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如何实现城镇化后发跨越?

  揭阳市区扩大五倍,为城市发展带来新机遇。
  
  【智慧城市】在揭东撤县改区以前,揭阳市区仅有榕城区一个建制区,市区面积仅占全市的3.4%,人口规模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0%。逼仄的空间,过小的规模,使市区本身的发展受到极大掣肘,更遑论发挥对全市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去年底,国务院批准揭东撤县改区,揭阳市区规模从原来的181平方公里扩大到1031平方公里。但要实现城镇化的后发跨越,揭阳在城市总体规划和完善公共服务方面还面临着严峻挑战。
  
  城镇化质量倒数第八的尴尬
  
  最近,由《中国经济周刊》与中国社科院城环所联合发布的《中国城镇化质量报告》深深刺痛了揭阳人的心。在该报告对全国286个地级以上城市城镇化质量大排名中,揭阳排名第279名,位居倒数第八位。与近邻汕头(第24名)、潮州(第179名)、汕尾(第112名)及梅州(第130名)相比,均大幅落后。虽然该报告排名来源是2010年相关数据,但无疑暴露了揭阳的发展短板。
  
  中心城区人口密集交通拥挤
  
  揭阳当地流传着这么一个段子:有个客商首次到揭阳,车子已开到市中心了,还在问路,“有多远才到揭阳?”因为他看到的景象,总觉得“这不是个城市”。“城不像城,乡不像乡”,这是过去的揭阳经常遭遇的尴尬。
  
  时至今日,揭阳城市面貌的改变已令人耳目一新,但记者在调研中注意到,在揭阳城市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的同时,与科教文卫相关的城市“软设施”却日益成为短板,与城市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求相比,仍很不适应。
  
  “前段时间耳朵出了点问题,就跑到市区一家三甲医院进行治疗,本来只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掏耳洞手术,不知道是否是他们没有这个技术,反正给你开了一堆的药吃也不见好。回到北京后,不要打针,不用吃药,人家随随便便就掏好了。作为揭阳最好的医院之一,却掏不了一个耳洞。”说起这段求医经历,从北京来揭阳工作的杨先生深感无奈。
  
  对这座城市“颇有微词”的人并不少,浏览揭阳各大论坛,呼吁加强生活配套设施建设的帖子并不鲜见。诸如“在揭阳市区很难看到健身娱乐设施”、“揭阳何时能有孩子们的主题乐园”、“恳请关注公交车问题”、“市区的公共厕所可以用几乎找不到来形容,想上个厕所都难”,等等。
  
  对于很多揭阳人来说,城市功能分布的不科学,配套设施的不完备,居家生活的不便利,是他们生活在这座城市的共同直观感受。
  
  榕城区作为揭阳市的中心城区,同时作为老城区,榕城区在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各种城市功能不断地向这一地区叠加,集聚了揭阳最重要的商业、文化、医疗和教育等资源,导致这一地区一直超负荷运转,加之规划建设的陈旧和周环榕江的特殊地理,走马榕城区,这里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日益逼仄的城市现状亟待扩容提质。
  
  榕城区有关负责人坦言,过去榕城的实际管辖范围过小,更为致命的是,市区资源分散了,定位和布局重复,城市资源得不到整合,得不到错位发展,而是恶性的竞争,难以形成城市发展的核心,起不到市区辐射带动作用。
  
  典型的“小马拉大车”
  
  采访中,揭阳市城乡规划局副局长、高级城市规划师杨深跟记者讲起参与招商引资时遇到的一件事:“因为揭阳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高档酒店稀缺,招商引资的时候,带一位酒店投资老板到揭东考察,这个老板一看到揭东是个县城,心理上有点不大接受。”
  
  因为县城之故,尽管与揭阳城区比邻,揭东在城市建设、教育医疗、休闲娱乐等方面的建设,仍然差一大截。《揭东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总结了城市发展的三大短板:一是城市规模小,功能滞后。二是县城统筹能力弱,难以有效带动周边乡镇发展。三是工业用地不集约,产业空间无序等问题凸显。
  
