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化解停车难“顽疾”

“智慧化城市是信息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其中大数据技术是基石,成为智慧之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说,当前,中国城市智慧化迈入关键期。
“智慧化城市是信息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其中大数据技术是基石,成为智慧之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说,当前,中国城市智慧化迈入关键期。

中国智慧城市网报道,停车难作为一种“顽疾”,需要用智慧去化解。

“智慧化城市是信息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主要应用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智慧终端技术、大数据技术等,其中大数据技术是基石,成为智慧之源。”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刘经南说,当前,中国城市智慧化迈入关键期。

武汉探索智能停车之路正是向智慧化迈出的重要一步。然而,探索之旅并非一帆风顺。

数据采集成“拦路虎”
去年初,武汉城投停车场投资建设管理有限公司开始构建“武汉智能停车综合管理系统”,并打算先在光谷、中南、武广等12个核心商圈建子系统,向周边辐射,进而逐步覆盖到全市。
武广区域是武汉最繁华商圈之一。该公司首先准备将武广周边20多个停车场的1.7万个车位资源整合在一起,利用武汉现有的ETC(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资源,结合视频识别、无线传感等技术,通过诱导屏、手机、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停车信息推送,缓解区域拥堵和停车难等问题。

基于ETC的武汉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系统自动计时计费,再通过与车牌绑定的银行卡、手机支付账户、第三方支付账户进行线上支付,实现车辆在停车场的“自由行”。该系统还能提供智能诱导、反向寻车、停车预订、错峰停车等人性化服务。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系统搭建首先遇到数据采集这个“拦路虎”。该公司副总经理程斌说,他们与武广商圈停车场业主进行了多轮沟通,但业主不愿共享数据,担心会泄露商业秘密。在武汉市信息办协调下,最终达成接入停车空位数据的共识。

另外11个商圈及其他公共停车场是否愿意公开数据,是当前武汉智慧停车项目落地所面临的难题。

信息孤岛难连通
本月底,汉口青少年宫的湖底智能停车场即将投入营运。加上已建成的汉口火车站、欢乐谷、汉西路、天兴花园等智能停车场,还有在建的硚口宝丰路金三角、游艺路、二七路等智能停车场,武汉市的智能停车场已达十几个。由于它们都隶属于武汉城投停车场公司,并按照统一的标准建设,系统串联比较简单。

但还有大量社会停车场,采用各自的系统设备,彼此不连通,犹如一个个信息孤岛,想要把它们都串联起来,打造武汉智能停车联网平台,并非易事。

程斌说,c的核心是信息融合,智慧停车产业链涉及到政府、运营商、解决方案提供商、内容及业务提供商,还有终端用户,能在多长的时间里建成这个智慧网络,取决于大家对智慧城市的理解有多深。

全国政协委员、交通专家、武汉理工大学教授蒋惠园介绍,根据国际通行标准,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与停车泊位总数之比最低应为1∶1.2,在此标准下,泊车才不会对交通运行与城市管理造成负面影响。而武汉市的泊位汽车比为1:3.2,停车位不足的问题亟待解决。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武汉分院交通所所长胡润洲教授认为,联网共享数据,打破信息孤岛,建立统一的智能停车联网平台,是化解“车多泊位少”的有效途径。在此过程中,探索好的商业模式,权衡各方利益,将会加速智慧停车系统的构建进程。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