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新闻手机报2013.04.26(物联网和地震)

   【点睛】
  
  4月20日的7.0级雅安地震,与五年前的“5.12”8.0级汶川地震一样,都让人们猝不及防。生命在灾难面前是那么的脆弱,我们在痛惜同胞生命逝去的同时,不禁在想:为什么面对地震我们总是那般无助?人类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信息化水平越来越高,为什么对于地震的监测、预警还是如此力不从心?在中国“新型城镇化”思想的指导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地震监测预报与防震减灾研究,并把灾后损失降低到最小,应该受到中国乃至全球的高度重视。
  
  4月26日星期五
  
  农历三月十七
  
  [关注]
  
  >iPhone“地震预警警报”
  >物联网提前预警地震?
  >英国地震“自治愈房屋”
  >日本地震处理经验借鉴
  >从地震预测城镇化发展
  >智慧城市需要应急系统
  >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召开
  
  【地震·预警】

  iPhone“地震预警警报”软件悄然登场
  ——————–
  
  2012年4月,一款“地震预警警报”软件在苹果商店悄然登场。这个软件看似简单,依靠的却是一个庞大的预警系统。当地震横波到达时,就能迅速测算,发出警报,在纵波造成破坏前,为人们争取宝贵的逃生时间。据软件设计者、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专家王暾研究员说,该软件依靠的是整个预警台网系统,截至目前,已经在四川成都、汶川、北川、茂县等十多个县市建立了用于地震预警的台站,汶川区域有102个,甘孜州有50个。这100多个预警站,将“触须”伸到了角角落落。当地面发生震动时,它们将会迅速地忙碌起来。而这款软件正和地震预警系统紧密连接。一旦有风吹草动,手机上就会立刻警报响起。(来源:东方网)http://baid.us/kxJu
  
  数字地震台网:让地震预测成为可能
  ——————–
  
  2007年12月21日,雅安市数字地震台网数据接收处理中心建成,并成功联接省数字地震台网数据接收处理中心,投入试记录。建成的雅安地震台网中心可实时共享省地震台网中心雅安境内及周边15个数字化地震监测台数据,并迅速进行自动和人机交换定位地震“三要素”。当地震发生时,分布在七县一区的80多个地震监测台点、近20个测震台、25个数字化强震台将根据震动强度向地震数字台网传回不同的数据,供地震专家分析、了解地震活动规律,预判地震的发生。(来源:雅安日报)http://baid.us/kxJz
  
  点评:拥有iphone的雅安同胞们,你们下载了“地震预警警报”软件吗?这个软件在雅安地震的时候成功预警了吗?2007年就建成的“雅安数字地震台网”,你真正发挥了应有的地震预警作用了吗?尽管即使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最先进的日本,也仅能在震前一分钟或者更短的时间提供预警,可我还是忍不住要问责:全球在地震监控特别是预报上都如此的力不从心,我们在地震到来时真的只能坐以待毙了吗?
  
  【地震·应用】
  
  物联网技术能否提前预警地震?
  ——————–
  
  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还没有什么好的办法能提前预知地震,但是科学界正在努力攻破难关,希望能提前预警地震的到来,从而快速撤离人员和财产,随着传感器和物联网技术的发展,物联网和传感器或许能为防震抗震服务。(来源:网络)http://baid.us/kxJR

  事例1:英国自治愈房屋
  
——————–
  
  据了解,英国研究者运用物联网技术中的RFID和传感器来监控地震中的房屋。他们把已建成在希腊的原型称为自治愈房屋。这种房屋在墙中专门设计了缝隙空间,并且墙体中加入了可在强压下变为流体的材料。如果受到地震引起的压力,流体回流到缝隙中,不会对固体墙面产生影响。其结果是,房屋依旧存在,但可能会移动位置。如果建筑没有坍塌,通过RFID和传感器收集的数据会用来判别位置偏移量。此外,建筑中的RFID标签和传感器可以共同构建一套警报系统,来预警即将到来的地震。(来源:网络)http://baid.us/kxJR
  
