广全面展开,相关应用新接入4万户;
2015年:新完成智慧社区应用接入4万户;
2016年,新完成智慧社区应用接入4万户。
37800万元(财政投入:3050万元;银行贷款:29500万元;运营商投资: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250万元)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广播电视集团
配合单位:各乡镇、
开发区、
市住建局、 市规划局、 市国土局、 市文广局、 市公安局、 市交通局、 市教育局、 市卫生局、 市民政局、 市城管局、 市物价局、
市安监局、市环保局、市人社局、市食品药品监督局
“丹阳制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结合丹阳产业特点,培育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本地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尤其是在眼镜、五金工具、汽车零部件、木业、医疗器械、新型航天航空材料等领域建立集推广、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于一体的B2B、B2C行业电商联盟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有条件的生产资料经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开展大宗商品网上现货交易,在眼镜、汽车零部件、五金工具、木业、医疗器械、新型航天航空材料等领域探索和发展以商品交易为核心、现代物流为支撑、金融及信息等配套服务为保障的大宗商品现货交易电子商务平台。 2013年:完成“丹阳制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建设方案设计工作,完成“淘丹阳”电子商务平台搭建,并与“淘城市”联盟进行平台对接工作;
2014年:完成“丹阳制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框架搭建,并完成软硬件招标工作。
2015年:陆续接入全市各特色产业领域的企业产品信息,并投入商用;
2016年:完善“丹阳制造”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入运营阶段。
338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27800万元;运营商投资: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单位:各乡镇、
开发区、
市发改经信委、
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商务局、 市科技局、市物价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
基础网络建设 以国务院印发的《“宽带中国”战略及实施方案》为指导,结合丹阳市实际情况,发展无线网络设施建设,主要内容如下:
1. 无线网络:持续开展3G网络建设及扩容;增加城市WIFI热点覆盖;进行4G网络建设。
2.
宽带网络:统筹接入网、城域网和骨干网建设,结合基于互联网协议第6版(IPv6)的下一代互联网规模商用部署要求,分阶段系统推进宽带网络发展。全面建成城市光网;市内主要交通干线均有主干光缆资源;市政、交通、居民社区均有光缆资源。
3.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全面建成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充分发挥广电网络在网络、用户、终端、技术、业务和资本等方面的优势,建成高清交互数字电视平台、宽带业务平台和语言业务平台,逐步建成以光纤为主、同轴电缆和双绞线等接入资源有效利用的固定宽带接入网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海量下行带宽、室内多信息点分布的优势,满足不同用户对弹性接入带宽的需要,加快实现宽带网络优化提速,促进宽带普及,基本实现“三网融合”。
4. 网络安全:建设安全网络域。防护来自内外网的各种网络攻击、病毒、木马及设备管理员的误操作等。
无线网络建设计划:
2013年开始筹建4G网络;
2014年4G网络实现主城区全覆盖;
2015年实现4G网络乡镇镇区全覆盖;WIFI热点覆盖市内CBD中心区、校园区、政府办公区、交通枢纽、酒店及各大商场等重点公共区域,且这些区域间WIFI无缝覆盖率达到100%;
2016年完成4G网络全覆盖。
宽带网络建设计划:
2013年:全市交通干线、市政主干光缆到达率100%,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80%以上,光纤到楼入村率达100%,入户率达75%以上;
2014年:全市互联网宽带普及率达85%以上,政务专网覆盖政府部门、学校、医疗机构、社区;
2015年:重要光缆节点实现双路由保护;
2016年:全市互联网总出口超过300G,户均上网平均速率可达20M,高宽带业务保障率达到99%以上。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计划:
2013年:完成广电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建设、宽带业务平台扩容工作;
2014年:继续完善广电高清互动数字电视平台和宽带业务平台,搭建语音业务平台;
2015年:实施广电宽带提速工程,继续完善语音业务平台,实现“三网”深度融合;
2016年:推进NGB双向网络覆盖率超过98%。
网络安全推进计划:2013年完成全市信息安全整体规划,并将网络安全建设贯穿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始终。
60000万元(运营商投资:60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发改经信委、
市规划局、市广播电视集团、
配合单位:
各乡镇、 开发区、 市住建局、 市移动公司、
市联通公司、
市电信公司
数字化城市管理 建设丹阳“智慧城管”平台,与镇江市已有的数字城管系统进行对接,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各类问题的记录、调度、处理、监督,实现对城市管理中各项问题的快速发现、上报、定位、处理,实现事件处理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追溯化。具体内容包括:
1. 完善公众版问题报送系统;
2. 建设移动城管执法系统;
3. 建立基于视频监控的问题发现系统;
4. 建设路灯智能控制管理系统,实现对路灯的智能化控制。
2013年:完成“智慧城管”升级改造的规划设计;
2014年:完成“智慧城管”平台的招标、建设工作,启动重要道路路灯智能控制系统;
2015年:城管信息移动系统及传输上报系统在终端配置基本完成;
2016年:主要道路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建设完成。
20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13000万元;运营商投资: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市住建局、
市水利局、
市供电公司
配合单位:各乡镇、
开发区、
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移动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联通公司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落实《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低碳建筑的政策体系、标准体系和管理制度,建设绿色建筑综合管理系统,在丹阳城区、开发区低碳生态智慧核心区进行试点应用。主要内容包括:
1. 建设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2. 新增绿色建筑并建立监测系统,实现绿色建筑运行期的关键指标可测量、可分析;
3. 节能改造建筑20栋、新增绿色建筑50栋;
4. 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建筑能耗分项计量和分类用能定额管理制度,开展绿色建筑居住小区分类用能定额试点;
5.
推进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12层以下居住建筑,强制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因地制宜推广地源热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应用,推广墙体自保温、建筑外遮阳、节能型门窗等节能产品与技术;
6. 201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2013年-2016年
1、制定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设的规划实施意见;单体建筑有计划、有步骤地对面积在1万平方米以上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2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推进用能分项计量装置的安装及联网,到2016年建成基本覆盖本市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系统。
2、依托丹阳市村庄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市各乡镇住宅进行统一节能改造;
3、到2016年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全面实施;以太阳能热水系统、地源热泵技术和太阳能光伏发电建筑一体化为主;推广墙体自保温、建筑外遮阳、节能型门窗等节能产品与技术应用于20个项目、至少70栋楼宇;
4、2013年7月1日起对保障性住房、政府投资项目、省级示范区的项目、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14年新建建筑按三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5%,新建建筑二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10%;2015年全市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新建建筑按三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10%,新建建筑二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15%;2016年新建建筑按三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20%,新建建筑二星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超过30%;
5、新建绿色建筑建立监测系统,实现绿色建筑运行分析;开展3个以上绿色建筑居住小区分类用能定额试点(含练湖水城建设)。
40000万元(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
配合单位:各乡镇、
开发区、
市城管局、市规划局、 市国土局、市环保局、
市供电公司、
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移动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联通公司
智慧房产 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基础,整合全市各乡镇、开发区房地产管理信息,建设丹阳智慧房产管理中心平台,内容包括:
1. 建立和完善全市房地产基础信息库,完成房地产纸质档案的数字化工作;
2.
新建及整合丹阳市房产管理综合业务处理平台、房地产信息发布系统、房产公众服务门户、商品房网上备案系统、产权产籍管理系统、房地产市场监测与分析系统、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系统、房产测绘管理系统、低收入家庭住房管理系统,实现全市房地产信息联网。
2013年:完成全市房产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改造的方案规划、设计、论证等工作;
2014年:对全市房地产基础信息库进行数字化录入更新、整合以及传输共享等;
2015年:新建、整合全市房产管理综合业务处理等子平台;
2016年:充实完善全市房产管理综合业务处理等子平台,实现全市房地产信息联网共享。
4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住建局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国土局、市环保局、市民政局、各乡镇、开发区
地下管线及空间综合管理和排水防污系统 在城市地下管线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全市统一的系统数据标准管理制度,对空间管理和地下管线核心数据实现统一集中存储管理,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各类问题的快速发现、上报、定位、处理,实现事件处理流程信息化、智能化、可追溯化。同时,在对地下管线进行统一精细化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排水防污能力,各建制镇全部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系统,城镇污水处理能力全覆盖,各建制镇污水主管网全覆盖。主要内容包括:
1. 实现地下管线核心数据实现统一集中存储管理,建立管网信息档案库;对地下管线数据产生单位的空间和管网数据进行批量监理和日常的操作管理。
2. 实现地下管线空间数据的发布,建立空间数据发布的渠道。建立空间数据与关系数据的映射关系,实现图数互访和地图上的统一展示。
3. 建立GPS管网巡线系统,对管网故障和事故进行及时、准确的发现、上报、定位和处理,同时和城市统一的应急平台进行对接。
4. 加强污水处理行业监管,为各污水处理厂提供行业管理方面的最新标准和要求。5. 安装水质监测传感器,自动采集城乡各主要取水口水质信息,对水质信息进行实时监测;
6.
整合环保局的在线监控平台和住建城管的管网管理系统,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集中监管各接管企业和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进出水的水量水质;形成联动和应急机制,落实好城市排水许可证制度,相互配合,规范污水管网接管工作,对偷排、乱接乱排等违规现象进行联合查处。
7. 建立泵站远程测控系统,实现就地手动控制、自动集中控制、远程控制等功能。 
2013年对全市地下管线及空间综合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水检测传感器安装率达到70%以上;新建1座泵站,完成丹阳市水利基础数据库建设,搭建GIS平台;研究和全市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
2014年完成“丹阳地下管线及空间综合管理系统”的软、硬件招投标和建图、建库等工作;水检测传感器安装率达到85%以上;新建2座泵站,深化丹阳市水利信息化建设改造。
2015年继续落实全市新建地下管线的监控、管理系统的完善和感知终端的安装工作;同时,水检测传感器安装率达到90%以上;新建2座泵站;
2016年继续完善全市地下管线及空间综合管理系统,并通过市公共信息平台对外发布。水检测传感器安装率达到95%以上;完成规划、水利、环保、住建各相关信息系统的整合,完成和全市应急指挥平台的对接。
28500万元(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18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500万元) 责任单位:
市规划局、市住建局、市城管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各乡镇、
开发区、
市国土局、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移动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联通公司
综合电子政务平台 建成丹阳市“综合电子政务系统”,建立政府办公“一站式”审批中心,同时实现和“权力阳光电子政务系统”的对接。系统提供统一政务服务门户,主动、及时、准确地公开财务预算、重大建设项目批准和实施、社会公益事业建设等领域的政府信息。同时,提高网上办事效率,
“综合电子政务系统”实现城市运行信息综合展现、城市管理业务智能协同和领导决策支持,从而提高政务服务体系运行水平。
2013年对全市“综合电子政务系统”和政务办公审批中心进行规划设计;
2014年完成全市“综合电子政务平台”升级改造工程的招投标工作,并完成统一政务服务门户建设,实现与镇江市级政务系统的对接;
2015年继续扩大“综合电子政务系统”在政府部门、企业的覆盖,拓展电子政务平台移动终端使用;
2016年实现“综合电子政务平台”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融合,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为市民监督和生活服务提供帮助。
60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运营商投资: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
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
配合单位:市委、
市政府、
市委办公室、
市府办公室、
市纪委、 市监察局、   市委组织部、
市委政法委、
市公安局、   市综治办、   市法院、
市检察院、   市委宣传部、
市发改经信委、
市财政局、           市科技局、               市交通局、              市人社局、               市国土局、           市水利局、            市农业委员会、              市住建局、              市规划局、            市城管局、              市物价局、               市民政局、              市卫生局、               市教育局、              市文广新局、        市安监局、               市民防局、             市地震局、              市气象局、          市人口计生委、          市体育局、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市技术质量监督局、              市环保局、            市商务局、             市旅游局、           市统计局、   市国税局、               市地税局、               市工商局、          市人民银行   、
市委宣传部、               市供电公司、           移动公司、丹阳支公司、            电信公司、丹阳支公司、        联通公司、丹阳支公司、
开发区管委会、           云阳镇、          街道办事处、            司徒镇、         延陵镇、            珥陵镇、              导墅镇、
皇塘镇、
吕城镇、            陵口镇、   访仙镇、
新桥镇、            界牌镇、
后巷镇、           埤城镇
智慧环保 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通过综合运用数字环保和物联网、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构建多元化、智慧型环保感知网络,围绕建立与完善“科学的减排指标体系、准确的减排监测体系、严格的减排考核体系”的要求,加强环境感知、数据传输、数据共享和应用、业务应用支撑、综合管理能力等环保信息化的建设,完善和优化全市的水、气、土壤、噪声、固体废物、生态等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控能力,实现对环境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深度开发。 2013年完成“智慧环保”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展污染企业整治工作;
2014年完成“智慧环保”系统招投标工作,并与镇江市相关系统进行对接;
2015年建成1个PM2.5监测站,扩大在重点区域大气和水质检测传感器的安装和覆盖;
2016年建成“智慧环保”信息发布平台,通过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政府部门和公众开放。
143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9300万元;运营商投资: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
各乡镇、
开发区
智慧交通 智慧交通系统的主要建设内容有:(1)智能公交电子站牌系统,提示到站间距、到站时间等信息;(2)市民交通诱导系统;(3)公交运营调度系统;(4)综合GIS监控系统;(5)公交运营信息门户等子系统;(6)社会车辆停车诱导系统,实现对停车场所的车位信息收集,并通过路口电子引导屏与智能终端提供停车诱导功能;(7)交通信息指挥中心。 2013年完成全市“智慧交通”信息平台升级改造工程和全市交通指挥中心的项目规划设计工作;
2014年完成全市“智慧交通”信息化系统招投标工作,并在城区开始建设智能公交电子站牌,公交车辆及特种车辆全面安装传感器终端和交通信息指挥中心;
2015年扩大城区及乡镇主要路口视频监控覆盖,建设交通诱导和大型公共停车场信息发布系统;
2016年建成全市交通信息指挥中心,并将相关信息通过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向政府部门、公众开放。
168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9300万元;运营商投资:2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交运局
配合单位:
各乡镇、
开发区、
市公安局、
市广播电视集团
智慧医疗 建成全市统一的健康档案平台系统,灵活方便、多渠道地为辖区内的各居民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让健康档案“活”起来,真正形成有价值的健康档案。打造一个基于居民健康档案的数据中心,健康档案数据集中存放,并整合其他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为全市医疗协同、业务监管以及居民医疗信息查询提供准确、完整的数据源。打造丹阳市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对辖区内各医疗卫生机构实时业务监督与管理,加强宏观调控,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应急指挥和决策支持能力。建设与完善业务系统,并与平台进行对接,形成完善的区域医疗保障体系。具体业务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医院检验信息系统(LIS)、社区卫生服务系统(EHR)、双向转诊平台、远程会诊系统、区域PACS系统,各社区、行政村“健康小屋”覆盖超过200个点,覆盖率超过80%。 2013年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改造升级,并与省、市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实现对接;
2014年完成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平台建设,并在城乡重点区域规划建设“健康小屋”覆盖工程;
2015年完成区域卫生综合管理系统建设;继续扩大“健康小屋”覆盖;
2016年“健康小屋”覆盖超过200个点。
118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7000万元;运营商投资:18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
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移动公司、市电信公司、市联通公司
智慧应急 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基础上,建设智慧城市应急管理系统。该系统依托物联网包括射频识别、红外感应、卫星定位、激光扫描和视频监控等传感核心技术手段,以及应急系统电子政务网络、政务物联数据专网、无线宽带专网等网络,将应急体系建成一个具有强大的信息感知和通信能力的网络和平台,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应急体系中设备设施和业务环境的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突发事件预警以及统一指挥调度和应对的需求,提升应急管理领域的安全运行水平和应急管理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1. 建立丹阳“智慧应急管理系统”,整合公安、城管、交通、防汛防旱、环境监测、食品药品安全监控、地下管网、消防、急救、教育、供电、水利、燃气、气象、地震等领域的信息资源,形成统一的应急联动机制,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处理效率,保障全市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2. 在全市应急平台的基础上建设移动应急指挥系统,实现移动应急指挥。
3. 建立丹阳“智慧城市”体验中心,向广大群众集中展示丹阳“智慧城市”建设的成果。
2013年升级“公安实战平台”和“防汛防旱信息系统”,对“全市应急管理系统”进行规划设计;
2014年完善“全市应急指挥中心”,继续扩大社会面和道路监控覆盖,完成“全市应急管理系统”升级改造的招投标工作;
2015年建成全市应急管理系统,投入全市应急指挥中心使用,并与省、市相关系统对接;
2016年全市应急管理系统与交通、城管、环保等平台对接融合,并实现移动应急指挥。
26900万元(财政投入:6000万元;银行贷款:17600万元;运营商投资:17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6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交运局、
市城管局、
市住建局、市水利局、
市教育局、 市消防大队、     市气象局、 市地震局、
市卫生局、
市环保局、
市供电公司、
市燃气公司、
市移动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联通公司
智慧农业 以高起点、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益为原则,按照与时俱进、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和建设循环经济、全面推进区域农业产业化和经济社会快速高效发展的思路与要求,选择引进技术含量高、经济高效及环保型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培育高起点、实力雄厚、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构建特色突出、特点鲜明的园区农产品生产加工体系;建设2个以上技术上具有先进性、生产上具有超前性、产业上具有带动性、对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和区域经济发展辐射带动能力强,集生态种养、休闲观光、餐饮住宿为一体的以园艺生产为重点的现代农业产业园。 2013年规划设计全市“智慧农业”信息平台,建成省农业特色基地1个,认定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2个,现代化农业示范村2个;
2014年完成“智慧农业”信息系统招投标和建设工作,建成认定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现代化农业示范村2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4个。
2015年建成认定出口农产品示范基地3个,现代化农业示范村3个;
2016年建成现代农业示范村4个,省级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
98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7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8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农业委员会
配合单位:
各乡镇、
开发区
智慧教育 丹阳智慧教育主要完成智慧教育应用和丹阳市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对接,完成教育信息资源的共享、整合、再提升。具体为:
1.
建设宽带网络进校园工程,优化各中、小学校网络条件下的教学与学习环境,全面提升各中、小学校信息化水平。丰富中、小学校各级各类优质教学资源,实现教学多元化和内容多样化。为各中小学校学生和教师提供实名网上学习空间环境,大力开展跨区域网络协作教研,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全面深入融合。
2. 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并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对接,提升各中、小学校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水平,加强优质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加快数字化基础教育网络资源开发,完善网上精品课程建设,加快终身教育教学资源建设,打造各类教育的优质教育资源系列品牌,推动区域数字教学资源共享,逐步建立广覆盖、多类型、多层次、开放便捷的教育资源体系。
3.
