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融合”:城市发展新路径

“以产促城,以城兴产”。城市没有产业支撑,那便是”空城”。产城融合不仅有利于城镇化的有序推进,还能促进城市一体化建设。

“产城融合”:城市发展新路径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近日印发《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提出了58个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促进地区经济加快转型。

事实上,“产城融合这种发展思路,从理念上来看,是对过去产业园区或工业园区发展模式的一个重大转型。”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张佰瑞表示,从单一的产业园区到产城融合的华丽转身,首要的是要寻找产业亮点,发挥其产业优势,以促进经济圈产业联动。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产城融合还存在一些问题,缺乏统一、科学的规划,产业布局存在不尽合理的现象,影响发展。”广西财经学院副院长蒙丽珍曾表示。

那么,如何才能建设好各地产城融合示范区?

张佰瑞说:“示范区建设一定要有一个总体的方案,强调总体规划刚性的一个约束,不同类型的土地,使用要有明确的区分。和以往的开发区相比,要制定比较严格的土地开发强度指标、土地投入强度指标,并进行控制。针对一些特殊的土地,特别是耕地,要有明确的控制性指标。”

《通知》在控制开发强度方面,对土地的开发边界,包括生态保护提出了一些特殊的要求,强调要科学划定示范区开发边界和各类生态保护红线。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专职研究员王业强表示,划定示范区开发边界还要按照生态城市的理念推进示范区发展。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发展的必然之路。划定生态红线,实质上是要倒逼城镇发展模式转型升级,按照生态城市理念建设经济、社会、自然协调发展的新型城市,集约、紧凑用地,高效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市。

“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必然对周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因此要推动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红线补偿机制,利用市场机制调节城市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平衡,从而有助于避免因城市边界软约束而不断被突破的尴尬境地。”王业强补充道。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示范区总体方案要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规划相一致,坚持集约发展,框定总量、限定容量、盘活存量、做优增量、提高质量,用地规模集约节约、科学合理,科学划定示范区开发边界和各类生态保护红线,防止“摊大饼”式扩张和化解“空心化”等城市病,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和城市建设运营模式,统筹推进城市地上地下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

但是,当前城镇化“摊大饼”、“无序开发”现象仍很普遍,一些地方无序卖地,不仅占用耕地,对环境资源也造成很大破坏。王业强指出。

因此,“在示范区开发建设之初就需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按照低碳、生态、智慧的标准进行建设。”王业强进一步说道,产城融合示范区作为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要避免无序开发和随意规划,片面追求大而全的产业结构,造成城市生存环境恶化、土壤、空气和水源污染,道路拥堵、人口膨胀;要按照新型城镇化的要求,合理布局和规划示范区的发展,形成就业和人口融合发展的城市功能新区。

除此之外,“在新一轮发展机遇的风口,这些示范区更应理智与冷静,谨防政策利好成为开发商为平衡资金而拿地的新噱头。”业界相关人士称。

 来源:中国产经网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72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