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保兴:探讨低碳生态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视频)

  【智慧城市网】2013年6月17日,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在深圳国际低碳生态城会展中心拉开帷幕!本届论坛以“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为方向,按照“国际视野,本土特色”、“高端规格,大众参与”的思路,通过“低碳发展——探索新型城镇化之路”的主题,立足深圳国际低碳城,努力将绿色低碳打造成为深圳新时期的靓丽名片。此次论坛将通过第四届世界低碳城市联盟论坛、光明论坛、低碳城规划论坛、碳交易论坛、低碳产业论坛等五个分论坛,以及深圳绿色低碳实践成就展、低碳技术和产品交易展等活动,使本届论坛成为国际低碳发展思想、论点、经验和技术交流合作的盛会。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已成为时代潮流,全球各地都在谋求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新型城镇化大潮流之下,“绿色低碳”正准备出发!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演讲视频 

  《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网站——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作为论坛主办方指定媒体,对本次总结会进行了全程的网络直播。在首届深圳国际低碳城论坛开幕式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发表演讲,以下为速记内容。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仇保兴:尊敬的王荣书记、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跟大家一起探讨低碳生态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我讲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第二,低碳生态城在中国主要的特点与类型,第三,中国低碳生态城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第四,如何制定低碳生态城的发展战略,包括我们怎么样去实施它。
  
  第一,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的必然性。
  
  因为城市是承载着人类绝大多数的梦想,包括我们自己造出来的和自然界给予城市的一些灾难。人类的居住方式在漫长的人类史中间,实际上是分散的,但是进入城镇化以后,在空间上就高度聚集起来。这个时候也就把灾难聚集在一起了。最早在约旦河边的耶利哥城的遗址已经有好几万年了,到现在最新的阿布扎比的零排放的生态城,几万年的跨度都没有阻止人类对城市的这一个梦想的追求。我们说中国梦,也就是中国的城市梦。但是建成什么样的城市,就决定于我们有什么样的梦想和实施这个梦想的决心。
  
  一、低碳生态城是践行我们国家提出的生态文明的主要的支持者。当农耕文明的时候,我们的城市主要是商贸城和城堡,人类只有1%到2%的人口居住在城市里面,但是到了工业文明的时候,城市化的高速推进就涌现出来了,那时候城市是到处烟囱林立、乌烟瘴气,所以人类经历了最苦难的一个阶段。正因为工业文明300多年的历史,就把地球上的矿产资源用得差不多了,把地球上的二氧化碳的浓度已经推到极点了,把地球的许多地方的生态环境已经干扰得濒临崩溃了。这就说明我们人类文明需要转型,要从工业文明转向生态文明。这时候它的焦点就在于人类所居住的城市需要转型,这就是低碳生态城应运而生的一个历史的原因。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仇保兴

  二、低碳生态城从短期来讲,也是应对我们国家资源环境问题的系统工程。刚才来自于荷兰的客人讲到了,荷兰是一个低海拔国家,受到了水的困扰,长期以来把水看成是敌人,实际上水是人类的朋友,怎么样利用水,荷兰获得了强劲的经济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一个先行的国家。我们国家所拥有的耕地只有全世界耕地的7%,拥有的淡水资源也只有全世界的7%,而石油资源只占4%,天然气资源只占2%。但是我们要推进的是占全球总人口21%的人口的城镇化。大多数的资源是由城市所消耗的,而且城市又排出了同等的废气,二氧化碳,同时城市也使所有的河流遭到了污染。所以我们国家与其他国家相比,虽然我们处在工业化的时代,我们的交通能耗、建筑能耗还比较低,但是所有趋势都是共同的,建筑能耗、交通能耗将占总能耗的60%以上,国际是这个趋势,中国也避免不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们要建怎么样的建筑,用什么样的交通工具,决定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对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多大的贡献。
  
  从这张图可以看出,美国占世界人口的5%,但是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量是巨大的。中国占人口的基数非常大,但是它刚刚达到世界的平均水平,所以它排出的二氧化碳气体的量跟美国是差不多的。如果说我们选择错误的道路,那么将来这一个粉红色的区域就会扩大得非常大,这显然是我们需要避免的,那就需要我们的低碳生态城来承担绝大多数减排的任务。
  