建设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为各中、小学校提供教务管理、行政管理、财务管理、设备资产管理、人事管理等功能,实现教育管理与信息化技术全面深入融合。
2013年对全市“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进行规划设计;
2014年继续扩大平安校园建设;完成招投标工作,着手建设“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信息系统平台”,
2015年配置、充实、完善中小学及职业教育资源;
2016年,继续配置、充实、完善中小学及职业教育资源。
178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8800万元;运营商投资: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
配合单位:
市公安局、
市交通局、
市住建局、
市广播电视集团、
市移动公司、
市电信公司、
市联通公司
南京市高淳区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发布高淳区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实施指导意见,确保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始终紧紧围绕“智慧高淳”建设目标;
2、建设具备高淳城市特征,围绕高淳区管理与服务目标展开,具有自适应性的智慧应用与整合能力,模块化、松耦合、可扩展、易升级、开放式的平台系统。通过该平台系统纵向贯通城市各类不同层级的信息资源与上层智慧应用之间的垂直通道,构建高效、实时、共享、准确的信息流;横向通过各类业务组件组装,满足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共享和协同应用,最终实现资源共享、协同管理、应用聚合的总体成效。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
2014年: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以及现有信息化系统的改造工程;
2015年:完善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提升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使用覆盖范围;
2016年:完成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的其他智慧工程。
5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工信局、公安局……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建设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并通过普查、获取等方式更新地理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以及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基础数据库。
为满足共享交换的要求,建立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对各类数据进行统一管理,以便于有效组织数据关系,建立数据索引;
2、建立公共基础数据库管理办法,明确各类基础数据库的数据获取途径和更新模式,数据提交应符合国家相关涉密安全审核手续,按照系统指定的规格提交。逐步建立各类数据库的共享和交换机制,最终实现全面的共享交换应用;
3、按照“智慧南京中心”的数据标准进行建设,实现与“智慧南京中心”实时数据互换。
2013年:完成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设计和建设招标工作;
2014年:完成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015年:完善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提升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使用覆盖范围。
3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政府办公室、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区科技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工信局、公安局……
智慧社区工程 智慧社区工程不依赖于“智慧南京”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安全社区建设,通过安装社区安全监控、电子门禁等设施,实现安全社区建设;
2、便捷社区建设,将家政、餐饮、劳动保障、医疗保障、促销优惠等便民服务信息通过智慧社区平台进行发布推送,提升居民社区生活质量;
3、针对社区内老弱病残等特殊需要照顾的群体,提供智能机(手机)一键服务功能等信息化服务手段,提升社区针对特殊群体的服务水平;
4、健全和扩充社区医疗体系,实现社区医疗覆盖全高淳区域。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
2014年:完成试点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
2015年:完成其他6个社区的智慧社区建设。
35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万元) 责任单位:民政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工信局、公安局、卫生局
智慧环保工程 环保相关系统基本复用“智慧南京中心”的建设,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完善对于污染源企业的档案管理,实现针对区内污染源企业的100%覆盖;
2、实现针对全区范围内的重点污染源企业的实时监控,扩充和完善监控指标以及监控精确度,完成覆盖水质、空气、土壤等检测范围,形成7×24小时的无间断监控;
3、大力推广污染申报及征费系统、危险废物申报系统、排污许可证申报系统的推广工作,提高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覆盖率;
4、建立和完善高淳区针对环境保护的应急指挥及决策支持系统,制定区政府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环保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各重点企业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
2013年:完成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改造方案以及推广实施计划;
2014年:扩大环保监测范围以及检车指标,完善污染源档案建设,推广排污申报、危险废物申报以及排污许可证申报等系统的推广工作,完善环境应急智慧及决策支持系统的建设。;
2015年:完成所有智慧环保工程的所有建设目标。
25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万元) 责任单位:
环境保护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智慧国土工程 智慧国土工程对于“智慧高淳”建设而言,涵盖国土、房产、地下管线等高淳区内的公共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主要复用“智慧南京中心”,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建设“国土数据管理系统”,从源头入手,提升土地规划、计划、审批的规范化、智能化,并对土地交易的全过程进行闭环管理,实现业务联动,快速适应业务发展、政策不断优化的需求,在上述环节,实现全流程的信息化处理,提高办公效率以及各个环节的透明度;
2、建设房地产管理系统,建设房产数据一体化,建立城市最全、最准确、最实时的房产信息库,以多种数据共享交换方式实现数据交换与业务协同,为房管信息资源的集中、整合与共享奠定基础。实现房屋、宗地按图管理,实现有效覆盖高淳95%以上区域;
3、建设和完善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系统,在智慧城市管理中,以三维形式实现90%以上的地下管线智慧管理,提升管线监控能力。
2013年:完成智慧国土工程相关系统建设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2014年: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并结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进行国土数据的搜集和建模整理;
2015年:完善城市智慧国土工程建设,提升智慧国土工程建设的使用覆盖范围;
2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 责任单位:
国土资源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智慧旅游工程 智慧旅游平台建设复用南京智慧旅游建设成果,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建设智慧旅游管理平台。统一规划全区GIS数据库及旅游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搭建面向旅游管理部门的“智慧旅游”管理平台。将各主要景区实时画面、车船人流等动态信息显性地反应在该平台上,并与多种配套保障体系相互配合,对景区、酒店、旅行社等旅游应用系统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实现多系统间的信息共享、协同联动等;
2、建设景区内部智能化管理平台。在景区建设智慧景区管理平台,集成了客流分析系统、客源统计系统、景区安全应急报警系统,同时,还与景区智慧导游系统实现无缝对接,满足景区个性化管理需求。为景区科学制定市场促销方案和各种应急预案提供数据支持,提高了景区管理和为游客服务的效率;
3、建设“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创新性地将手机平台、电商平台和各旅游企业的微博平台进行整合,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庞大的市场影响力,将各种旅游信息按需要进行重新组合,生成新的旅游在线销售产品。同时,通过在天猫等商城上开设南京旅游官方旗舰店,为游客和市民提供便捷的游、宿、购、食、娱、行等信息查询、询价、咨询和在线交易服务。
2013年:完成智慧旅游工程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2014年: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制定高淳特色的旅游营销计划,开发特色游以及深度挖掘景点;
2015年:建设高淳特色的旅游相关产品的网上营销平台,并进行特色推广活动,推广智慧旅游覆盖区域;
2016年:完成所有智慧旅游相关的建设工作,并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
35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500万元) 责任单位:
旅游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智慧城管工程 智慧城管系统主要使用江苏省数字城管平台,与“智慧南京中心”相对独立,主要建设内容包括:
1、建设高淳综合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建立城管事件发现和信息采集机制、智能监控信息采集和管理机制,并建设信息的动态更新和维护管理机制;
2、建设智能监控资源管理服务,实现对视频监控资源的整合共享、空间管理和调阅功能支撑,实现智能监控资源的信息采集管理和预警预报功能支撑,实现基于GPS监控信息的采集功能以及指挥调度功能的支撑;
3、移动终端平台模块
针对高淳城市管理管理人员的工作特性,开发移动终端平台,该平台应具备政务报表功能、地图展现功能,能有效提升政府人员对辖区状况进行快速、准确和全面的分析。管理人员可以通过手机终端可以查阅政务信息。相关管理人员能获取当前需要处理的紧急事务;
4、城市智能监督管理指挥,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依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监督指挥系统;
5、智能城管业务应用,
基于物联网技术实现高淳内各类管理基础设施的空间化、精细化管理;
6、建设“今日高淳”社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在高淳高层建筑、重要路口安装大屏幕,以空间信息技术为基础,实时滚动高淳最新新闻和变化信息,可展示高淳影像信息。
2013年:完成智慧城管工程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2014年: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并配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城市管理业务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015年:完成数字执法、移动执法的系统建设工作,并展开推广,完成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2016年:完成所有智慧城管相关的建设工作,并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
25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万元) 责任单位:
城管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智慧农业工程 高淳区智慧农业根据高淳区农业特点,采用自主建设方式,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建设农业生产基地应用系统。包含建立农业信息采集点以及建设农作物生长管理平台;
2、建设智能设施养殖业水产系统。包含养殖水环境的检测控制系统、水产健康养殖专家系统、水产品安全生产过程管理系统;
3、建设建设农业管理中心应用系统,包含智能农业基础服务平台、农业信息服务平台。
2013年:完成智慧农业工程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2014年: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并配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农业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015年:完成智慧农业工程相关的建设工作,并挑选2家农业生产基地作为应用试点工作;
2016年:完成所有智慧农业相关的建设工作,并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
3500万元(财政投入2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
农林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智慧水利工程 高淳区智慧水利相关平台建设,充分复用“智慧南京中心”的系统建设成果,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整理分析现有资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计算机、水文水资源、地理信息系统、网络通信等多方面技术,整理高淳区水利资源基础数据库;
2、扩大实时监控应用范围,针对高淳区域内的100%的水利、水务相关的基础设施进行实时监管;
3、进行下水管道扩容以及雨污分流等管线改造工作,提升高淳区应对暴雨、内涝等严重灾情的应对能力;
4、加强高淳城区的防洪、排涝实时监控及应急指挥系统的建设。进一步增强城区防洪排涝能力。
2013年:完成智慧水利工程的设计和招标工作;
2014年: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进行相关系统建设,并配合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工作,完成水利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
2015年:完成智慧水利工程相关的建设工作;
2016年:完成所有智慧水利相关的建设工作,并达成预期的建设目标。
30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 责任单位:
水务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 通过整合桠溪国际慢城、游子山国家森林公园、固城湖旅游度假区“三大生态标志区”,形成覆盖全区70%面积的南京美丽乡村高淳示范区。示范区范围北到高淳区界和石臼湖北岸,南至芜太公路和高淳区界,东到高淳区界和宁宣公路,西至水乡慢城。规划面积约570平方公里,其中启动区面积约37平方公里。
主要建设内容包含:
1、通过绿色农业、科技农业、乡村游等建设,提升农民人均收入,收入增长率大于高淳区GDP增长率;
2、扩大有机、绿色以及无公害农业占比,提升绿色农业产业经济水平;
3、进行康居乡村建设工作,提升乡村环境面貌;
4、进行绿化覆盖率提升以及垃圾分类集中处理工作。
2013年:完成美丽乡村的规划设计和政策制定工作;
2014年:进行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主要涵盖绿色农业、环境保护、以及康居乡村建设工作。
2015年:完成美丽乡村相关的建设工作,并通过验收;
2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配合单位:
科技局、农业局、农业资源开发局、环境保护局
丰县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无线网络:以“无线城市”建设为重点,由县政府和运营商联手推动“无线城市”建设。完成对丰县全区行政村、自然村的3G覆盖,基本实现4G网络乡镇覆盖,实现城区学校、医院、大型商业设施、政府机关以及产业园区等区域的WIFI覆盖。加强无线网络覆盖的深度和广度。
2.宽带网络:加大光进铜退的力度,基本建成城市光网,实现新、老城区无缝全覆盖,乡镇及行政村及部分自然村的覆盖;并把现在垂直管理部门线路与新建平台进行整合,实现全程全网。
3.全面完成丰县所有乡镇的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全面启动广电宽带业务的覆盖推广工作,包括城乡骨干网,镇村骨干网,可提供更多频道节目收视收看收听,VOD点播、3D、更多高清频道、更完美的视听感受。
4.三网融合:以广电为主导建设三网融合下的数据及语音网络,同时加快建设云媒体电视、OTT综合业务。
1.无线网络: 2015年达到3G网络覆盖率指标;
2014年完成4G网络覆盖率指标;2015年达到WIFI覆盖率指标。
2.宽带网络:2013年达到城区、乡镇光纤覆盖指标,自然村覆盖率达到32%;2014年全面达到宽带网络建设指标。
3.2014完成数字电视整转、VOD点播、3D、高清频道建设。
4.三网融合:2015年完成云媒体电视、OTT综合业务建设。
102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运营商投入9200万元) 责任单位: 政府办
配合单位:丰县电信、丰县移动、丰县联通、文广体局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设满足住建部标准要求的以下公共信息平台:
1.支撑数据:以元数据、目录数据、交换数据、安全数据和管理数据基础,支撑公共信息平台与公共数据库之间的联系应用。
2.数据交换服务系统:在统一的技术手段与标准下,通过资源管理、交换管理、资源监控、查询统计、订阅信息谷管理、目录互动及日志维护等基本功能实现信息资源的统一交换。
3.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通过整合配置、整合组件管理、整合流程管理、整合结果信息查询、整合结果订阅、整个信息统计分析等功能动态配置实现各类不同主题的信息处理。
4.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通过信息资源目录子系统和信息资源编目管理子系统实现更多应用单位、更多资源的接入与共享,同时保证各应用单位对各自共享的资源有完整的控制权。
5.运维管理服务系统:通过用户管理、服务调度、统一认证、计费管理、运行监控等功能实现对平台的整体运行维护。
6.门户系统:聚合成相应的功能接口集,针对管理员、政务用户和公众用户的不同应用需求,
提供基于平台各支撑系统的原子服务,支撑构建于平台基础上的各类应用。
7.接口与服务系统:提供开发接口服务、数据服务系统、时空信息承载服务、专题挖掘服务等功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多种用户、多种业务功能需求。
8.统一视频监控全息影像平台、丰县统一GIS平台、统一呼叫平台建设。
2013年完成总体规划和部分现有平台整合
2014年平台建设,其中部分系统建设完成
2016上半年全面完成建设并投入使用
2016年下半年投入运营形成全县统一系统大平台。
8000万元(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政府信息中心等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人口数据库:以公安部门的户籍和暂住人口基础信息为基础、整合民政、计生等部门数据,以身份证或护照号码以及居住性质为唯一标识、以实际居住地为动态补充的实有人口基础数据库,形成多部门间人口基础数据和应用数据的共享和交换。
2.法人数据库:以法人组织结构代码为基础,以法人组织机构代码号为唯一代码,整合工商、税务等法人基础信息,囊括法人基础信息采集、信息共享交换、信息数据整合、信息管理与维护、信息应用、信息网络安全等多种功能,有效支撑公共信息平台。
3.宏观经济数据库:参照国家统计标准和各共建部门现行的信息采集标准,建设统一宏观经济数据平台和技术业务标准,满足支持分布式部署模式,具备指标、维度维护,可定制数据导入,可定制的报表模板,可定制的主题,可多维查询、分析等基本功能,为在此数据库之上的应用提供基础。
4.地理空间数据库:补充整合丰县范围内各类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按照标准规范对数据进行整合改造形成面向应用的公共地理框架数据,并开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公共地理框架数据的建库管理和维护更新。
5.建筑物数据库建设:按照标准规范对建筑物数据进行收集整合改造形成面向应用的建筑信息框架数据,将离散的、数据格式各异的建筑物和空间信息改造成为逻辑上一体的、具有统一空间定位框架的建筑信息资源,并研发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对建筑信息数据建库管理和维护更新。
6.视频监控数据库:将前端采集的视频压缩储存,根据不同级别的权限,实现分级管理,实现实时存储录像文件和报警图片,可以根据图片和录像文件的类型、时间、设备名称和设备位置等信息,来查询所需的图片和录像,方便监控人员查询和确认报警事件。
7. 法律法规数据库主要是将公安、住建、规划、国土、卫生、教育、民生等各方面的法律法规,包括宪法、行政法规、地方法规等;以及各类行业标准,如交通、能源、建筑、化工、冶金等行业标准。实现各智慧应用(如现场执法等)对法律法规、行业标准快速查询、引用。
8.
热线服务信息数据库主要是将各类城市热线所服务的内容汇总存储到统一的数据库中,通过数据的汇总和提取,能够通过任一个热线平台,市民都可以得到合适的答案。数据库主要包括12345政府热线、120急救热线、12316服农热线、12319城建热线、110报警热线等的服务信息、行业法律法规、农业知识、医疗信息等各类信息。
9.
应急资源数据库主要是为了满足城市各行业应急的需要,将城市中各行业的应急资源,如执法车、执法人员、消防设施、应急预案、责任人、联系方式等各种数据汇总形成应急资源库,在此基础上形成应急调度平台,同时作为基础库供其他需求单位作共享应用。
10.
