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网:“智慧城管”系统建设方案

 

“智慧城管”整体解决方案书

目                录

1   项目概述. 10

1.1   项目背景. 10

1.1.1  项目建设背景. 10

1.2   项目建设意义. 10

1.2.1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 10

1.2.2  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 11

1.2.3  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 11

1.2.4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11

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12

2.1   整体建设思路. 12

2.2   项目覆盖范围. 13

2.3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13

2.4   系统建设具体内容. 14

2.4.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14

2.4.2  标准规范建设. 14

2.4.3  数据普查与建库. 14

2.4.4  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 15

2.4.5  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 15

2.4.6  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15

2.4.7  运行环境建设. 16

2.4.8  智慧化城市管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16

2.5   系统建设原则. 16

2.5.1  规范建设原则. 16

2.5.2  整合资源原则. 16

2.5.3  先进经济原则. 16

2.5.4  全局前瞻原则. 17

2.6   系统建设思路. 17

2.6.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 17

2.6.2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17

2.6.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 17

2.6.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 18

3   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 19

3.1   城管模式设计. 19

3.1.1  单元网格管理法. 19

3.1.2  城市部件管理法. 20

3.1.3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20

3.1.4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21

3.1.5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21

3.1.6  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22

3.1.7  运用与整合多种数字城市技术. 22

3.2   组织机构设置. 23

3.2.1  呼叫中心. 24

3.2.2  办公室. 24

3.2.3  监督考评股. 24

3.2.4  指挥协调股. 24

3.2.5  监督员管理股. 25

3.3   系统运行相关人员设置. 25

3.3.1  局领导. 25

3.3.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25

3.3.3  专业部门. 25

3.4   管理制度建设. 26

3.4.1  岗位管理制度. 26

3.4.2  问题派遣与联席会议制度. 27

3.4.3  技术管理制度. 27

3.5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28

3.5.1  岗位考核. 28

3.5.2  部门评价. 28

3.5.3  区域评价. 28

3.6   安全保障制度. 29

3.6.1  网络. 29

3.6.2  系统. 29

3.6.3  数据. 30

3.6.4  应用. 30

4   标准规范建设 31

4.1   建设思路. 32

4.2   建设内容. 33

4.2.1  元数据标准. 33

4.2.2  地理信息数据标准. 33

4.2.3  智慧城管业务流程标准. 33

4.2.4  部件、事件编码标准. 33

4.2.5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 34

4.2.6  地理编码规范. 34

4.2.7  数据交换标准. 35

4.2.8  运行管理规范. 35

5   系统总体设计 36

5.1   系统架构. 36

5.1.1  接入层. 37

5.1.2  应用层. 38

5.1.3  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 38

5.1.4  数据层. 39

5.1.5  基础软件层. 39

5.1.6  硬件与网络层. 39

5.2   业务流程设计. 40

5.2.1  城市管理问题采集. 40

5.2.2  登记立案. 41

5.2.3  任务派遣. 41

5.2.4  协调处理. 41

5.2.5  办事反馈. 41

5.2.6  核查结案. 42

5.2.7  评价分析. 42

5.3   系统接口. 42

5.3.1  无线数据传输接口. 42

5.3.2  采集器、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43

5.3.3  采集器、协同工作子系统与地理编码子系统接口. 43

5.3.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与其它各子系统的接口. 45

5.3.5  其他接口. 45

6   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 46

6.1   数据库设计. 46

6.1.1  城管基础数据库. 46

6.1.2  城管业务数据库. 48

6.2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57

6.2.1  单元网格的定义. 57

6.2.2  单元网格划分. 57

6.2.3  单元网格编码. 59

6.2.4  单元网格图集编辑. 59

6.3   数据处理和入库. 59

6.3.1  数据移交. 59

6.3.2  格式转换. 61

6.3.3  地形数据处理. 61

6.3.4  网格数据处理. 62

6.3.5  部件数据处理. 62

7   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 63

7.1   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 63

7.1.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63

7.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70

7.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76

7.1.4  地理编码子系统. 82

7.1.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84

7.1.6  综合评价子系统. 90

7.1.7  应用维护子系统. 100

7.1.8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109

7.1.9  数据交换子系统. 120

7.2   扩展应用子系统. 121

7.2.1  视频监控子系统. 121

7.2.2  路边喊话子系统. 122

7.2.3  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 123

7.2.4  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 123

7.2.5  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 124

7.2.6  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 125

7.2.7  全民城管子系统. 127

7.2.8  广告管理子系统. 127

7.2.9  专项普查子系统. 128

7.2.10   车辆监控子系统. 132

8   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 132

8.1   总体技术路线. 133

8.1.1  外业普查与数据建库总体工艺流程. 133

8.1.2  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134

8.1.3  作业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134

8.1.4  标准和规范文档的编制. 134

8.2   单元网格划分与建库方案. 135

8.2.1  明确网格划分区域. 135

8.2.2  万米单元网格编码. 135

8.2.3  万米单元网格图示表达. 136

8.3   部件普查与数据建库方案. 136

8.3.1  数据外业普查. 136

8.3.2  普查成果流转与外业采集质量控制. 137

8.3.3  内业数据处理. 139

8.3.4  内业采集质量控制. 139

8.3.5  资源数据成果建库. 139

8.4   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方案. 139

8.4.1  地名、地址、门牌/址外业采集. 139

8.4.2  地理编码资源整合与数据建库. 141

8.5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修测与建库方案. 142

8.5.1  变化区域地形图外业修测. 142

8.5.2  修测成果整合入库. 143

9   系统集成方案 145

9.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145

9.1.1  设计原则. 145

9.1.2  技术路线. 146

9.1.3  网络拓扑结构图. 147

9.2   监督指挥中心建设(指挥大厅). 147

9.2.1  基本布局设计. 147

9.2.2  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要求. 148

9.2.3  音响系统建设. 148

9.2.4  综合布线系统规划. 149

9.3 GIS软件平台配置建议. 149

9.4   其他系统软件配置建议. 149

9.4.1  数据库软件. 149

9.4.2  操作系统. 151

9.5   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建议. 151

9.5.1  服务器. 151

9.5.2  网络设备. 152

9.5.3  存储设备. 152

9.5.4  安全设备. 153

10  “数字城管”视频接入系统. 153

10.1   系统概述. 153

10.1.1   需求分析. 153

10.1.2   建设目标. 154

10.2   设计依据及原则. 155

10.2.1   设计依据. 155

10.2.2   设计原则. 156

10.3   详细方案设计. 1

