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拥有870万人口的省会城市,如何缓解老百姓看病难和看病烦?杭州市卫生部门通过实施“智慧服务”,对传统的就医流程进行了变革。近日出炉的评估报告显示,96.9%的患者认为手续简化后看病时间缩短。
调研后绘出两张流程图
从2012年6月开始,针对老百姓反映强烈的看病难和看病烦问题,杭州市卫生局决定采取行动予以解决。3个调研组“渗入”医院门诊人流,仔细观察每个就医流程,倾听医生、患者诉求,并现场摄录每个细节。调研组还沉到城乡社区和村落,征询对看病环节的意见和建议。
9家市属医院进行了自我剖析。杭州市一医院发动1800多名职工围绕就医服务查找出近300个问题,收集了400多条改进建议。同时,该院组建体验小分队,利用休息日走访兄弟医院,梳理出30余条改进举措。市红会医院则对每个就医细节的医生资源与效能、患者所耗时间和诉求逐一剖析,提出改进预案。
“调研形成了两张流程图,其中显示的服务积弊和改进措施一清二楚。”杭州市卫生局局长滕建荣说。记者看到,医院就医服务改造示意图对传统门诊就医列出11个程序,其中有9个程序标注着改进后的新做法。如挂号由门诊排队挂号改为网上预约、电话预约、诊间预约以及院内自助和排队挂号;付费由窗口付费改为在医生诊室“边诊疗边结算”等。城乡居民就医诉求示意图中列出的诉求,集中在去大医院做检查太难、太繁、太费时,图中标出的改进对策是,对人才、技术、资源进行统筹,使城乡共享实惠。
患者怎么方便就怎么服务
“不能再走各医院各自单兵突进的道路了。”滕建荣说,针对积弊,杭州市卫生局组织展开了“智慧服务”大行动。依照医院现有软硬件能力和患者对医院的整体诉求,借助信息化技术的“智慧服务”行动在市红会医院试点之后,于去年9月下旬在9家市属医院整体推进。
“全预约分时段就诊使看病变得方便了。”结核病患者王先生在该市红会医院住院后回到江西老家休养,每月需要回来复查一次。过去,他需要提前一天坐半夜火车,早早赶到医院挂专家号,就算顺利挂到号也得等到中午才能看上专家。现在,他只要在家里从网络上提前挂号,医院就会提示他到诊室的时间。
该市红会医院院长何革介绍,为开展全预约分时段就诊,医院对每位医师看病平均耗时均进行了测算,使患者候诊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杭州市卫生信息中心主任何炜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3月26日,该市门诊病人享有分时段诊疗服务已达100%;分时段预约检查已覆盖至B超、CT、核磁共振、胃镜、肠镜、动态心电图等检查。
“边诊疗边付费使付费变得简单了。”80多岁的王老太太因患高血压、心脏病需常跑医院,有时一个收费窗口排队就得花半个小时。自去年10月起,王老太太的各项检查和配药费用都由医生在诊室里刷卡代办了。据何炜介绍,今年3月与2月比较,门诊病人中持市民卡享诊间结算的日均比例增长了42.56%,表明患者对这项“智慧服务”的认同度在快速增长。
“四大中心”缩短城乡差距
怎样才能方便城乡基层患者就近诊疗呢?杭州市的对策是以各县县级医院为基础,统筹优质医疗资源,组建县域检验、病理、影像、心电会诊中心。同时,以4家市级医院为基础,分别与8个主城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组建4个协作体,每个协作体内建立影像会诊、心电会诊和慢病联合诊疗中心。滕建荣告诉记者:“县域的四大中心和主城区的三大中心借助‘智慧服务’,使城乡居民不出远门即可享有同质医疗服务。”
3月20日,家住富阳市渔山乡的郑奶奶到卫生院抽血后就回家了。当天下午1时半,卫生院检验人员将设在富阳市人民医院内的市检验中心由网络发回的报告单打印后送到老人手上。渔山乡卫生院院长陈小明告诉记者,今年79岁的郑奶奶患有慢性肾病,需定期检查肾功能。自实行物流和网络相结合的“智慧服务”后,老人每次检查省去了10多元车费和1个陪同人力,新农合的报销比例也提高了。目前,城乡间已开通类似“智慧服务”的有检验、心电和影像检查会诊。
“县域的检验、病理、心电、影像会诊中心如遇到疑难病例,可以请以市级医院为基础的全市区域诊断中心会诊。”杭州市卫生局副局长杨建华说,为了切实保障检查结果的会诊和互认,杭州正在建设全区域医疗影像临床共享平台。预计到今年9月底,就可实现全市区域内的临床共享,届时临床医生只需操作一个图像集成浏览器,就可浏览放射、超声、内镜、病理、心电影像,城乡居民享有的“智慧服务”也将有新的提升。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