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技术与城市建设及管理的结合日益紧密深入,城市信息化建设目标升级,智慧城市建设迅速展开,我国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36个。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地区城市经济实力雄厚,物联网产业发展及应用示范最为集中,占我国智慧城市总数的74%。内陆城市的智慧城市建设相对沿海来说起步稍晚,但是受沿海地区的带动,多个城市均已推出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综合分析这30余个城市,发现部分城市着重整体建设,部分选择相应的突破点,我们将其总结为四种适合发展的智慧城市路径。
路径一:重视以前瞻思考为指引的顶层推动
如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围绕城市智能运转、企业智能运营、生活智能便捷、政府智能服务等方面,全面启动智慧城市建设工程。上海市“十二五”规划中,智慧城市是重点着墨的部分,形成宽带城市、无线城市、云计算、物联网等多个重点工程及产业专项。这种路径需要政府立意高远,在充分激活市场积极性的同时,进一步考虑到市场功能的缺陷之处,从而防患于未然、绸缪于未雨。智慧城市规划应立足于顶层设计的高度,规划建设途径、创新方向及发展战略,确定清晰明朗的任务书、路线图和进度表,有效指导建设。
路径二:将转型跨越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
还有一部分城市将转型跨越作为城市建设的根本目标。我国现行经济发展方式长期积累的问题愈发突出,已经进入只有调整经济结构才能促进转变的关键阶段。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目标就是要调整城市产业结构、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并以此作为带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如天津市智慧天津战略部署中着力培育若干个产值超千亿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强化产业核心竞争力、提升生态环境承载力,快速摆脱旧有发展方式。杭州市因地制宜提出了建设绿色智慧城市,着力发展信息、环保和新材料等为主导的智慧产业。沈阳市借助智慧城市建设,从老工业城市向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转型,运用绿色科技和智慧技术打造生态沈阳。
路径三:将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
创新社会管理是面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突出问题,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到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习惯“灭火”,到突出源头治理。这种路径将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建设的重要任务。通过各类信息化手段改造提升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大幅提升城市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全方位拓展社会管理的视野,促进城市和谐可持续发展。如南京市通过构建智慧南京,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先进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优化提升城市综合管理和服务水平。西安市将智慧城市建设作为改善民生、产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将信息化建设成果落实到民生领域,切实推动公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和改善。
路径三: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最后一种是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智慧城市应着重在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实现率先突破,切实改进公众生活方式,提高民众幸福指数。如深圳市从科技、人文、生态三个方面打造智慧城市,并以此作为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突破口。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综上所述,传统城市发展理念是建立在规模扩张和区域生产总值增长的基础之上,而智慧城市则更加重视发展中实现经济效益与人文环境并重、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共建,实现从规模速度型发展方式向质量效益发展方式跨越;从追求GDP增长向追求公众幸福感增长跨越;从工业经济时代向信息经济时代跨越。国内各城市纷纷开展智慧城市建设,以期抢占城市竞争的有利位置,需要注意的是,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各地区应紧密结合城市定位,找准建设重点和方向,扎实推进社会应用,使有限投入发挥无限效用。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