10.3.1   系统架构示意图. 1

10.3.2   系统部署设计. 1

10.3.3   各单元详细设计. 2

10.3.4   传输网络. 14

10.4   系统功能与性能. 16

10.4.1   视频业务功能. 16

10.4.2   视频管理功能. 19

10.5   方案优势. 21

10.5.1   模数混合无缝联网. 21

10.5.2   完善的干线管理和领先的多级流转发技术. 22

10.5.3   分布式架构下的区域自治和数据同步. 22

10.5.4   基于POSA的视频中间件的核心设计理念. 23

10.5.5   基于POSA视频中间件的兼容性. 25

10.5.6   高效的ROFS文件系统. 25

10.5.7   标清高清混合接入能力. 27

10.5.8   电信级的高可靠稳定性. 27

10.5.9   完备且安全的权限、干线及路由管理. 27

10.5.10  视频互联网. 28

11  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 29

11.1   概述. 29

11.1.1   设计目标. 29

11.1.2   设计原则. 30

11.1.3   设计遵循标准. 31

11.2   需求分析. 32

11.3   系统设计. 33

11.4   系统规模. 36

11.5   系统功能描述. 36

11.6   HYTC950 功能特点. 38

11.7   显示模式. 42

11.7.1   全屏显示,高分辨率应用. 42

11.7.2   功能分区显示模式. 42

11.7.3   多路视频信号显示. 43

11.7.4   各类信号混合显示. 43

11.7.5   系统功能特点. 44

11.7.6   系统技术优势. 44

11.8   LED电子显示屏. 48

11.8.1   系统说明. 48

11.8.2   系统组成. 50

11.8.3   系统清单. 51

11.8.4   软件功能. 52

11.8.5   系统保护. 52

11.9   辅助显示屏. 53

12  指挥中心会议中控矩阵扩声系统. 53

12.1   概述. 53

12.1.1   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依据. 54

12.1.2   系统设计原则. 55

12.2   系统设计. 55

12.3   系统实现功能. 58

12.4   会议扩声系统. 60

12.5   数字会议系统. 62

12.6   中控对其他系统控制. 65

12.6.1   信号处理系统. 65

12.6.2   大屏幕液晶拼接显示系统. 65

13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 66

13.1   工程说明. 66

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66

13.3   工程总体方案. 67

13.4   防雷系统. 68

13.5   UPS供电系统. 68

13.6   接地系统. 68

13.7   空调系统. 69

13.8   综合布线系统. 69

13.8.1   设计依据. 69

13.8.2   设计目标. 70

13.8.3   需求分析. 71

13.8.4   系统设计. 72

13.9   消防系统. 74


1                      项目概述

1.1    项目背景

1.1.1      项目建设背景

2007年2月18日,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在视察北京东城区城管新模式时指出:东城区通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管理流程、探索“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明显提高了城市管理效率和政府管理水平,较好的解决了城市运行中的多发问题,取得了明显成效,经验值得总结,做法值得推广。住建部于2005年7月、2006年11月、2007年7月先后在北京、扬州、成都召开了现场会,先后公布了三批试点城市,积累经验,为全面推广数字化城管模式奠定基础。目前,全国已有数十个城市(城区)开展了智慧化城市管理建设工作,已经呈现了全面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良好态势。

智慧城管的建设,将打破现有传统的城市管理模式,形成大城管格局,能有效地改善的投资环境和市民生活环境,使城市管理走向数字化。一方面提高了各部门在城市管理方面的办事效率,节约了管理成本;另一方面方便了市民,树立了政府为民服务的良好形象。

1.2    项目建设意义

 

1.2.1      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变粗放低效管理为精准高效管理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在事件的处理上,以块(基层单位)为主,条条协助;在部件的处理上,以条为主,块块协同。两者职责分明,无法推诿。在城市地理空间上责任到人,职责范围定位准确。在时间上,实行流程化管理,定人、定时、定量,记录在案,无效返工,及时处分。从此改变传统被动的、粗放的、迟缓的城市管理方式成为主动的、精准的、高效的城市管理方式,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

1.2.2      有效整合资源,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发展

新的管理模式能够通过网络化实现不同资源在空间、时间上的整合,进行统一分配、统一管理,减少、节约各部门的巡查人力、车辆出行等费用,克服多头处理、重复处理等弊病,事件处理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促进部门业务协同、数据及时更新,带动相关部门信息化水平共同发展,并且避免重复建设,减少资金浪费,发挥各种资源的最大效益。

1.2.3      提升城市形象,促进区域投资软环境建设

数字化城管系统可对公共设施、市容环卫、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等城市管理工作随时监控,随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特别在改善城市交通、治安状况和完善社区服务等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辅助作用,改善城市的投资环境和旅游环境,进而吸引大量企业投资和入驻,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1.2.4      理顺城市管理职能,形成高效敏捷的城市管理工作机制

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控中心、评价中心(即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同时建立指挥、调度、协调中心(即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

另外,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联动,实际上是一场城市管理的革命。只要有群众电话举报或者监督员报告,对于出现的问题,任何一个职能部门都推卸不了,草率不了。推行智慧化城市管理后,专业部门的信息量一般增加9-12倍,及时消除了许多社会不和谐因素和城市管理盲区。

2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

2.1    整体建设思路

根据实际情况,项目建设确定以“大处着眼,小处入手;突出重点,讲求实效”作为系统建设总体指导思想。

所谓“大处着眼,小处入手”是指充分消化和吸收全国兄弟城市建设智慧城管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智慧城市“和“大城管”建设的全局和整体性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面向共享,预留接口,做好系统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系统建设以“小城管”建设作为切入点,首先满足城管执法局业务需求,为大城管运行积累经验,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单位,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

所谓“突出重点,讲求实效”是指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做到两优先:一是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要优先,二是覆盖范围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要优先,要立足解决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力争用最小的投入做到“城市美丽、百姓舒心、政府满意”。

在项目建设的总体技术和管理思路上,确定以“三统一”作为总体指导原则。

  • 统一平台

全县基于政务外网,建设智慧城管的指挥、监督、处置、评价等应用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平台,按照智慧城管—共享平台统筹规划、统一设计。

  • 统一受理

建立呼叫中心,统一受理市民、监督员上报的案卷以及领导派发的案卷。通过统一受理平台,将全县的城管业务举报和投诉集中到的呼叫中心。

  • 统一监督

设立全县的监督中心,负责对县内各委办局和其他相关单位对城管事件的处置情况进行跟踪、考核和评估,并通过智慧城管门户网站统一对外发布。

2.2    项目覆盖范围

城市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人口100万(其中农业人口87万),总户数约30.8万户,辖21个乡镇、1个经济技术开发区,392个行政村。其中县城建成区面积为9.54平方公里。

从其他兄弟城市建设智慧化城市管理投入的情况来看,单位面积投入的资金还是比较大。从人员配备上看如果要做到精细化管理,每个监督员管辖的范围应保持在0.25平方公里以内;从数据方面看,目前市区面积9.54平方公里,总规划区内的其他非建成区还无法纳入市政管理范围。综合来看,智慧化城市管理建设要从多方面考虑,从实际出发,立足打好基础,统筹规划,逐步向横向(区域覆盖范围)和纵向(“小城管”向“大城管”)发展。

项目建设覆盖范围先从部件和事件管理、门前四包等做起,往后向地下管线、医疗保健、社区内部设施等方面开展工作。

 

2.3    项目建设总体目标

立足于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和方式的创新,依托现代信息技术,采用“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等多种方式,整合现有城市管理资源,搭建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标准化、精细化、动态化,保证城市运行中出现的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及时解决,实现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在此基础上建立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系统、人口精细化管理信息系统,逐步建立沟通快捷、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反映快速、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信息平台。

2.4    系统建设具体内容

图 2‑1系统建设内容

2.4.1      组织机构与运行机制建设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的组织架构。根据机构职能确定岗位和附属人员岗位,明确内设机构和岗位职责,并配备相应人员。