  三、低碳生态城确实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手段。因为八国首脑会议和十三国的共同宣言提到,到2050年要将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减少50%以上,这样做就必须要找到一个焦点,我们中国话讲就是解铃还须系铃人,所以应对气候变化,城市毫无疑问是主战场,而在欧盟,在世界的很多地方城市已经固定化了,固定化的城市,已经完成城市化的国家,如果进行城市改造,要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成本是非常高的。而中国是处于城市化中间的国家,每年要建20亿平方米的新建筑,如果我们把新的建筑建成绿色建筑、低碳的建筑,把新的城市建成低碳的生态城市,那么我们可以比世界上其它国家以更低的成本来降低二氧化碳气体排放。
  
  将天就地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这是为全人类服务的,为全人类带来福祉,全球皆成为一个共同体。所以说降低中国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跟降低荷兰的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它的作用是一样的,但是成本是不一样的。所以这就给予我们中国一个全新的国际合作的这么一个巨大的机会。
  
  四、低碳生态城是生活更美好的一个抓手。因为我们的城镇化到了中后期以后,我们必然从数量增长型的城镇化转向生活质量提高的城镇化,这种城镇化必然是生态环境低干扰型的,确保我们的市民,包括我们的后代的生活比现在要更美好。这就是说我们现在的发展要充分地为下一代留下空间,留下生态资源。我们中国召开了世博会,提出了“城市使生活更美好”,而且从世博会开始,向全国推开的低碳的最佳实验区,也使人们感到低碳同样可以使政府更美好。从这些方面我们可以分析,低碳生态城是我国乃至全世界的城市发展的一个总的趋势。
  
  第二,低碳生态城的主要特点与类型。
  
  中国发展低碳生态城,它的机会是很明显的。首先,我国的城市发展转型是伴随着工业化的,而不是发达国家的后工业化,我们只有少数城市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但是绝大多数城市还处在工业化时代,所以说降低产业的排放和降低生活的排放同等重要。这样一来,我们必须把低碳的社会的建立、文化的建立、习惯的建立、出行方式的改变,包括我们消费模式的低碳化,与城市建设的低碳化有机结合起来,把行为的低碳与基础设施的低碳两者要并驾齐驱。
  
  二、我国低碳生态城发展正处在城镇化的高潮期,所以城市的可塑性还是比较大的,我们如果引入世界任何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或者说已经经过实验可行的,成本可控的低碳发展的模式,我们的成本是比较低的。而且所有的大城市,包括深圳,现在在龙岗建立新城,这种新城都应该尽快的和主动的采用低碳生态城的发展模式。二战以后,丘吉尔在英国推行了新城计划,建立了30多个新城,结果影响了全世界。中国现在要建立比这个多得多的新城,来疏散大城市的人口规模,解决大城市病。这是一个机会。而绩优的城市和老城区也可以采取渐进式的低碳的改造,使我们的绩优城市逐步转变成为低碳生态城市。
  
  三、我们还可以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间的原生生态文明有益于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建设。因为从农耕文明的角度来讲,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我们现在在南方发现的水稻的种子有12000多年,也就是说我们的农耕文明至少已经经历了好几万年的时间,是世界上农耕文明延续时间最长的。而农耕文明就意味着人类在一个地方要定居的时间是非常悠久的。所以我们中国所有的城市,都有几千年的历史。几千年,人类居住在一个地方,就会形成一种文化,来善待自然,善待环境,向环境索取最小。所以,中华民族就有一种“背景意识”,这种背景意识就是三代自然,我们的传统文化中充满了敬天、顺天、法天、同天的原始文明,把人类自己的社会与天地看成是同等的重要,而不是征服它、占领它、消耗它,它是同时存在的。这样一来,我们的农耕文明造就了各个地方,我们的建筑、我们的城市,都有一种天人同物、天人相付、天人一体、天人同性的原始生态文明的实践。这种原始生态文明的实践,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生态文明的遗产。我们所有的传统建筑都是低碳的、绿色的。这些建筑与工业文明的建筑是完全不一样的,它非常善待自然,从自然中间索取非常小。
  
