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之争日渐落幕 移动支付市场待破局

  在技术标准之争日渐清晰之后,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银联及商业银行,纷纷开始推广移动支付的相关业务和相关应用。这也印证了此前诸多分析师的观点,标准的统一将加速移动支付市场的部署。但从目前来看,移动支付市场仍然处于一个不温不火的局面,谈破局显然为时尚早。这其中的原因除了市场成熟需要一个漫长的时期,盈利模式的清晰也是十分关键的一大因素。
  
  近期移动支付市场最大的进步在于,电信运营商和银行联合推出的新的手机产品中,手机开始真正绑定银行卡,一改此前现有局部地区使用的手机支付产品都是1000元以下小额支付领域,并没有到直接绑定银行卡的尴尬。这是银联系NFC标准成为移动支付事实标准之后的一大成绩所在–1000元是手机支付小额和大额的分界,后者只有银行才能合法受理。无论在大额资金的管理经验或是管理资质方面,银行都有着天然的优势,也是目前电信运营商的弱点所在,因此,在银行信用高于电信运营商信用的中国,银行显然更加适合成为移动支付产业链条的核心。
  
  从国外移动支付产业成功的发展经验来看,日本的移动支付之所以成功,在于其成功地找到了以连锁商业业态为渠道拓展的主要切入点,以日常生活小额支付为支付业务的切入点,并且围绕移动支付形成广泛覆盖、打通的积分体系。此外,日本运营商本身就可申请金融牌照,在移动支付业务的推广中,减少很多行业壁垒。而一些非洲国家的移动支付推广也较为广泛,这主要由于这些非洲国家的银行信用体系反而不如电信运营商信用体系完善,电信运营商在推广移动支付过程中的阻力更小,市场教育成效明显。
  
  综合以上来说,在电信运营商不具备金融业务资质、信用度不高于银行的中国,虽然产业链十分积极,但用户市场的成熟度尚需时日。此外,即便是银行成为产业链主导和核心,目前手机支付仍然没有清晰的商业模式。日韩的手机支付之所以能成功,一个重要原因是手续费率是国内当前银行卡的8倍左右,而国内手机支付的手续费率不可能如此之高。
  
  此外,示范应用领域的选择也十分关键。虽然目前手机支付在各个城市圈定了示范商圈、示范应用,在已经颇有尝试的商户手机支付领域,手机外接硬件、移动终端改造均需大量成本,成本回收周期长,示范意义小;而在公交、地铁等重要示范应用领域,行业壁垒相当坚固,以公交为例,如果公交能够实现手机支付,影响将迅速扩大,所谓手机支付没有盈利模式的问题也将大为缓解。但公交卡的沉淀资金一直非常可观,公交公司一般不愿意让银行的手机支付进入。如此看来,手机支付的春天,还尚待时日。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