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物联网改变人们生活的10种方式

  【智慧城市网】物联网正在改变我们工作、生活和娱乐的方式。IDC预计,2020年互相连通的事物要比全球人口多26倍。今年早些时候,Wikibon也作出了预测,预计在2020年,全球投入到"工业互联网"的资金将高达1540亿美元。如今,物联网影响着我们与周围事物的日常互动,甚至使我们工作环境的可持续性成为可能。将来,我们可以期待物联网创造全新的工作角色、头衔、并完全改变我们通勤、通讯和协作的模式。下面列出了物联网对我们未来工作产生的影响,这些影响模糊了人机之间的界限。
  
  1.创造高效通勤方式。有人统计,我们把大约15%的通勤时间都花在了交通上,17%的燃料都浪费在了等红灯的过程中,而道路上的传感器、交通摄像机和中央分隔带将会改变车辆和司机的交互作用。通过监测交通速度、信号灯、事故和当前路况,编程汽车、甚至是道路都将向司机的移动设备发送最高效的驾驶路线,减少通勤时间,节省油钱,并最终让我们的道路通行更加安全。
  
  2.预测产品"健康"。一般情况下,产品交易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的互动就会消退,至少在下一个购买周期或产品出现问题之前不会有所互动。前瞻性技术能够把握产品的"健康"情况,在产品出现问题之前查明问题所在。在下一代售后服务的时代,前瞻性产品监控意味着企业能够让顾客满意,持续监控产品"健康",避免任何可能产生的问题。
  
  3.创造新的职位。数字时代已经开辟了新的IT职位,这些职位远远超过办公桌和代码的局限。随着物联网的兴起,关于云计算和大数据的工作正变得比以往更专业。Gartner在去年的报告中称,首席数字官的数量正在逐渐增多,预计到2015年,25%的企业都会设置这个职位来管理他们的数字目标。企业要想拥有大数据和分析学创造的价值,数据科学家是不可或缺的重要资产,同时越来越多的首席数据科学家、分析师,甚至是首席客户满意官也将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也许有些头衔我们现在连想都想不到。
  
  4.提高工作效率。社交媒体的崛起已经让位于沟通和团队协作的新时代。社交工具,像Box、Skype和Facebook,已经吸引了下一代劳动力的注意。视频会议和成像系统将成为工作方式的主导,就像千禧一代和数字原生代依靠短信、FaceTime,以及"视频群聊"进行真实的、综合的工作通讯一样,不仅节省了时间,还使社交工具与现代协同工作系统合二为一。
  
  5.给非结构化数据创造结构。"大数据"不只是大…它是巨大。利用得好,它就能在非结构化数据转化成结构化数据时,创造新的价值。分析数据并将数据分解成有意义的情报和分析法,不仅能给我们提供丰富的客户信息、产品行为信息、市场地位信息、员工生产力信息,还能预测未来的成功。
  
  6.打造"绿色"企业。如今,一些写字楼和住宅已经安装了智能电表。在不久的将来,安装智能电表就会成为建设现代大楼基础设施的基本标准之一。安装的运动传感器会随着人们的移动,或者晚上回家,控制照明设备、加热器、咖啡机,甚至是电视的开关。百叶窗也安装了这些传感器,通过温度和阳光控制窗户的开关,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和产出,节省了金钱,改善了环境。
  
  7.进行位置追踪。物联网使位置追踪变得更容易。目前通过手机、汽车,甚至在医院,我们都能对联网设备的位置进行地理标记,节约宝贵的资源,比如时间和金钱。企业能对他们各方面的业务进行追踪,不管是库存,还是成形的订单,都能以最快的速度定位,配置现场维护、支持服务、以及需要的员工。工具、工厂和车辆都将通过定位技术连接起来,使整个链条高效运行。
  
  8.减少办公室聊天。水冷却器可以连接到物联网,使饮水的过程更加智能。水冷却器(咖啡机等)可以记住个人的偏好,通过员工的声音和动作辨识需求,不用等待就能获得想要的饮品。(这样就可以减少众所周知的办公室聊天)。
  
  9.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物联网也将改变医生的工作方式、病人在医生办公室或医院的经历,以及全体的医患关系。现在病人看病还需要与医生面对面,而将来,物联网能使智能设备直接从病人身上读取数据,医生则可以进行远程医疗,实时访问病人信息。新技术还意味着医生可以给远在大半个地球之外的病人进行诊疗,这样就改变了医生的工作地点和工作方式。
  
  10.根据天气计划工作日。随着虚拟劳动力的增加,以及工作日变得越来越灵活,天气将影响团队的工作效率和通勤的决定。现在,天气预报还只是依赖几个卫星或地面气象站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点。但是在未来,数十亿的传感器将被整合到不同的"监听"设备和气象站,无论这些设备和气象站是在天空,还是在地面。使用大数据能够更好地预测地球的"心跳",进行更加复杂和准确的天气预报。对于上班族,这意味着他们能提前获知更为准确的降雨、冰雹和降雪信息,决定什么时候去上班(相反,我们也可以在天气最好的时候在家休息)、以及选择怎样的交通方式(雨天怎么办?我会选择火车)。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12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