建立协同运行机制,明确各城管相关职能部门的职责、权限,规范业务流程,建立考评监督机制,实现长效管理。

2.4.2      标准规范建设

制定系统运行维护的相关标准规范。

2.4.3      数据普查与建库

依据建设部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 213-2005)要求,根据属地管理、地理布局、现状管理、方便管理、管理对象等原则,以1:1000地形图为基础,结合实际情况和差异化需求,对全县进行地理单元网格划分以及地理编码。开展公用设施、道路交通、环卫环保、园林绿化、房屋土地、市政工程公用设施及其它等部件普查。

2.4.4      城市管理数据库建设

建立数字城市管理数据库,其中主要包括城市管理空间数据库、城市管理业务信息库、系统运行维护数据库等。空间数据建设以地理框架、部件、事件建库结构为标准,对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城市单元网格数据、城市部件和事件进行建库,设计良好的业务信息数据库和运行维护数据库,为城市管理应用系统建设提供支撑。

2.4.5      智慧城管应用软件开发

根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督管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2005)要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技术方案,开发建设基础信息系统和扩展应用系统,基础信息系统包括:无线数据采集、监督受理、协同工作、大屏幕监督指挥、综合评价、地理编码、应用维护、基础数据管理和数据交换;扩展应用系统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喊话子系统、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全民城管子系统、广告管理子系统、专项普查子系统、车辆监控子系统。

另外,系统建设中要规划与共享平台的接口,保证将来建设共享平台后可以与之无缝对接。

2.4.6      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建立科学完善的数字城市管理监督评价体系,通过内评价和外评价两个方面,对城市管理问题发现到处理完结过程中的各个责任主体综合评价。综合评价从部门、城区、岗位三个方面进行。

从系统、数据、网络、应用等方面建立安全保障机制。

2.4.7      运行环境建设

进行监督指挥中心大厅、办公区、机房装修建设,采购安装大屏、服务器、网络等软硬件设备。保障系统建成后能正常运行,并发挥成效。

2.4.8      智慧化城市管理资源共享体系建设

基于政府信息化建设现有的网络和信息资源,构建城市管理资源共享体系,实现城市管理网络成员单位之间的数据共享及交换。

2.5    系统建设原则

2.5.1      规范建设原则

标准化、规范化是智慧城管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于数字化城管系统,系统设计和数据的标准化工作极其重要。在系统建设中应遵循国家行业标准或应用标准。对尚不形成标准的应尽量参照国家和相关规定执行。

2.5.2      整合资源原则

在系统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整合、利用已有的资源。挖掘、发挥已有的、分散的各类人力、软硬件设备、信息、环境等资源的潜力,通过立足实际,整合资源,降低系统建设成本,并且带动其它政府部门的信息化水平共同发展,避免“信息孤岛”、“数字鸿沟”现象的发生。

2.5.3      先进经济原则

在系统的总体设计上,借鉴各类系统的成功经验,同时注重考虑同类系统的建设教训,要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且成熟的技术,使得设计更加合理、更为先进,保障系统在较长时间内有较高技术层次。

尽可能利用现有设备和现有数据资源,新增软硬件设备在满足要求的前提下,优先采购国产设备和软件,节省系统的建设费用和运行费用。系统扩展和升级的费用要低。

2.5.4      全局前瞻原则

从“数字城市”和电子政务建设的全局和整体的角度“大处着眼”,前瞻性地考虑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建设。使系统成为“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充分发挥系统在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功能优化和部门业务协同、信息资源共享中的综合作用,减少城市信息化整体投资。

2.6    系统建设思路

2.6.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

充分消化和吸收全国兄弟城市建设智慧城管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数字”和“大城管”建设的全局和整体性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面向共享,预留接口,做好系统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系统建设以“小城管”建设作为切入点,首先满足城管执法局业务需求,为“大城管”运行积累经验,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单位,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

2.6.2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做到两优先:一是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要优先;二是覆盖范围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要优先。系统建设要立足解决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力争用最小的投入收到最大的成效。

2.6.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

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规划,随着“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地理信息资源需求将越来越大,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有利于减少信息化的整体投资。

因此,可以基于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硬件、网络和信息资源,构建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共享。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扩展专业应用系统,如视频监控、专项普查、门前三包等,实现四位一体、“平战结合”;并与各委办局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系统对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

2.6.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即将政府各部门的业务资源数据通过GIS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GIS系统的直观等特点。

图 2‑2“一张图”的模式

解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是城市整合信息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智慧城管系统的关键。在智慧城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运作体系、共享交换运行机制与健全的法律法规;预防出现资源信息“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及资源数据更新维护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数据及其相关各项信息的充分共享与应用。

3       机构设置及运行模式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但数字技术并不是全部,管理模式最核心的内容是其中包含的管理思想,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也不例外。技术概念的背后,是精细化的管理体系,是反馈系统式的管理流程,是民主化、人性化的现代行政理念。因此,要真正把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用好、用精,还要同步建立起系统的运行管理体系。

 

3.1    城管模式设计

城市管理新模式就是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整合应用多项数字城市技术,使用“城管通”,创新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创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两个轴心的管理体制,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细、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它进一步确定了城市管理空间、管理对象、管理方式和管理主体,是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管理技术和管理体制的整合和创新。

3.1.1      单元网格管理法

单元网格管理法就是在城市管理中运用网格地图的技术思想,以一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根据网格划分原则,将全县所辖区域划分成若干个网格状单元,由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所分管的单元网格(若干个单元网格可组成工作网格)实施全时段监控,同时明确各级地域责任人为辖区城市管理责任人,从而对管理空间实现分层、分级、全区域管理的方法。

单元网格管理法的作用体现在:创建了现代城市管理最基本单元网格划分的标准,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城市的管理对象(城市部件)定位到单元网格中提供了载体,实现了信息采集员和城市管理问题的准确定位;将原来的管理层面由四级责任人变为五级责任人,使管理责任进一步细化,为实施精确管理提供了可能;在管理空间的划分上,由每十几个人共同管理几平方公里,缩小为每人管理40-60万平方米,减少了流动性、盲目性,改变了游击式、运动式管理,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确管理的转变;为城市管理、规划、市政、建设、劳动社保和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了拓展空间。

3.1.2      城市部件管理法

城市部件管理法就是把物化的城市管理对象作为城市部件进行管理,运用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部件按照地理坐标定位到万米单元网格地图上,通过网格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对其进行分类管理的方法。城市部件管理法的作用体现在:通过地理编码技术,将城市管理内容具体化、数字化,使城市部件有序、精确定位,实现了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万米单元网格与城市部件对接,形成一个多维的信息体系,使对城市环境的精确管理成为现实;二者的结合为新模式奠定了一个多层空间信息架构;通过明晰城市部件分类,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

3.1.3      信息采集器——“城管通”

信息采集器是基于无线网络,以智能手机为原型,为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与传送而研发的专用工具。“城管通”使用可以使信息采集员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将城市管理问题的各类信息,通过无线网络实时发送到监督中心,实现了对城市问题的快速反应,为实施敏捷管理提供了信息采集和传递的保证;利用GPS技术和手机定位技术,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精确定位,提高城市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同时可以对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在规定区域内的工作状况进行有效监督,实现对信息采集员的科学管理。