诚信数据库,包括企业诚信数据库和个人诚信数据库。企业诚信数据库以企业诚信门户及企业法人基本信息和企业诚信数据查询为主要表现形式。个人诚信数据库以个人诚信门户及市民基本信息和市民诚信数据查询为主要表现形式。
2013年完成各个数据库的规划,并协调各相关部门关系。
2014年数据库建设完成预定目标的50%,能够为部分平台系统提供应用。
2015年完成数据库建设。
2016年在试运行中完善数据库。
8000万元(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政府信息中心、法制办、公安局、统计局、发改委等
智慧城市综合管理 1.组织与制度建设。成立由城管、公安、规划、国土、水利、气象、环保、交通、规划、园林等单位组成的丰县城市管理委员会;发布包括组织机构、流程、评价考核建设等方面的《丰县城市综合管理指南》等相关管理办法。
2.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含各单位二级平台)。通过案件受理与反馈、现场执法、领导督办等子系统,实现丰县城区网格化管理,通过事件智能分析与预测实现城管事件的预防性管理。
3.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资源整合。(1)利用统一呼叫平台实现城市综合管理呼叫中心功能。(2)利用统一GIS平台实现综合管理系统、GIS相结合的一体化管理系统。(3)利用统一视频监控中心满足城管视频监控需求。
4.建设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控制信息系统,通过物联网手段,对丰县开发区主要排水节点安装水位水量自动检测设备,并对相关阀门进行升级改造。
5.建设城市管网排水防涝预警系统,包含管流计算、集水区计算、降雨径流、旱流污水、实时控制、水污染报告工具、泥沙沉积输移、坡面漫流、2D洪水图、自动检测各点位水位情况,结合智慧丰县统一GIS平台,实现城市排水防涝全数字化管理。
2013年完成丰县智慧城市综合管理建设规划(相关管理办法、城市综合管理系统设计)、发布丰县城市排水防涝系统建设指导意见。
2014年上半年实施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控制信息系统、城市排水防涝预警系统方案确定及招标工作,并于下半年启动建设。
2015年启动大城管平台与智慧丰县统一平台整合工作,实现丰县城市管理城管、公安、规划、国土、水利、气象、环保、交通、规划、园林等单位统一协调统一调度。
2016年年底完成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统一大平台整合、城市排水防涝综合控制信息系统、城市排水防涝预警系统,并组织验收。
150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9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5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配合单位:城管、公安、规划、国土、水利、气象、环保、交通、规划、园林等单位
智慧政务 1.建立健全政务办公系统,扩大公文流转和协同办公范围,实现移动办公。
2.建立完善行政服务中心网上审批平台系统,实现与业务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并与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系统有机融合。建立健全行政审批、公共资源交易、电子监察系统网上运行机制,推进行政审批和公共服务事项向电子政务平台集中。
3.依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门户平台,搭建县政府网站的政府网站群。
4.完善行政服务中心大厅信息化服务功能;依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统一呼叫中心整合12345、110等热线电话资源,建设丰县12345政府热线网站,搭建二级平台,实现与相关信息咨询服务平台的整合,形成“12345”政府公共服务热线与网上审批服务平台、服务大厅“三位一体”联动互补的政务服务格局。
5、建成丰县智慧城市多级仪表盘系统,为信息综合展现、业务智能协同和领导决策支持提供保障。
2013年,建成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等系统融为一体的电子政务平台,初步形成与办公系统互联互通的智慧政务体系。
2014年,完成公共资源交易、县政府网站群建设,在行政服务中心进行行政事项网上审批试点,并开发应用服务评价系统;完成移动办公系统和12345便民服务体系搭建与二级平台建设;系统整合条管部门与地方部门办公系统,实现行政事项网上办理全覆盖;完成基于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专业决策分析模型。
2015年,完成县政府门户网站与其他智慧应用的系统整合,形成智慧丰县门户,推进综合应用。
2016年建成丰县城市仪表盘系统(含各委办局分系统)。
60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5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行政服务中心、新闻网络中心(原信息中心)、法制办、监察局、保密局、发改委。
市民卡 1.与徐州市市民卡中心沟通,制定与徐州市民卡对接技术标准,形成并发布《丰县市民卡建设标准》。
1.根据《丰县市民卡建设标准》,通过新建、提升、改造、整合各类市民办理个人社会事务相关的信息系统,试点整合现有医院、公交、出租车、商业金融消费等行业信息化互联互通数据应用。
2.建成丰县市民一卡通综合管理系统,市民凭借丰县市民卡可以方便地办理交通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居民消费等小额支付领域,以及电话、电视、水、电、煤气等公用事业费用支付等事务。
2013年完成丰县市民卡建设方案,并颁布《丰县市民卡建设标准》;2014年建设丰县市民卡基础数据平台,并于年底试发卡。2015年完成主城区市民发卡3万张;2016年完成主城区市民发卡5万张。
2017年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发放市民卡。
5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丰县智慧城市建设运营公司。配合单位:政府办、发改委、金融办
智慧安全与应急 1.建立健全安全防范与保障体系:建成丰县范围内公安、交通、卫生、安监、消防等的安全基础业务系统。建设及完善安全隐患排查、培训考核、职业健康等业务系统。
2.建设城市安全预警系统:依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统一视频监控系统,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通过视频实时监控、数据动态监测、建立丰县范围内集智能感知、智能预警为一体的智能安全预警系统,并利用全息影像技术,构建全息影像系统,实现监控画面整合、视频软熔接,行为跟踪,综合分析等功能。
3.建成城市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平台:一旦发生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事故灾害、突发公共卫生、突发社会安全事故),迅速启动应急处置系统,依托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统一GIS平台,借助数据模型模拟分析,根据当前情况自动启动相应级别预案、并建成集应急辅助决策、应急指挥调度、应急救援为一体的应急响应平台,与丰县城市仪表盘对接,利用城市仪表盘进行综合决策,智慧调度。
4.建设事后恢复及评估分析系统:建立事件善后处理、事件原因分析,应急过程分析、数据汇总等内容,实现过程动态循环、层层关联的安全管理理念。以提升丰县政府对人员生命和各类财产的保障能力。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
2014年完成各政府职能部门基础数据汇总、统一;
2015年完成安全预警、应急相应、应急处置、事件恢复等内容建设;
2016年整合城市仪表盘,为城市应急决策提供技术保障。
14500万元(财政投入35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6000万元) 责任单位:县政府办
配合单位:人防办、安监局、公安局、交通局、城管局、卫生局
智慧健康社区 1.发布丰县智慧健康社区实施指导意见。
2.在东大、古丰、新丰社区选择三个有代表意义的小区开展智慧社区(小区)建设,将小区视频监控纳入到丰县统一视频监控平台。
3.建设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含家政、报修、出行、安保、水电、房租、过户代办、社区电子商务等服务)。
4.建设社区远程医疗平台,打通与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数据通道,在社区中心(家庭)安装远程会诊系统终端、居民足不出户可享受医疗服务。
5.探索县城智慧社区(小区)建设模式,并形成相应报告。
2013年由政府办颁布智慧健康社区实施指导意见,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完成符合条件的3个试点居民小区基本幸福家园及文明小区的创建;
2014年:完成试点小区视频监控的统一融合、启动智慧社区公共平台及远程医疗平台建设;
2015年,全面建成社区公共平台及远程医疗平台;
2016年下半年从运营使用过程中总结提炼县级智慧社区建设的经验,提交分析报告。
97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银行贷款4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7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中阳里办事处、住建局、民政局、开发区、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
电动车产业 1. 发布智慧城市对电动车产业的促进规划。
2.打造企业信息管理平台(财务管理、CRM、合同管理、考勤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企业的信息化所需的软硬件由政府或者第三方提供,企业租用其中所需模块,通过互联网提供软件服务模式,减轻中小型企业在企业信息化建设投入上的负担,促进企业的“两化融合”,增加电动车产量。
3.打造丰县电动车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平台,采用的B2B2C电子商务模式是本地中小企业与大企业竞争的重要支撑,中间“B”是以智慧丰县为依托,以政府主导搭建本地区中小企业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并且初期免费为企业提供基本的共享应用如:市场管理、交易信息、电子结算、物流配送等。
4.政府政务服务平台与企业信息管理平台对接是以城市公共信息平台为依托,企业信息管理平台与政府政务服务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数据共享、业务与功能协同。
2013年底完成智慧丰县建设对电动车产业的促进规划;
2014年建设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财务管理、CRM、合同管理、考勤管理、生产管理、采购管理等)。
2015年建设丰县电动车电子商务和物流服务系统。
2016年实现政务服务系统与企业对接部分完成。
10000万元(财政投入3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6500万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配合单位:电动车产业园、常店镇。
智慧果蔬农业 1.发布丰县设施农业建设指导意见。
2.建设丰县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农业生产基地管理(智能大棚、智能灌溉、科学育苗)、生长信息远程监控、生产过程监管、农业信息服务等功能,完成丰县设施农业试点。
3.建设特色果蔬标准化生产监管与质量安全追溯系统。
4.建设果蔬电子商务系统。以“中华果都网”为依托建设“果都商城”,实现果蔬的电子交易和网络销售,向四省七县辐射。
2013年底完成设施农业试点选址,并完成相应的建设方案。2014年中完成相关项目的招标工作并启动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并于当年年底完成;
2015年完成1个点的设施农业示范点建设,并配套建设完成相应的安全追溯系统、果都商城等系统;
2016年全部完成智慧农业全部项目(含2个设施农业示范点)建设并组织验收。
12000万元(财政投入35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500万元) 责任单位:县农委
配合单位:大沙河集团,科技局
昆山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优化现有的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各类公共信息统一管理、交换的城市级公共信息平台,满足各类业务和行业发展对公共信息交换和服务的需求。具体包括建立资源目录服务、资源交换服务、统一认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整合服务、日志服务等,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现。 2013年完成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方案设计。
2014年完成昆山公共计算存储网络建设。
2015年初步完成城市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完成主要的公共平台接口建设。
2016年完成全部公共信息服务系统。
5000万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5000万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各委办局、相关区镇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优化项目 建设宏观经济数据库。优化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公共建筑物数据库。通过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实现基础数据更新。 2013年完成宏观经济数据库的前期调研。
2014年优化和完善五大基础数据库。
2015年完善更新机制,推广应用。
2016年通过应用带动实现基础数据库数据量目标。
500万元(财政投入500万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国土局、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计生委、统计局、工商局等
3D GIS城市基础平台 深化完善现有城市建设规划体系,基于现有的规划数据,进行三维建模,建设3D
GIS城市基础平台并实现对其他委办局的共享支持。
2014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基于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搭建3D模型数据子库。
2015年接入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提供共享服务。
2016年推广使用。
5000万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5000万元) 责任单位:规划局
配合单位:发改委、国土局、住建局、城管局、交通局等
GIS房产信息综合管理平台 整合现有住房管理相关业务系统,建设基于GIS的房产信息综合管理系统,提升政府在住房建设管理、房产销售、中介服务等多个领域的综合管理服务能力。 2014年完成基于WebGIS的房产信息发布、数码摄入及人像采集功能模块、实现触摸屏信息查询,为民众提供查询服务。
2015年实现指纹验证等功能,建成多维统计发布系统。
1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住建局
配合单位:国土局、规划局、城管局等
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工程 优化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输出、分发和共享应用。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为城市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综合管网基础数据,为城市建设、防灾、抢险提供管网信息服务。 2013年继续推进地下管线与空间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2014年完成数据勘察及梳理。
2015年完成地下管线信息入库。
2016年系统及数据完善。
2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 责任单位:规划局
配合单位:住建局、城管局、水利局、环保局、供电公司、电信运营商等
排水防涝工程 建立包括圩区、主城区排水主管道、主城区排水口在内的采集监测体系;建设主城区排涝站闸监控管理系统、圩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主城区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包括排水主管道管理),构建精细化管理体系;基于GIS建立统一的昆山水利电子沙盘,实现信息共享、无缝集成。 2014年圩区水利工程管理信息化系统和主城区市政设施数字化管理平台完成和优化。
2015年优化昆山水利电子沙盘系统,扩展主城区排水主管道、主城区排水口、圩区的监测和监控点。
1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水利局
配合单位:住建局、城管局等
政务服务管理提升工程 建设以“一库四平台”为核心的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包括行政权力库、行政权力运行平台、行政监察平台、政府法制监督平台和网上政务大厅。配套建立相关的支撑环境、应用安全保障体系和标准规范体系等,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行政能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在此基础上,实现行政审批、行政服务的市、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覆盖。同时开展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分析,建设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2014年建成统一电子政务平台。建成领导决策支持系统。
2015年行政服务、行政审批延伸到区镇(街道)、村(社区)。
2016年完善行政服务系统,进行系统功能优化。
4500万元(财政投入4500万元) 责任单位:行政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监察局、发改委、公安局、人社局、住建局、规划局、城管局、交通局、卫生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各区镇等
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覆盖全市、镇、村(社区)的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和网络。 2014年完成员工派遣平台。2015年完成职业介绍平台。 500万元(财政投入500万元) 责任单位:人社局
配合单位:人力资源管委会、各区镇等
智慧教育工程 全面建设区域性智慧教育基础支撑平台和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以数据中心、资源中心和服务中心为核心建成昆山智慧教育体系。建设智慧校园和平安校园为学生提供良好学习环境。 2014年完成平台建设,完善支撑体系,加强教育专网建设、提高校园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启动面向管理、学生、教师、家长四大平台建设;启动智慧校园试点建设。
2015年全面推动四大平台完善和提升,扩展四大平台服务功能;建设和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各类优质教育资源,完成对资源的分类,实现与四大服务平台的对接。
2016年优化基础支撑平台,完善四大平台和数字资源中心,建成若干未来教室试点,初步形成融合、互动、个性的智慧教育体系。
2亿元(财政投入1.4亿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6000万元) 责任单位:教育局
配合单位:文广新局、各学校等
智慧卫生工程 建立市级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综合管理各部门的资源整合和信息共享,提供面向居民医疗卫生与健康的各种应用。 2014年,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昆山区域影像中心和心电中心,推广电子健康档案与医疗机构的对接。
2015年,建立区域卫生数据中心,完善综合卫生管理平台,同步推进原有的医疗应急平台进行系统升级。
2016年,全面推进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建设,为居民提供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推出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多媒体终端业务系统。实现市民卡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应用。
8000万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8000万元) 责任单位:卫生局
配合单位:人社局、计生委、城乡卫生指导中心、疾控中心、各级医院等
市民卡应用工程 建设集政府公共服务、公用事业服务、商业便民服务于一体,具备身份识别、电子凭证、信息查询、小额支付等功能的市民卡应用系统。内容包括公用事业缴费、交通出行消费、医疗就诊消费等,并以“便民利民、快捷服务”为理念,合理规划服务网点布局,构建与城市发展相适应、与社区发展相协调、与市民服务良好衔接的,便捷、高效、完善的服务体系。 2014年完成门户网站、综合前置系统、终端设备管理、缴费系统、清结算系统,并全面实现公共事业缴费类支付功能。
2015年完成数据分析系统、自主服务系统,实现出租车刷卡功能。
2016年实现和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对接和主要公立医院医疗类费用支付。
6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6500万元) 责任单位:人社局
配合单位:发改委、经信委、文广新局、全市公用事业单位等
智慧环保工程 通过建设全市智慧的环境保护平台,对昆山空气质量、地表水环境质量、环境噪声进行监测和监控,为城市发展提供优良的发展环境。 2014年完成工程环保物联网智能监控平台、阳澄湖蓝藻智能监测监控系统建设。
2015年完成环境保护智能考核评价系统。
2016年实现昆山重点污染源一厂一档设计监管。
1亿元(财政投入7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环保局
配合单位:发改委、经信委、住建局、规划局、水利局、各区镇等
智慧交通工程 形成昆山市一体化交通信息采集、一体化数据融合分析处理、分布式业务应用子平台、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子平台的“智慧交通”应用模式。重点建设“设昆山工程”,即3个网络、1个中心和4个平台。具体包括:健全和完善昆山市交通通信网络,建设昆山市交通传感网,并在此基础上突破车联网。以整合现有信息资源,实现信息共享、数据融合为目的,建设昆山市综合交通数据中心。建设昆山市交通监控平台,昆山市的交通运输管理平台,昆山市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昆山市交通指挥平台。 2014年,启动总体规划、停车诱导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状况监测预报系统、交通决策仿真支持平台、等的建设及完善。
2015年,建成综合交通数据中心;整合现有交通部门的数据资源,形成一数一源的昆山市交通基础信息库。建设昆山市智能信号控制系统;完成基于电子警察的车辆轨迹跟踪系统、基于GPS的路况分析系统。
2016年,建设和完善交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行人出行诱导、车辆交通诱导系统;建设交通指挥平台;加强和完善车联网建设;逐步实现全市“车联网”建成国内先进的一体化交通监控管理平台,城市交通运输管理平台、交通指挥平台、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全市运营车辆得到智能化管理,市民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获得全市交通信息。
2亿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2亿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公安局、规划局、城管局、交通局、花桥经济开发区等
肉菜追溯工程 通过自动化设备(RFID、IC卡、溯源电子秤等)建立覆盖屠宰、批发、零售多环节的肉菜追溯系统,实现对经营户、经营肉品的全链条管理和追溯。最终实现消费者通过溯源小票进行多种形式的溯源查询。促进流通环节的管理水平提升和食品安全的改善。 2013年加快推进肉类蔬菜追溯管理平台建设。
2014年初步建成肉菜流通追溯管理平台。
2015年-2016年扩展肉菜追溯体系的覆盖面。
1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
商务局
配合单位:农委、卫生局(食药监局)、工商局、质监局等
智慧物流工程 建立集政府联合监管功能、物流服务功能和数据传输功能为一体的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提升物流行业信息化、物流信息标准化水平;为行业管理部门加强对货运市场监管、规范货运市场秩序,推动物流行业转型升级。包括:平台门户、监管模块、企业扶持模块、服务模块。 2013年研究制定方案。
2014年完成平台门户和服务模块建设。
2015年完成监管模块和企业扶持模块的主要内容。
1000万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经信委、交通局、国税局、地税局、工商局等
市民融合服务平台工程 以融合服务为理念搭建面向市民的融合服务平台,融合市民卡、“智慧昆山”移动终端APP、民声110、数字电视等服务渠道,建立基于市民网页空间的融合服务平台,对于各类服务应用进行融合管理,为市民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让百姓真正体验到信息化发展带来对生活的改变。 2013年研究制定方案。
2014年完成融合服务内容梳理。建设智慧昆山展示体验中心。
2015年初步完成服务支撑体系和渠道管理平台,进行平台试运行。建设“我的昆山”市民网页。建设数字电视互动服务平台。
2016年市民融合服务体系建成,并投入使用。
6000万元(服务外包模式投入4000万元,财政投入2000万元) 责任单位:发改委
配合单位: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卫生局、计生委、人社局、文广新局、旅游局、各区镇等
南京麒麟科技园 网络基础
设施建设
(1)无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 宽带网络有线接入网建设;
(3)下一代广播电视网(NGB)实现三网融合端到端系统建设。
2013-2015年建设无线网络、宽带网络;
2013-2016年建设广播电视网,实现三网融合。
投资规模:
2.95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95亿元;银行贷款:1亿元;企业自筹:1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规划建设处
配合单位: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基础数据库及数据资源
中心
依托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麒麟)带宽及IT存储资源:
(1)建立人口、企业法人、社会经济、地理空间信息、建筑物五大基础数据库;
(2)建立基础数据库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
(3)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维护更新机制。
2013-2015年建设数据资源中心;
2016年全面投入使用。
投资规模:
5亿元(含南京市政务数据中心(麒麟)建设费用)。
其中:财政投入:2亿元;银行贷款:3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招商投资处
配合单位管委会规划建设处、科技创新服务处、办公室、财务管理处
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1)按照住建部标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包括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等功能;
(2)建设基础设施云公共服务平台,承载麒麟智慧新城各类应用。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
0.3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1亿元;银行贷款:0.2亿元。
责任单位:
管委会科技创新服务处
市政基础
设施建设
与管理
数字城管执法系统:
(1)数字城管基础资源库;
(2)办公场地及硬件设施平台建设。
工程管理系统:
(1)建设工程监管子系统;
(2)工程审批子系统。
智能管网:
(1)电力、供水、污水、燃气等市政设施信息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2)市政管网智能化布局和运营维护。
智能排水:
(1)数字排水平台建设;
(2)排水管网建设和日常运营维护。
2013-2015年完成数字城管执法系统与工程管理系统;
2013-2016年完成智能管网和智能排水建设。
投资规模:
2.95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1.75亿元;银行贷款:1.2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规划建设处
智慧政务 (1)政府决策系统;
(2)政府知识管理系统;
(3)协同办公系统;
(4)一站式审批平台。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
0.25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25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办公室
配合单位:
管委会政务服务中心
智慧教育 (1)建设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建设教育云服务;
(3)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实验项目建设。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
1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1亿元;银行贷款:0.5亿元;企业投资:0.4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招商投资处
配合单位:管委会科技创新服务处、规划建设处
智慧交通 智慧公共交通系统:
(1)现代有轨电车
(2)公共交通指挥调控系统;
(3)公共交通信息即时发布系统;
(4)公共交通信号优先控制系统;
(5)公共自行车智能租赁系统。
智能停车设施:
(1)停车场信息发布系统;
(2)智能车流诱导系统;
(3)IC卡智能停车场收费管理系统。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
2.6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4亿元;银行贷款:1.8亿元;企业投资:0.4亿元。
责任单位:
管委会规划建设处
绿色能源 (1)完成相关分布式能源以及生物质能研发及利用;
(2)完成科技城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和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建设。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
4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5亿元;银行贷款: 2.5亿元;其它:1亿元。
责任单位:管委会规划建设处
智慧社区 (1)建设建筑总面积120万㎡的智慧社区;
(2)建设拥有智能的监管系统、门禁系统、智能的医疗平台、智能的教育平台以及社区活动平台等的智慧社区。
2013-2015年开工建设;
2016年完善配套,全面投入使用。
投资规模:
1.15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1.15亿元。
责任单位:
管委会招商投资处
配合单位:
管委会规划建设处、科技创新服务处、中海集团、富力南京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
智慧安居 (1)建设100万㎡的保障房社区;
(2)借助拆迁安置房和保障房集中建设的契机,构建社区间的信息交流平台与生活服务设施,营造和谐的社区氛围,使居民能够成为智慧城市的最终受益者。
2013-2015年开工建设,部分交付投入使用;2016年完善配套,全面投入使用。 投资规模:
2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1 亿元;银行贷款:1亿元。
责任单位:
管委会规划建设处
配合单位:管委会科技创新服务处、招商投资处
智慧城市
产业基地
(1)建成总投资280亿的智慧产业基地;
(2)建设紫金(麒麟)科技创业特别社区、富力科技创新综合体、启迪低碳智能产业园、城市信息服务产业园、智能配网研发设计孵化园区、智能健康产业园区等六个智慧城市产业园区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品研发、智慧产品提供、智慧产品示范、智慧产品孵化等功能。
2013-2015年,以产业智慧化产品研发与产品孵化为主;2015-2016年,以产品提供示范为主。 投资规模:
7.8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3亿元;企业自筹:4.8亿。
责任单位:
管委会招商投资处
配合单位:管委会科技创新服务处、富力南京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江苏启迪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神州数码科技产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江苏金天甲科技有限公司、南京圣和投资集团
南通市 网络基础设施 1.
城市公共网络建设:与移动、联通、电信、广电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完善基础传输网络,提高宽带接入能力,扩大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加快建设IP城域网出口带宽,提高互连互通水平,改善网络服务质量,实现网络高速安全,按需可达。包括:无线网络建设(WLAN/2G/3G/4G)、宽带网络建设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
2.
