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社区科普能否助力“人的城镇化”?

  【智慧城市】湖北武汉江欣苑小区是武汉市最大的农民还建小区,41栋楼128个单元共有居民2016户。6月初,记者随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代表一同走进这个年轻的社区,感受农民们变成社区居民后的崭新生活。
  
  2007年,渔业村的村民带着渔网、锄头、粪桶、扁担搬进了江欣苑,和他们一起来的还有鸡、鸭、看门狗,甚至耕地的牛。按照过去的生活方式,他们在崭新的社区屋顶和空地开辟菜地,挑粪施肥。江欣苑成了都市里的村庄。社区管理者们意识到他们必须帮助这些失去了昔日生活的父老乡亲迅速适应新的生活,新的工作,为心灵找到新的家园。
  
  几年时间,社区科普成为工作的重要抓手,这个转型农民社区在播撒科学文明种子的过程中慢慢“转身”。
  
  随意进入一个单元,记者看到干净整洁的楼道俨然是一个科普画廊,通俗易懂的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等主题科普知识被制作成挂图在墙上展示。26岁的邓娇正在一个单元门口给参观者做讲解。大学毕业后在网站做编辑的她是社区600多位科普志愿者中的一员,每逢社区有活动她都会积极参与。“我们社区的科普活动确实很有特色,我也能锻炼一下自己。”她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社区科普学校的“科普月月谈”邀请专家为居民开展讲座,科普广场“科普周周看”,每周六晚6点至8点在LED屏上播放科普宣传片,社区建立居民健康科学自测角,并充分利用各种纪念日,如“世界母乳喂养周”,组织医疗卫生人员在社区宣讲母婴知识。社区还结合当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建起了高龙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园,目前已有5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驻社区,居民学徒上千人,成为社区科普工作的特色教育阵地和科普家庭的致富基地。通过“定人、定时、定片、定责”的工作方式,社区科普工作让文明健康的科学意识在社区居民中入脑入心。
  
  江欣苑小区是众多科普助力城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城镇化是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的最大引擎,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而提高社区居民科学素质是实现人的城镇化的重要条件。”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申维辰在近日召开的全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会议上表示。
  
  据了解,2012年,我国城镇化率达到52.57%。有预测显示,到2030年,我国城镇化率将达到70%,中国面临着从乡土社会向城镇社会的转化、从农业人口向城镇人口的转化。但是,这些城市新居民的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公共事务参与能力依然较低,这成为城镇科普工作的掣肘。
  
  近年来,我国城镇社区科普工作蓬勃开展。江西省南昌市青山湖社区建设了社区科普广播站,打造了“科普之声”品牌;天津市水西园社区开通科普博客和QQ群;广东省科协开展“社区科普漂流书屋”试点;拉萨市统建社区贴近群众需求,开展优生优育、预防艾滋病科普讲座……
  
  “应该看到,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还比较低。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社区要重点做好对社区老年人、进城务工和待业人员、学龄前儿童和青少年的科普工作。”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徐延豪说。
  
  2012年,中国科协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社区科普益民计划”,对全国科普示范社区进行奖补,目前已支持带动各级各类科普示范社区13959个。预计到2015年,我国60%以上的城镇社区将建有科普服务站、科普学校和科普网络。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6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