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及对策研究(图)

  【智慧城市】文章归纳并总结了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的现状及特点,并指出了目前物联网产业布局中所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理论,探索性的提出了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发展方向及布局构想。并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提出了提高我国物联网产业集中度的对策和加快实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策略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物联网产业科学合理布局的实现;并指出应发挥政府机构在物联网产业布局中的引导作用,促进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
  
  1、引言
  
  MichaelE.Porter(1990)在其所著的《国家竞争优势》一书中率先使用产业集群一词研究集群现象。Porter通过研究数个工业化国家得出,产业集群是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几乎所有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存在产业集群[1]。
  
  产业集群是指大量存在竞争和合作关系的各类规模的企业与供应商、金融组织等为其服务的机构集聚于某一特定区域内,并通过复杂的网络关系密切联系的经济集聚体,代表了一种不同于市场和等级制的经济组织结构。产业集群一般用于定义一个特定的行业为导向的经济体系中,众多产业密切联系的企业与各类服务机构在地理上的聚集,从而形成强劲和持久竞争优势的现象。
  
  产业集群的优势在于某一产业在一定区域内的高集中度,对降低集群中企业的生产和交换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
  
  2、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状况及特点
  
  2.1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现状
  
  物联网是在计算机互联网的基础上,利用RFID、无线数据通信等技术,构造一个覆盖世界上万事万物的“InternetofThings”。在这个网络中,物品能够彼此进行“交流”,而无需人的干预。其实质是利用各种信息传感识别设备,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条码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借此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物联网与互联网连接,做到人与人、物与物、人与物、物与人之间的互联互通,那么人类做到无所不能并不是一种空想,而它的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则是无比巨大。
  
  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与布局方面起步较早,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大幅度增长,形成了一个具有广阔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的产业体系。截止2010年,我国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1933亿元,在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医疗保健、环保、电力等诸多行业领域,物联网产业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
  
  当前,我国已有部分地区制定了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但形成一个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分工明确、主次清晰的物联网产业布局体系仍任重而道远。目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三大地区集群发展的产业空间格局,如图3所示。
  
  长三角地区以上海为中心,江苏和浙江为两翼,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最为迅速,产业规模位居三大区域的之首。由于长三角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拥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和技术优势,而物联网作为高新技术中的典型代表,使得长三角地区在发展物联网产业方面拥有其他地区所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作为我国物联网技术产生和发展的起源地,目前长三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主要应定位于物联网技术的创新与应用,从物联网系统集成和行业应用这两个产业链核心环节入手,实施技术标准与创新战略,成为我国华东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龙头,并引领核心企业的集聚。
  
  珠三角地区作为我国乃至全世界制造行业的中心,同时也是全国市场化最成熟、体系最完备的地区,工业基础深厚,目前已形成了一批自主的、竞争力强的物联网应用技术成果和信息增值服务模式,建成了一批物联网产业应用示范园区,当前整个地区产业的发展着眼于物联网应用于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城镇信息化管理和农村信息技术应用及农业信息化管理这两个方面。
  
  环渤海地区包括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和环渤海滨海经济带,作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集政治、经济、文化为一体的城市集群,也是国内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制造基地;同时,该地区依托北京和天津两个直辖市,拥有大量的高校和科研院所群,物联网技术研发实力雄厚,传输网络密集,大量的重工业应用使得物联网产业化普及率较高。目前,物联网技术广泛应用于该地区发达的交通运输物流行业,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发展体系结构。
  
  2.2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特点
  
  根据上文分析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呈现出四大特点:
  
  2.1.1物联网相关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
  
  近年来,以物联网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呈现出良好的势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各地传统产业园区的调整和升级日趋频繁,这些产业园区集中了大量与物联网相关的高新技术产业,其中物联网产业比重越来越大。
  
  2.2.2物联网产业分布遍地开花,试点示范工程显著增多
  
  目前,国内物联网产业发展环境已经初步形成,但由于相关标准、技术以及产业发展对策不够成熟,当前主要采取重点地区率先试点、其他地区逐步跟进的方法来推动其发展,在试点地区建立一批重点项目来推动关键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我国经济发达的省市如江苏、广东、上海、浙江、山东、北京、辽宁等都已制定了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规划,全面加快了发展试点的步伐。同时,一些二、三线城市如合肥、徐州、武夷山、双流等市县也纷纷结合本地区自身的特点,在积极谋划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布局试点规划。
  
  2.2.3物联网产业集群式发展,产业融合加深
  
  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移动通信、传感器件、计算机网络、软件研发等众多相关产业的发展,形成巨大的产业集群优势[3]。按照产业关联度的大小,应该重点培育和发展核心产业,支持发展支撑产业,合理规划产业布局,以应用促进并带动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
  
  2.2.4物联网产业布局相对集中,区域分工逐渐显现
  
  当前我国各地物联网产业布局已经呈现出区域间相对独立、区域内相对集中的特点,随着物联网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区域内物联网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将加快整合的速度,区域间的产业分工协作格局也将逐渐形成。
  
  3、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中存在的不足
  
  经过近几年的快速发展,全国物联网产业发展布局已初具规模,对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从总体情况看,现阶段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制约着我国物联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3.1物联网产业集中度低,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
  
  从宏观上看,我国各地区经济空间差异明显,物联网产业发展的不平衡,直接导致了全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不平衡。从总体上看,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经济基础较好,物联网产业发展较快,产业基础深厚,区位条件优越,物联网技术应用需求相对较多。而广大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较差,相关的应用需求较少,其物联网产业的发展也相对较慢。所以物联网产业的基础设施总体规模、应用需求等指标在全国范围内存在较大差距,从而使物联网产业布局在我国现阶段呈现出不平衡现象。
  