3.1.4      创建两个轴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就是对原有体制进行革命性变革,通过整合政府的城市管理职能,建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负责监督和评价)和指挥中心(负责指挥、调度、协调),形成城市管理体制中的两个“轴心”,将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分开,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作为监督轴,将成立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为市政府负责城市管理监督与评价工作的专门机构。作为指挥轴,将成立城市管理指挥中心,为市政府主管城市综合管理和城市市政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的工作部门。

创新城市管理体制的意义在于:将监督职能剥离出来,使城市管理由一个“轴心”变成两个“轴心”,使城市管理系统结构更加科学合理,责任更加明确;可以整合管理资源,发挥专业部门间的协同效应,提高了整体效能,更加敏捷、有效地指挥调度,实现了从多头管理到统一管理、从单兵出击到协同作战的转变;在城市管理新模式下,使政府对城市管理信息的获取由被动听取转变为主动收集。

3.1.5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城市管理流程再造就是在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以及成熟信息技术综合应用的基础上,对工作程序进行科学优化和重新设计,建立面向流程的组织、人员和岗位结构,辅以相应的组织文化建设和激励约束机制,以较低的投入极大地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过去的城市管理流程:专业部门在巡逻过程中发现城市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现场进行解决,并登记处理情况。各专业部门对处理问题的情况分别于年底进行统计并向有关部门汇报,相互之间不太通气。这种管理流程由于缺乏监督,发现问题后要由本部门来处理,问题越多,工作量越大,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城市管理事项出现了“四个没人管”的弊端:发现问题快慢没人管,处理问题是否及时没人管,问题处置到什么程度没人管,形成不了及时、全面、系统的反馈和回流,政府对城市管理的整体情况无法进行系统、全面的掌握。

新模式通过建立七个环节的流程,与三个管理阶段即发现问题、任务派遣、处理问题相对应,从而克服了原有流程没有监督和回流以及速度缓慢的弊端,它的意义:通过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实现了信息的实时传递,由滞后变为实时;通过两个轴心的体制,将问题发现和处理的主体一分为二,使得流程得以改变,起到了监督激励、互动促进的作用;通过建立全市处理城市管理问题的整体案卷,使政府做到对全市城市管理的问题心中有数、统一调度、科学管理;使城市管理问题的反映有了“直通车”,减少了中间环节和管理层级,实现管理组织的扁平化;

3.1.6      全方位的评价体系

评价的内容主要是对工作过程、责任主体、工作绩效和规范标准进行评价。从区域评价、部门评价和岗位评价三个方面,对评价对象即城市管理信息采集员、专业管理部门、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四级责任主体进行综合考核评价。对每个对象都设计了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和三级指标三个层次,采用加权综合评分法,各指标均以五级计分法测评,再确定各指标在体系中的权重,然后按不同权重进行加总,得出总分,自动生成评价结果,并通过不同的颜色显示在相应的网格图中,予以公布,使其一目了然,作为考核业绩的重要内容之一。新的评价体系,呈现出动态性、实时性和阶段性的特点。

建立评价体系的意义:可以对涉及城市管理工作的各部门科学评价其绩效,使新模式更具有科学性;由于对挂帐问题采取用不同颜色显示在呼叫中心和指挥中心大屏幕上的方式,可以起到督促作用;有利于群众的参与和监督。

3.1.7      运用与整合多种数字城市技术

通过整合数字城市技术应用,以信息流调控人流、物流,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信息化、人性化、法制化和透明化,实现了数字城市技术应用领域的创新。

  • 利用网络技术,实现了有线网、无线网的互联,构建了城市管理新模式运行的基础设施平台;
  • 利用网格地图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区域的精细划分,创建了城市管理新的地理空间体系;
  • 利用地理编码技术,实现了城市管理对象在管理区域中的有序、精确定位;
  • 利用GIS技术,实现了图文一体化的协同工作应用环境;
  • 利用GPS技术,实现了“城管通”和城市管理对象的准确定位;
  • 利用RS技术,获得城市遥感图象信息,实现城市管理信息可视化;
  • 利用数据仓库技术,建设全市城市管理数据库群,实现海量地图数据整合;
  • 利用数据融合、挖掘技术,将城市管理对象按照不同时期、不同重点任意分类、组合,实现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查和城市管理评价体系数字化;
  • 利用关联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业务部门间的实时、动态、多人员的协同处理、并联工作;
  • 利用工具化技术,实现城市管理各类信息在线更新和维护。

综上所述,这七个方面创新点组成了城市管理新模式的主要内容,它们各有分工、互相依存,共同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管理法—-新模式的载体和基础:信息采集器—-新模式实现信息快速、敏捷传递的手段:多种数字城市技术的应用与整合—-再造全新的城市管理流程的技术支持;两个轴心—-实施新模式的体制保证;评价体系—-新模式科学、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推进器。

 

3.2    组织机构设置

智慧城管系统的机构建设,可采用“监指合一”的模式。建立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正科级单位,直属县政府领导,兼具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的职能。下设呼叫中心、办公室、监督考评股、指挥协调股、监督员管理股等,办公地点设在城管执法局,由局长兼任中心主任,主管副局长兼容中心副主任。

3.2.1      呼叫中心

负责信息采集审核立案、城市管理服务热线、受理群众有关城市管理工作的咨询和投诉,做好咨询投诉的登记、核实、交办、回复;负责制订和实施智慧化城市管理发展规划;推进城市管理信息资源整合,在技术上督促相关部门实现互联互通,减少管理层次,提供便民查询;承担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及终端的日常维护、应用开发、安全保障;负责处理日常事务工作。

3.2.2      办公室

负责文秘、督查、宣传、信息、信访、机要、档案、保密及印章的保管使用等工作;负责人事工作;负责财务工作;负责会议组织工作;负责行政事务及后勤保障工作;负责党务、工、青、妇、计划生育工作;负责组织议案、建议和提案的办理工作;负责机关文化建设工作;完成领导交办的其它工作。

3.2.3      监督考评股

负责中心的设备采购确认、人员培训和对信息采集工作的考核;负责对城市管理有关部门和设施管理机构的工作绩效考核;负责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及终端的日常维护、数据录入等。

3.2.4      指挥协调股

负责指挥中心的任务派遣,督促任务处理、接受任务处理反馈、检查结案和综合评定;按时将受理的相关信息派遣到相关责任部门,对未落实的案卷进行跟踪督查,对已落实的问题进行汇总、统计;协调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城市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街道办事处开展城市管理工作;负责对城市管理问题处理的核查,将责任部门反馈情况及时移交监督处。

3.2.5      监督员管理股

负责城市管理监督员的招聘、培训和管理;负责监督员绩效评价;负责制定监督员工作班次、责任区等。负责城管通手机的分发、管理、维护等工作。

3.3    系统运行相关人员设置

3.3.1      局领导

局领导主要针对城市管理中重大问题的处理给予指导,监督视察日常管理工作,对全县范围内部分影响严重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直接批示立案。

3.3.2      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

采用监督——指挥“双轴心”模式,另外设置监督考评股负责综合评价工作。具体角色设置建议如下:

  • 呼叫中心设置接线员4名、值班长1名、派遣员1名,其中值班长兼任呼叫中心负责人。
  • 办公室、监督考评股、指挥协调股各设置员工一名,兼任股长。
  • 监督员管理股设置股长一名,城管监督员50名。