  四、中国所传承的一些城市的文化,比方说我们的园林城市、山水城市、历史文化名城,这种先行的,人们喜爱的城市形态也为我们低碳生态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种城市应该与自然和谐,它包含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五、因为中国地形非常复杂,国土辽阔,天南海北,都有不一样的地理环境,不一样的地方文化,不一样的气候条件。所以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如果加以提炼总结,我们可以为全世界提供不同气候区的低碳生态城发展样板。
  
  六、中国的低碳生态城必须走一条城乡互补协调发展的新路子,100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的创始人霍华德就说过,城市与农村应该结成一种夫妻之间的关系,他进一步论述到,这样一种令人欣喜的结合将会萌生出新的希望、焕发新的生机、孕育新的文明。100多年前他就预见到,城市跟乡村应该互补协调,按照中国的文化讲,城市是一种阳、农村是一种阴,就是阴阳互补协调。现在我们很多错误的思想,把农村也建得像城市那样,高楼大厦。其实是一种浪费。这样就造成了不是阴阳互补,而是同性相斥,那就是同性恋。所以新农村建设,我们要矫正的一种所谓的化学能源,或者能源农业,化学农业这样一种工业文明所驱动的农村现代化。城市跟乡村的互补,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
  
  七、创新城市发展的模式深化国际合作。所有发达的国家都愿意跟我们合作建立生态城,所以我们以城市作为单元,甚至以社区作为单元,来整体性的深化国际的合作,可以比较合理的来获得国外的低碳的技术,高科技的装备和额外的资金援助,所以有利于深度的对外开放,我们的开放不仅是商品贸易的获取,或者商品贸易的成本的下降,而且是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来降低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如果说我们要降低一吨二氧化碳气体排放,在欧盟起码要300欧元,但是在中国,这个数字可能只有1/10。但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所以在哪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对人类都是一样的,所以这就为我们带来了机会,为全人类也带来了机会。
  
  八、中国特色的低碳生态城必然是社会和谐,充分体现公正,一种新型的城市化。
  
  第三,中国低碳生态城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未来20多年,我们中国城镇化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是我们国家的耕地、水、石油等等资源极为有限,所以我们的城市化的模式应该完全避免美国的这种高消费发展的模式。所以任务是非常艰巨的。人类共同的历史经验提醒了我们,我们必须及时地转变城市发展的模式。这样一来,中国政府为了促进低碳生态城发展,我们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我们鼓励可再生能源在建筑的应用。这种建筑的应用可以为消费终端提供我们财政的额外援助,而不是说在生产环节。所以说为最终的消费者,他们使用可再生能源,因为要付出额外的成本,财政给予支持。二、可再生能源示范城市,你把可再生能源用到一定程度,我们给予一定的奖励。三、对大型公主建筑的节能改造,它的决策,它的评估,能源的审计,我们给予改造。四、低碳生态城最主要的一个榜首,就是绿色建筑。因为只有建筑是绿色的、低碳的,你才能造就整个城市的低碳与发展。所以建筑是基础。我们中央财政决定,对二星级的绿色建筑,每一平方米,中央财政补助45块钱,对三星级的达到80块钱的补助,地方政府有的就跟上去了,中央政府补贴多少,我也补贴多少,这对消费者带来的益处是非常大的。如果我们谁买了这个绿色建筑,你享受了补贴。原来你是10年才能收回成本的,你有了补贴,你可以5年收回成本。五、绿色建筑成片推广化,我们再加一定的奖励。特别对于绿色建筑的小城镇,发展得比较好的,国家给予一定的奖励。
  
