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城“智慧”转身开新局

  【智慧城市网】“山是长白尾,水是辽河源。”辽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地处长白山余脉与松辽平原过渡带,幅员5140平方公里,总人口130万,有20个民族在此繁衍生息。
  
  辽源历史悠久,是一个具有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城市,清康熙年间,正式划为盛京围场,后又在此设立皇家鹿苑。
  
  1983年,经国务院批准,辽源市成为省辖地级市。2013年,辽源喜迎而立之年。
  
  30年间,有过辉煌有过低谷,但从未停止过的是前进脚步,在高亢激越的转型交响中,辽源取得了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辉煌的成就,政治、经济、文化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从“东北小上海”转到可持续发展快车道上来,2012年,辽源地区生产总值达605亿元,是1983年的85.4倍。全口径财政收入38亿元,是1983年的37.3倍;百年“煤城”浴火重生,对城市资源枯竭这一世界性难题交出“辽源”式答卷,七大接续产业同时发力,全市300多户规模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023亿元,是1983年的122.8倍;信息时代,辽源再次向智慧型城市转型,开新局,谱新篇,向着新的幸福再出发。
  
  解困一煤独大,七大产业接续
  
  百年煤城破解资源型城市转型难题
  
  辽源,一个典型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因煤而兴,因煤而衰。
  
  新中国成立初期,辽源闻名全国,煤炭产量占全国的1/29,为新中国的发展和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辽源市的轻工业异军突起,加工制造出一批国内首创产品,赢得了“东北小上海”的美誉。
  
  上世纪90年代以来,辽源经济十多年徘徊不前,一度成为吉林省9个市(州)中的“老疙瘩”。
  
  2002年,辽源开始探索城市转型。2005年,辽源市被确定为全国5个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试点之一。
  
  既不沿边,也不靠海,经济总量小、财政支撑能力弱、产业层次低、就业压力大、社会矛盾突出,“拦路虎”多多,辽源转型举步维艰。
  
  辽源决策层认识到,主体煤炭资源接近枯竭,加快培植接续替代产业,构建新的经济支撑体系,推进经济转型乃对症良方。
  
  辽源奋起直追,开始实施差异化竞争战略,发展新的接续替代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高水平规划,高层次转型。
  
  如今,在辽源已形成了新的经济支撑体系,传统煤炭工业占比下降到6.8%。高精铝加工、新能源、纺织袜业、医药健康、建筑塔机、汽车零部件、钢铁铸造等7个产业集群,占工业比重达到52%。
  
  医药健康产业集群规模已经达到近200亿元,占全市工业比重达到23.2%。汽车零部件集群已发展到35家企业。建筑塔机产业集群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全省5家A级建筑塔机生产企业都出自辽源。
  
  在辽源经济开发区,麦达斯铝业已经成为在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高速列车车体铝型材生产企业,是法国阿尔斯通公司的A级供应商和德国西门子公司的优秀供应商。利源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的国际客户主要是美国和日本。这个曾给鸟巢、水立方生产梁上的结构部件,为奔驰、宝马等品牌汽车生产前保险杠杠体的企业一直保持着高水准的发展态势。
  
  城以才兴,业以才立
  
  转型不仅表现在产业上,也体现在人才上
  
  “为什么在东北这样偏僻的地区有这样的高端企业?”不少国外企业曾提出这个疑问。
  
  转型不仅向内,更是向外;不仅表现在产业上,也体现在人才上。
  
  以往眼巴巴看着孔雀东南飞的辽源,现在不仅在本土人尽其才,还跨省延揽人才。今年早春3月,辽源组织新材料、新能源、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冶金建材、轻工纺织、文化教育等领域的64家企事业单位赴沈阳招聘。
  
  “辽源市这次到沈阳来招聘,不仅仅是起到了人才交流的作用,更是向整个东北地区、向全国展示了转型中的辽源求贤若渴的胸襟和气度。”沈阳人才市场的领导对辽源跨省揽人才的举动表示十分赞同。
  
  “城以才兴,业以才立”。辽源市人社部门负责人介绍说,辽源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为吸引集聚各类人才来辽源兴业发展,出台了引进高层次创新人才的政策规定。
  
  随着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德国嘉利达、香港柏美、好基金、IBM、香港中聚、江苏先声等跨国公司和著名企业也来到了辽源投资兴业。
  
  2009年7月,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工作会议在辽源召开,对辽源转型发展的成就和经验给予了充分肯定。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14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