下一代广播电视网建设:全市县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基本完成;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加快电信网、互联网和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推动互动电视发展;
3. 城市政务网络建设提升:完善提升南通市政务三张网络,包括:电子政务外网(政府与部门网站群)、电子政务内网(办公OA审批)和机要专网。
建设范围:全市
2013年:完成方案设计和招标。
2014年:完成主城区WLAN网络覆盖率80%;4G试点区域完成开通试运行;IP城域网带宽达到1000G;
全市县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完成90%;“三网融合”深化完善; 政务三张网络覆盖率80%。
2015年:完成主城区WLAN网络覆盖率90%;4G部分区域试点商用;IP城域网带宽达到1500G;
全市县域有线广播电视网络数字化改造完成;“三网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南通市政务三张网络完成90%。
2015年:完成基础网络部分的考核指标。
2016年:广电网络考核指标完成;政务网络建成。
2017年:完成政务网络建设指标。
100亿元,全部由社会资本投入。 牵头单位:
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南通电信、移动、联通公司负责城市无线及宽带网络覆盖建设;市文广新局、广播电视台、广电网络公司负责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建设;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政务网络体系建设完善。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
建设人口库、法人库、经济库、基础地理信息库、建筑物数据库五大基础数据库;
2. 建设全区档案基础数据库;
3. 建立基础数据库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
4. 建立数据定期维护和更新机制。
建设范围:全市
2013年:数据库数据覆盖率达到80%。
2014年:初步建成基础数据资源目录及交换目录。初步建立数据维护更新机制。
2015年:完成考核指标要求。
0.5亿元
全部由财政投入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统计局、工商局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城市运营商负责运营维护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1.
按照住建部标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包括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等功能;
2. 建设基础设施云公共服务平台,承载智慧新城各类应用;
3. 建设物联事件集中处理平台,综合接入各类数据和物联网信息。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招标与建设方案。
2014年:建成城市运营管理中心、智慧新城综合门户、GIS共享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政务信息资料目录和IT运维管理平台;建成基础设施虚拟中心。
2015年:完成考核指标建设。
3亿元;
(财政投入
1亿元;
银行贷款2亿元)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网络管理中心负责平台维护;市公安局、国土资源局、建设局、统计局、南通工商局负责信息收集汇总;城市运营商负责后期运营;
配合单位:其他各委办局;
智慧城管 1.
完善城市模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民城管、移动处置、视频监控智能联动、城市部件自动告警等功能;
2. 建设渣土运输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渣土运输的源头、过程、消纳全程监管;
3. 建设亮化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实现区域亮化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故障监控。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初步建成城市模块化综合管理平台;完成环境卫生智能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编制及渣土车GPS定位系统;初步建成亮化集中控制系统,覆盖部分亮化设施;2014年:完成考核指标 3亿元;(财政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
配合单位:市应急办、公安局、建设局、安监局、环保局、人社局、规划局
智慧公众服务 建设智慧城市公众服务平台,整合南通已有公众服务资源(掌上南通、智慧南通、中国南通的部分信息等),打造南通城市公众服务第一门户,同时结合南通特色应用(掌上自行车、掌上博物馆、智慧公交、智慧旅游等一系列便民服务)。通过平台的统一管理监督,加强对公众服务质量反馈问题的追溯解决。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调研、招标与方案制定。
2014年:初步建成公众服务平台;
2015年:完成考核指标
3亿元;
(财政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牵头单位:市智慧办(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市文广新局、南通电信、移动和联通公司进行领域分工承担具体应用开发;市旅游局、人民银行等部门提供部分技术支持;城市运营商负责总体运营
智慧国土 1.
以“国土一张图”为基础,整合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交易、网上监管、网上服务等各项功能,构建“五位一体”的国土资源管理信息化工作平台。
2.
建立专题数据库,进行数据整合与集成,叠加土地规划、审批、供应、补充、开发、登记、执法等管理数据,开展各类业务系统和数据库的建设。建立国土资源“一张图”核心数据库和综合监管系统,实现“批、供、用、补、查”的全程网上管理。
建设范围:全市
2013年:完成招标与方案制定
2014年完成考核指标
0.8亿元(财政投入0.3亿元,银行贷款0.5亿元) 责任单位:市国土资源局
智慧规划 1.
规划一张图,包含南通市规划一张图系统、规划用地动态一张图统计评价系统与南通市规划数据仓库三个子系统;
2. 规划政务信息平台,由规划审批政务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及规划局网站公示专栏组成,实现了规划审批、监察和公示的自动化与规范化
3.
规划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包括二三维一体化的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以及基于网络和无线通信的规划政务系统与移动执法系统,并积极建立网络电子报建和规划政务公开机制,全面提升城市规划管理与服务效能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调研、招标与方案制定;2014年初步建成规划一张图、规划政务信息平台、规划三维地理信息系统;2015年完成考核指标。 0.7亿元(财政投入0.2亿元,银行贷款0.5亿元) 责任单位:
市规划局
智慧建设 建设南通市工程建设信息平台,打造多部门协同管理的综合信息系统,平台包含:工程综合监管(三监)模块、网上招投标模块、工程质量实时验收模块、建筑市场信用管理模块;通过建设统一平台,实现网上招投标评标远程化、监察实时化、管理网络化;实现工程质量验收实时记录、施工资料编制、流转、监督和管理;实现对全市建筑业企业信用考核实行量化计分,最终达到信息资源共享,建设管理的智慧化。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调研、招标与方案制定。
2014年:初步建成建设工程综合信息平台、网上招投标系统、建设工程质量验收实时系统。
0.5亿元,全部为财政投入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智慧生态节能 1.
建设生态环境监控系统(“1831工程”),实现生态环境要素的集中统一科学管理,
2. 建设环保移动许可系统、建设环保信用体系系统、建设固体废物数字化管理系统。
3. 建立建筑节能闭合管理机制,
建成包含城市供水、排水、污水处理、污泥处理、垃圾处理、道路桥梁、路灯、燃气等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建成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监管平台。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调研、招标与方案制定。
2014年:初步建成生态环境监控系统、建成环保移动许可系统、环保信用体系系统、固体废物数字化管理系统、建筑节能业务管理系统、综合管理服务平台、公共机构建筑能耗综合管控系统平台;
2015年:完成考核指标
0.7亿元(政府财政投入0.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0.4亿元。) 责任单位:
市环保局负责考核指标1、2;市建设局负责考核指标3
智慧社区 1.
建设智慧社区系统,打造基本覆盖全市城乡社区,集行政管理、社区事务与便民服务为一体的统一规范的社区综合信息平台;
2. 建立“社区信息网络管理维护中心”,负责社区信息系统的日常管理维护和使用指导;
3. 加强和推进社区服务管理工作信息化;
4. 建设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与平台,建立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和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
5. 建立全市互联的民政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实现省、市、县(市)区民政部门纵向互联和市级有关部门的横向互通。
建设范围:全市
2013年:完成项目的规划设计。
2014年:完成社区综合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管理维护中心建设、民政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平台建设。
2015年:建设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和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与平台,覆盖率达到70% 。
2016年:完成为老服务热线、紧急救援系统、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系统和社区养老机构管理信息网络与平台覆盖率达到95%。
3亿元(政府财政投入0.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1.5亿元) 责任单位:
市民政局
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城市运营商
智慧交通 1. 建设动态交通诱导系统;
2. 提高交通基础设施信息化应用水平,打造“三位一体”信息服务平台;
3. 推进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
4. 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系统;
5. 建设联网不停车收费(ETC)系统、以及“船联网”工程。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整体项目规划建设。
2014年:完成动态交通诱导系统、“三位一体”信息服务平台建设。
2015年:完成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监测和预警系统建设;交通运输应急系统建设。成,覆盖率100%
2016年:完成联网不停车收费(ETC)系统及“船联网”工程建设。
2017年:整体项目进入正常运行管理状态。
3亿元(政府财政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责任单位:
市交通局
智慧卫生 1.
推进卫生信息专网工程,建设卫生云服务中心,打造卫生数据交换平台,拓展条线业务信息系统;
2. 建设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国家);
3. 建设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国家);
4. 建设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二期工程,扩展12320卫生热线功能;
5. 建设药品管理平台(国家),药品监管业务信息平台;
6. 建设居民健康自助门户,基层医疗机构综合业务系统;
7. 建设区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
8. 建设区域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和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院士合作项目。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整体项目规划设计。
2014年:完成突发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二期工程建设,及12320卫生热线功能;完成居民健康自助门户系统建设;完成区域卫生信息交换系统、
2015年:完成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建设;建成区域影像远程会诊系统和智慧卫生协同创新工程院士合作项目。
2016年:完成药品管理平台(国家),药品监管业务信息平台建设。
2017年:完成云平台和数据交换平台建设,进入正常运行监管状态。
4亿元(政府财政投入0.5亿元;社会资本投入1.5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责任单位:
市卫生局、
配合单位: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智慧旅游 1.
建设以多元渠道的智慧旅游综合数据中心和地理信息系统(GIS)作为平台的基础数据库;
2. 搭建南通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3. 建设智慧旅游电子商务等应用系统、南通公众旅游信息咨询与服务系统、公众旅游信息协同工作平台、智慧景区信息系统、旅游行业管理系统;
4. 实现公安、工商、城管、银行、商家、旅游企业等现有系统无缝联接。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3年:完成整体项目规划和实施设计。
2014年:完成基础数据库建设;建成南通智慧旅游公共服务平台。
2015年:建成智慧旅游电子商务应用系统、南通公众旅游信息咨询与服务系统。
2016年:建成公众旅游信息协同工作平台、智慧景区信息系统、旅游行业管理系统。
2017年:实现公安、工商、城管、银行、商家、旅游企业等现有系统无缝联接。
1亿元(政府财政投入0.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0.3亿元;银行贷款0.4亿元。) 责任单位:
市旅游局
智慧应急 1.
完善应急管理体系,健全统一领导、综合协调、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建成应急预案全面覆盖、应急资源全面整合、地理信息全面兼顾,多平台衔接配套的信息化应急救援协同基础平台;
2. 建成应急预案全覆盖、衔接配套、信息化;
3.
建设监测预警系统、风险隐患数据库、综合预警平台;在上述机制与平台基础上,建立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包括固定、机动、现场三大信息平台和指挥系统),并拓展应用功能。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4年:完成智慧应急整体项目规划设计;完成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完成应急救援协同基础平台建设,使应急预案实现全区域、全方面覆盖应急。
2015年:完成监测预警系统、风险隐患数据库、综合预警平台建设;
2016年:完成全市综合应急指挥平台建设。
1亿元(政府财政投入0.3亿元;银行贷款0.7亿元。) 牵头单位
市应急办;责任单位:
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
消防支队等相关预警平台建设的组织实施部门负责具体落实,各单位依法、依规给予配合,城市运营商参与筹建
智慧教育 1. 校园数字环境建设;
2. 教育专网建设;
3.
教育信息化体制机制建设,进一步明确市、县教育行政部门、专业机构和学校的职责,基本形成教育信息化领导和管理体系。建立教育信息化评价制度,完善多渠道经费投入保障机制;
4. 建设基础数据平台,包括基础教育数据库和管理平台、职业教育数据库和管理平台和继续教育管理信息库,实现教育信息汇总,市、县、校分级管理;
5. 建设教育资源平台,包括数字图书公共服务平台和基础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等;
6. 建设公共服务平台,包括学校网站群平台、教师网络备课平台、网络教学系统等;
7. 建设教育云服务平台,包括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学研公共服务平台和其他教育公共服务平台。
建设范围:全市
2014年:完成智慧教育整体规划设计;完成教育专网、基础数据平台建设,覆盖范围达到100%;完成教育信息化机制体制建设。
2015年:完成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6年:完成云服务平台建设。
2017年:完成新型教育服务体系建设;整体项目进入正常运行阶段。
3亿元(政府财政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责任单位:
市教育局
智慧物流 1. 依托港口物流,大力发展沿江沿海综合物流园区;
2. 依托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产服务型物流园区;
3. 依托交通体系,大力发展货运枢纽型物流园区;
4. 依托专业市场,大力发展市场配套型物流园区;
5. 依托商贸流通,大力发展城市配送型物流园区;
6. 建设集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电子物流三位一体的跨部门、跨行业、跨地区的电子口岸公共信息共享平台。
建设范围:全市
2013年:智慧物流整体项目建设规划设计。
2014年:依托港口物流,建设沿江沿海示范性综合物流园区(基地);
开展口岸辅助执法联动服务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进度达到60%;完成物流产业华东研究所建设。
2015年:依托特色产业,建设生产服务型示范性物流园区(中心);
开展口岸物流协同作业系统建设,整体建设进度达到60%。
2016年:完成电子口岸整体平台建设。
2017年:整体项目进入运行监管。
4亿元(政府财政投入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3亿元。) 责任单位:
市经信委负责考核指标1;市商务局、港务局、南通海关负责考核指标2、3
智慧建筑及产业 1. 建设智慧建筑示范产业园(创源科技园);
2. 建成分布式智慧建筑系统平台;
3.
构建由“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南通创源科技园、南通智慧建筑研究所(筹)和相关产业链协同企业集群”组成的智慧建筑产业发展架构,建设20万平方米应用“分布式智慧建筑系统平台”技术及相关产品的智慧建筑示范工程;
4. 形成一定规模的产业带动。
建设范围:主城区
2014年:完成项目整体规划设计。
2015年:完成分布式智慧建筑系统平台建设。
2016年:完成适用于智能建筑应用的标准指令集、支持指令集实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支持分布式操作系统的建筑物联网平台和搭载在物联网平台上的智能终端设备和应用程序设计;完成示范产业园建设。
25亿元(政府财政投入5亿元;银行贷款10亿元;社会资本10亿元。) 牵头单位:
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
南通产业技术研究院
配合单位:
市建设局
苏州吴中太湖新城 公共信息平台 1.构建统一的视频图像整合平台;
2.构建统一的感知信息共享管理平台;
3.构建统一的政务信息交换共享平台;
4.构建统一的空间数据服务平台;
5.构建统一的数据分析处理平台;
6.构建统一门户系统;
7.构建统一的接口与服务系统;
8.构建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平台。
1.2013年底完成公共信息平台和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2014年上半年完成系统建设及数据中心运营管理平台建设;
3.2014年底完成其他各平台及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4.2015年底完成数据分析处理平台建设。
10000万元
(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公共基础数据库 1. 建设人口信息库;
2. 建设法人信息库;
3. 建设宏观经济信息库;
4. 建设空间数据库;
5. 建设建筑物数据库。
1. 2013年底完成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需求分析;
2. 2014年上半年完成空间数据库建设;
3. 2014年底完成法人、人口信息库建设;
4. 2015年底完成宏观经济信息库建设。
1900万元
(财政投入19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数据中心工程 1.
建设数据中心主机房和功能用房,为数据中心IT系统运行和运维提供基础环境;
2.建设数据中心计算、存储、网络等IT资源,搭建智慧太湖新城信息化系统的运行支撑环境;
3.建设数据中心数据容灾备份系统,为系统数据提供安全备份。
1.2013年底完成数据中心方案设计;
2.2014年年底完成数据中心一期建设;
3.2016年启动数据中心二期建设,逐步开展一期建设内容的迁移和灾备系统的扩容建设;
4.2016年持续推进数据中心IT资源和灾备系统扩容建设。
9600万元(财政投入2880万元,银行贷款48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92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城市政务专网工程  1.建设苏州市政务内网太湖新城接入节点;
2.
建设太湖新城政务外网,融合接入苏州市政务外网、互联网、电视电话网;
3.建设太湖新城有线通讯网,依托政务外网构建太湖新城有线通讯网络。
1.2013年底完成政务专网方案设计;
2.2014年底完成数据中心一期和绿岛示范区政务外网联网;
3.2015年底启动入驻职能部门的政务专网覆盖建设;
4.2016年全面开展政务专网扩容建设。
3500万元(财政投入1050万元,银行贷款175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700万元) BitmapBitmapBitmaprId1,rId1,rId1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信息安全工程 1.发布太湖新城信息安全规范体系指导意见;与本地公安、交通等部门合作,基于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立城市信息安全技术体系,并建立、健全一套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机构,确保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信息系统安全,提升突发应急状态时信息安全保障应急能力。 1.2013年完成智慧绿岛项目信息安全方面深化设计内容;
2.2014年完成智慧绿岛项目信息安全建设内容;
3.2015年完成智慧太湖新城启动区主要信息安全建设工程;
4.2016年进一步完善智慧太湖新城信息安全展示及系统优化调整。
12000万元(财政投入3600万元;银行贷款6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4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智慧管网 1.结合太湖新城基础设施开发和道路建设,分步对太湖新城东部区域(苏震桃快速路以东).太湖新城中部区域(苏震桃快速路和龙翔路为界)和太湖新城西部区域(龙翔路以西)进行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构建;
2.对太湖新城东部管线运行监管示范系统的构建。建设太湖新城地下管线辅助规划分析平台。
1.2013年:对太湖新城启动区进行地下管线电子标识系统构建,构建地下管线规划分析平台;
2.2014年:在网络覆盖(3G、GPRS)完善的基础上进行整个太湖新城管线运行监管系统和共同沟管理系统的构建;根据太湖新城地下管线规划分析的实际业务需求,构建地下管线综合管理系统;
3.2015年:构建地下管线应急处置系统。
14100万元(财政投入7000万元;银行贷款6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1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市容市政管理局、规划局、住建委
智慧水资源 1.水雨情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2.水质实时监测与预警系统;
1.2013年完成智慧绿岛区域建设方案深化设计;
2.2014年底完成智慧绿岛水资源领域建设;
3.2016年底完成整个太湖新城水资源领域建设。
4700万元
(财政投入1410万元,银行贷款2350万,其他资金来源940万)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区水利局
智慧建筑 1.进行地下空间、城市运行中心以及能源中心的建筑智能化建设;
2.使用BIM建模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
3.5A建筑自动化管理系统对建筑运行设备已经安防办公等系统进行综合管理;
4.建设能源管理系统对建筑物用能情况进行全面监控和分析优化;
5.建设物业管理系统,使楼宇运行当中一切活动和资产变化,可视,可控,可追溯;
6.建设智慧建筑信息管理平台,可集成建筑集群多个系统,实现管理便捷化可视化。
1.2013年启动深化设计;
2.2014年完成深化设计;
3.2015年根据土建进度,分步实施智慧建筑工程。
4.2016年底基本完成地下空间、城市运行中心及能源中心智慧建筑建设。
20000万元(财政投入6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0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区建设局
智慧交通 1.