  目前中国绿色建筑标识认证都以翻一番的属于向前发展,所以绿色建筑已经成为一个新的风尚。全世界绿色建筑的发展状况是每5年数量翻一番,而中国是每年就翻一番。近几年,低碳生态城已经成为全国各地城市发展的模式,优先的选择。在我们中国,我们已经建立了生态城的规划编制的体系,包括制定了新的微型城市的低碳生态城的总体规划,有了这样的技术导则。同时我们因地制宜、创新制定了生态城的实施导则,对生态城建设提供指导和管制,比如说你的哪些目标没有完成的,我们就提出忠告。我们推行了20多个试点,这些试点在推行的关键的低碳生态城的建设,比如说低冲击开发、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低碳交通等等,同时我们还出台了低碳生态城的规划管理办法。有的地方还颁发了地方的法规,比方说天津的中新生态城,现在非传统水源的利用率超过了50%,可再生能源的比例超过20%,再比方说中新天津生态城,现在起步发展非常顺利,所有的建筑都达到了绿色建筑的标准,总建筑面积已经超过了700万平方米。再比方说曹妃甸生态城,这个绿色生态建筑做到了全覆盖,目前它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产业上的一些低碳的发展方略,产业的布局都已经完成。再比方说太湖新城。它是跟瑞典合作的,使得太湖新城在太湖边上能够对太湖的环境是一种低干扰的模式。现在的市民中心、博览中心、绿色的建筑小区,已经超过了2000万平方米的绿色建筑。再一个就是起步比较早的深圳的光明新城。光明新城现在已经建设成我们国家比较成熟的一种低碳生态发展的模式。现在已经超400万平方米的建筑都按照绿色建筑的高标准、严要求来进行规划和设计。
  
  但是我们在去年组织了对所有这些首批的低碳生态城的考核,也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比方说我们对低碳生态技术如何做好本地化,如何做到可普及化,以及怎么做到规模效应,研究得还不够。第二个,个别地区的绿色建筑标准低于国家的标准。我们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最主要的是节能跟节水,有些指标他们套用了国外的后工业化时代的绿色建筑标准,所以它的节能率比较低,这就需要纠正。第三就是低碳生态城考核数据的监测、规划的实施、过程的监管滞后于目标体系的建立。就是有了目标体系,但是对目标体系的监管还没有一套很完善的办法。第四是有些低碳生态城与老城区距离比较远,所以说这些试点进展比较缓慢。第五是低碳生态城的交通路网结构类同于开发区。这些问题如果现在不加以解决,我们将来就为时过晚。
  
  第四,如何制定低碳生态城的发展战略和实施策略。
  
  因为城市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由许许多多灵活的、独立的单元组成,而且这些单元之间是相互交叉、交融的。所以我们研究问题要从全局、整体、综合性来把握这些问题。比方说低碳生态城有若干个重点的领域,这些重点领域比如说空间的规划和土地的利用,比方说绿色交通、产业建筑、水资源循环利用等等,这些关键的建筑相互之间要共生、共融,相互之间要融合、相互促进,而不是相互的冲突。
  
  一、紧凑混合用地模式。我们的标准非常明确,所有的居民步行500米范围就可以找到公交的场点,所有的居民步行少于500米就可以达到公共绿地。这些可步行的指标是所有的低碳生态城最主要的一个起步的指标。在这个起步指标的指引下,我们要求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模式应该是功能混合,同时是交通引导。所以我们强调,紧凑型的发展模式,就是一个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必须按照国家标准,容纳1万人口以上。这种高密度必须是混合使用的。还有一种是TOD的开发模式,这种模式就是我们把地铁、BRT和城市功能的开发紧密结合在一起。比方说我们通过容积率的控制,造就了紧凑型,但是又空间环境比较优美的空间格局,使得城市中间有比较完整的通风的廊道加以通风,降低空气污染。
  
  二、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我们要求所有的生态城的可再生能源使用比率在你的能源使用中间要超过20%,非传统水利用率要达到30%到50%,这样一来就使得这个城市本身就是与水环境是友好的,能源索取是最小的。我们有许多城市都已经做到了这一点,这些指标都完成得很好,而且在污水处理的末端,我们有污水源的定点日报,使污水能源的排量可以提取出来。再比如我们用廊道,把所有的管网布置在一起,这在光明新区也做得很好。再比如说我们对雨水的利用。雨水的低冲击的开发模式,积水的灌溉,这些作为园林绿化的一些必要的措施来加以完成。
  