  揭东城市发展的现状,可以说就是揭阳城市发展的缩影。
  
  揭阳建市以来,市区仅有榕城区一个建制区,是典型的“小马拉大车”格局。市区土地面积只有181平方公里,仅占全市面积的3.4%;人口规模只有70多万,仅占全市总人口的10%;2012年实现生产总值只有288.21亿元,仅占全市的20.9%。市区发展空间小,人口规模小,经济堆头小,难以发挥市区对全市发展应有的辐射带动作用,未能形成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发展格局。
  
  杨深指出:“揭阳原市区存在几方面的突出结构性问题。一是机场等枢纽设施集中原揭东县,难以发挥机场枢纽优势和辐射周边地区发展;二是产业布局过于分散问题比较突出;三是在原揭阳市辖区狭小难以构建新型城市中心区;四是市中心区与揭东县的基础设施受行政区划和相应的管理体制的影响,缺乏相应的规划与协调,难以实现资源共享和有效利用。”
  
  揭阳市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郑豪义认为,揭阳城市化水平的落后,其根本原因是经济落后、产业基础薄弱,驱动城市发展的动力不足;此外,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的现实,逼迫作为城市化主体的年轻人去外面发展,造成资本和人才外流;而城市规划的相对滞后,规划执行的随意性等,加剧了城市发展的无序和低端化。
  
  一区变四区拓展城市发展框架
  
  去年底,国务院批准揭东撤县改区,揭阳由此成为省委提出支持粤东西北城区扩容提质决策以来的“大赢家”。揭阳自1991年组建地级市以来,首次作出区划调整,市区规模从原来的181平方公里增加到1031平方公里,规模扩大5.6倍,户籍人口从70.6万人增加到200万人,将改变长期以来“小马拉大车”的窘况。
  
  市区“1+3”定位各有侧重
  
  没有锣鼓,没有礼花,没有红地毯……今年3月,揭东区、蓝城区、空港经济区揭牌成立,加上原有的榕城区,揭阳形成四区齐头并进的城市发展格局。作为破题城区发展逼仄的举措,意味着揭阳城市扩容提质迈出实质性步伐。
  
  作为亲力推动者,揭阳市委书记陈绿平认为:“这次行政区划调整,从根本上解决市区发展空间受限的问题,揭阳城市发展的局面豁然开朗。”
  
  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揭阳市已明确了市内四个区域的发展重点:榕城区重点加快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城市服务业,打造岭南特色水城;揭东区重点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步伐,打造新型工业化示范区;蓝城区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玉器产业,打造宜居宜业新区;空港经济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粤东国际化前沿平台、汕潮揭同城化先行区、推动揭阳转型升级集聚区。
  
  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基础设施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作用,必须先行。为此,揭阳将加快综合交通网络建设,以揭阳潮汕机场为龙头,重点加快厦深、广梅汕铁路改线、揭阳疏港铁路、汕湛高速、潮惠高速、揭惠高速建设,推进市区快速交通网络(包括城市外环路、揭阳大道和城市中轴线)的规划建设,拉开城市框架,今年要完成交通建设投资80.61亿元。其次是改善市政公用设施,配合空港新城、蓝城新城建设以及城市向东发展的趋势,配套建设市区交通主干道路;推进“两河四岸”景观工程建设,营造滨水公共空间;推进引韩供水工程建设;完善市区环卫设施、污水管网、电力管网、供气管网等市政设施建设。
  
  完善公共服务补上“欠账”
  
  陈绿平认为,工业化和城镇化犹如“鸟之双翼”,没有产业的支撑,城镇化行之不远。为此,揭阳市委、市政府今年谋划搭建十大产业发展平台,启动打造六大千亿产业集群,实施培育龙头骨干企业计划。在揭阳市区范围内,全力加快空港经济区建设,打造珠海产业转移园、金属生态城、揭东开发区、阳美玉雕文化创意产业园等产业发展平台,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金属产业和玉器产业,大力发展商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和总部经济,推动市区产业转型升级,以园区产业的集聚发展带动城镇的繁荣,以城镇的发展吸引产业的集聚,实现工业化与城镇化的良性互动。
  
