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交通“撑起”智慧中交城

为了了解传统交通建设企业华丽转身的故事,赛迪网日前在2017年第十五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与中国交建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信息所所长吴静媛女士进行深入交流,听她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交建全力推进智慧交通,打造智慧城市,为世界人民开启美好新生活的故事。

智慧交通是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促进交通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需要政府部门、企业、公众通力协作,携手打造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的综合的、绿色的、平安的交通运输体系,用智慧领航城市新生活,构建智慧城市布局,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在当前政策环境、技术潮流和市场需求紧逼下,中国交建等大型央企也一改往日“水泥+钢筋”的形象,积极投入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研究,争先向用户抛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在“如何使交通规划更科学”、“如何使城市功能区划更合理更人性化”、“如何为城市治理预留更多空间”等方面提出思路并不同程度探索落地,成为该领域最有发言权的权威代表之一。

为了了解传统交通建设企业华丽转身的故事,赛迪网日前在2017年第十五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与中国交建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信息所所长吴静媛女士进行深入交流,听她向我们讲述了中国交建全力推进智慧交通,打造智慧城市,为世界人民开启美好新生活的故事。

IMG_0003

智慧交通,中交智慧城市方案的大专题

关于交通对于城市发展的意义,吴静媛向我们解释道,交通是连接城市的重要纽带,是为城市发展运送资源、促进区域经济共享的重要通道,对生产要素的流动、城镇体系的构建有着决定性作用。交通的发展和改善可能影响到老百姓的吃穿住行医教用等众多方面,甚至可能给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作为城市的主要用户,他们既是城市未来的掌控者,也是城市能效的评价者。因此,可以说,交通关系着城市的产业布局、经济发展、人口迁徙,直接引导着城市的构建与发展。说到这里,她幽默地举例,出门时听闻社区大妈都在讨论港珠澳大桥通车后带来的便捷,顿时感到作为一名交通人,能够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做点事、能够真正服务于民生并被认可是十分自豪的事情。

正是因为交通在城市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智慧交通才成为中交智慧城市研究和规划的重大专题。吴静媛所长补充说,十九大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便捷出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部分,智慧交通是“治愈”大城市病、解决城市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有效途径。智慧交通吸引了众多政府部门、科研机构和社会企业的关注,争先投入力量开展研究、推进落地,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率先轰轰烈烈走上舞台,成为智慧城市的“领跑者”。

智慧城市,中交城市综合开发的新动力

吴静媛所长告诉我们,2016年,中交被国资委确定为国有资本改革试点,设计了“一台六柱”改革总体框架,确立打造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控股集团平台。智慧城市将是中交打造城市综合开发产业的一道靓丽风采。在城市综合体开发产业布局下,中交加强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规划设计,积极试点,以满足民生需求为出发点,先行推进交通领域的智慧方案,努力实现信息技术在管理、产业、服务各个层面的渗透融合。

目前,中交建已打造智慧港城、智慧科技城等一系列案例,积累了“一带一路”沿线及全世界135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交通基础设施数据,建设了数个国家级、行业级重点实验室和研发中心。创新于:一是实现了跨领域、跨行业的数据整合,在交通领域实现了综合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数据融合;二是覆盖了135个国家交通数据,打造业界一流城市级大数据平台,并构筑以人为核心,多维度多标签,以亿为量级的大数据中心;三是正与交通、电商、娱乐、金融、健康等行业的佼佼者通力合作,让大数据真正服务于行业企业个人、创造价值。

中交建“智慧交通”的实践中,一直得到众多合作伙伴,如Esri公司这样全球技术领先企业的大力支持和长期协作,以国际视角和不断创新达到合作共赢。

PPP,中交智慧项目推进的主方式

虽然现代化的交通系统对于新型城市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有非一般的价值,但在智慧交通的引领和推动上,政府却并非像在传统产业领域中那样,在时代舞台上粉饰主角加重戏份。虽然远在互联网大潮来临之前,就有相关部门提出要由政府牵头策划、推动智慧基础和便捷出行相关信息系统建设,但由于缺少配套的激励机制、管理制度和持久的运营机制,建设单位常常显得积极性不足,导致项目大多“夭折”于襁褓之中。正因如此,未来老百姓享受的服务一定大多由企业提供,而其提供服务的过程也是自身运营的过程。为拥有更多、更忠实的用户追求更广阔持久的盈利空间,服务的品质会被不断优化提升,形成完整的生态链条。这也解释了为何随着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整体投资规模不断加大,越来越多的智慧交通项目采用PPP模式推进的问题。中交建正是推动者之一。

