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移动互联网 资本掘金“碎片化”市场

  【智慧城市网】借移动互联网东风,“碎片化”近来成为炙手可热的概念。从手机游戏到碎片化支付,从社交网络到微电影传播……当碎片化概念悄然潜入衣食住行,产业资本也从线下移师,展开线上竞逐。
  
  上周召开的2013中国互联网大会上,迅雷看看副总裁金晖针对电影营销的论述耐人寻味。金晖认为,与电视剧相比,电影的商业价值在移动互联时代越发凸显,其中微电影借移动端兴起,正是契合了移动用户碎片化观看视频的习惯。
  
  他给出的理由是,在PC(个人电脑)时代,电视剧的贴片广告容量是电影的几十倍。但随着智能终端的兴起,移动视频用户正在强劲增长,电影营销的金矿也随之显现,主要基于短视频形式灵活,可以更加深度地植入或者定制营销内容。
  
  这一轮电影与电视的博弈说明,碎片化消费特征迅速崛起,给传统产业的生态环境和基本格局带来巨大转变。移动互联网大旗一挥,贴上碎片化标签的电影和微电影、手机游戏、移动支付不仅夺走了传统产业的商业价值,还在持续分流后者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消费群。
  
  总体来看,碎片化的市场特征,包含了碎片化时间和碎片化需求两大要素。当用户在公交站等车、在地铁上穿梭,以及餐厅门前等位,或是临睡前玩手机时,这些碎片化时间正成为商家们竞相挖掘的金矿。
  
  在快节奏空间里,移动互联网的行业竞争逐渐演进成碎片化时间的争夺战,而终极目标正是用户时间最大限度地变现。他们正在培养这样的用户习惯:随时随地刷微博看视频,见缝插针地玩一场“飞机大战”,或是习以为常地用电子钱包来消费支付。
  
  比碎片化时间更重要的,是对碎片化需求的挖掘。当规模经济增长乏力,消费市场不再沿着单一平面无限扩张,而在几何空间中被多维需求划分得支离破碎,大众消费也演变成分众消费。伴随意见领袖的退隐和自我意识的觉醒,需求个性化已成大势所趋。智能终端一方面通过LBS(基于位置的服务)以及社交网络帮助用户精准地定位需求,一方面也帮助商家在碎片化的海量信息中锁定目标用户。
  
  在消费领域,碎片化概念具有流程简单、方便快捷等特征,碎片化支付即是典型案例。继支付宝推出“余额宝”之后,互联网金融掀起一阵热潮,碎片化支付概念的相关产品开始大行其道。不需要个人账户、也无需跳转到网银或者第三方支付网站,用户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自己碎片化的行为随时进行支付,包括游戏支付、阅读支付、购物支付等。
  
  尽管碎片化概念的商业价值和消费群体开始显山露水,但在短期内无法撼动传统产业的根基。与移动端的碎片化支付相比,线下支付依然不可取代;手游产业面临各路资本的蜂拥而入,PC端的页游、端游盈利模式已相当成熟;腾讯在传统互联网的PC端斩获了巨额利润,而大肆消耗碎片化时间的微信的商业化道路才刚刚开始。
  
  可以肯定的是,移动互联网是一个碎片化的市场,这意味着核心用户需求的多样化,也意味着庞大的市场空间无法被寡头轻易垄断。在碎片化时代的金矿里面,更多淘金的机会在等着。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1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