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重工业大省,湖南借助于信息技术实现了走在中国重工业前列的目标,但如何让湖南本土企业走向世界,引领世界重工业发展,正考验着当地政企心力。
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 李球
湖南已经迈出这一步。7月17日,国际标准化组织起重机技术委员会(ISO/TC96)秘书处在湖南长沙成立。这让湖南工程机械制造获得了对话国际的主动权,这也是拥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两家大型工程机械制造商的湖南所期盼的结果。湖南省经信委副主任李球对《中国经济和信息化》说:“在引导湖南大企业进行两化融合时,我们从政策上引导,工作上服务、支持和鼓励,让湖南的大企业走到世界最前端。
湖南重工业的信息化建设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做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工作等。这些工作已经做了一二十年,到现在还不能算完成了,但这却给湖南的重工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不仅如此,在既有工业基础之上,湖南的工业还在快速发展。2011年湖南全年第二产业投资额4891.74亿元,比上年增长33.1%,其中制造业投资3917.84亿元,同比增长39.8%,这个增长幅度要比全国的31.9%投资额增长水平还高出近7个百分点。
这说明湖南并不满足于现有的成就。李球说:“像三一重工、中联重科和山河智能等都是世界级企业,他们在面向全世界提供产品和服务,如果没有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们希望进一步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来推动他们创新、再创新,以实现更高企业价值。”
为什么做了这么长时间的CAD、CAM还要继续深入研究呢?李球说:“过去在高精尖产业的高端工艺装备,我国基本上依赖于进口。但进口工艺和装备的内部软件、流程,如何管理等,国外却是对我们保密。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大部分企业还只停留在ERP阶段,停留在经营管理、资源组织和优化阶段的缘故。”因此,制造业(尤其是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工艺自动化方面还有很大一段距离要赶超。
湖南正为此发力。李球表示,企业作为一个生态链,它整个全生命周期就是一个信息化过程,从企业诞生到发展,再到灭亡,信息化贯穿了整个生命周期。因此,这就需要企业做好生产链全过程的信息化,“一家企业经营目标任务是通过企业组织的生产能力来实现,因此如何科学地组织人力资源、生产资源以进行生产,以至于能否实现高效、低碳、环保,这些都指向企业的信息技术运用程度。”
这些其实就是两化融合具体到一个个企业的形态。那么,怎么实现这个两化深度融合的目标呢?“湖南在经过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请教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相关部委的专家领导,相关行业专家,确立了‘数字湖南’这个大政方针政策。”李球表示,这一方面是继续支持和发展信息产业本身,一方面用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来支撑国民经济的发展,来支撑两型社会的信息化运用。
尽管今年湖南的信息产业受到一些消极影响,但李球表示,增长速度也不会低于30%。在“十二五”期末湖南信息产业要达到5000亿的产值,10条产业链超过100亿,同时为湖南新增100万个就业岗位。
但是,发展信息产业并不是湖南两化融合的目的。李球表示,发展湖南信息产业是要用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改造提升城市化的水平,改造提升节能减排水平,提高安全性能。”湖南这一块已经日臻成熟,尤其是工业企业研发领域,通过信息技术的改造,不但创新了工业企业的生产能力,也降低了事故发生率和伤亡率。
湖南工业两化融合的目标和顶层设计已经有了,但摆在面前还有两个难题,就是顶层资源过于缺乏。另外,两化融合评价的标准是什么,这个难题也摆上了桌面。虽然湖南已经有了自己的评价标准,但全国的标准是什么,这直接关系到湖南再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步伐。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