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物联网:掌控战争补给线(图)

  物联网被广泛认为是军事领域“一座未探明储量的金矿”。目前,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抓住发展机会,正大力发展军队后勤物联网建设,取得了较高的后勤保障效益。那么,物联网有哪些特点,如何应用于军事后勤并取得倍增的效果,我国军队如何从中得到启示用于建设自己的后勤物联网体系?请看科技日报特稿
  
  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世界信息产业的第三次浪潮,代表了下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方向,成为新一轮世界经济发展的技术驱动力,引发了一场划时代的军事技术革命和作战方式变革,使军队后勤建设和保障方式发生新的重大变化。
  
  物联网在军队后勤保障中大有可为
  
  物联网是互联网从人向物的延伸。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1999年,物联网的概念就已被提出。目前,美国、欧盟、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推出相关战略与行动计划,抢占物联网发展的战略制高点。美国国家情报委员会(NIC)发表的“2025年对美国利益潜在影响的关键技术”报告中,把物联网列为6种关键技术之一。
  
  一是可以提升动态自适应性后勤保障能力物联网似乎是专为军队后勤“量身打造”的一项完美技术,可以有效避免后勤工作的盲目性。随着射频识别技术、二维条码技术和智能传感技术的突破,物联网能够为自动获取在储、在运、在用物资信息提供方便灵活的解决方案。在各种军事行动全过程中,实现准确的地点、准确的时间向作战部队提供数量适当的装备与补给,避免多余的物资涌向作战地域,造成不必要的混乱、麻烦和浪费。同时,它能根据战场环境变化,预见性地做出决策,自主地协调、控制、组织和实施后勤行动,实现自适应性的后勤保障能力。在实现军事后勤更加精确的同时,也实现了军事装备的智能化,通过大量的传感器,武器装备可实时获得战场态势、敌方威胁等战场信息,从而及时做出反应,提高战场生存能力;通过内嵌的诊断传感芯片,使操作员和维修点及时获知装备各部件的完好情况,战场维修更加精确。
  
  二是可以加强对作战物资的精确掌控物联网采用的电子标签技术最早应用于军事。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军队向交战区域运送了大约40000个集装箱的多种装备。可是由于标志不清,很多装备丢失无从查找,消耗了巨大的战争资源,至少多花了几十亿美元的支出。12年之后,第二次海湾战争爆发。这一次,美国军队给每个运往海湾的集装箱上加装了高科技的射频卫星芯片,在重要的物资运输路口和存储区域安放了读写器,实现了对人员、装备、物资的全程跟踪,使物资供应和管理具有相当高的透明度,大大提高了军事物流保障的有效性,最终节省数十亿美元。随着射频识别标签技术的成熟、成本的降低,物联网完全可应用于单件武器上,这将更加严格地控制武器库,而且有助于寻找在战场上丢失的威胁性极大的武器。
  
  三是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补给线的安全性基于物联网的后勤体系,具有网络化、非线性的结构特征,具备很强的抗干扰和抗攻击能力,不仅可以确切掌握物资从工厂运送到前方散兵坑的全过程,而且还可以提供危险警报、给途中的车辆布置任务以及优化运输路线等。特别是可以把后勤保障行动与整个数字化战场环境融为一体,实现后勤保障与作战行动一体化,使后勤指挥官随时、甚至提前做出决策,极大地增强后勤行动的灵活性和危机控制能力,全面保障后勤运输安全。
  
  后勤物联网建设庞大复杂
  
  军队后勤物联网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具有科技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必须实施强有力的集中统一领导,搞好顶层设计,加强统筹协调。同时,标准统一是后勤物联网建设的制度保障。没有标准就没有依据,就没有兼容,就不可能实现人与物的“实时对话”,以及物与物的“动态交流”。标准规范主要包括后勤物联网建设需要的软件和硬件的技术标准规范。
  
  物联网具有无限潜力,其在后勤保障领域的推广应用将有助于实现“动态精确化”保障。但西方国家清醒地认识到,物联网信息网络的开放性和资源共享性,衍生出自身脆弱性,这对后勤保障将是一个具大的安全隐患。因此,他们把信息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保密放在首位。一是强化后勤物联网系统设计人员的防谍保密意识,对参与后勤物联网建设的专业人员进行严格审查,从源头上防止失密、泄密的发生。二是在硬件设备的选配上,确保通用兼容、低辐射、抗干扰性强;在结构设计上要预留接口,充分考虑未来安全功能扩展的需要,保证信息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各分系统的建设中,严格统一管理,防止搞盲目开发、自由设计、任意拓展。三是重点研发加密技术、统一身份识别认证技术、动态授权管理技术等关键技术,确保后勤物联网的安全运行。
  
  军民融合,借助民力发展军用设施,是西方国家军队长期以来低投入高效发展的经典做法之一。一是充分借助民用“传感网”建设的发展优势。在建设军队后勤物联网的过程中,应充分借助民用“传感网”建设发展的优势,特别是射频识别、云计算等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优势,积极引进民用成熟的先进技术,加快建设步伐。二是在标准规范上,应在作好安全措施的基础上,尽可能与民用物联网体系的相应标准规范接轨,军用物资编目系统也应充分考虑到战时动员的物资。三是要充分考虑信息安全,军民结合是后勤物联网建设的重要原则之一,但确保安全是建设的前提。因此,应根据建设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安全措施,该物理隔断的实施物理隔断,该技术屏蔽的采取技术屏蔽,做到既充分利用民间资源,又确保万无一失。
  
  发展适合中国军情的后勤物联网
  
  加快物联网技术在后勤领域的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大幅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在满足作战需求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的降低保障成本,减少后勤的工作量。后勤信息化建设的能力指标主要包括后勤资源动态可视的能力、实时掌握保障需求的能力、全程控制保障活动的能力、精确组织物资配送的能力。军队后勤物联网建设应当以实现上述能力指标为目的,提出发展思路,确立战略目标,明确关键建设任务。
  
  夯实网络层信息基础建设依托国家和军队的信息网络,构建联通部队后勤、后勤部队的后勤信息传输平台,全面实现与国防信息传输平台、军事信息网、地方相关部门网络资源的互联互通,为后勤指挥控制、后勤装备以及后勤各种业务应用系统提供支撑平台。规划后勤信息资源,建设后勤数据中心,为后勤物联网建设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建设安全管理中心、网络监控中心和安全防护中心,完善法规体系,统一安全防护标准,开发应用先进的信息安全技术,为物联网建设提供可靠的安全保证。
  
  抓好感知层“感知”和“识别”等关键技术的应用重点研究运用二维条码、电子标签、射频识别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解决后勤保障过程中的标识、包装、快速识别、点验处理、运输管理及物流控制等技术难题,使后勤装备及其维修器材、物资的位置、状态、数量和属性得到实时的监控和跟踪,提高后勤物资的智能化识别程度。
  
  加强后勤物资编目系统建设在已经制定《军用物资编目系统总体方案》和国家军用标准《军用物资编目系统建设指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和完善军事物流信息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配套标准,研发统一的编目系统管理平台,对编目系统的标准和数据实施动态维护,逐步建立具有我军特色的编目系统。
  
  (作者单位:解放军后勤学院)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6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