  事例2:日本RFID标签
  ——————–
  
  在日本,RFID标签被贴在避难道路路面上,这样避难者可以通过便携设备清楚地知道安全避难场所的具体位置,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如果有人被埋在废墟当中,被困者可以通过内置RFID标签的手机提供搜救人员自己的具体位置信息,以便搜救者能以最快的速度展开营救。(来源:网络)http://baid.us/kxJR
  
  点评:近些年来我国地震信号记录器以及信号处理器技术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用于接收地震信号的传感器没有大的突破,仍然延续了原来的机电转换模式和模拟信号传输,这一切严重的制约了我国地震监测技术的发展。目前,我国对物联网作有很多的资助和扶持政策,能否带动传感器在地震监测上取得突破,还需要时间的考验!
  
  【地震·借鉴】

  任何事情都不要等到发生了才去补救,提前预防才更重要。既然我们在地震预警监测上遭遇到了瓶颈,那如何才能减少地震后的人员和财产损失呢?日本内阁府参事官池内幸司曾说:“我们知道有地震,但不知道是何时来,所以,我们要做的不是能否准确预报,而是如何将地震损失降低到最小。”作为全球地震最高发的国家,日本的地震防与救在全球一直走在前列,那么日本是如何做的呢?(来源:智慧城市网)
  
  一.随时随地的危机意识
  ——————–
  
  日本全部的国土在太平洋(11.92,0.02,0.17%)地震带上,全部在可能发生5级地震的范围内,20%的国土在6级以上的范围内。全日本有2000多处活断层,在日本,任何时刻都有可能发生地震。所以,日本的危机意识与国民的忧患意识、政府的危机管理意识紧密相连,日本制订了灾害管理基本法,形成了一套以40余部法律组成的完善的灾害法律法规体系,对地震灾害的预防、应对措施、信息传递、灾后重建以及财政金融措施等作出了具体规定。
  
  二.智能的地震速报系统
  ——————–
  
  这个地震速报系统,在地震初期,P波刚刚到来时,就可以从设置在全国各地的地震仪检测到,P波到来后,与S波还有一段时间差。日本气象厅和防灾所共有1000个地震测量仪,他们的资料可以提供给各个公司和单位,在监测点得到P波数据后。日本电信、铁路、燃气、电力、供水等部门,根据震级迅速切断或中止某一区域的供应,该停止的都停止了。但是这个系统,在震源较浅的地震中可以发挥作用,人们可以马上躲避,工人马上停工,减少损害。可是,震源较深时作用就发挥不大了。
  
  三.修建抗震建筑
  ——————–
  
  日本地震高发区在修建抗震建筑方面特别的有经验,日本大京公司一座号称日本最高的公寓,使用了168根与美国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相同的钢管和刚性结构抗震体,建筑物的外围使用了新研制的高强度16积层橡胶,建筑物的中央部分使用了天然橡胶系统的积层橡胶,可以在6级地震发生时,将建筑物的受力减少至二分之一。另外,还有建在隔离体上、具有较好防震性能的“弹性建筑”,能够在主体房屋坍塌时屹立不倒、可抵御坍塌结构的冲击和挤压的全木材建造的“抗震居屋”等等。
  
  点评:在灾难面前,我们不需要华威先生那样的“砖家”,也不需要凑热闹的“马后炮”。相关部门应该做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特别是那些专门负责地震监测预报、指导防震减灾工作的部门,确保一天24小时监测不间断,安排专人值班,及时发布地震警报,提出防震减灾建议。并且加强地震监测科学研究工作,加强与国外地震研究机构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地震监测预报水平,尽可能提前预报时间,提高预报准确率。对于重大地震发生前没有预报的或者没有准确预报的,应当追究法律责任。以强化其地震监测预报责任,发挥政府职能作用,为人民履好职、服好务。
  
