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园区: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

  【智慧城市网】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园区向创新化、科技化、智慧化转变的改革势在必行。利用各种智能化、信息化应用帮助园区实现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的转变,提升园区企业市场竞争力,促进以园区为核心的产业聚合,为园区及园区企业打造经济与品牌双效益成为应对新一代园区竞争的有力武器。
  
  投资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随着国内智慧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智慧园区投资规模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
  
  据分析,“十二五”期间用于建设智慧城市的投资总规模将可能高达5000亿元,各地智慧城市建设将带来两万亿元的产业机会。在此大形势下,智慧园区建设也取得显著业绩。
  
  2011年,各园区根据所在城市及园区信息化发展总体规划,继续加大智慧园区建设投资力度,投资规模达到493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8%。2012年全国智慧园区IT投资规模依然保持了极快的增长速度,规模也得到了空前提升。
  
  先行园区效益显著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苏州工业园区、上海漕河泾开发区、星光影视园等智慧园区建设已取得一定成果,新一批智慧园区规划也开始着手落地。
  
  比如,2012年,中关村将示范区“一区多园”的空间信息与企业、产业、科技创新资源、科技金融资源、招商引资等信息进行整合,不断促使中关村向智慧园区全面转型;苏州工业园区目前已经构建成了包括电子政务私有云、国科数据中心、风云SaaS平台等软硬件平台架构,具备了云服务方式的条件;2012年7月,上海市漕河泾开发区城市光网建设率先完成覆盖,成为我国首个城市光网、3G和WiFi三种网络全面覆盖的高科技园区;青岛国家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中不断引进光纤通信、云服务等先进信息技术,着重突出园区“三网融合、资源共享、高度智能”的特点;2012年7月,国家新媒体产业基地暨星光影视园“新媒体信息管理与服务公共平台项目”投入应用,运用RFID、云服务等构建了智能化的基础设施管理与服务体系,从“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三个角度对园区内的人、车、物等资源以及媒体资料等虚拟资产实现了全方位监测与管理。
  
  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
  
  仍是重点
  
  国内园区政府是引导智慧园区建设的主导力量,尤其是在资源投入方面主要还依赖政府运作。在国家层面,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中国信息化城市发展指南》,为城市信息化建设的重点、思路提供了指导。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的财政投入以及本地政府对智慧园区建设的重视程度,是影响智慧园区建设的决定力量,经济实力越好,机制体制越灵活的城市,对于智慧园区的建设推进力度越大。
  
  当前国内的智慧园区建设依然是以信息基础设施、电子政务为重点。首先,在智慧园区建设与发展过程中,信息基础设施是不可缺少的基础条件,智慧园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沿着“宽带、融合、泛在、安全”的方向发展,不断夯实宽带网络建设;其次,智慧园区建设应该注重公共领域管理与服务,紧紧围绕公众需求,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加快推进教育、医疗卫生、生产就业和交通等公共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加快建设面向家庭用户的社会信息服务网络,建立惠及人人的电子政务平台和公共服务体系。
  
  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
  
  智慧园区具有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的特点,因此建设智慧的园区,重点应关注园区底层设施的智慧化和管理平台的智慧化,进而实现园区的物联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未来国内智慧园区建设将出现如下几个发展趋势:第一,智慧园区将向创新化生态化发展;第二,智慧园区建设与园区产业发展相结合;第三,智慧园区管理与城市化管理并肩齐驱。
  
  国内智慧园区建设方兴未艾,智慧园区建设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未来会有更多的园区加入智慧园区建设大军。可以预见,国内智慧园区的建设将会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满足城市、园区发展的需求。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