3.3.3      专业部门

专业部门是整个城市管理流程中具体问题的处理单位,主要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和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发生联系,开展日常工作。

各专业部门应设置专人负责接收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派遣的案卷,及时指派部门员工处理问题并及时反馈问题处理结果。

3.4    管理制度建设

3.4.1      岗位管理制度

系统建成使用后,应制定各个岗位的职责说明书。

3.4.1.1  监督员岗位职责

在规定的工作时间和负责的工作区域内不间断地进行巡查,将在巡查中发现的城市部件或事件问题,立即用“城管通”报告管理监督中心。若有必要可以赋予一定的执法权,处理市容环境、街面秩序等简单的问题。还需按照监督中心的指令负责对案卷的实地核查任务以及专项普查任务等。

3.4.1.2  接线员岗位职责

接线员主要职责是对社会公众举报和监督员上报的问题进行受理登记,同时,接线员还负责对城市监督员发送核实任务。

3.4.1.3  值班长岗位职责

值班长主要职责是将符合立案条件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立案处理,并批转到指挥中心,负责核准监督员返回的核查结果,并把处理完毕的案卷结案归档,把核查未通过的案卷批转给指挥中心;对呼叫中心各案卷和问题进行统计,对超期或影响重大的案卷进行督办。

3.4.1.4  派遣员岗位职责

派遣员是城市管理指挥中心的重要岗位,负责指挥和协调城市管理相关部门,派遣问题处理任务,反馈问题处理结果。对立案后的案卷进行权属判断,并派发到相应的部门进行处理,并接收专业部门的反馈。

除制定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外,还应制定相关科室的职责说明书。各个科室根据自身业务,制定业务管理办法。监督中心还应制作部、事件手册,明确部件、事件的归属单元,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实现,作为部门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

3.4.2      问题派遣与联席会议制度

将问题案卷分为三类:一般、疑难、突发三类:

 一般案卷处理机制:坚持及时立案、及时派遣,日结日清;

 疑难案卷处理机制:坚持集体会商和现场办公;

 突发案卷处理机制:坚持深入事发现场、深入网格一线、深入专业部门,切实做到发现问题迅速、下达任务及时、处理案卷快捷。

城管监督联席会按月召开,由各相关专业部门主管领导参加,会议主要内容为对各部门城市管理部、事件的发生量和处理解决量、结案数、结案率、高发问题等的相关指标进行通报。并根据系统形成监督月报,每月向区领导、各专业部门发放。

3.4.3      技术管理制度

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转,除了技术上的保障之外,还需要加强技术管理。在系统运行中,容易忽略或不重视系统的软件备份、数据备份、安全防护等工作。这对于系统的抗灾害能力和灾害过后的恢复能力是极其重要的。建议在系统建设时就制定数据备份策略以及系统管理员、数据库管理员的安全审计、安全功能数据保护、脆弱性管理等制度,责任到人。在系统运行一段时间后,可委托第三方安全测评单位对系统的安全进行一次测评,并根据测评结果加强安全管理。

根据经验,应着重建立以下两个制度:

3.4.3.1  机房管理和安全管理制度

场地包括所有安全设施所安装、放置、涉及的物理空间,其中包括物理场的影响范围、移动设备的移动范围等。场地的安全应该保证:场地建立在安全的位置,不能被非正常影响和破坏(包括震动、挖掘、雷击、场效应、水淹、撞击、压盖等);场地的电源、空调等符合安全要求;场地不易被非法进入,不能被非法移动等等;场地、设备在紧急情况下能被快速地转移,具有相应的措施。

定期或在必要时进行风险评估、安全评估、系统维护。

3.4.3.2  基础数据管理和备份制度

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规定和备份策略。

加强数据介质的管理。介质管理应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按照制度执行。如光盘、磁带等应该进行编号,存放在指定地点并由专人管理。对于重要的介质建议保存多份,并采取异地存放的措施。

3.5    考核评价体系建设

建立统一的监督评价指标体系。加大对各专业管理部门派出机构的监督力度。县政府定期向社会及相关部门公布监督评价结果,并将监督评价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并结合行政执行力考核,将考核内容量化。

系统的考核评价分为部门评价、岗位评价以及区域评价。其中部门评价落实到专业部门的各个帐号,岗位评价落实到人。

在系统运行中,应制定《城市管理监督员监督考评办法》和《呼叫中心接线员、值班长、派遣员监督考评办法》等考核办法。

3.5.1      岗位考核

对监督指挥中心各岗位的考核评价。分为监督员考核评价、值班长考核评价、接线员考核评价、派遣员考核评价。考核的指标主要从办理的速度、质量、数量三个方面进行评价,百分制评分。

3.5.2      部门评价

对专业部门的评价主要从总案卷办理的速度、质量来评分,部、事件处理时限手册作为部门评价的主要依据。建议将部门评价的结果作为县政府机关行政执行力考核的一部分。

3.5.3      区域评价

评价单元网格、行政村、镇、县等,按不同周期进行评价,生成评价结果,并在地图上直观显示。

3.6    安全保障制度

3.6.1      网络

网络安全包括物理的和逻辑的网络安全。本系统中采用防火墙、路由器、前置机、访问代理、数据复制等措施隔离内外网数据流实现事前管理,并通过入侵检测软件、系统日志分析等实现事后管理(应该注意的是,所有这些手段都不能取代日常使用中对网络的正确配置和对这些软件的正确使用方法)。

3.6.2      系统

智慧城管专用网络应用系统中主要存在以下安全风险:对政务系统的非法访问;用户提交的业务信息被监听或修改;用户对成功提交的业务进行事后抵赖;服务系统伪装,骗取用户口令。 由于智慧城管系统可能面临使用专用网络对外提供WWW服务、E-MAIL服务、DNS服务等,因此也可能存在外网非法用户对服务器攻击。

根据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网络的业务和服务,采用身份认证技术、防病毒技术以及对各种应用服务的安全性增强配置服务来保障网络系统在应用层的安全。

建立统一的身份认证和授权管理系统:根据用户安全级别的不同,允许用户使用常规的“ID+口令”、“动态口令”、“指纹”和“证书”等多种身份认证手段,经过门户网站的用户管理系统或市级在线服务平台的用户管理系统,对用户实施集中的身份认证和权限管理。统一的身份认证系统应能实现单点注册。

提供加密机制:应用系统可建立基于PKI的信息传输加密机制,也可建立基于对称密钥的加密机制,实现信息传输的保密性。

提供数字签名机制,实现智慧城管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行为的不可抵赖性。

建立安全邮件系统:提供电子邮件收/发的身份认证、邮件信息的加密传输、数字签名和完整性检验等。

建立完整的安全审计和日志管理系统。

3.6.3      数据

数据的安全性包括数据库安全和相关服务系统的安全,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所有数据集中在中心数据库系统进行存放,中心服务器配备相应的备份和恢复设施。

数据库服务系统采用双机热备份结构,其中一台机器故障时另一台可以自动接管。

采用大容量基于SAN结构的磁盘阵列系统,实施RAID 5冗余措施。

3.6.4      应用

应用安全性主要指应用软件的安全机制和应用系统的安全设置,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3.6.4.1  内外网交换安全