  为增强城市服务功能,揭阳近期部署将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确保城镇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住有所居”;完善公共交通网络,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升公共交通服务水平;全力推进教育创强,提升教育服务水平;大力发展卫生事业,健全和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大力推进文体事业发展,抓好市博物馆、群艺馆、揭阳剧院、观音阁等市级重点文化项目建设,完善体育健身设施。
  
  不过,揭阳的扩容提质工作仍存有隐忧。杨深告诉记者,揭阳存在由于市区区划调整,城市总体规划、战略规划和各专项规划任务繁重;城市交通特别是高速公路、轨道交通建设滞后,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市政公用设施欠账较多,城市功能不够完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城区的扩容提质。”
  
  记者手记
  
  让人才与城市良性互动

  
  当前的揭阳最缺什么?政策?土地?资金?技术……对于后发但正谋求跨越发展的揭阳来说,这些都是紧缺的发展元素。但对揭阳的城市发展来说,最为紧缺的无疑还是被称为第一竞争力和第一资源的人才。
  
  揭阳的人才匮乏到了何种地步,从高级城市规划师的数量就可见一斑:有着5000多平方公里、600多万人口的揭阳,仅有两名高级城市规划师。城市发展,人才引领。高端人才的缺乏,将成为揭阳城市发展高端化的桎梏。
  
  揭阳城市发展的现期目标是建设粤东区域中心城市,以笔者的理解,这个区域中心城市,应该不仅仅只是城市面积和经济总量等大到能够成为所谓的中心,在一定程度上来说,还应该体现在对人才的吸纳效应上。
  
  人才建设必须与城市发展相适应。对于揭阳这种后发地区来说,人才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是:如果城市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就无法留住人才,而没有人才的支持,城市发展将缺乏驱动力,最终形成恶性循环。
  
  有什么样的人才格局,就有什么样的城市格局。传统的人才分布规律是由产业发展的分布来决定的,但对于知识高度密集的知识型产业,出现的新逻辑是,人才在知识经济、知识产业中起着引领作用,人才决定着一个城市知识型经济的分布与发展。
  
  可以肯定的是,随着中委合资炼油项目、空港经济区、中德金属生态城,珠海产业转移园、阳美玉雕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高端产业发展平台的建设,揭阳将不再缺乏相关配套人才的到来。但随之面临的一个新课题是:如何使揭阳成为人才的洼地和输入地,不至于成为人才的中转站和跳板?否则,揭阳就会出现有产业没人才的怪现状;但无疑,这样的产业是难以获得长足发展的。
  
  作为引才的重要举措,揭阳已经在建设高端人才公寓。作为揭阳市政府的重点工作,计划在2016年底前建成1000套。但一个公寓是否就可以留住人才,却值得商榷。
  
  保证人才的收入待遇,诸如票子、车子、房子,这些都是人才劳动的必然结果,真正的人才更加重视是否有体制机制、地方品质、工作条件设施等发挥自己的作用,成就自己的事业。因此,人才工作需要综合配套推进。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要想真正留住人才,往往意味着要留住其一家老小:老的需要良好的医疗,少的需要良好的教育。而这些,恰恰是揭阳的短板所在。揭阳必须要善于发现城市的比较优势,更要着力弥补短板与不足。
  
  有关专家指出,当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人才竞争,不仅仅是单个人才个体之间的竞争,更是人才群之间的竞争,是以领军人才为核心、相关人才为补充配套的人才群的竞争。因此揭阳要在重视产城互动的同时,也要特别注重人才群的发展,让人才与城市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为政之道,重在用才。揭阳在扩容提质过程中,应将人才战略作为第一战略。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