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ICT技术应用开拓万亿商机

  为了让城市能够持续维持成长,并在全球经济中发挥积极的核心作用,城市必须变得更加智能,才能提供更顺畅的交通运输、更完整快速的医疗保健、更健全优质的教育,进而保障公共安全、能源和水资源等关键服务,未来的城市基础设施对于ICT的依赖度势必加深,也因此成为ICT业者不可忽视的商机。
  
  城市发展遭遇问题多
  
  事实上,随著人口飞快增长、气候变迁日益剧烈,人们对城市基础设施的需求愈来愈高。在1900年时,全球只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中,但预估到了2050年,这个数字将增加到70%,从目前大约33亿增加到64亿,相当于每一年地球会增加七个纽约市。
  
  如此快速且密集的人口聚集速度,势必会为城市建设包括交通、社会、经济、污染等方面带来许多挑战,即使是目前的城市,IBM指出就已消耗了全球能源的75%,排放80%以上的温室气体,而且因为基础建设不当的泄漏,损失至少多达20%的水资源。
  
  此外,因为交通壅塞的问题,也让全球城市出现严重的污染及能耗问题。以美国为例,每年因为塞车浪费掉大约37亿小时,相当于每人浪费5天时间,总共燃烧掉23亿加仑的燃油。
  
  受到全球各个城市的发展背景、人文及地理因素,智能城市的定义及发展内容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有的城市强调「智能交通」,有的强调「智能治安与应变」,也有的城市强调「智能节能」,但不管是哪里种思维,都是要藉由ICT与相关科技应用,来解决城市目前所遭遇到的各种问题,让城市居民生活过得更舒适,也让智能城市俨然成为城市永续发展的关键策略。
  
  智慧城市对ICT技术依赖甚深
  
  IBM于2009年1月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整体想法是将感应器(sensor)装入电网、铁路、建筑、水坝、油管等各种物体,再透过互联网连结,最后由超级计算机和云端运算技术进行分析,实现社会与物理世界的融合,也成为智慧城市的主要核心概念。
  
  智能交通系统是智能城市的焦点之一。以高速公路为例,透过感测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量测车流量,也能监控异常现象(如车祸导致车流量大减),改善交通质量。
  
  以自动化技术为例,近几年来已从制造产业,快速延伸到各种垂直应用领域,如今无论是零售、交通、医疗、餐饮,自动化设备都是企业营运的重要推手,更是智能城市建构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技术。
  
  尤其在云端运算概念兴起后,自动化设备的连网功能,不再仅止于单一讯息的传递与控制,而是让整体系统更具智能化。如挂号、看诊等KIOSK与DigitalSiganage等系统,这些本来就已存在于城市各个角落的端点设备,只要能走上云端,就可与后端系统环环相扣,成为智能城市的重要梁柱。
  
  在诸多智能城市的科技应用规划中,应急指挥系统绝对是不可或缺的要项。为了保证在事件爆发后,决策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正确、快速、灵敏且全面的反应,应用自动化指挥系统-C4ISR的概念,让指挥官可以藉由前述系统搜集、传递及显示情报、并随时随地发出命令及指示。其中扮演系统大脑角色的计算机,不但是构成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技术基础,更是C4ISR的核心。
  
  在智能城市的各种应用中,智能交通系统也是焦点之一。以高速公路为例,透过感测技术,不仅可以用来量测车子经过的速率等数据,据以计算车流量或号志控制的参考,如果出现异常数字(如车祸导致车流量大减)还会自动上报,让相关单位可以迅速采取对策,对改善高速公路交通质量有相当大的帮助。
  
  无线感测技术还可以提供实时停车位信息,就连路边停车位都可以办得到。如美国旧金山市政府就在全市6,000个停车位安装了无线传感器,市民还可以用手机查询何处有停车位,大幅缩短市民寻找车位的时间。
  
  事实上,类似的技术不只是用在智能交通,如物联网也可以用于国土安全监测应用。如消防署将会在全台250个点安装灾害监控系统,在村、里进行资料搜集与环境监控,在灾害发生前,将信息传送至乡公所,乡公所可即刻进行广播疏散,并同步告知灾害中心,灾害中心除进行灾害监控外,也可将讯息传给相关单位。
  
  不可忽视的商机

  
  智能城市可能带动的商机相当惊人,除了通讯技术基础设施外,也包括生态、可持续性、绿色和低碳城市。以中国为例,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电信、中国移动及中国联通等三大运营商,已在全国320多个城市,和当地政府合作建设智能城市。三大运营商预测,2012年下半年将有超过80个城市和运营商合作建智能城市,到2012年底全国开建智能城市的城市数有望突破400个,投资规模可望超过人民币3,000亿元(约新台币1.4兆元),为通信信息技术、软件、电子硬件产品和低碳工业,提供了大量的商业机会。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54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