构建全面协同的道路交通管理体系,包括信号控制系统、非现场执法系统、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
2. 构建以人为本的公共交通管理体系,包括公交电子站牌系统、公交枢纽客流信息采集系统;
3. 构建高效便捷的静态交通管理体系;
4. 构建绿色低碳的慢行交通管理体系,包括公共自行车管理系统、公共自行车高速公路;
5. 构建实时动态的交通诱导发布体系,包括动态交通信息发布系统、停车诱导信息发布系统、公众出行规划及诱导服务系统;
6. 集成交通指挥平台。
1.2013年9月开始深化设计;
2.2014年完成太湖新城绿岛智慧交通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
3.2015年扩大智慧交通建设范围,启动建设其他区域智慧交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长期、实时、完整的交通信息源;
4.2016年完成太湖新城主要道路智慧交通的建设。
20500万元(财政投入6150万元,银行贷款10250,其他资金来源4100)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吴中区交警大队
智慧社区 1.在绿岛一号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
2.建设联动式社区安全平台;
3.建设信息发布与交流保障平台;
4.建设出租房屋产超市;
5.打造以人为本的智能家居;
6.建设涵盖关爱“孤巢”老人和社区远程教育的社区互助服务;
7.建设涵盖家政、电子商务的智能化商业服务;
8.建设智慧社区信息平台。
1.2014年完成智慧社区需求的深化设计建设方案;
2015年启动智慧社区建设;
3.2016年底基本完成永旺绿岛一号社区的全面建设;并全面推动智慧太湖新城其他社区建设。
17260万元(财政投入5178万元;银行贷款863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452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智慧教育 1.在太湖新城6所小学、3所初中和1所高中建设“智慧校园”应用体系;12所幼儿园建立校园安防体系;
2.建立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考评服务,为教师提供职业规划服务,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培训和家校沟通服务,为市民提供专业技能教育服务;
3.为教育管理机构建立教育管理平台,全面提高太湖新城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4.构建智慧城市培训支撑体系,形成太湖新城智慧城市品牌效应。
1.2014年完成深化设计;
2.2015年完成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和教育管理平台建设;
3.2016年基本完成“智慧校园”试点建设。
22100万元(财政投入6630万元,银行贷款1105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42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吴中区教育局
智慧城管 在太湖新城开展智慧城管建设,在苏州湾到天鹅湖中轴线及两侧护城绿化带建设智能灌溉系统,在新城主次干道建设灯光亮化控制系统,基于公共信息平台平台,对新城城管业务建设市政设施监管信息系统、智慧城管移动执法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数字环卫管理系统、数字绿化管理系统等业务系统,实现对新城事部件实时、智能、可视化的监测管理及精细、高效的服务。 1.2013年智慧城管深化设计,完成市政设施监管信息系统;
2.2014年将绿岛的绿化带智能灌溉系统、灯光亮化控制系统及市政设施监管信息系统延伸到太湖新城其他区域,并完成城管移动执法系统、GPS监督指挥系统及视频监控预警系统;
3.2015年完成城管信息管理平台、数字环卫管理系统及绿化管理系统;
4.2016年完成户外大屏信息发布系统、领导移动督办系统,并优化完善城管所有相关系统。
16610万元(财政投入4980万元,银行贷款83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320万元) 责任单位: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吴中区城管局
运行中心 1.建设城市运行态势的可视化监测平台;
2.建设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城市联动指挥平台;
3.建设运行中心配套设施,包括综合指挥大厅、决策室、多功能区、统一通信平台和配套基础设施。
1.2014年启动深化设计;
2.2015年底完成方案设计;
3.2016年,基本完成运行指挥中心基础设施及城市运行监测平台建设;并启动城市运行指挥平台城市运行协作平台和城市运行仿真平台的建设。
12800万元(财政投入3840万元,银行贷款64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56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工信局、公安局、交通局
智慧政务 1.在太湖新城管委会建设统一办公系统和重大项目监管系统,在管委会和运行中心等管理机构建立视频会议系统,使政府办公高效透明;
2.在行政服务中心建立统一受理窗口、政府自助服务机,并配套建设行政审批系统、统一收费系统、审批绩效管理、审批电子监察系统,建立政务服务门户,为市民提供网上政务服务;
3.在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统一呼号中心、市民服务窗口,在部分商业中心和社区设立智能屏终端服务,普及市民卡应用,建立公共服务门户,为现太湖新城居民提供出行、餐饮、娱乐、商务、就业、旅游、教育、咨询、培训等生活相关的“衣食住行用”的服务。
1.2013年完成智慧政务建设方案设计;
2.2014年完成统一办公系统、公共服务门户的建设;
3.2015年完成多媒体自助服务一体机的建设;
4.2016年启动建设行政审批、政府自助服务机、绩效考核、电子监察、市民卡服务、智能屏接入应用、统一呼号中心、市民服务窗口。
8450万元(财政投入4225万元;银行贷款169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535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发改局、信息中心、街道、派出所
智慧公共安全 1.建设区域防控集成平台和政府视频监控系统,结合智能视频分析系统和智能巡更系统,形成新城整体防控体系;
2.建设视频巡控系统、海量视频检索系统,提升勤务指挥能力和执法办案能力;建设人像识别对比系统和安居指数应用系统,提升新城公安的便民服务能力。通过公安系统的建设,打造“平安新城”,实现新城的安全稳定。
1.2013年底完成绿岛区域深化设计;
2.2014年底完成绿岛和启动核心区域深化设计和整体防控建设;
3.2015年底完成构建勤务指挥与执法办案体系;
4.2016年底基本完成太湖新城的智慧应用建设。
20000万元(财政投入10000万元;银行贷款6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0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苏州市公安局、吴中公安分局
智慧环保 充分利用原有建设基础,完善和优化水、气、土壤、噪声、固废、生态等环境监测体系,加强环境监控能力,保障城市、农村饮用水安全,建立一体化、立体化的环境监测监控网络;实现对环境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深度开发,通过分析、仿真模型,增强环境业务处理能力,辅助政府部门决策管理;打造面向政府、企业、公众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1.2013年底完成绿岛区域深化设计;
2.2014年底完成绿岛智慧环保建设;
3.2015年底完成信息数据整合共享深度开发;
4.2016年底完成智慧环保分析、仿真模型、辅助决策系统。
10000万元(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太湖新城管委会
配合单位:苏州市环保局、吴中环保分局
宿迁市洋河新城


建成全区域覆盖的3G/4G网络及以WLAN为主要支撑的热点区域无线宽带网络,彻底解决接入服务的“有线困扰”和数据传输的“速率瓶颈”。完成热点区域确定及网络布局规划;实施3G/4G网络覆盖及热点WLAN覆盖建设;网络测试、投运,满足高端游客及重大公共活动对网络传输服务的个性要求。全城有线广播数字化改造全面完成,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融合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3年启动规划部署。
2014年启动主城区3G网络建设。
2015年全面实施热点WLAN覆盖建设。
2016年实现主城区电信网、互联网、广播电视网三网初步融合。
企业投入2.5亿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
配合单位:规划建设局、电信、移动、联通公司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在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基础上建设公共信息平台,提供数据管理、数据交换、运维管理、信息服务和应用支撑。基于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实现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智能决策和统一协同工作,建立政府各部门间、与企业和公众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高度重视防汛排涝平台建设(信息普查、管网建设、综合管控、仿真模型建设、应急预案等)。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城市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
2015年初步完成防汛排涝平台建设,包含信息普查、管网建设、综合管控、仿真模型建设、应急预案等。
2016年实现主要部门统一数据交换、统一智能决策和统一协同工作。
政府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组织人社局
配合单位:党政办公室、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经济发展局、综合执法局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对城市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通过建库工程实现既有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实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建立主城区建筑物数据库、建立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普查基础数据库。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数据采集,筹备数据库的建立。
2014进行各数据库的建立,2015年完成。
政府投入1500万元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
配合单位:组织人社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业局、财政审计局、经济发展局、综合执法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运营商及软件企业等






完成政府及部门间综合信息传递与信息共享“综合信息库专网”和“共享信息库”的基本框架的构建,完成安全可靠、保密性强的政府内部“综合信息交换平台”。全面打造一站式政务办公系统、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一站式居民服务系统三大平台,启动行政服务工作的“二次创业”。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进行需求分析、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平台的建设。
2015年主要部门实现政务一体化处理、实现业务电子化监管。
政府投入1000万元 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
配合单位:监察局、规划建设局、行政服务中心等



按照国家数字化城管相关标准,逐步推进区域网格化城市管理。开展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工作,实现“高位监督和高效指挥”。对接宿迁平台,实现100%城市事件本地处理。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和相关部署。
2014年启动与宿迁数字城管平台的对接。
2015年实现本地信息上传。
2016年全面开展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工作,实现“高位监督和高效指挥”。
政府投入5000万元;
融资2亿
责任单位:综合执法局
配合单位:公安分局
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 智慧园林绿化是集物联网技术、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一体,依托部署在主城区园林中的各种传感节点和有线、无线通信网络实现园林管理的智能感知、智能预警、智能分析、智能灌溉,为园林绿化管理提供精细化培育、可视化管理、智能化决策等方面技术支持。以园林绿化的数据信息库、园林绿化的在线监测系统为支撑,构建智慧园林绿化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4年完成首批园林绿化设施的建设和方案的规划设计。
2015年建立主城区园林绿化数据库。
2016年完成有传感器覆盖的区域的在线监测和在线预警。
政府投入5000万元;社会投入5000万元
融资3亿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经济发展局、综合执法局、运营商等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系统 洋河主城区建筑能耗调查、建筑能耗在线监测、建筑能耗数据共享、建筑全生命周期用能监管、建立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库和模型系统、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评价评估、绿色建材与整体建筑节能效果评价。建设完成后由建筑商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洋河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系统。
2015年启动主城区建筑物中能耗监测设备的安装。
2016年完成主城区建筑物中能耗监测设备的安装。
政府投入5000万元;社会投入5000万元;
融资4亿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经济发展局、规划分局、运营商等






建立可视化的数据采集、跟踪监管、安全追溯的物联网供水监测系统。对水源地监测到龙头水管理的整个供水过程实现实时监测管理,制定合理的信息公示制度,保护地下水资源,保障居民用水安全。生活、工业污水排放,城市雨水收集、疏导防涝等方面的排水系统设施建设情况,以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升其整体功能的发展状况。采用“GIS、排水模型、在线监测、在线预警”四驱动模式,建立智能排水系统平台,主要包括智能城市污水排水系统、智能工业废水排水系统、智能雨水排水系统,建立防涝预警系统。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建立供水系统的数据库;启动排水口监测点的建设。
2015年完成排水口在线监测和在线预警系统的建设、实现排水防涝预警功能。
政府投入5000万;
社会投入
1亿;
融资3亿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
配合单位:规划建设局、质监局、财政审计局





依托宿迁市地下管线管理系统,以数字地图为基础及空间信息数据和属性信息数据为资源,利用GIS的数据库管理、查询、统计和分析,从而为洋河新城(洋河镇)地下管线的规划、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实现洋河新城(洋河镇)地下管网可视化综合管理。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开始地下管线数据的采集。
2014年启动主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设。
2015年完成主城区地下管线数据库的建设。
2016年完成地下管线和空间综合管理系统。
政府投入1000万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规划分局
配合单位:综合执法局



利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在重要场所增加遥控设备,建设照明系统的“遥控、遥测、遥视、遥信”功能,对各类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设施故障进行监控,提高城市照明运行维护的响应速度及工作效率。开展道路照明远程监测与传输,合理设置开关灯时间。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完成主城区首批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设施的建设。
2015年建立采用具有先进“遥控、遥测、遥视、遥信”功能传感控制技术的智慧城市公共照明控制中心。
政府投入5000万元;
融资2亿
责任单位:综合执法局
配合单位:公安分局、规划建设局



基于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建设环保监控中心,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管理信息系统。主要针对污染源、排污源进行在线视频监测,能对环保应急指挥系统提供支撑,通过环保监测管理信息系统,工作人员可对环保业务资源库、案件、公文、公共信息等进行迅速地查询,随时随地获得各类环保业务信息的支持,特别是形成移动环保监控执法联动。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筹备相关的数据采集。
2014年启动建立主城区环保监控中心、主城区环保数据标准化转换平台。
2015年建立主城区“环境质量在线监测系统”、“污染源监管系统”、“移动视频监控系统”。
2016年建立主城区“环境质量预测系统”、“环保应急指挥系统”、“环保GIS系统”和“移动环保监控执法系统”。
政府投入5000万;
融资3亿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
配合单位:规划建设局、财政审计局、质监局、综合执法局、运营商及相关酒企业



在洋河主城区开展智慧社区的试点,建立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便民服务信息化服务系统,实现业主对社区信息的掌控,实现信息广泛、及时的主动推送,在试点智慧社区服务中心,实现老年人优待证办理、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登记、低保办理登记、医疗救助信息等服务功能。 2013年启动项目的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主城区智慧社区的试点建设。
2015年完成主城区中试点社区安全监控传感器及电子门禁的安装;建设社区便民服务设施。
2016年全面推广智慧社区的建设;实现便民服务信息的推送;实现老年人各项服务社区化。
政府投入5000万;
社会投入
5000万;
融资1亿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社会事业局、建筑商等



依托省公安厅智能交通指挥系统,利用物联网技术,整合一套集指挥调度、视频监控、移动执法、车载视频监控与定位,交通诱导功能于一体的综合应用平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交通信息指挥平台、视频监控系统、移动执法系统、客运车载视频监控系统及交通诱导系统。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建立主城区智能交通指挥平台。
2015年完成主城区主要路口交通诱导牌一体化的建设。
2016年建立主城区交通视频监控系统;建立主城区智能移动执法系统。
政府投入5000万;
社会投入
5000万;
融资2亿
责任单位:公安分局
配合单位:规划建设局、综合执法局等



建设酿酒及其配套产业集聚区,为中小酒企业搭建科学的企业信息化平台;采用物联网、传感网技术,按SaaS模式集成洋河新城(洋河镇)中小酒企业,帮助企业整合其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形成计划、生产、物流、财务信息的全面整合。实现企业原材料仓储、检测、销售等信息化、智能化及原酒生产和灌装生产全自动化。降低企业生产能耗,减少中小酒企业的排污,提高其经济效益。为企业决策提供科学、全面、实时的决策信息。同时加快酒类工业集中区的建设,加快酒类配套服务业发展,加快培育白酒产业集聚,加强产品开发推进品牌系列化发展。建设完成后相关企业进行平台的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信息系统的建立。
2015年对一部分酒企业进行试点,修正信息系统。
2016年全面推广中小酒企业应用信息化平台;完成酒企业数字化集聚;完成酒类配套产业的集聚园区建设。
政府投入
1亿 ;
社会投入
2亿;
融资7亿
责任单位:经济发展局
配合单位:组织人社局、规划建设局、质监局、财政审计局等





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虚拟现实等技术,建立一个智慧旅游的平台。同时,加快酒文化博物馆、酒文化广场、酒都文化商贸区等酒文化旅游物质形态开发,形成单点开发、点连成线、线连成片旅游景点。进一步开发现有景点,构建城市绿色慢行休闲系统,将洋河打造成一个集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一体的城市。建设完成后由智慧办进行管理维护。 2013年启动规划设计。
2014年启动首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2015年初步完成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启动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
2016年完成智慧旅游平台的建设。
政府投入
1亿 ;
社会投入
1亿;
融资3亿
责任单位:文化教育旅游局
配合单位:组织人社局、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及相关企业等
常州市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整合现有数据资源,建设和维护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库、人口基础数据库、法人基础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和建筑物基础数据库等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2013年-2016年 投资总额为5亿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0万元;贷款投入2.5亿元;其他来源1亿元
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牵头,常州市政府办、国土局、规划局、公安局、人社局、计生委、综治办、工商局、质监局、国地税、发改委、统计局、财政局、建设局配合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和城市运营管理中心 基于运营商和各类企业建设的云计算中心的服务模式,建设常州市政务云管理平台,实现政务云服务“统一管理、统一支付、统一服务”新模式。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建成全市电子政务外网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提供面向社会的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建立政府各部门间、与企业和公众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 2013年-2016年 投资总额为1.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0万元;贷款投入1亿元;其他来源2500万元 常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常州市政府办
常州市财政局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智慧城市运营商
智慧规划 以建设城乡规划一体化规划管理信息系统为抓手,整合资源,统一平台和标准,建设智慧规划编研体系、智慧规划管理体系和智慧规划公众服务体系,建立智慧常州空间基础数据中心。 2013年-2016年 财政投入3000万 常州市规划局
智慧城建 打破信息壁垒,建造互联互通的智慧城建综合管理平台,用于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对全市城乡建设服务进行监督指挥,实现覆盖市政、公用、建筑领域的信息互联互通服务网络,通过接入规划、国土、房产、城管等部门业务信息,支持常州城乡建设行业各相关业务领域的信息化集成与共享。 2013年-2015年 财政投入3000万元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智慧城管 综合运用物联网、三维GIS等技术,提升数字城管执法平台功能,提高执法效率;整合现有视频监控系统并扩容,建立数字城管视频智能识别系统,更加快速、全面的发现城市管理问题;建立工地噪音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工地夜间施工扰民现象并进行自动报警;建立工地渣土车监管系统,对渣土车的运输情况从源头进行监管。 2013年-2016年 城投资金投入1200万 常州市城市管理局
智慧园林 建设智慧园林综合管理和服务系统,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全面管理园林绿化数据,集成园林管理业务,利用视频监控信息加强古树名木保护,利用无线网络覆盖为公园游客提供引导服务。 2013年-2016年 财政投入3600万 常州市园林局
智慧房管 整合和完善房产中心数据库,建设新建商品房预售管理信息系统、住房保障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物业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房管主要业务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 2013年-2016年 财政投入550万 常州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
智慧供水系统 建设智慧供水综合信息平台,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实现在线监测、管网管理、管网巡检、维修养护、工程监管、抢险应急等供水业务的信息集成,支持移动办公和抢险应急。 2013年-2016年 建设单位自筹2000万元 常州通用自来水有限公司
智慧排水系统 建立智慧排水综合业务平台,实现管网管理、管网养护、泵站管理、污染源管理、实时监测、数据普查等业务的综合集成,为城市道路积涝防治和应急处置的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 2013年-2015年 建设单位自筹2000万元 常州市排水管理处
智慧燃气系统 建立智慧燃气综合业务平台,实现管网管理、运营调度、安全监测、管网巡检、维修养护、应急处置、公共服务等全面的业务管理,支持企业运营和辅助决策。 2013年-2015年 建设单位自筹1800万元 常州市港华燃气有限公司
智慧照明系统 建设智慧照明综合管控平台,实现对路灯的远程集中控制与管理,故障主动报警、灯具线缆防盗、远程抄表等功能,提升公共照明管理水平,根据人、车流量合理控制道路照明,大幅节省电力资源,节省维护成本。 2013年-2016年 建设单位自筹2000万元 常州市照明管理处
智慧市政工程 建设智慧市政工程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对市政工程合同管理、工程前期资料管理、工程建设监管、市政道路桥梁维修养护等全业务信息化管理,并借助GIS技术及监控设备的应用,提高城市市政工程管理智慧化水平。 2013年-2015年 财政投入300万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建筑市场综合信用评价管理系统 建设完善企业、人员、工程项目三大数据库对建筑业企业实施信用考核,采用“三合一”综合评估法和全程电子化招投标,实现建筑市场与施工现场的“两场联动”。 2013年-2014年 财政投入3000万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智慧防震综合系统 集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地震基础数据、前兆地震监测数据、地震专题数据、应急数据、科普宣传数据和业务办公数据,建设智慧防震综合系统,包含监测管理、震灾预防、应急救援、科普宣传、电子政务、移动防震六大子系统,支持防震减灾工作的快速响应和智能决策。 2013年-2015年 财政投入1000万元 常州市地震局
智慧交通 立足道路交通管理实际,打造"361"体系的智慧交通框架,构建智慧交通管理、智慧交通安全、智慧交通服务三朵云,完善智慧的交通信号控制、智慧的交通信息采集、智慧的视频自动分析、智慧的车辆全面管控、智慧的停车综合诱导、智慧的交通信息服务六大功能,打造一个集汇聚、筛选、分析、建模于一体的大数据汇聚中心。 2013年-2015年 财政投入2800万 常州市公安局交巡警支队
智慧社区 依托广电网络,升级数字化终端设备,结合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利用社区家庭中最普及的有线电视串联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常州智慧社区。将社区的公共服务、智能安防、智能医护、智能物业、居家养老、终身教育等服务,聚集到智慧社区平台上,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网络,服务社区、服务民生。 2013年-2016年 项目总投入7.62亿
财政投入8000万,其余企业自筹
江苏省广电有限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
“东经120”智慧城市综合示范展示区 结合“东经120”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的建设,创建智慧街区,建立智慧城市综合示范展示区。集中应用和展示智慧城市先进技术,建设智慧街区综合信息平台,实现街区规划、工程监管、设施管养、招商引资的智慧化。 2013年-2016年 投资规模10亿元 常州市城乡建设局
常州市城建集团
智慧城市运营商
花桥经济开发区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对城市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通过建库工程实现既有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实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3500万。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25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各委办局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资源目录服务、资源交换服务、统一认证服务、信息查询服务、信息整合服务、用户及机构管理、日志服务等,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现,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2000万。其中:财政投入500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各委办局
规划管理信息系统 确保规划人员能够以便捷的方法完成日常的图形查询与绘制工作,提升规划办公的效率和更高的准确性,对整合收集、管理规划的内部资料,图形文件的完整性起到积极作用。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 1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200万元,银行贷款
8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绿化管理信息系统 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是通过园林绿化信息与地理空间信息的有效整合和关联,实现对园林绿地各项业务的管理。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 1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200万元,银行贷款500万元,其他资金3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城管委
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 在地理空间信息平台和城市管网信息服务的基础之上,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输出、分发和共享应用。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为城市管网的规划设计、施工及运行管理、城市地上地下空间统一开发利用提供完整的综合管网基础数据,为城市建设、防灾、抢险提供管网信息服务。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其他资金10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政务综合门户系统 通过建立政务综合门户系统,实现数据共享交换,并开展信息资源的挖掘与分析,建立起满足领导辅助决策、权力阳光运行、行政监察要求的“一站式”信息门户,实现各部门应用门户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提高政府办公效率和行政能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其他资金1000万元。 责任单位:  党政办