  【地震·思考】

  从雅安地震看中国城镇化发展
  ——————–
  
  我们知道,雅安临近汶川,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雅安也受到了影响。此次雅安地震中,2008年汶川地震后重建中的学校和医院建筑物并没有垮塌事件发生。而在一些经济落后的农村,房屋倒塌导致的死亡人数是最多的。研究人士分析说,此次雅安地震只是诱因,大量年久失修老式房屋的倒塌才是导致到大量同胞死亡的真正凶手。所以,在各地积极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是否应该把目光更多的关注到农村、经济条件差的地区。在这些地区实施“新型城镇化”更为迫切,也更容易践行。(来源:智慧城市网)
  
  点评:不仅仅是地震,进入2013年以来,中国中东部地区雾霾天气持续肆虐,全国过半城市受到污染,引发多起重大交通事故,导致呼吸道疾病患者数量激增。虽然作为应对的雨雪天气和紧急环保治理措施已开始执行,间歇性雾霾天气仍频繁出现。2013年2月12日,朝鲜宣布成功进行地下核试验,国家环保部负责人表示通过对监测数据的综合研判,此次核试验尚未对中国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如何有效控制国内气象灾害的影响以及应对国际政治军事形势的潜在威胁,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课题,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必将覆盖应急管理系统的升级改造。
  
  应急管理系统将成为智慧城市的发展重点
  ——————–
  
  在我国综合防灾减灾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健全自然灾害预报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能力建设”;同时,《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国务院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等重要文件对全国各城市和区县做好应急管理工作也提出了相关要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如何有效的应对气候、地震等自然灾害,在城市和农村建设应急管理系统已刻不容缓。(来源:C114中国通信网)http://baid.us/kxPB
  
  【地震小贴士】
  
  如果发生了地震怎样保护自己呢?
  ——————–
  
  一旦发生了地震,若是在外边,千万不要靠近楼房、烟囱、电线杆等任何可能倒塌的高大建筑物或树木,要离开桥梁、立交公路,到空旷的田野较为安全。地震虽然是造成人口伤亡的天灾,但也不是不可预防的。如果能把握时机、运用防震知识就可以保护自己如地震发生前观察到鸟、动物的异常躁动;地震发生时蹲在桌子下面都可以减轻地震带来的伤害。
  
  【会议聚焦】
  
  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京召开
  
——————–
  
  2013年4月23日,2013(第四届)中国物联网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大会由中国电子学会主办,中国电子物联网专家委员会承办,是中国物联网领域规模最大、参会人数最多、内容涵盖最丰富的会议之一。会议高朋满座,盛况空前,三位部长,10位院士,三十余位局级领导,三百余位企业高管,两千余位现场观众,共同见证了23日的大会主论坛盛况。(来源:智慧城市网)http://baid.us/kxRn
  
  【诚邀合作】
  
  智慧城市网(www.smarterchina.cn)新闻手机报自推出以来,一直获得业界的好评!受众遍布物联网、智慧城市产业一线、二线,涵盖业界政产学研用人士。手机报每周五发送,自2013年开始,智慧城市网手机报推出“产品推荐”栏目,旨在推广物联网、智慧产业内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为企业代言,达到推广的作用。如您有产品、方案需要推广,请联系我们。
  
  联系方式:
  
  北京:010-85879590 85879720 85879780
  
  深圳:0755-86926540
  
  【订手机报阅天下事】
  
  作为《物联网·智慧城市》传媒旗下的网站,“智慧城市网”手机报—汇集近期行业内的重要新闻,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让繁忙的您可以通过手机及时的掌握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的发展状况。
  
  免费订阅手机报,具体订阅办法请与我们联系。
  
  要了解更多关于物联网及智慧城市的信息,请登陆智慧城市网http://www.smarterchina.cn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2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下一篇 2013 年 7 月 14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