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奥运】小小二维码,蕴含大价值

  伦敦奥运,央视再次将二维码引入电视屏幕,借助网络、移动客户端实现信息的二次传播。这是继欧洲杯期间CCTV5首次在《豪门盛宴》节目中引入二维码后的再次引入。其实二维码除了在奥运会、欧洲杯这样的大型赛事派上用场外,在人们的工作、生活中已无处不在。
  
  二维码最早发明于日本,它的主要特点是可存储大量储信息并且十分方便。这类应用主要出现在电子凭证、防伪溯源、平面杂志以及数字出版等领域。如今,广泛见到的二维码火车票、飞机票等均属于二维码电子凭证类别。更值得一提的是,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二维码成了网络浏览、下载、在线视频、网上购物、网上支付等的入口。
  
  等公交、电梯的碎片时间用来做什么?很多人喜好在等电梯、公交等这些碎片时间掏出手机,对着地铁、电梯、楼道、公交车站牌的广告海报拍下二维码。多数人表示手机输入网址很麻烦,特别是很长网址的时候就不想再去搜索信息,通过二维码方式是比较好的接入手段。只要打开软件一拍就可以获得更为丰富的折扣信息,感兴趣的物品信息溯源。如今,地铁、电梯、楼道、公交车站牌的等场所设置的宣传海报上均可看到二维码。同时,杂志、食品袋、名片、火车票、电影票等可随身携带的物品也成为二维码常见的载体。
  
  二维码对于消费者是一个应用工具,而对于商家,则是一个便捷的移动营销平台。户外广告有面积的限制、平面媒体有版面的约束、电视广告有时间等等诸多问题限制。而可存储大量信息的二维码就可以解决这些问题。同时,用户也乐于这种互动、便捷的形式。于是,便可以看到人们在地铁、公交、电梯、餐厅等地点,拿起手机扫描二维码,及时浏览商家所想展示的内容。这些应用场景已经透露——二维码市场起来了。
  
  移动电商也看出了二维码的市场价值。7月24日,支付宝、分众传媒、聚划算三方联合,在上海宣布推出手机二维码支付技术。目前,杭州、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七个城市的3万个分众传媒显示屏支持这一服务。分众传媒懂事江南春表示,在传统模式下,从广告显示到商店真正消费需要多次跳转,而二维码技术将是一次O2O营销模式的创新性尝试。通过拍照支付,可以便捷地获取用户更多碎片化时间,将互动、团购与支付结合起来,最大限度地使用户购买欲望转化成购买力。
  
  同样,传统电商大佬们更是高瞻远瞩早早看到移动电商与二维码其中的市场。2011年1号店在北京、上海地铁投放二维码“虚拟超市”,消费者对着感兴趣的商品图标旁的二维码拍摄扫描,就可以购买该商品。如今,京东、淘宝也推出类似的二维码“虚拟超市”。
  
  记者身边也不乏“网购一族”,一个“淘宝控”和记者说,现在只需要在杂志、报纸、DM单或商品上对着二维码一“闪”即可下单,随时随地买商品。据淘宝无线透露,手机淘宝在今年第一季度新增用户数达1500万,手机淘宝累计登录用户数突破1亿。截至4月,手机淘宝今年的成交金额已经超过去年全年(118亿元),同比增长500%以上。可见移动电商已成为快速成长的消费模式,二维码也成为移动技术的青睐。
  
  专家称,利用二维码营销方式,商家可以监控营销效果。通过二维码,广告主可以精确地跟踪和分析每一个媒体、每一个访问者的记录,包括访问者手机机型、话费类型、访问时间、地点、访问方式以及访问总量等,从而对选择最优媒体、最优广告位、最优投放时段,做出精确参考。
  
  放眼国际,日本、韩国基本上已进入普及时代,美国市场的发展也很可观。在日本,二维码应用十分为广泛。名片、户外广告、杂志、产品包装上,到处都印着二维码,人们可以通过二维码获得非常多的应用。而韩国,二维码服务则由运营商主导,最热门的应用为铃声下载和游戏,绝大多数新出厂的手机都内置有拍码工具。同样,美国市场也不落后。数据显示,2011年2月有53%的美国智能手机用户曾使用手机二维码参与兑换、打折等交易活动,52%的人用来获取额外信息。
  
  快拍二维码作为国内最受欢迎的二维码扫描软件,截至2012年6月底,用户规模已突破2000万,每月扫码量超过1亿。业内人士认为,尽管国外在二维码的商业应用上要先于国内,但2012年必将是国内二维码营销的井喷之年,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9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