配合单位:  各委办局局
公租房综合管理系统 通过公租房综合管理系统实现城市公租房(人才公寓)网上(租赁、退租)申请和审批,实现公租房信息网上公示。 2014—2015年 投资规模5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其他资金100万元。 责任单位:  资产公司
配合单位:  规划建设局
组织人事局
服务业发展局
区域能源信息管理系统 利用物联网、互联网、无线网等技术对城市能耗、资源供给以及消耗重点目标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公共照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等项目进行实时监控和数据上传,打造花桥智慧能源信息管理平台。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7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款4000万元,其他资金20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城管委
智慧交通 规划既有公交线路,完善公交站点设置,增加公交车辆投放,扩大公交服务区域,增设车辆到站提醒功能,归集相关GPS信息。轨交、公交、公共自行车等交通形式的信息整合并提供多种形式发布。同时,为出租车司机与乘客提供一个直接沟通的平台,提高出租车打车效率,降低出租车空载率。 2014—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贷1000万元,其他资金10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客商服务中心、城管委
城市供水智能管理系统 建成花桥经济开发区城市供水智能管理系统,实现饮用水“从水源到龙头”全流程监测,为市民用上洁净无污染的饮用水提供保障。实施中水回用项目,启动中水管网铺设及中水信息监控。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7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1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10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商务人才综合服务及管理系统 构建人才现状数据库和人才需求数据库,通过建立人才供需动态模型,开发人才供需配对功能、人才服务支撑功能、人才继续教育培训等功能,并在此基础上研发人才招聘业务管理系统、人事档案业务管理系统、失业管理业务系统、就业援助管理系统、流动人员集体户管理系统、毕业生自主报到管理系统、人才执业资格教育及培训等相关应用系统。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500万元,银行贷款300万元,其他资金200万元。
责任单位:  组织人事局
配合单位:
客商服务中心
社会事业局
服务业发展局
第三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 建设具有开放性、动态性、集中性的第三方公共物流信息平台。通过PAAS和SAAS云平台的建设,实现物流全程在线交易,促进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协同和联动。 2014—2015年 投资规模 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 500万元,银行贷款
2000万元,其他资金500万元。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服务业发展局
昆山市张浦镇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包括:数据交换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数据共享服务系统、专题服务系统、平台运行维护系统、门户系统、数据上级对接等,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现,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2013年 -2014年 财政投资
500万元
党政办、综治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 对城市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
2、 通过建库工程实现既有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
3、 实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
2013年-2014年 财政投资
500万元
党政办、综治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张浦“无边界”电子政务平台 建设面向公众,以公众满意为目标,以事务为中心,跨越部门和职能界限的张浦“无边界”电子政务平台。包括:
1、 对政府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改造,以标准化服务的方式实现各类跨部门的联动业务;
2、 提供个人及企业便捷、优质、低成本的服务,增加创新的沟通渠道;
3、 利用网上行政监察和法制监督系统对“服务”的治理,对行政执法信息公开的程度和执行效率进行监督,确保行政行为依法、透明、廉洁、高效运行;
4、 智能化提取政务业务数据,并且指导业务决策和政策推行。
2013年-2014年 财政投资
600万元
党政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张浦全模式社会综合管理平台 一站:信息服务站。
一系统:综合信息系统,涵盖、培训就业、卫生医疗、困难救助、法律援助、社情民意、流动人口、特殊人群、治安管理、儿童关爱等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内容。按照工作任务要求,通过系统实现业务流和信息流的整合。
2013年-2015年 首期财政投资2000万元,其中信息化资金600万元 综治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智慧城管应用 (对接昆山平台,实现100%城市事件本地处理) 2013年 财政投资
500万元
综治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平台 1、 建设城市运行体征监测平台,通过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构成城市运行的诸要素(如人、自然资源、公共设施、财政、市场、企业、……)进行全面管理。
2、 对城市管理活动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多维度的跟踪监控,使城市提高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确保城市运行安全平衡有序,提升政府服务管理水平。
3、 支持城市运行和状态数据的整合和共享,实现全方位管理城市的目标,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2015年 财政投资
800万元
党政办、综治办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镇地下管网系统 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输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输出、分发和共享应用。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统一调配、资源共享。 2015年 财政投资
2000万元
建设与管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绿色建筑和建筑节能监管系统 镇建筑能耗调查、镇建筑能耗在线监测、镇建筑能耗数据共享、镇建筑全生命周期用能监管、建立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数据库和模型系统、镇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评价评估、镇绿色建材与整体建筑节能效果评价 2014年-2015年 总投资
2600万元
其中:财政投资600万元,企业投资2000万元
建设与管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张浦现代农业示范平台 1、建立精准农业系统:通过利用精准技术和智能设施相结合,达到农业生产绿色、节能、环保,实现智能化、自动化的农业生产过程。
2、建立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通过在生产(加工)环节给农产品本身或货运包装中加装RFID电子标签,并在运输、仓储、销售等环节不断添加、更新信息,从而搭建有机农产品安全溯源系统。提高农业生产的管理效率,促进农产品的品牌建设,提升农产品的附加值。
3、建设农业电子商务平台:搭建集技术信息、产品展现、商务洽谈、产品买卖、网上支付、物流配送、安全认证于一体,立足张浦,辐射全国的统一的开放的电子化农产品买卖支撑平台。提供全方位的农产品电子商务服务。
2014年-2015年 总投资
1300万元
其中:政府投资300万元,企业投资1000万元
经济促进局、吴淞江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智慧街道(社区)系统 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建立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便民服务和老弱病残信息化监控服务系统,实现业主对社区信息的掌控,实现信息广泛、及时的主动推送,实现社区内老弱病残的信息化监护 2014年-2015年 财政投资
600万元
综治办、社会事业发展和管理局、便民服务中心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水资源管控综合管理平台 充分利用吴淞江、娄江东流过境的独特优势,通过传感器技术、网络和移动系统与水务信息系统的结合,构建全方位的智能水资源管理平台,以实现水环境、水安全和水资源管理智能化应用。 2015年 总投资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1000万元,企业投资2000万元 综治办、建设与管理局牵头,其它相关部门配合
创新型金融服务平台 通过建设张浦创新型金融服务平台来构建包括金融信息服务、虚拟金融机构、金融征信、撮合、交易、货币统一结算,网上支付的金融创新体系。并打造一个开放的第三方服务平台,融合金融机构、信用评价机构、台商企业、担保机构等等主体,为这些金融主体提供基础服务。包括平台建设和运营、组织和服务、牵头制定服务规则、提供数据支持等。建立高效率的、专业型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解决投融资对接的“桥梁”问题;创新政府财政手段的运用,以促进金融创新对台商的支持作用。 2014年-2015年 总投资220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00万元,企业投资1800万元 党政办、经济促进局牵头,其他相关部门配合
南京市河西新城区(建邺区)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1)建设4G移动通信网络,WIFI覆盖所有热点区域,提升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
2)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万兆进园区。
3)建设政务光纤专网,为视频监控等大流量应用奠定基础。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381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其他资金
380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移动、电信、联通等运营商配合单位:河指规划设计处,区住建局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1)按照住建部标准,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包括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等功能。
2)建设基础设施云公共服务平台,承载智慧新城各类应用。
3)建设物联事件集中处理支撑平台,综合接入各类数据和物联网信息。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其他资金
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城市运营商;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1)建设人口、法人、经济、基础地理信息、建筑物五大基础数据库。
2)建设全区档案基础数据库。
3)建立基础数据库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
4)建立基础数据库定期维护更新机制。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8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800万元;
其他资金
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河指规划设计处,区人口、法人、经济、建设、档案等相关部门
智慧城管 根据河西·建邺城市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要求:
1)完善城市模块化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全民城管、移动处置、与视频监控系统智能联动、城市部件自动告警等功能。
2)建设环境卫生智能化管理系统,实现对环卫设施和环卫人员的智能化管理。
3)建设亮化照明集中控制系统,实现区域亮化照明系统的远程控制和故障监控。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其他资金
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城管局、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区城市管理相关部门、各街道、各园区
智慧政务 1)建设移动办公和移动执法公共平台,实现移动办公与移动执法。
2)建设政府投资项目监督管理平台,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实时监管、跟踪审计和绩效评估。
3)建设财税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区域财税情况实时监管。
4)建设3D招商平台,将招商信息和三维模型进行整合,实现网上招商。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5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5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区监察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局配合单位:政府建设、财税、招商相关部门、四大功能园区
智慧教育 1)建设三通两平台:宽带网络校校通、数字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教学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
2)建设教育云服务:完成全区教育行政部门和所有学校(含部分幼儿园)门户网站、公共服务平台以及共建共享资源的集中统一的云服务项目建设。
3)网络与数字化环境下教学实验项目建设。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1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800万元
其他资金
200万元
责任单位:区教育局配合单位:区信息中心、各学校
智慧医疗 1)建设全区统一的居民健康档案平台系统。
2)建设各社区卫生医疗中心基础信息化系统(包括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医院检验信息系统\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等子系统)。
3)建设与南京市智慧医疗平台对接的PACKS系统、远程会诊系统和双向转诊系统。
4)建设与南京市智慧医疗平台对接的区卫生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区域卫生综合管理。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6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科技经费
2000万元;
其他资金
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卫生局、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区各卫生医疗机构、南京医科大学
智慧环保 1)建设区环保统一业务数据中心,与南京市环保业务数据中心实现双向互动。
2)建设区“环保一张图”展示平台,整合现有信息化应用系统,实现基于GIS地图的环境综合监督管理,监控范围覆盖全区。
3)建设环境实时监控系统,对区内重点区域的水、声、气等环保信息进行实时监控,动态了解区域环境状况。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1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环保局,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区各环保机构
智慧安全 1)建设安全生产综合监管平台,实现安全生产监管的智能化。
2)建设智能视频监控系统,实现城市管理和治安防控的智能化管理。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6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3000万元
其他资金
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安监局、区信息中心;
配合单位:区安委会成员单位、区委政法委、区公安分局、各街道
智慧交通 依托南京市智慧交通平台,建设河西新城区智慧交通系统,包括:
1)交通指挥控制集成平台
2)交通流信息采集统计系统
3)交通信号控制系统
4)公交信号优先控制系统
5)交通信息发布系统
6)公共自行车智能租赁系统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4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2000万元
其他资金
2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交警四大队、河指规划设计处配合单位:区信息中心、城市运营商
智慧社区 根据建邺区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试点要求:
1)建设社会管理服务中心和三级服务平台,实现社会管理事项的统一受理、现场交办、全程监控,实现“区-街道-社区”三级智能联动管理,提升区域社会管理水平。
2)建设智慧养老平台,为老年群体提供家政服务、健康保健等功能,联合社会机构创建居家养老新模式。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1000万元;
其他资金
1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民政局、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各街道、各社区
城市运营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运营中心,将智慧新城各业务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城市运营管理指标的综合分析、城市运营管理业务的智能协同和城市运营管理决策的智能支持。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6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6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区政府各相关部门
公众服务中心 建设智慧城市公众服务中心,为市民提供便利的生活服务和政府服务,实现对各类公众服务事项的有效整合和智能提供。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56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600万元
银行贷款
5000万元
责任单位:区信息中心配合单位: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旅游等相关部门
智慧青奥 1)建设室内空气和水质实时监控系统,实现青奥场馆及酒店室内空气和水质实时监测。
2)建设智能建筑、绿色节能示范系统,实现青奥酒店、青奥村、青奥会议中心、青奥公园等场所的楼宇智能化和绿色节能管理。
3)建设智慧电网示范系统:包括青奥城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青奥村智能用电小区、青奥中心智能用电楼宇、青奥特级用户高品质电源、青奥保电信息通信平台及安全系统、青奥电力保障现场应急指挥中心信息平台、配电自动化项目、青奥片区智能变电站建设与改造、青奥片区智能输电线路和状态监测系统、青奥智能调度系统、青奥城充换点设施等11个子项目建设。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1045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3000万元
银行贷款
50000万元
其他资金
51500万元
责任单位:河指规划设计处、南京市供电局配合单位:河指相关处室、区信息中心
绿色生态智慧示范区建设 1)编制绿色生态智慧示范区建设导则,明确绿色生态智慧示范区建设标准和要求。
2)智慧管线示范建设:建设河西新城南部核心区地上地下一体的三维城市空间数据库,完善地下管线、地下空间信息数据,建立动态更新机制。
3)建设建筑节能管理系统,实现河西新城南部核心区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能耗监测与计量数据上报。
4)建设绿博园智能园区管理系统,包括园区视频监控、WIFI覆盖、安全巡更、可视对讲、智能停车管理等系统,实现绿博园智能化管理。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
2000万元,
银行贷款
20000万元
责任单位:河指规划设计处配合单位:河指相关处室、区信息中心
智慧产业园 在区四大功能园区规划建设智能交通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智慧医疗产业园、低碳生态产业园,促进区域智慧产业发展 2013年-2020年 投资规模:
40000万元其中:
银行贷款
20000万元
其他资金
20000万元
责任单位:新城科技园、河西CBD、江东商贸区、生态科技岛配合单位:河指相关处室、区信息中心
苏州工业园区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1.
以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时空信息承载、交换、整合和可视化展现服务;
2.按照时空关系及业务逻辑,梳理整合各行业共享信息服务,提升共享服务的质量,不断丰富时空建模分析服务;
3.建立目录管理与检索服务、运维管理服务和门户系统等平台基本功能。
2013-2015年  1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配合单位:测绘地理信息公司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 1.建设全园区280平方公里二、三维融合的地理资源库和建筑物数据库;
2.建设在园区注册的企业法人、机关法人及团体法人的资源库和宏观经济库;
3.建设园区户籍人口及常住人口的资源库;
4.以地理库为基础,进行三库信息融合。
2013-2015年 5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
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计算机信息中心
智慧规划 1.充分利用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及各专业应用系统积累成果,智慧地进行规划编制,达到产业、人口、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等方面数量平衡、布局合理、升级有序;
2.深化推进对规划成果要素流程化动态更新;
3.深化建筑工程规划电子报批。
2013-2015年  5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
测绘地理信息公司
智慧建设 1.实现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全过程监管,完成与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综合监管平台的衔接;
2.实现建设全过程业务监管;开展建设工程网上申报。
2013-2015年  7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规划建设局
配合单位:新点软件公司
智慧城管 1.完成全园区280平方公里城市部件数据普查;
2.优化和推广9大基本子系统;
3.深化利用和优化城管局内部11个应用子系统。
2013-2015年 2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局
配合单位:市政物业公司
智慧水务 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时感知城市供水系统的运行状态,打造“从源头到龙头”全流程、全覆盖的信息化管理及辅助决策系统,形成城市水务物联网,实现“智慧”水务。 2013-2015年 5000万元,企业自筹、争取部分国开行贷款 责任单位:中新公用集团公司
配合单位:清源华衍水务
智慧社区 基于现有内外部应用,全面建立与三库的对接,加强数据分析利用,打造有社区组织、社会服务企业、居民热心参与的集行政审批、社会管理、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智慧社区平台。 2013-2015年 1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
配合单位:
智慧交警 建成集交通管理、出行者信息、运营车辆调度、车路协同控制、交通建模仿真的智能交通体系,实现中新合作区及高教区100平方公里范围内路网全覆盖。 2013-2015年 6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政法委
配合单位:园区交巡謦大队
智慧公交 实现公交客讯的信息采集和分析、线网和线路的规划和优化、车队资源的排班和调度,以及公交车辆、人员的安全管理和实时监控,建立科学完善的公交运营评价体系。 2013-2015年 3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城市管理局
配合单位:园区公交公司
智慧医疗 实现基于电子病历和居民健康档案为核心的卫生信息化平台建设,形成园区医疗资源服务目录,支持公众在线查询和预约,提供人性化社区医疗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数据信息查询及数据交换服务。 2013-2015年  2000万元,园区财政全额支付 责任单位:社会事业局
配合单位:
智慧教育 复用园区政务网的链路及带宽,推进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与开发,完成十大应用平台建设,实现各学段课程资源包共享。 2013-2015年  1000万元,园区财政全
额支付
责任单位:教育局
配合单位:
智慧综保区 利用现代信息和传感技术等信息化手段,集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物流信息,实现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三流合一。 2013-2015年 4800万元,其中2300万企业自筹、2500万 责任单位:经发局
配合单位:综保办
泰州市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采集各行业应用的业务数据;建立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时空信息承载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现,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5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0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经信委、住建局、各通信运营商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对城市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通过建库工程实现既有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实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5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0000万元,银行贷款20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人社局、国土局、工商局、公安局、经信委、住建局等相关部门。
智慧交通 构建立体互动公共交通管理系统,实现对公交车、出租车系统智能调度,提高公路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充分运用现有的信息基础设施、交通监控平台,深化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等先进技术应用,结合气象、路况、车辆、人流量、位置、线路等信息资源的整合应用,实现道路交通精细化管理。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公安局、交通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
智慧警务 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引擎、数据挖掘、影像技术、下一代宽带技术等前沿高新技术,进一步深化警务信息“强度整合、高度共享、深度应用”。按照1+3+6+8+N的基本应用框架建设智慧警务系统,具体可概括为:1个中心:市、县警务云计算数据中心;3类数据库集群:基础数据库、应用数据库、专题数据库;6大综合性应用平台建设;8类支撑保障系统建设;N个专业应用系统建设。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5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7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公安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
智慧政务 建设政务信息资源共享数据库及交换平台,实现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及时处理、安全保存、快速流动和有效利用。依托泰州市电子政务网络及信息共享体系,建设政府辅助决策系统,整合电子监察、应急联动和指挥、舆情监测服务、宏观经济监测预测与辅助决策等信息资源供政府领导决策参考。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1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政府办
配合单位:政府各部门
智慧社保 通过实现泰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各业务领域和行政管理的信息化,全面提升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水平和行政能力。在金保工程一期建设的基础上,以社会保障卡“一卡通”建设为重点,基于人社部核心平台三版,对现有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进行升级,整合现有的就业、社会保险和人事人才等业务,形成一套功能完备、性能高效、安全可靠、运行平稳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65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3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人社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
智慧医疗 建设以居民健康档案、电子病历为基础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包括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为主体的服务平台、疾病预防控制和监测专用信息网络、应急处置为重点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平台等。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4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卫生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