在物理和逻辑层次上,采用一系列措施保证内外网的安全性。在应用层次上,Web服务器实现与核心数据库在网络拓扑上的逻辑隔离。配置上,IP地址可以设为不同的子网,从而让不同的子网无法直接连接,通过访问代理定期进行内外网数据交换,确保外界无法直接访问核心数据库。

3.6.4.2  软件程序安全设计

软件程序设计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

数据库连接由系统管理员进行配置,业务人员通过业务账号登录到系统,从而禁止用户直接连接到数据库系统,减少使用其他软件破坏数据的可能性。

 图属一体化数据库存储,图形与属性保持完全的一致性。

 通过事务处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

 通过触发器和规则实施数据的关系约束。

 数据库适度冗余设计,在尽量少冗余的情况下实现高可用性。

 数据输入校验,在数据录入时尽量减少不合理数据的输入。

4       标准规范建设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的目的是将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各类信息进行有序整合,使之服从于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实现系统建设和未来扩展有章可循。标准和规范体系也是“数字”建设共享城管信息的一个重要基础。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建设过程中,需要建设8大标准规范,分别是:《智慧化城市管理元数据标准》、《智慧化城市管理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智慧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则》、《智慧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智慧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交换标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管理规范》。

其中:

  • 《智慧化城市管理元数据标准》描述了数字化城管数据内容、组织与存储形式、数据加工单位等信息。
  • 《智慧化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标准》规定了数字化城管地理信息数据的分层、编码、数据结构以及图式等内容。
  •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定了结合了实际的智慧化城市管理业务流程;
  • 《智慧化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则》规定了的部件、事件分类标准和编码规范;
  • 《智慧化城市管理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定了的网格划分规则和编码标准以及单元网格划分情况;
  • 《智慧化城市管理地理编码规则》规定了的地理编码规则和地理编码情况;
  • 《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交换标准》规定了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给出了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接口,对需要和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对接系统的接口规范;
  •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管理规范》规定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运行管理规范,以及模式运行过程中需要做的各方面的工作,该标准是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高效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下面对各标准制定的要求做一个总体说明。

4.1    建设思路

智慧城管系统标准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为:在参照国内外行业标准、规范及研究成果基础上,深入调研实际需求和项目本身特点,广泛征求专家、学者以及实际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反复讨论、修改完善形成科学、实用的智慧城管系统标准体系。

 

各职能局业务、数据、系统需求(初步调研)
方案优化
现有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和规范
XX城市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求
数字城管系统标准体系(初步方案)
专家讨论
实践检验
深入调研
过程反复
最终方案

图 4‑1标准体系建设思路

4.2    建设内容

4.2.1      元数据标准

系统元数据标准应包括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和非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两大部分,地理信息元数据标准应在国家标准上扩展智慧城管专题地理信息形成。非空间信息元数据标准应重点描述非空间信息在数据库系统中的存储结构等内容。

4.2.2      地理信息数据标准

要建立的地理信息数据标准要在国家制定的《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要素分类与代码》、《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的基础上,结合的相关标准,参照国内其他兄弟城市的应用经验,本着方便应用、实现便利的原则来制定。

该标准要考虑未来智慧城管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共享的需求。

4.2.3      智慧城管业务流程标准

《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规定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处理城市管理部件、事件问题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过程。《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以住建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的规定为基础,规定了《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业务流程标准》的使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相关的术语和定义以及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业务处理流程。

4.2.4      部件、事件编码标准

城市管理的事件、对象和部件的编码应该依据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在此基础上,根据的实际,制定《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将规定城市市政监管信息化中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城市管理部件分类与编码、城市管理事件分类与编码和归属部门代码等技术要求。

4.2.5      单元网格划分和编码规范

的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要符合住建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实际,制定《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将规定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中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的术语和定义、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单元网格数据要求等技术要求以及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网格划分情况。

4.2.6      地理编码规范

单元网格的划分和编码要符合建设部颁发的《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要求,在此基础上,根据的实际,制定《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规则》。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规则》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基本规定和地点空间数据基本要求、地理编码规则(包括:基本地点名称规定、地点描述的分段组合规则、地点的地理坐标表示)以及基本地点名称示例(包括:行政区划基本地点名称示例、街巷基本地点名称示例、地片/区片基本地点名称示例、门(楼)牌基本地点名称示例、标志物基本地点名称示例、兴趣点基本地点名称示例)和规范的地点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包括:行政区划地点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门(楼)牌地点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标志物地点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兴趣点地点描述分段与组合示例)等。另外,《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规则》还给出了在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过程中的地理编码。

4.2.7      数据交换标准

在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的建设过程中,为了有效整合政府的现有资源,需要考虑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和其他委办局业务系统以及其他系统的整合问题,系统的整合势必要涉及到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问题,基于此考虑制定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交换标准》。

《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数据交换标准》以建设部《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为基础,规定了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的数据交换标准,具体内容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智慧城管平台相关接口、需要和智慧城管平台对接的系统接口要求以及其他部分内容。

4.2.8      运行管理规范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规范》是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运行的保障,是智慧化城市管理平台运行维护的“法规”性文件,智慧化城市管理模式建成以后,要严格按照《运行管理规范执行》。

《智慧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统业务运行管理规范》的主要内容包括标准的适用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各业务角色职责、机房管理员职责、信息系统维护人员职责、数据备份人员职责、安全维护人员职责、其他系统维护人员职责以及其他部分内容等。

5       系统总体设计

5.1    系统架构

数字XX总体框架

5.1.1      接入层

接入层包含了系统的服务对象、系统用户、以及需要与系统进行业务整合及数据交换的其他信息系统。总体来说,业务层可以分成以下几类:

  • 信息采集

信息采集是系统任务的起点和结束点。信息采集的主体是城管监督员,由城管监督员手持“城管通”手机,按照预定的规则在所辖责任区范围内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利用城管通进行信息搜集和上报。这些问题在经过政府职能部门或企业处理之后,还需要城管监督员进行现场核查,并将核查结果反馈到系统中。

信息采集除了城管监督员外,还包括广大的市民公众。公众可以通过监督中心举报电话,对发现的城市管理问题进行举报。监督中心根据举报的情况生成案卷,并由现在巡查的城管监督员发送核实任务,并根据反馈的核实结果决定是否立案。

  • 信息受理

信息受理层由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人员组成,是信息上报的受理登记中心,负责对整个信息流程的登记和管理。信息受理时需要对案卷的真实性、问题性质、严重等级等进行甄别,判断是否需要立案。因此,信息受理的目的是过滤出真正需要处理的城市管理问题,并按照问题性质进行立案。

  • 监督指挥

监督指挥部分城市管理专业人员、相关指挥领导、各级领导和人事部门组成。信息采集上报的问题,经过受理人员的确认后,进行正式立案,进入工作流程处理。任务反馈核查后,进行结案、销案和归档。

对信息处理层登记立案的事件进行分析,调度、指挥和协调各个专业部门。

主要负责监督案卷的处理流程,通过工作流系统对案件进行督办、催办。通过对系统信息处理层登记的案件进行统计分析,给各个专业部门和城市管理执法队员进行综合评价和考核。

  • 任务处理

任务处理层由各街道和专业部门组成,也包括纳入智慧城管系统的专业公司和企业。任务处理层主要接受指挥监督层的相应执行指令进行工作,并将工作处理结果反馈给信息处理进行登记。