  从微观上看,我国各地物联网产业园区普遍存在规模小、效能低,产业空间集聚水平不均衡等问题。虽然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的物联网产业固定资产在全国范围内具有较高的比重,产业集中度也相对较高,但从世界范围内来看,仍然处于较低水平。物联网产业属于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业规模效应能够将投入在各个要素的环节费用实现有效的分摊;合理的经济规模可以使我国的物联网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实现利润最大化,从而取得竞争优势。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园区仍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规模经济效益差,产业聚集效果不明显,竞争力不足,从而导致物联网产业集中度偏低,资源无法合理的集中利用,无法有效地形成完整的产业链,直接影响了物联网企业的生产成本和创新能力,出口创汇、招商引资能力偏低,产业发展前景受到严重制约。
  
  从产业链角度看,我国物联网产业基本形成了由芯片设计制造、传感设备制造、系统集成、网络运营、软件及应用开发等环节组成的产业链;其中,传感设备制造企业和系统集成企业数量较多,芯片设计制造、软件开发与应用等环节相对薄弱,产业发展布局不平衡,相关技术研发水平和标准制定工作比较落后,系统集成商多使用国外软件、芯片等产品,产业发展布局仍处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
  
  3.2物联网产业结构失调,产业布局缺乏整体规划
  
  目前各地政府机构积极地开展物联网相关产业的发展布局工作,许多地区都将其作为实现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成立了大量的产业园区和产业联盟;但由于各地尚未制定统一、规范、可行的物联网产业布局规划,导致现有布局呈现出明显的部门化、区域化特征,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有效的集中现有资源以实现更好的市场绩效,严重影响了物联网产业的健康发展。
  
  从全国范围来看,各地区、行业和部门之间的资讯、技术与资源的统筹协调、整合配置仍显不足,难以有效合作,缺乏顶层设计,资源未能有效共享,造成资源配置的极大浪费,加之布局规划意识和协调机制的薄弱,显现出难以形成产业规划、资源利用率过低等现象,使得物联网产业布局在全国范围内处于一个无序状态。加之各类园区产业结构雷同,新的产业链结构断层层出不穷,增长方式粗放,导致项目盲目上马、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竞争等行为日趋严重。同时,相关部门对物联网产业园区发展定位认识的偏差也对其产业的合理布局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另外,物联网作为新兴产业,许多政策尚无先例,导致各地对其产业发展培育也缺乏成熟有效的措施,投资、税收等优惠政策不配套、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物联网产业的合理布局[4]。
  
  3.3物联网产业标准化程度较低,产业布局研究相对落后
  
  由于物联网标准研究在国际和国内均处于初级阶段,国际各标准组织之间对物联网的研究协作也有分歧,导致目前我国物联网标准体系的开发仍未有突破性进展,系统通信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建设仍有待增强。同时,我国物联网技术的创新能力仍显不足,导致相关企业只能使用国外专利和技术,极大的影响了信息安全;另外,物联网相关设备成本过高,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整个行业的发展[5]。因此,在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期,尤其要高度警惕和有效避免物联网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大力研发关键技术的独立知识产权。
  
  此外,我国在物联网产业布局方面的研究还相当落后,从事物联网产业布局研究的高校和科研院所还相对较少,企业方面的投入及研究则更为稀少。相关从业人员的相对素质偏低,导致了物联网企业普遍缺乏核心竞争力,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短缺,无法实现产业的良性发展。
  
  4、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方向及构想
  
  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的整体布局,首先就要考虑到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的整合,实现全国产业布局的整体构想。
  
  4.1物联网产业发展方向
  
  4.1.1物联网主导产业简介
  
  主导产业是指能够实现国家或区域经济快速增长,技术创新能力强大,市场前景广阔的产业部门;主导产业的选择及发展程度关系到整个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比较竞争优势。因此,实施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的首要前提就是确定地区主导产业,在各地区确定各自的优势产业、主导产业之后,可以根据产业集群理论的指导,围绕主导产业发展辅助产业,实现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物联网特色产业集群的成长。
  
  主导产业具有以下四个基本特征:高比较优势系数、高产业关联度、高需求收入弹性、高生产率上升率[6]。
  
  主导产业的选择在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除了需要利用上述经济指标外,还应参考大量的非经济因素,包括政策、知识、环保等因素,这些因素用指标进行量化是相当困难的。所以,确定我国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布局中的主导产业需要综合考虑各地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经济指标以及历史沿革、产业基础等其它非经济因素。
  
  由于从全国范围实施物联网产业布局,很多资料较为缺乏,且一些数据尚不可具体量化,所以本文将从定性的角度去选取各地区的物联网主导产业。
  
  4.1.2物联网地区主导产业的选择
  
  目前,我国的物联网产业链结构庞大,包括多个环节,按现阶段发展状况主要可以分为七个环节:芯片制造产业、传感设备产业、标签成品产业、读写器制造产业、系统集成产业、网络提供与运营服务产业、应用示范产业;同时,根据各自的产业特征,可以将七个环节整合为四个子产业:物联网材料研发与芯片制造产业、物联网设备制造产业(标签成品制造、传感设备制造和读写器的制造)、物联网系统集成产业、物联网应用示范产业。
  
  根据现阶段国内各地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基础规模,可以将我国各省市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水平划分为四个层次,如表4-1所示。

  
  

   从芯片制造、传感设备、标签成品等物联网产业链七大环节在各省、市、自治区发展情况来看,地区性优势差异明显,如表4-2所示。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4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