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国内4G发展两种思路:市场需求与标准培育之争

  【智慧城市网】今年3月份的全国两会期间,工信部部长苗圩透露,4G牌照有望年内发放。此后通信业界开始猜测发牌时间,其中最为乐观的猜测是在5月17日世界电信日发放。
  
  然而,4G牌照并没有在电信日当天如期而至,很快另一个版本的发牌日期又得到了关注:今年第四季度将发放4G牌照。
  
  对4G牌照发放的热切关注,反应出整个业界对4G建设是否加速的关心。有业内专家表示,和中国移动的TD-LTE建网模式一样,监管部门和业界对是否急于上马4G也分成了两派思路:缓行派和加速派。综合两方观点可以看出,缓行派着重强调具体问题、现实形势,而加速派则着眼宏大叙事、长远布局。
  
  缓行派:激进将恶化格局
  
  缓行派观点鲜明的有中金公司电信分析师陈昊飞,他认为,国内3G用户普及率尚且不高,甚至不到20%,中国用户的ARPU值在人民币60-70元左右,目前3G用户的人均月数据使用流量也仅仅150MB左右。中国的3G网络完全不存在容量不够的问题,首要问题是提高基站密度、增强覆盖,对已经有3G网络的运营商,4G在高端数据用户密集的地方做热点覆盖就足够了。中移动出于扭转3G的不利技术格局的考虑,可以适当抢跑4G,但通过抢跑实现技术格局再均衡后,全行业应该放缓4G进度。
  
  他警告行业,4G并非革命性技术,LTE和HSPA+的频频效率无显著差异,如果行业错误理解4G,个别运营商的激进带动全行业4G突进,则会导致低效投资和恶性竞争发生。目前行业仍处于非常不均衡的地步,实力弱的运营商更经不起折腾,如果因为4G的恶性竞争使行业更不均衡,可能会迎来政府的再次直接干预。而且,在没有新的收入模式或费用控制的情况下,运营商激进投资4G,争相比拼容量供应,后果就是对收入的促进微弱。
  
  另外,从应用的角度指出,当前中国最为流行的业务就是微信和微博,每月各需100MB左右的数据流量,而且对速率的要求并不高,除非出现资费收取的变革或者杀手级应用,否则一切都是空谈。
  
  目前来看,很多用户还没有形成大量消费数据流量的习惯,流量消费习惯跟不上,匆忙上马4G运营商必然亏损。一名未具姓名的云南移动人士透露,部分地区的3G基站已经建好,但未对外放号,原因就是规模无法上量,开通就会亏损。
  
  中国联通则是缓行派的支持者,常小兵在今年初的“2013中国IT领袖峰会”上明确表示:“我们有一个覆盖完善、能力强大、网速不低的3G网络,4G又算什么?”
  
  世界电信日前夕,联通在珠三角8城市将3G网络升级至42Mbps,这个速率已是目前国内最快速率的3G商用网络,根据媒体公布的数据,截至2012年底,全球支持42Mbps网络的手机已经超过100款,包括广受欢迎的苹果iPhone5和三星GALAXYS4。
  
  急进派:LTE演进背负推广任务
  
  急进派的代表就是中国移动了,作为TD-LTE产业链的主导力量,中国移动的4G发展之路已经不再纯粹是一家电信运营商的演进策略,而更加考虑到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壮大。
  
  从自身的竞争策略看,中国移动对4G的积极态度缘于TD-SCDMA产业链相对于竞争对手的弱势,迫切需要向LTE演进,以达成技术上的均衡。有数据显示,由于3G产业链的相对弱势,中国移动有超过90%的用户仍驻留在2G网络,3G网络反而闲置。
  
  此外,从产业链推进考量,TD-LTE产业链发展落后于LTEFDD。而某条产业链相对落后的话,可能造成相关设备制造、测试、支撑等企业投入积极性不高,无法达成规模效应,建网及终端成本较高,可选终端产品较少,用户对终端的体验较差等。
  
  目前TD-LTE虽然在日本、印度已经启动商用,但囿于规模较小,无法形成影响产业链进展的力量。一些TD-LTE发展倡议组织的成员明确表示,中国或印度这样的人口大国“先行一步”,TD-LTE才能依托市场迅速发展规模,才能尽快使商业化成本降低,才能对产业链上下游起到催化作用。
  
  如此看来,中国移动的LTE考虑已经不是单一市场的成熟度与否问题了,同时还背负着TD-LTE产业链成功推广、中国通信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任务。一位通信行业人士甚至将4G能否尽快发牌,解读为政府部门推动TD-LTE这项自主创新技术标准的认可程度。
  
  另外,竞争激烈导致运营商盈利能力下降,反之也使他们加大了对成本的关注度,LTE是专为数据业务而设计的移动通信网,研究称LTE网络每比特成本仅为3G网络的1/4到1/3,在流量消费时代来临之际,尽快向LTE迁移可有效提升运营商利润空间。而对于其他两家运营商而言,如果不跟随中国移动的4G急进,此前利用3G产业优势吸引来的高端用户,可能会在中国移动大张旗鼓的4G推广下得而复失。
  
  毫无疑问,急进派阵营的坚定支持者是所有的电信设备商们。经历了这两年的全球经济下滑、电信投资收紧的煎熬,作为全球最大的单体市场之一,中国市场尽快向4G演进,将在很大程度上缓和设备商营收和利润双双下滑的困境。
  
  现在看来,两大阵营的主要争执点在于市场需求和培育标准。没有人否认主导标准对企业甚至对国家产业链的重要性,然而政策只能扶持一把,最后的成败与否仍在于市场和用户的选择,而这一选择的结果殊难预料。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2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