  • 决策分析

决策分析层由各级领导组成,对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各专业部门进行工作催办;对城管监督员进行考核,对整个系统进行考核、统计分析、综合评价。

5.1.2      应用层

应用层包含了整个智慧城管的各大子系统和功能模块,主要分为两大部分: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扩展应用子系统。

  • 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

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包含了九大子系统,包括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数据交换子系统。

  • 扩展应用子系统

包括视频监控子系统、视频喊话子系统、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全民城管子系统、广告管理子系统、专项普查子系统、车辆监控子系统等。

5.1.3      信息资源一体化管理平台

该层次是整个数字的服务核心,是连接应用系统与基础平台的通道。主体部分由服务总线和数据共享平台构成,涵盖了各类标准服务接口、注册组件、权限控制、工作流服务、数据访问引擎等模块,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和基础。

5.1.4      数据层

包含了城管业务库、基础数据库两大部分。其中地基础数据库是基础,也是共享平台管理的对象,智慧城管系统以及其他业务系统等都通过共享平台访问基础数据库

数据库建库涉及到数据库设计、数据普查等多方面的工作,数据库是整个系统的灵魂,因此数据层对系统尤为重要。

5.1.5      基础软件层

基础软件层主要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及GIS平台等。基础软件层为整个系统提供基础软件支撑。因为基础软件的选型和配置,对系统的稳定运行至关重要。

智慧城管系统的数据库建议采用Oracle11g数据库,这也是全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政府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数据库,其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是有目共睹的。

GIS平台可以采用国产SuperMap平台。SuperMap是全球最大的专业GIS厂商,拥有强大的研发团队和良好的售前售后技术支持团队。SupermapGIS产品不仅拥有完整的GIS数据采集、管理、发布解决方案,而且产品本身的性能、易用性、可靠性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SuperMap产品的跨平台能力是目前全球最好的,能够完美的支持Windows、Linux、Unix操作系统。

5.1.6      硬件与网络层

硬件及网络是系统的硬件基础,稳定可靠的硬件设备及通常的网络链路能够保障系统的高效运行。硬件与网络层主要包括无线通信网络、千兆局域网及互联网等网络以及服务器、磁盘阵列等硬件设备。

5.2    业务流程设计

业务流程

5.2.1      城市管理问题采集

城市管理问题主要包括城市部件(如各类井盖、路灯、标志牌、绿化设施等)、城市事件(如小广告、垃圾渣土、突发事件等)两大类。城市管理问题的采集是整个案卷处理流程的起点。

问题采集人员主要包括城管监督员及市民。城管监督员手持“城管通”手机,在所辖的责任区内对所有网格进行巡查,一旦发现问题,通过城管通的GPS+LBS功能定位当前位置,如发生的是事件问题,则定位事件位置;如发生部件问题,则定位部件,并选择问题类别,同时附加现场照片或视频等。完成问题采集后,监督员将问题上报至系统,由系统进行下一步处理。

城管监督员是问题采集的主体,因此对监督员的管理十分重要。系统运行时,需要根据案卷频发位置等实际情况合理划分责任区及安排监督员。

广大市民也可以通过电话举报、网上举报等方式向系统上报问题,系统在接受到市民举报问题后,将向现场的城管监督员发送问题核实信息,一旦核实属实,系统进行正式案卷处理环节。

5.2.2      登记立案

登记立案环节是问题处理的第一个环节,即问题采集后的第一个环节,由监督中心接线员办理。通过电话、网站等途径上报的各类问题,由监督中心统一进行登记,根据各类问题的立案标准进行立案或注销操作。立案前接线员会将问题信息补充完整以便下一环节处理。

经过立案的案卷,表示该问题确实存在并且需要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该案卷可以进入下一环节。

5.2.3      任务派遣

立案后的案卷,由监督中心转发到指挥中心派遣员处。派遣员根据案卷的性质(大小类)等情况,将案卷派遣到相应的权属部门。

5.2.4      协调处理

专业部门在接受到案卷后,协调相关人员去现场处理问题,同时对处理过程进行记录。

案卷的处理时间应符合相关规定,如办理时间超出规定时间,则视作超期案卷,在相关的考核评价中应做扣分处理。

5.2.5      办事反馈

专业部门对事件处理完成后,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办事反馈,将案卷及处理过程记录反馈至指挥中心。

5.2.6      核查结案

指挥中心接受反馈的案卷,对办理过程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提交监督中心核查并结案。

至此,案卷处理的整个流程已经完成,市民举报问题或申请的服务都应该得到圆满解决。

5.2.7      评价分析

评价分析主要包括综合评价和统计分析两部分。综合评价是对专业部门、各办理岗位的案卷办理工作的一个考核,主要考核指标有案卷办理数量、办理质量、办理效率等。综合评价结果可以作为各部门及各岗位工作人员工作能力的参考,并促进城管服务工作的提升。

统计分析主要对案卷的类别、事发位置、事发时间等情况进行统计,以进一步摸清城市管理问题的发生规律以及市民的服务诉求主要集中于哪些方面。统计分析功能可以为领导提供一定的辅助决策能力,为提升城市面貌、提高居民满意度提供支持。

5.3    系统接口

5.3.1      无线数据传输接口

无线数据传输主要指无线数据采集器与数据库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使用无线数据采集工具,将采集到的城市事(部件)的相关信息,包括事(部)件的类型、相关图片、录音资料以及位置坐标等信息通过数据传输技术传至服务器。

无线终端与服务器端的数据传输应该支持HTTP超文本数据传输协议,能够实现文本、图形、图像以及声音等信息的传输。应满足以下要求:

1.支持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2.支持数据无线传输技术。

3.支持传输数据加密功能。

4.网络通信质量稳定,信息传递成功率在99.9%以上。

5.与服务器进行数据交换和传输的并发用户数应能保证系统正常工作。

6.单次数据无线交换和传输时间小于30秒。

5.3.2      采集器、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无线数据采集器在智慧城管系统中主要负责数据采集、核实、核查工作。

受理子系统是无线数据采集器和协同工作子系统的纽带,有任务上传下达的作用,即:将无线数据采集器的请求和响应传递给协同平台子系统,同样,将协同平台子系统的请求和响应传递给无线数据采集器。

协同平台子系统在智慧城管系统中是业务处理单元,负责事件的立案、派遣、核实、核查、案卷归档等操作。

采集器、受理子系统与协同工作子系统接口

 

5.3.3      采集器、协同工作子系统与地理编码子系统接口

5.3.3.1  接口模式

无线多媒体内容接口由于和业务相关,接口功能复杂,内容丰富,并扩展需求大,因此采用SOAP OVER HTTP的Web Service接口。短信接口、彩信接口和无线定位接口也都采用SOAP OVER HTTP的Web Service接口提供给协同平台,这样协同平台可以和调用无线多媒体内容接口一样使用短信和无线定位接口。同时,考虑到协同平台可能已经使用过中国移动的短信、彩信和无线定位等xml形式接口,本平台也允许协同平台参照本规范中的短信、彩信、定位的xml接口规范接入到本平台。

协同平台业务消息接口,采用HTTP POST XML接口,由协同平台按照本定义的XML接口规范实现,该接口由平台访问。平台不需针对不同协同平台业务实现不同的接口,保证平台的业务扩展能力。