关于在PPP项目中如何保证收益稳定性和公益服务性的平衡,吴静媛解释道,收益既包括直接的货币收益,又包括品牌推广、粘合用户等非货币的收益,中交建提倡的是合作共赢,通过优化收益结构实现盈利,注重管理或技术创新,降低运营成本,重视社会资本声誉资本增值的价值,拒绝追求暴利、拒绝着眼短期、拒绝独享利益。

信息技术,中交智慧项目孕育的襁褓

在与地理信息技术结合上,吴静媛所长提到了BIM+GIS应用,通过BIM项目管理平台开展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安全管理、进度控制、成本控制、验收整改及资料归集等工作,提高沟通效率,实现精细管理,打造数字资产。

吴静媛所长解释道,BIM+GIS应用大大提高了工程建设相关方的沟通效率。建立设计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后,方便实现在虚拟工程中的漫游。业主可进入虚拟工程中的任何一个位置,亲身感受工程空间,实时查询信息,从而方便地实现与设计师的沟通;对参与工程设计的各专业工种来说,突破2D限制,进行可视化的工程设计,实现设计师之间的理解和即时沟通,对保证设计意图和施工质量都有重要的意义;在工程施工阶段,BIM可以同步提供有关工程质量、进度以及成本的信息。利用BIM技术,可以实现关键工序的可视化模拟,对施工图纸建立数据模型的全方位透视图,帮助施工人员理解设计意图和实施路径,以进行施工工法的可行性评估;利用BIM技术,施工人员可以迅速为业主制定展示场地使用情况或更新调整情况的规划,从而和业主进行沟通,将施工过程风险降到最低。项目的精细化管理可以通过应用BIM虚实对比、逐步改进。在施工阶段BIM模型与实际项目的实时对比,在继承和充分解析设计BIM模型的基础上,实时添加项目过程管理信息,实现数据集成、数据透明、数据共享,达到短周期、全过程对项目的精细化管控目标。通过BIM模型的全过程建立和维护,利用管理的云服务平台,录入设计、施工管理中需要的相关信息,建立真实、及时、完整的项目数据库,使之与可视化模型一一对应,为项目的调试、试运行提供数字资产。在此次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欣喜地看到众多BIM+GIS的积极探索和成功案例。其中,在交通行业专场论坛上,就有轨道交通、机场工程、桥隧工程等几个专题应用演讲,听后很有启发。全国范围内交通建设领域的BIM+GIS历程虽刚刚起步但方兴未艾,相信中交建与Esri在此领域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合作机遇和空间。

吴静媛所长还谈到,类似北斗、虚拟建模甚至是VR虚拟现实等技术都会逐渐融入,让地理信息搭载更多技术便车、提升服务能力。这其中的技术研发是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一直致力的方向,在平台开发不断完善、应用服务不断丰富后,智能感知会让简单的地图呈现更多丰富内容,在三维地图上有望找到交通建设、大众出行、城市发展所需的更多数据支撑。

就像“智慧城市”本身带有的“智慧”、“城市”双重内涵那样,任何一家传统产业企业单打独斗都是徒劳,必须联合通信技术、智能感知技术、互联网平台等合作方共同努力,推动两化融合才能打赢交通攻关战。在此方面,中国交通信息中心有限公司也期待优秀的中小微创新企业加入,利用新生代力量的技术创新活力和研发成果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合作共赢的方式优势互补。

采访最后,吴静媛所长笑了笑,又突然认真地说,如果用一句话来形容智慧交通和智慧城市,那应该是决策科学、管理智慧、生产智能、服务人文的综合的、绿色的、平安的交通运输体系,应该永远不再拥堵,永远不出交通事故,永远不受气候条件影响,永远不影响环境,永远是综合运输服务,永远随时随地获得需要的信息服务。

说到这,吴静媛所长将目光投视向了远方。或许,不远的未来,就在远方。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69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