智慧社区 建立社区管理与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内容涵盖民政基础数据库管理、社区管理应用平台、社区服务应用平台、民政业务信息平台、部门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物价服务系统等社区便民服务设施、社区便民服务和老弱病残信息化监控服务系统,实现业主对社区信息的掌控,实现信息广泛、及时的主动推送,实现社区内老弱病残的信息化监护。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0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000万元。
责任单位:民政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相关市、区
智慧城建 建立住建系统公共资源中心,整合房地产、园林绿化、城市道路、地下管线、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等重要基础数据,和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建立泰州智慧城建门户提供给机关、市民、企业等综合的服务;建立智能建筑工程管理模式,实现对重大建筑工程统一管理,及时、有效控制工程建设质量、安全问题。 2013-2016年 投资规模10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3000万元;银行贷款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住建局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建工局
智慧医药园区 建设专业级的IDC机房和医药公共资源服务中心,辐射整个全国关于医药的信息汇聚,为医药城企业提供数据容灾、云计算、云存储等服务。整合并统一建设医药高新区政府门户网站群,为机关、企业、居民提供统一、便捷的信息服务。积极推进医药高新区综合管廊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及绿色建筑项目监管,建设低碳、集约、环保的医药园区。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20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8000万元;银行贷款9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医药高新区
配合单位:政府办、经信委、住建局、各通信运营商
无锡市 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建设政务内外网数据交换平台,采集各行业应用的业务数据;建设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与服务系统,提供信息公开服务及全天候在线政务服务;建设“城市云”公共服务平台,聚合2000台服务器和10PB以上存储系统,承载无锡多项电子政务应用及电子商务应用;建设市级党政网站群统一政府门户平台,对全市党政机关网站实现统一管理和运维;全面推进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构建功能完善、使用方便、运行快捷的网上审批(预审)系统。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13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6000万元,银行贷款6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信电局配合单位:市纪委、监察局、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市规划局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整合各部门及相关单位信息,建立城市六大城市基础数据库:依托卫生人口信息,整合公安、工商、社保、教育、民政、计生、残联等部门人口信息,建立全市综合人口及法人信息数据库;征集来自税务、工商、法院、质监、公安、安监、药监、建设等各行政管理部门信用信息,建立企业信用信息数据库;汇聚来自国税、地税、财政等各类数据,建立财税联网数据库;建立由案卷目录、全文和声像档案组成的数字档案馆藏数据库;汇集城市建筑设计、施工、监理、竣工验收、物业产权等方面的相关信息,建立城市建筑信息数据库。并建立基础数据库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完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4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2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信电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档案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市人口和计生委等
网络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4G移动通信网络,无线WIFI覆盖所有热点区域,提升热点地区大流量移动数据业务的承载能力。
实施光网城市建设,实现百兆到户、千兆到楼、T级出口。城市用户达到100M接入能力,农村用户达到20M接入能力。
在有线电视网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广泛应用的基础上,依托自主创新“高性能宽带信息网”核心技术,建设有线无线相结合、全程全网的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络。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905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900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信电局、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市经信委、中国电信、移动、联通、铁通无锡公司、无锡广电
智慧城管 按照国家数字化城管相关标准,逐步推进区域网格化城市管理。开展数字城管建设和运行工作,实现“高位监督和高效指挥”。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2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城管局配合单位:各区级政府
智慧应急 建设一体化智慧城市运行和指挥中心,实现公安、交通、消防、城管、卫生、国土、水利、气象、环保等物联网应用的跨领域、跨部门、跨系统的互联、汇聚、协同和联动,构建一个防灾减灾、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城市管理和应急指挥调度平台。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15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200万元;银行等其它资金来源13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应急管理办公室配合单位:公安、交通、消防、城管、卫生、气象、环保等部门
智慧房产 完善基于房产测绘地理数据为基础,房屋登记为主导的房产管理系统,实现现有房地产市场各子系统之间公共信息关联,形成房产管理综合电子政务平台。
建立规范的住房保障管理体系,将住房保障的申请、审核、公示、轮候、分配和年审等,全部纳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全过程动态实时监管。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配合单位:市国土资源局、市规划局、市建设局
智慧建筑 建立建筑绿色节能动态监管平台,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项目和绿色建筑项目及使用可再生能源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纳入监测范围,对建筑设计、施工、验收与运行阶段的技术、资源消耗进行全面分析、评估、诊断、监管。
完成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建设。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8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2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28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智慧水务 建成无锡两市七区统一的供水排水监管平台,对城市水厂供水水质进行全面监控,对各污水厂运行水量和主要污染因子实现在线监测,实现信息采集自动化、传输网络化、管理数字化、决策科学化的目标。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其中:
银行等其他资金来源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市政和园林局
智慧燃气与照明 建立完善全市燃气视频监管系统,构建企业燃气智能管理平台,监控管网和管网设备的运营情况、上游的供气情况、城市燃气管网实时供气情况等。
采用先进传感控制技术搭建智慧城市公共照明控制中心,整合城市照明监控、传感视频监控、GPS车辆管理、GIS地理信息查询等功能,对各类道路照明及景观照明设施故障进行监控,提高城市照明运行维护的响应速度及工作效率。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3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市政和园林局
智慧建设 全面完成“数字建设”系统平台建设工作,建立建设领域电子政务服务管理系统,有效提高城乡建设与建筑市场智能化管理水平。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万元;银行等其它资金来源1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住保房管局
智慧管线 充分依托和利用城乡规划地理信息和综合信息平台,建立和完善全市基础地理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和地上地下一体的三维城市空间数据库,加大地下管线、地下空间信息、基础地理信息、遥感信息的投入力度,建立完善的动态更新机制和共建共享机制,及时提供准确、及时、智能化的城市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为各行各业的感知、定位、管理及智能分析应用提供基础平台。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120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4000万元;银行贷款4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4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规划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市政和园林局
智慧交通 以交通管理和民生服务需求为导向,建设基于物联网等技术的智能化交通综合管理及服务系统,实现道路交通监测、智能信号控制、智能公交查询、智慧招车等个性化交通服务功能。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2500万元。其中:
财政投入500万元;银行等其它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交通局、市公安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交通产业集团、市地铁集团公司
智慧家居 推广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家居示范应用,支持门窗开闭、燃气泄漏、火灾等家庭环境自动监测;支持智能家电联网和远程家电控制,支持家庭网络与水、电、气智能计量系统的互联,支持与社区服务系统的连接。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住保房管局配合单位:市建设局、市物联网产业中心
智慧社区 建成集居务、政务、服务于一体的“无锡市社区管理和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开通数字电视“社区频道”,建成“无锡市社区服务地图”,打造以“15分钟便民服务圈”电子地图为主体的服务平台;在全市各社区服务中心设置服务终端,实现老年人个人事项办理不出社区。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5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500万元;银行等其它资金来源4500万元。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配合单位:市住保房管局、市卫生局、市人保局、市人口委、市文广新局、各区政府、各电信运营商
智慧城镇 小城镇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绿色新型能源的利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建设与城市接轨。开展村庄生活污水治理,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打造绿色宜居镇、村。利用物联网技术,对所有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行进行实时监控,确保污水处理排放达标。 2011年-2015年 投资规模:30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29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1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建设局配合单位:各区级政府
智慧环保 实施涵盖太湖流域的水质与环境立体监测管理体系,建立水质与环境综合监管平台,实时监测掌握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污水排放情况及污染物排放总量。实现水源地及城市自来水数据采集、跟踪监管、安全追溯、应急救援,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建立综合业务智慧支撑平台及智慧环保基础体系。
建设集天气预报预测、水位雨量、水质信息采集、洪水雨涝风险模拟计算、闸站自动控制及应急处置方案为一体的智能化城市洪水雨涝与水环境监控指挥调度决策支持系统。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13000万元。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元;银行货款10000万元;其它资金来源2000万元。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配合单位:市市政和园林局、水利局
盐城市城南新区 智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 建设智慧城市基础网络设施,加快对城市光网、无线网络和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的改造升级,达到智慧城市运营对基础网络的要求。
建设智慧城市云计算中心,为全区各部门提供网络资源、存储灾备、安全保障和运维服务,实现集中建设、集中管理、集中运维。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32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5000万
社会投资:27000万
责任单位:建设一局
配合单位: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江苏有线盐城分公司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工程 建设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包含数据服务系统、数据交换服务系统、目录管理服务系统、运维管理系统,实现政府各部门、企业、公众间的信息共享和良性互动。 2013年内完成 总投资:3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 3000万
责任单位:工管委办公室
配合单位:公安局、规划局、经发局、工商局、财政局、建设一局、建设二局、社事局、行政审批中心、国土分局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工程 建设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和建筑物信息等五大城市公共数据库。以城南信息中心为载体,建立信息更新维护与安全保障机制,对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完成城市基础数据、人口基础数据等数据采集及系统应用建设。 2013年-2014年 总投资:3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3000万
责任单位:经发局
配合单位:
工管委办公室
公安分局
规划分局
国土分局
智慧政务 建设智慧政务系统,包括对外服务及对内办公两部分。对外服务通过整合利用信息技术与服务资源,对市民、企业提供多样化信息服务、网上行政审批、网上信访接访等内容,并建成新区政府门户网站,提供各类社会公众服务应用,实现政府信息的统一管理和发布。对内实现无纸化办公,提供OA、公文线上审批、邮件等,提高办公效率。 2013年内完成 总投资:2100万,其中:
财政投入:2100万
责任单位:工管委办公室、行政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全区各委办局;
地下管线智慧管理 建立城市地下管网综合管理系统,对城市地下管网及其附属设施的空间和属性信息进行录入、编辑、存储、查询、统计分析、维护更新和共享应用,实现地下管网信息资源的集中管理、资源共享。 2013年-2014年 总投资1500万,其中:
财政投入:1500万
责任单位:建设二局
配合单位:
地下管线的相关责任单位
智慧城管 建设城市综合管理平台系统,对城市部件与事件进行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实行智能化、网格化管理;建立应急平台资源共享系统,实现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 2013年内完成 总投资:3500万,其中:
财政投入:3500万
责任单位:房屋征收与城市管理局,
配合单位:
建设二局
社事局
公安分局
智慧健康工程 建设公共卫生管理与远程医疗平台系统,建立患者电子病历、健康档案,对患者医疗数据收集分析、网上问诊、网上查询和预约门诊,实行“一站式”服务,实现患者医疗信息标准统一、资源共享。在此基础上,扩展远程视频医疗服务,利用流媒体技术完成远程诊断、远程会诊及护理、远程教育、远程医疗信息服务等,旨在提高诊断与医疗水平、降低医疗开支。 2013年-2014年 总投资:9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1000万
银行贷款:8000万
责任单位:社事局
配合单位:
三甲医院
智慧社区 建设智慧社区,包括社区综合管理,社区健康小屋及智能家居安防。社区综合管理充分运用智慧化的手段,实现网格化的精细管理、居民的主动管理,提升社区综合治理能力;健康小屋,配备实时监测设备,现场自动打印健康报告,并留有与公安人口信息,医保信息、医疗机构等接口,实现二代身份证或医保卡识别,建立健康档案服务平台;智能家居安防系统,配备网络高清摄像机,红外报警,门/窗磁等,实现远程家庭监控、布撤防、报警并与小区安保系统对接联动。 2013年-2014年 总投资:5000 万,其中:
财政投入:  3000万
社会投资:    2000万
责任单位:
社事局
配合单位:
房产分局、
信访局、
相关街道和房地产公司
聚龙湖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区建设工程 建设聚龙湖绿色建筑节能示范区工程,开发建筑节能综合监管、生态系统综合信息管理、景观及周边亮化智能控制管理等应用平台,实现节能信息的监测、采集、统计、分析,在能耗评价基础上开展能源管理,达到节约能源、低碳环保的目的。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8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2000万
社会投资:
6000万
责任单位:建设一局
配合单位:建设二局、规划分局
龙湖智慧生态旅游工程 建设龙湖智慧生态旅游工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和智慧应用,实现风景在线、信息和位置感知、广告和安保在线及WiFi热点等功能,市民通过手机、电脑等设备可感知龙湖公园的完整信息,打造成苏北首家智慧型“城市森林、生态湿地”城市公园。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65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
5000万
社会投资:20000万
银行贷款:
40000万
责任单位:建设二局
配合单位:建设一局
社事局
规划分局
国土分局
伍佑街道
“世界之窗”—智慧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 建设伍佑智慧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基地,充分运用世界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科技、生态、休闲、文化等元素,作为园区建设的载体,建设植物工厂、植物组培中心、温室观光园、智慧农业展示体验区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一个集现代智慧农业、观光旅游、休闲度假与一体的现代化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园区。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50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3000万
社会投资:27000万
银行贷款:20000万
责任单位:盐城市伍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
建设一局
建设二局
伍佑街道
城市资源智慧配置及管理 建设城市资源智慧配置及管理平台,对土地利用、规划、建设等各个环节动态信息监控管理,实现新区城市空间合理布局、城市资源与基础协调,生产生活与交通协调。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5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1000万
银行贷款:4000万
责任单位:规划分局
配合单位:
建设一局
建设二局
国土分局
编研中心
智慧产业培育建设工程 建设数字出版产业基地,依托已落户的全国数字出版行业领军企业睿泰科技集团,大力发展数字图书、数字报刊、互联网出版、数据库出版、新媒体等产业,围绕形成规模、拓展业务、增强功能三个重点,培育数字出版规模企业,推进产业集群发展。
建设有机光电产业基地,依托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展纳米材料、高性能膜材料、超导材料、高性能复合材料等新材料的研发生产,重点开发建设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石墨烯、有机信息传感等项目,培育有机光电领军型规模企业。
建设创新创业基地,依托科教城研发孵化中心,招引新特产业项目,为本地企业提供研发设计和产业升级服务;为技术交易和产品展示提供服务平台;为创新创业提供金融、风投、创投及咨询等服务;为IT教育、企业管理、网络教育等提供培训服务;为江苏沿海及盐城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产业支撑。
建设企业服务平台,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产品电子商务销售、企业品牌营销、企业贷款融资及政企网上办事等企业信息化服务,实现一站式企业在线综合服务,培育特色产业,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2015年 总投资:235000万,其中:
财政投入:
25000万
社会投资:84000万
银行贷款:126000万
责任单位:科教城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建设一局
经发局
镇江市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立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中心交换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采集各行业应用的业务数据;建立前置交换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时空信息承载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对资源进行管理和可视化展现,并统一对外提供服务。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1000万元。
其中:
财政投入5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500万元。
责任单位:
市经信委
配合单位:
市各相关部门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对城市各类公共基础数据进行梳理,建立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目录,通过建库工程实现既有公共基础数据的入库,并通过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增量采集、更新、关联等操作,实现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和更新。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8500万元。
其中:
财政投入4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4500万元。
责任单位:
市经信委
配合单位:
公安局、质监局、工商局、国土局、统计局、发改委、规划局、住建局、民政局、卫生局等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项目 镇江建筑能耗数据监测中心项目建设:搭建市级建筑能耗监测数据平台;完成一批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的监管体系示范项目;实现与省级建筑能耗监管平台的数据上传;推动建筑能效测评工作和平台软件的进一步升级,实现镇江市建筑节能的信息化管理。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000万元。
其中:
争取省、市级项目资金1600万元。筹措发挥企业力量筹集资金4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财政局等
镇江润州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项目位于镇江市润州区官塘片区,总用地面积13.92平方公里,总建筑面积132.58万平方米。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建筑一体化、绿色施工管理、住宅全装修、城市绿色照明、节水型城市建设、城市垃圾资源化利用等建设内容。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00000万元。
资金来源全部为通过市场化运作自筹。(其中信息化建设投资9000万元)
责任单位:
交运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住建局、财政局等
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监管项目 镇江新区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开展智慧工程建设,建立智能通风系统、智能空调系统、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和绿化智能自动喷灌系统等便民服务设施和智能监控服务系统,同时,设置建筑能耗分项计量系统,对建筑物主要能耗进行信息化实时监控,实现对建筑物信息的掌控,实现信息的及时主动推送。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60000万元。
由镇江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组成。(其中信息化建设投资9000万元)
责任单位:
新区城乡建设局
配合单位:新区经发局等
镇江新区中瑞创新中心项目开展智慧工程建设,建立智能动力系统、智能空调系统和绿化智能自动喷灌系统等便民服务设施,同时,积极利用太阳能和节水器具来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实现对建筑物信息的掌控和自动调节。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06564万元。
由镇江新区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组成。(其中信息化建设投资11000万元)
责任单位:
新区城乡建设局
配合单位:新区经发局等
智慧给排水系统 镇江市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
1.构建镇江市给排水一体化GIS平台,在此基础上建设给排水业务应用系统和模型应用分析系统;
2.实现对供排水管网等资产、生产运行、业务流程的智能化管理;提高服务效率及服务水平;
3.结合模型应用分析系统进行供排水管网状态评估、模拟分析,为管网规划、运行调度、雨洪内涝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等提供信息化支撑,提高科学决策水平。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3630万元。
其中:自筹2630万元;申请市财政、省和国家财政拨款10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智慧给排水系统 镇江污水收集处理系统智能优化控制工程:
1.该项目针对征润洲污水厂、京口污水厂和新区第二污水厂以及平政桥泵站等5个主要泵站开展智能优化工程;
2.污水收集系统智能优化工程实现5个主要污水泵站水泵控制节能优化,配电系统升级;
3.污水处理系统智能优化工程实现3个污水厂智能运行和精细化曝气。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3070万元。
其中:
自筹1000万;
申请市财政拨款500万;申请国家和省财政拨款1570万。
(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62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镇江东区污水处理厂建设工程:建设东区污水处理厂及厂内污水设施设备,建设配套泵站与管网,建立厂与泵站集散型控制系统,通过在线仪表进行智能控制,实现工艺动态优化、精细管理,实现主要设备信号远传集成到镇江市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运行管理。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24000万元。
其中:
自筹13600万元;市新区管委会拨款约7000万元;申请国家和省拨款3400万元。(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48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智慧给排水系统 镇江市区控源截污建设工程:建设市区控源截污调蓄池系统,配套泵站与管网,建立调蓄池与低影响开发LID优化系统,实现初期雨水治理和面源污染治理,有效改善城市水体水质,主要设备信号远传集成到市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中统一运行管理。 2013年-2017年 投资规模:
82232万元。
其中:
申请国家财政拨款16000万元;自有资金和银行贷款筹集66232万元。(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1645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镇江市征润洲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扩建规模为5万m3/d;改造氧化塘系统对一期进行生态化处理;改造调节池系统;建设配套管网。实现征润洲污水收集处理系统完善与优化,实现主要设备信号远传集成到镇江市给排水数字化信息管理系统中进行统一运行管理。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7500万元。
其中:
自筹5500万元;
银行贷款16500万元;申请国家财政拨款5500万元。(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55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智慧给排水系统 镇江市大港水厂总规模40万m3³/d,其中一期工程20万m3³/d,分两步建设。新建取水泵房、絮凝沉淀池、滤池、清水池、二级泵房及部分附属设施和原水管道及部分出厂水管道。应用水厂自动化控制系统,实现水厂生产管理的智能化和自动化。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70000万元。
其中:
建设单位自有资金21000万元;贷款49000万元。(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140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镇江市征润州取水口改建工程:针对长江上游沿江开发区企业一般事故污染排放及长江上游航道航运突发溢油污染类物质漂移情况下,通过对现有征润州取水口以及取水系统的改建,应用物联网和自动控制技术,以利于金山、金西水厂取水水质的改善,提高取水系统抗风险的能力。征润州取水口改建工程总规模为60万m³/d,其中近期供水设备的能力为50万m³/d。 2013年-2014年 投资规模:
23000万元。
其中:
