芦山大地震后记 未来物联网技术可防可控

  【智慧城市】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人与物、物与物的时刻相连与动态感知,以及智能决策和泛在应用,使城市减灾救助服务工作的重点前移,从灾后救助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感知预警。可以说这是革命性的转变,大大减少了灾难的发生,从被动应急救助逐步转向主动的预…
  
  北京时间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大地震,震源深度据测算约13公里。据媒体发自前方的报道,当地手机通讯中断,成都、重庆、西安、贵阳等地有不同程度震感。由于地震发生时间是清晨,大部分市民已经离开家里到院子里或空地上。据市民微博讲述,感觉比上次(08年地震5.12)还厉害。
  
  此次的地震是四川继5.12之后的又一次大地震。而从灾区传回来的图片显示,大部分人都是在惊慌失措中面对这次地震的,而在物联网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未来的地震或许我们能够“安然”的度过。
  
  在未来的物联网时代,人与物、物与物的时刻相连与动态感知,以及智能决策和泛在应用,使城市减灾救助服务工作的重点前移,从灾后救助逐步转移到以防为主的感知预警。可以说这是革命性的转变,大大减少了灾难的发生,从被动应急救助逐步转向主动的预警防灾。物联网在救灾中的应用给灾难救援带来极大的便利。
  
  随着自然环境的恶化,自然灾难在近几年频繁出现,而作为新兴技术的物联网技术,在面对灾难时也将更多的应用到灾难的预防与救援当中,RFID、无线传感、GPS全球定位、条码技术等在各种自然灾害面前都发挥着各自的作用,为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很好的技术保障。
  
  在时间就是生命的灾难,物联网技术为在各种情况下的突发事件,赢得了更多的应急和救援时间。那物联网技术具体在灾难中有哪些作用呢?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又能起怎样的作用呢?下面浅谈物联网技术在灾难中的各种应用。
  
  早在几年前,英国研究者已开始研究使用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他们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此外,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
  
  而灾后的救援工作RFID也尽显神通,在日本,RFID标签被贴在避难道路路面上,这样避难者可以通过便携设备清楚地知道安全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当中,被困者可以通过内置RFID标签的手机提供搜救人员自己的具体位置信息,以便搜救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
  
  作为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在灾难中的RFID的识别和引导作用应用较大,而物联网的其他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在长江三峡库区特殊地带滑坡灾难监测预警中,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得到了很好的应用,利用各种传感器实时采集信息,通过无线的方式将信息传输给控制中心,能够解决布设有线监测系统的缺陷,而且适用于GMS网络信号无法覆盖的偏远山区滑坡灾害监测。正是由于WSN本身的冗余性、无线性、网络的自组织性,而具有较强的抗破坏能力,可以在基础通信设施可能被毁坏的情况下,完成一定的通信任务,所以WSN技术才能成功应用到滑坡危险地带的灾难监测预警中。
  
  类似的用于地质监测的物联网技术,还有对瑞士阿尔卑斯山地质和环境环境状况的长期监控有应用,监控现场不再需要人为的参与,而是通过无线传感器对整个阿尔卑斯山脉实现大范围深层次监控,包括:温度的变化对山坡结构的影响以及气候对土质渗水的变化。所搜集到的数据除可作为自然环境研究的参考外,经过分析后的信息也可以作为提前掌握山崩、落石等自然灾害的事前警示。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