  三、绿色建筑规模化的应用。所有新建的建筑都必须在规划条件的控制、一书两证的颁发过程中间要标注上“非绿色建筑不许建设”。
  
  我们通过政府先行、多领域的推进,首先要求政府投资的或政府补贴的建筑要全面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而且鼓励社会公共的建筑要优先实施绿色建筑的标准。我们鼓励新的高标准绿色建筑的示范、推广,同时鼓励所有的建筑都必须是一次性的装修。同时我们更要倡导工业的建筑能够达到绿色建筑的标准。
  
  四、在建设的过程中间,使整个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保持生物的多样性。所以我们所有的新城,原有的山、河、湖、海都能够保持原来形态,优先保障绿色公园和自然斑痕的存在,打造的这些系统使人类的生活与当地的物种的生活都能够和谐共处。
  
  更为重要的,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间,我们推行低冲击开发模式。这种低冲击开发模式,我们是通过分散的、小型的源头控制技术,来使得对暴雨的径流量和水污染进行严格的限制。一方面能够减少雨洪的压力,同时我们也可以回收和节约利用雨水,同时又改善了面源的污染,使初期洪水中间的高浓度的COD对环境的冲击降低到非常低的程度。比方说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屋顶技术、透水的铺装,小型的湿地、雨水花园、屋顶花园,这些人工的湿地等等,都能够使得水能够循环利用起来。
  
  这种低冲击的开发模式从生态区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到建成区,再到整个河流的所有的流域都要推行低冲击开发的模式。这种系统的、组合式的,整体上的低冲击开发模式,就把人类的建造物,比方说建筑、构筑物、道路、市政系统,包括人工的河道与自然系统能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相互之间能够共生、共存,而不是相互的干扰。
  
  五、构建绿色交通体系。绿色交通体系非常强调的就是慢行交通与轨道交通,以及常规公交站的零空间的转换。这种零空间的转换便利出行者,但是对设计的难度和建造的难度却是提高了。同时我们构筑工业、商业、工作场所之间混合用地和便利的,尽可能短的交通的模式。同时我们要大力推进自行车,特别是老龄化到来的时候,电动自行车为老年人和一般的市民服务。
  
  这种TOD交通的发展模式,就使得把轨道交通的大容量的投入与周边的开发模式紧密的结合起来,形成沿着出站口,我们获得了高密度的开发,这样就使得轨道交通投入的成本,可以用场站口的高密度开发来得到补偿,这样使得交通的可达性优化,公共财务可以改善,同时高密度土地使用,最后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我们一个生态新城的建设模式,原来的方案,路网的密度非常低,几乎是工业区的开发模式,后来经过改良以后,使得每一个平方公里的路口增加到100个,这样就使得出行非常方便,绿色的交通才能完成。
  
  六、拒绝高耗能高排放的工业项目。低碳生态城的产业的单位GDP的排放要比同类的城市降低50%左右,所以我们选择一些低碳的产业,高端的制造业,现代的服务业,包括都市的工业。这些优选的模式,包括日本的一些生态城的模式,上一阶段的废料就是下一阶段工业生产的原料,这种模式可以在中国的生态城加以推广。
  
  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国家,一方面要建立许多新的卫星城,另一方面我们也要大力的进行旧城的改造,这两种模式都是值得我们提倡和广泛实验的,在广泛的实验过程中间,我们要深入国际间的合作。因为国际的合作机会是为全人类带来福祉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女士们、先生们,城市化对于中国而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但是如同有人提到,城市化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城市化是一个双刃剑,一方面,城镇化可以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另一方面,城镇化也意味着更多的能源的消耗,特别是城市有更多的能源消耗。大多数的二氧化碳的排放都来自于城镇,废物、垃圾、废水也是产生于我们的城镇,城镇化还是不城镇化,取决于我们现在修建什么样的城市。让我们现在先而行之,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仇部长的精彩演讲,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今天的开幕式大家会聚一堂,在以下的两天的论坛当中,我们也期待着各位来宾、专家能够为低碳发展、对低碳城市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建议。现在我宣布,开幕式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