单位自有资金6900万元;贷款16100万元。(其中信息智能化建设投资46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发改委、国土局、规划局、财政局等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 建立镇江市数字地理空间框架,形成权威的、唯一的和通用的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实现地理空间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建共享。建立智慧城管核心框架,完善镇江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建设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构建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开发5个以上包含公众服务的典型应用示范系统;建立共建共享、更新完善和运行维护的长效机制,实现区域网格化城市管理。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185万元。
资金筹措方式包括政府财政投入和运营商BT方式建设两种。
责任单位:
城管局
配合单位:
国土局、公安局、规划局、住建局、财政局等
智慧政务系统 1.“中国镇江”门户网站公共服务项目:按照国家和省政府的要求,通过有力整合和开发利用各类政务和公共服务资源,强化部门间的业务协同与共享,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打造阳光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2.镇江市政府信息公开项目:通过政府网站等途径,主动、及时、准确公开8个重点领域的政府信息;
3.镇江市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项目:将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平台打造成全市知名服务品牌,推进“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建设法治政府和现代服务型政府。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800万元。
其中:
政府投资800万元;其他10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为BT模式。
责任单位:
市政府办
配合单位:
各相关单位
智慧社区建设项目 在1-2个社(小)区展开智慧社区建设,智慧社(小)区的建设内容包括一个基础网络、一个社区服务平台以及多个智慧应用系统建设,即一个全覆盖的高品质的网络(光纤宽带和无线网络)、一个涵盖社区政务管理功能、物业管理和互动服务功能、社区第三方服务资源整合互动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平台、以及包括智能家居、居家养老等在内的多个智慧应用系统。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4000万元。
其中:
政府投资1000万元;运营商投资2000万元;其他资金采取融资方式。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民政局、经信委、人社局、卫生局、教育局、财政局等
智能交通系统 镇江市智能公交系统项目:
1.建立智能公交后台智能调度系统,实现市区公交车辆的位置、到站距离实现信息化、可视化;
2.户外移动频道,通过站台和车载数字地面高清电视把党和政府的声音快速传递到百姓身边;
3.提供基于手机终端的短信或彩信定制服务(车辆到站信息);
4.候车亭便民服务亭:在部分路段候车亭设置便民服务亭,给候车乘客提供IC卡充值、报刊杂志订阅、旅游信息查询等服务;
5.掌上公交:智能手机用户通过下载“掌上公交”客户端登录后即可查询全市公交线路和公交车辆的实时信息。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0000万元。
其中:
财政投入600万元;其他资金由文广集团采用银行贷款的方式自筹。
责任单位:
交运局
配合单位:
公安局、市文广集团、住建局、规划局、园林局、城管局、供电公司
智能交通系统 公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通过各类基础性的数据采集、分析、发布、控制系统的建设,实现对车辆、人员流动情况的智能分析,合理调配各类交通资源,对单体出行实行智能化干预,在现有条件下实现交通合理化应用,满足不同人群的交通需求。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责任单位:
14000万元,每年维护资金为总金额的10%。
资金采用政府拨款、自行筹措、社会募集、滚动投入等方式筹集。
公安局
配合单位:
住建局、交运局、财政局、园林局、发改委
行政服务中心审批系统 1.软件平台的升级改造:依据权力阳光系统中法制监督平台的权力库,升级中心内网审批平台,实现与权力阳光系统的全融合;按照《行政服务中心网上行政服务规范》建设网上政务大厅;
2.建设新中心硬件平台,并实现新中心计算机系统与多媒体系统、安保系统、会议系统等智能化平台的互联互通、相互融合。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4800万元。
其中:
软件平台升级费用150万由市财政投入;新中心硬件平台建设由代建公司筹措。
责任单位:
镇江市行政服务中心
配合单位:
市财政局
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保护系统 西津渡历史文化街区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应用;绿色建筑技术在西津渡文物修缮及历史建筑改造中的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智慧旅游示范项目。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14000万元。
其中:
财政投入5000万元;银行贷款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6000万元。
责任单位:
住建局
配合单位:
旅游局、经信委、财政局等
智慧旅游 围绕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和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工作,重点完成24个智慧旅游项目建设,建成智慧旅游知识库、政务管理平台、企业运营平台和游客服务平台,推进智慧商务网站建设等,组织智慧旅游示范景区和饭店建设及创建。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2110万元。
其中:
争取省级、市级项目扶持资金100万元;筹措自有资金1200万元;招商引资吸收各种自有资金500万元;
经营收入投资310万元。
责任单位:
市旅游局
配合单位:
市经信委、“三山”管委会、云神科技公司等
智慧健康服务信息系统 围绕两级平台、四大系统、一网、一卡信息化建设,构建面向全体人群,提供全方位健康服务的智慧健康信息系统。 2013年-2015年 投资规模:
9000万元。
其中:
市财政投入每年1000万元;其他资金采用单位自筹及引进资金等方式。
责任单位:
卫生局
配合单位:
人社局、经信委、公安局、财政局等
蚌埠市禹会区 区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搭建区一级的公共信息平台,包含数据服务系统、交换服务系统、目录服务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系统、平台门户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统一视频监控服务系统等,实现区内数据交换执行操作,统一接入、统一运行管理,向各业务系统提供标准的服务,并对市级平台留出接口,便于与上级平台的对接。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3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1.5亿元;银行贷款0.6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9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综治办;3、禹会区发改委;4、禹会区住建委;5、禹会区财政局;6、禹会区科技局;7、禹会区民政局;8、禹会区卫生局;9、禹会区教育局;10、禹会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11、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区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构建区级公共基础数据库,通过数据仓库技术,构建各应用系统的主题域,为挖掘分析数据价值提供数据基础。建立完善的数据质量管理机制,确保数据的一致性与准确性,提供元数据管理能力,以实现技术术语和流程的统一。并留出接口,便于与市级进行对接。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1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1亿元;银行贷款0.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3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综治办;3、禹会区发改委;4、禹会区住建委;5、禹会区财政局;6、禹会区科技局;7、禹会区民政局;8、禹会区卫生局;9、禹会区教育局;10、禹会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11、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智慧城市产业基地 绿色智慧城市产业基地,采用光纤复合电缆或电力线载波等先进通信技术,构造覆盖园区的通信网络,并基于该网络建立了综合物业管理中心与安防系统、智能大楼系统“三位一体”管理集成系统,达到安全、舒适、便利和节能的需求。园区将建立包括智慧城市研发中心、智慧城市软件园、智慧城市科技产业园、智慧城市总部基地、云计算中心、呼叫中心的产业。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16亿元。其中:财政投入8亿元;银行贷款3.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4.8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3、中通安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智慧政务 1、搭建区级数字化城管及应急指挥系统:将辖区内的各类城市管理部件纳入监测范围,及时发现和处理各类事故和突发事件,提供运行风险管理、预测预警、应急指挥的整体解决方案,闭环覆盖从危险源监测到恢复评估全过程。可实现在区一级权限内对社区平台的信息单向共享。
2、政府绿色低耗节能减排信息化支撑系统:对政府、企业节能监管、审计、监察、项目审批等节能减排工作过程中大量资源进行再利用,支撑未来工作优化开展;平衡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有效促进和保障能源管理水平的提升。
3、政府运营分析系统:建立政府KPI监测体系,整合政府不同部门自身业务数据,整合中国宏观经济数据,中国产业经济数据,专利数据等公开数据建立综合决策数据库,为政府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帮助政府提高决策能力。
4、信息安全防护系统:开展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和业务系统等级保护测评,落实系统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措施和安全治理;建立横向防护体系,根据分区分域的策略采用不同强度的安全设备隔离对各安全区的防护采用物理隔离、协议隔离或逻辑隔
手段进行防护。实现数据在网络层、感知层、公共设施、公共数据库、公共信息平台、智慧应用和用户层之间的安全传输以及纵向各层边界的安全防护。
5、网站群内容整合:建设禹会区门户网站群统一管理平台,使纳入平台的二级网站的信息实现共享共用。6、一体化办公监管协同办公平台:政府内部政务运转的办公应用系统和整个政务管理信息网络上运行的分布式办公业务系统。建设区政府与各级单位的视频会议系统、个人事务管理系统、邮政互动系统、领导桌面应用系统与内部电子政务系统。7、停车场管理系统:政务中心停车管理系统能控制车辆的进出和统计进出数据,本政务中心的办公人员实现不停车通行,外事单位到访车辆采用取卡,刷卡通行。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1.5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75亿元;银行贷款0.3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45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综治办;3、禹会区发改委;4、禹会区住建委;5、禹会区财政局;6、禹会区科技局;7、禹会区民政局;8、禹会区卫生局;9、禹会区教育局;10、禹会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11、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12、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智慧社区 1、 在禹会区社区开展智慧社区建设,建全社区网格化管理的全覆盖;
2、 分期进行光纤覆盖;
3、 搭建区级内的信息资源库、以其为基础部署建设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和办公系统,达成政府对社区信息的即时全面掌控,信息即时广泛的下达社区业主的双向主动推送,并实现社区内老弱病残的信息化监护,最终达到全面实现社区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4、 社区内建立视频监控系统:用于本社区的安全防范。所有监控画面要能够同步在蚌埠市智慧中心显示。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1.6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8亿元;银行贷款0.3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48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综治办;3、禹会区住建委;4、禹会区民政局;5、禹会区卫生局;
6、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7、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智慧旅游 1、 智慧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是一个庞大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所有旅游信息,都在这里体现、通过宣传媒体整合、智慧旅游管理、网络管理、智慧旅游营销、智慧旅游服务、终端功能六部分向游客提供全面立体的旅游信息和咨询体验服务。
2、 搭建结合餐饮、娱乐与连锁酒店为一体的电子商圈服务平台,使游客在景区通过手持终端、多媒体终端能更好的玩转禹会。为游客提供一个智能、便捷的旅游体验。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0.3亿元。其中:财政投入0.15亿元;银行贷款0.06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09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3、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智慧校园 1、 搭建综合管理教育教学信息互动平台,实现学校的统一门户管理、一卡通管理、家校互通、在线学习、网上考试、评价管理、网上教学等功能可让老师、家长、学生之间信息沟通及时,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校资源。
2、 结合无线校园网覆盖、视频追踪会议系统、教学精品课件录播系统打造真正的智能化校园,试点学校之间可将各校的优秀资源在平台上进行共享,各校师生间的教学经验、学习经验可进行互动交流。
3、校园监控系统: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2013年3月—2017年3月 总投资约1.6亿元。
其中:财政投入0.8亿元;银行贷款0.3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0.48亿元。
1、禹会区人民政府;2、禹会区教育局;3、中通国华大丰投资有限责任公司;4、中通安徽智慧城市投资有限公司。
淮南市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建成整体计算存储能力达到一定规模的数据中心。建设政务云计算服务平台,建设统一的城市空间实体可视化管理服务平台,完善全市物联网信息接入和共享交换、信息加工整合和展示服务平台建设,建设社会公共服务基础平台。 2013年-2015年 项目总投资5000万,其中政府投资1000万,申请银行贷款4000万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办
配合单位: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完善政务基础信息资源体系建设,按照“一数一源”的原则统筹推进政务信息资源的采集和协同共享,以应用带动和促进跨层级、跨部门的信息资源交换、汇聚和共享,完善由基础信息库、领域共享数据库、重大应用主题数据库等构成的淮南智慧城市政务信息资源体系,形成全市统一的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中心,推动政务基础信息资源服务向云服务模式发展。推动服务个人和企业的社会化数据中心建设,支撑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和数字生活等应用。 2013年-2015年 项目总投资5亿,其中政府投资2亿,银行贷款3亿 责任单位:市政府信息办
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人社局、市国土资源局、市工商局
城市三维地理信息共享系统 建立智能化规划平台,整合国土、市政、规划、环保等部门数据资源,加快动态遥感监测覆盖和涵盖地面建筑、地下空间、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质结构等空间要素的城市地理空间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土地、水、矿产等资源和地面建筑、地下空间、管道线路等数据的实施更新与共享,建成淮南市三维智慧城市基础地理信息展示馆和信息管理系统。 2013年-2015年 1.5亿元,其中财政投入5000万,银行贷款1亿。 责任单位:市城乡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国土局、市房产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
建筑市场管理 建立“建筑市场监督管理企业信息管理系统”,根据建设部印发的相关文件和数据标准,构建信息化工作平台,整合市场监督管理信息,建立建筑市场管理基础数据库,实现对建筑市场的网络化、信息化、快捷化的监督管理,提升政府在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检测等环节的监督和管理能力。 2013年-2015年 1000万,其中财政投入500万,银行贷款500万。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配合单位:市人社局、市工商局、市招投标管理局
淮南市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 建设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建立建筑能耗监测平台,提高数据分析能力,争取建设1-2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能耗监测与评价基础上开展合同能源管理;新增绿色建筑并建立监测系统,实现绿色建筑的运行期关键指标可量测、可分析。 2013年-2018年 5000万,其中财政投入2000万,银行贷款3000万。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员会
配合单位:市政府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数字城管系统三期工程项目 完善大城管格局,建设覆盖谢家集区、八公山区和山南新区等淮河以南城市建成区的数字城管系统三期工程。推动各区、市直属部门搭建二、三级管理平台,建设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应用维护、数据交换等基础系统,开发信息受理发布、重点事项督办、疑难案件调度和建筑工地管理监控等应用拓展系统,开展城市部件数据的普查、测绘和数据库建设,实现城市高效管理,提高城市运行水平。建立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主城区监控系统。 2013年-2016年 2亿元,其中财政投入6000万,银行贷款6000万,社会融资8000万。 责任单位:市市容管理局
配合单位:各区人民政府
智慧城建档案馆 建立城建档案数字资源集群,内容含盖了城市建设信息包含城建建设的管理信息、房屋建筑信息、城市基础设施(地上建筑与地下管线、地下构筑物)、城市土地使用及城市规划及城市历史等;建立数字城建档案的数据仓库与数据交换中心,实现数据共享;依托城市建设信息服务平台的建立,实现城市建设信息的深层次服务与利用,支持社会各部门在该平台上开发专业应用系统、建立相关专业的信息服务平台,如支持城市道路交通智能化、城市环境保护智能化、住宅小区智能化、城市建设管理智能化、城市生态建设或改造虚拟现实。 2013年-2018年 1亿元,其中财政投入2000万,银行贷款5000万,社会融资3000万。 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员会、市规划局
配合单位:市档案局、市电信公司、市联通公司、市移动公司、市广电局
智慧矿山 以国投新集“感知矿山”建设为基础,进行新矿井的自动化建设和老矿井的自动化改造。利用物联网等技术,实现对矿山人员、设备、环境的全面感知,整合煤矿设备监控、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信息。应用矿井GIS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Web门户技术实现矿井自动化监控系统监控画面的Web发布,实现对矿山各系统的远程控制操作和操作现场无人化,实现从设备集中控制向综合应用的转变。 2013年-2018年 10亿元,企业自筹8亿元,银行贷款2亿元。 责任单位:淮南矿业集团、国投新集集团
配合单位:市经信委、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平安淮南保障工程 整合现有各类社会管理动态综合信息,建设集公安、交警、消防、民防等政府部门于一体的全市统一的应急指挥中心,应用网格化管理模式,通过与数字化城市管理、道路交通监控系统的结合,加强城市安全防范,实现对社区、商业建筑、银行、邮局、校园、机动车辆、移动物体的动态管理,为市民提供快速、有效的救助服务。 2013年-2018年 8000万,其中财政投入3000万,银行贷款4000万,社会融资1000万。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卫生局、市交通局、市民政局、市安监局
智慧社区 选择居民集中、数字化便民服务需求迫切的社区开展“数字便民服务站”建设试点,构建数字化城市社区服务平台网络,打造便民500米电子商务服务圈,实现农超对接,提供购票、缴费、购物、政策和旅游信息查询,以及公用电话等社区便民服务。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电视等加大项目建设宣传,实现服务平台在城市社区的全覆盖,并以服务站为载体,逐渐将家政、教育、医疗、物业等民生服务延生到社区。 2013年-2018年 5000万,其中财政投入1000万,银行贷款2000万,社会融资2000万。 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配合单位: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广电局、市农委、市教育局、市人社局、市房管局
铜陵市 城市公共信息平台 包括数据交换服务系统、数据整合服务系统、目录管理与服务系统、接口与服务系统、运维管理服务系统和门户系统。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3500万,财政投资。 责任单位:市智建办。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规划局、人口计生委、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质监局、住建委等。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 建立人口、法人、空间地理、建筑物四大基础数据库;实现四大基础数据库数据采集、共享、交换、更新功能。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1.3亿元。其中:财政投资3000万元,银行融资1亿元。 责任单位:市智建办。
配合单位:市国土局、规划局、人口计生委、公安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局、质监局、住建委等。
地下管线及规划建设信息集成管理系统 地下空间三维建模,地下管线信息采集、维护以及共享平台建设;地下管线物联网技术管理;城建信息管理系统建设。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2.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
800万元,银行融资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1200万元。
责任单位:铜陵市城建档案馆。
配合单位:市住建委、规划局、水务局、供电公司、燃气公司等。
环境监控系统升级改造 1、环境质量监控系统。包括饮用水源地监控预警系统、空气重金属监控系统、长江铜陵段出入境断面监控系统、环境应急监测系统;
2、污染源自动监控设施升级改造;
3、机动车限行区域自动监控系统;
4、建立环境监控中心。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642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
700万元,银行融资5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722万元。
责任单位:市环保局。
公共安全服务与应急数据中心 包括公共安全数据中心、智能交通数据中心、视频监控共享与分析中心、应急资源物联网数据中心、公共安全服务中心以及数据容灾备份系统建设。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4亿元。其中:财政投资
1亿元,银行融资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1亿元。
责任单位:市公安局。
配合单位:市应急办、行政执法局、海事局、民政局、交通局等。
智慧教育公共服务系统 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数字化校园创建项目、教育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教学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数字化实验室”创建项目、教育技术能力提升项目。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3.6亿元。其中:财政投资
4000万元,银行融资2.2亿元,其他资金来源1亿元。
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区县教育局
铜陵市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二期项目 1、拓展建设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覆盖区域;
2、整合现有城建监察、环卫、市政、园林的巡查管理体系;
3、进一步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流程、优化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4、进一步整合现有资源,完成与相关部门的共享;
5、建设GPS车辆定位监控系统,实现对环卫车辆和巡查车辆的可视化管理。
2013-2015年 投入规模686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
1000万元,银行融资3000万元,其他资金来源2860万元。
责任单位:市行政执法局。
配合单位:市规划局、国土局、三区一县政府等。
铜陵市综合水务建设与信息化管理工程 以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紧紧围绕“一张底图、共享建库、单点登录、分级应用”的水利水务共享应用新格局建设,建立完善的智慧水利水务信息化体系,形成基于“超级处理、高度协同、全面感知”的新社会、新产业和新城市管理模式。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28.2亿元。其中:财政投资8.5亿元,银行融资8亿元,其他资金11.7亿元。 责任单位:铜陵市水务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市水务局。
铜陵市云计算产业园 为铜陵智慧城市提供大型计算和海量数据存储的服务,具体表现在云渲染、云存储、企业云计算等方面。依托云计算数据中心,辐射周边地市,进一步培育发展云计算相关衍生产业。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0亿元。其中:企业投入7亿元,银行贷款3亿元。 责任单位:安徽中迪云科技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智建办。
工业能源智慧管理中心 以重点能耗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为基础,建立全市工业系统能源调度管理平台。通过信息技术,与全市重点企业能源管理实现无缝对接,及时掌控能耗,实现总体能耗的计划管理,平衡调度。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4.4亿元。其中:政府投入1000万元,企业投入1.3亿,银行贷款3亿元。 责任单位:铜陵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配合单位:市经信委、有色、铜化、上峰、新亚星焦化等企业。
铜产业智慧制造系统 为我国有色金属矿山、冶炼、加工联合企业,实施智慧制造工程,提供参考与借鉴。主要建设内容:1、股份公司总部生产调度指挥信息系统;2、铜矿山企业综合生产调度信息系统、铜冶炼企业生产管控一体化系统、铜加工企业制造执行系统(MES);3、与能源管理中心、ERP系统进行集成;
4、部分企业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建设;5、基础网络升级改造。
2013-2015年 投资规模1.5亿元。其中:企业投资6000万元,银行融资9000万元。 责任单位: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扩展阅读:

北京市《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天津市《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上海市《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河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浙江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广东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山东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重庆市《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江苏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山西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福建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江西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河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湖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湖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海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云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贵州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四川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西藏自治区《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陕西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安徽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甘肃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辽宁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吉林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黑龙江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内蒙古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新疆省《中国智慧城市在建和新建项目名单》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41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