5.3.3.2  功能接口设计

功能接口清单

接口 类型 调用/实现 说明
任务通知消息 消息 SP 调用 SP向平台发送任务消息,可以包括多种类型消息,如:新任务,核实,核查,或更新人员信息等
获取任务ID 操作 SP 调用 任务号由平台和终端间形成并分配,SP需要调用该接口得到任务号(ID)。
获取人员在岗信息 操作 SP 调用 SP向平台获取人员在岗信息
获取事件信息 操作 SP 调用 SP向平台获取事件的详细内容
获取多媒体信息 操作 SP 调用 SP向平台获取具体的多媒体数据
获取文本位置描述 操作 SP 调用 SP向平台获取位置数据对应的文本位置描述。
获取单键拨号记录 操作 SP调用 SP向平台获取人员的单键拨号记录
事件通知消息 消息 SP 实现 平台向SP实现的接口发送事件通知消息。消息格式参见下面具体的xml定义。凡是属于多媒体内容变化的消息都属于事件通知消息,如:新事件表单上报,新事件表单修改,新多媒体上报,多媒体追加,人员位置更新,人员在岗更新等。
提供任务信息 操作 SP 实现 平台向SP获取指定任务号的具体任务信息
提供人员信息 操作 SP 实现 平台向SP获取所需的某人员的部分配置信息
提供文本位置描述 操作 SP实现 平台向SP获取某个位置数据对应的文本位置描述
坐标转换接口 操作 SP实现 SP平台通常时使用非经纬度数据,平台用该接口请求SP进行无线定位经纬度到SP业务系统坐标的转换。

 

5.3.4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与其它各子系统的接口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是整个智慧城管系统的显示、监督、指挥中心,实现对视频监控信号、卫星电视信号、计算机网络信号、GIS电子地图、GPS卫星定位信号及各种计算机图像信息的综合显示,形成一个查询准确、显示全面、操作便捷、管理高效、美观实用的信息监控管理系统,各子系统的软件接口必须符合相应的国际、国家标准才能与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无缝连接。

5.3.5      其他接口

系统提供与其他业务系统的标准化接口,以进行业务数据交换。

 

6       智慧城管系统数据库建设

6.1    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组成

6.1.1      城管基础数据库

6.1.1.1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为数字化城管系统的基础数据库,主要由1:1000地理空间框架数据、1:2000和1:5000遥感影像数据、1:2000和1:5000数字高程模型数据、地名地址数据以及POI数据五部分组成。

按照关于地理要素的国家标准和数字化城管的建设要求,基础地理信息要素必须包括水系、居民地及设施、交通(铁路、城市道路、公路等)、境界与政区等几类要素。

6.1.1.2  机构与人员数据库

机构与人员数据包括部门表、部门关系表、职务表、角色表、员工表、员工与角色关系表、部门员工表、员工职务关系表、角色关系表。用于对部门和人员的组成进行描述,可以描述部门、人员、职务、角色之间关系及其变化,如职务的升迁、人员的调动,通过角色确定员工的权限,为信息授权服务。机构与人员数据可以独立于流程管理,同时又为流程管理提供基础。

6.1.1.3  工作流数据库

工作流数据库主要包含3个表:流程数据表、流程定义数据、流程实例数据

流程数据表主要基于工作流技术实现茂名市政府跨部门的业务流程统一管理,包含了流程定义数据和流程实例数据。

流程定义数据包括流程定义表、子流程定义表、活动定义表、路由定义表、条件表、业务用语表、受理类型表、资料定义表等,用于业务流程的定义。

流程实例数据包括流程实例表、子流程实例表、活动实例表、路由表、项目资料表、资料内容表、异常处理表等,用于按业务流程定义记录实际业务流程的过程数据。

6.1.1.4  元数据库

元数据(MetaData)是关于数据的数据,即关于数据的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特性的信息。元数据是使数据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之一,其作用如下:

它帮助数据生产单位有效地管理和维护数据;帮助用户了解数据,以便就数据是否满足其需求作出正确判断。

提供通过网络对数据进行查询检索的方法或途径,以及与数据交换和传输有关的帮助信息;提供有关信息,以便用户处理和转换接受外部数据。

提供数据生产单位数据存贮、数据分类、数据内容、数据质量、数据交换网络及数据销售等方面的信息,便于用户查询检索。

系统元数据包括空间数据的元数据和非空间信息的源数据。在建设系统管理信息数据库时,元数据标准的制定是数据库建设的主要指导方向之一。

空间元数据包括:

  • 数据源级元数据
  • 数据集级元数据
  • 数据字段级元数据
  • 常量型元数据

非空间信息的元数据(一般称为数据字典,但是“元数据”包含更加广泛的内容)包括主要描述、映射、枚举三种类型的元数据项,描述和应设在应用中可以归为同一种类型。非空间信息的元数据信息主要实现为关于所有字段描述表

非空间信息元数据包括:

  • 映射型元数据
  • 枚举型元数据

 

6.1.2      城管业务数据库

6.1.2.1  地理编码数据库

基本地点名称类型可分为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地名地址数据库中地点描述应优先使用相对固定和定位精确的基本地点名称,优先级如下表所示。可使用一种以上的地点类型描述,级别较低的地点类型宜作为规范地点描述中的补充说明。

地点描述优先规则

序号 优先级 地点类型 地点子类优先顺序
1 1 门(楼)牌地址
2 2 标志物地址 纪念地与建筑物、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
3 3 兴趣点地址 沿街门脸招牌名称、厕所
4 4 街巷名称
5 5 地片、区片 小区名称、地片名称
6 6 行政区划 市、区、街道、社区、单元网格

按照住建部规范的要求,地理编码普查要求如下:

  • 区域地名

区域地名应包含市、区(县)、街道(乡镇)、社区(居委会、村)信息和单元网格信息。

区域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与标准地名一致,是描述该区域名称的最小单元。

区域可通过代码信息进行坐标的匹配,其编码规则应符合CJ/T 213的规定。

  • 地片与小区地名

地片与小区地名应包含地片名称、居住小区名称的信息。

地片与小区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准地名,是描述地片、居住小区的最小单元。

  • 街巷地名

街巷地名应包含有地名标牌的街巷等。

街巷地名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街牌和巷牌标示的汉字名称,是描述街巷地名信息的最小单元。

  • 门(楼)牌地址

门(楼)牌地址包括门牌地址和楼牌地址。

门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院)];楼牌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楼]。

符号[]表示地点描述内容;符号|表示分段;符号/表示或者;()表示可选内容。

  • 标志物地址

标志物地址应包括以下内容:

  1. a) 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与建筑物,包括建筑物、广场、体育设施、公园绿地、纪念地、名胜古迹等;
  2. b) 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与院落,包括医院、学校、单位等;
  3. c) 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包括桥梁、道路环岛、交通站场等。

标志物地址的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标志物的标准名称,应能唯一标识特定地点。

  • 兴趣点地址

兴趣点地址应包括沿街巷及小区中具有地理标识作用的店铺、公共设施、单位和建筑等。

基本地点名称应为描述该兴趣点的最小名称单元。兴趣点地址应按以下方式唯一标识特定地点:[街巷名称/小区名称 | 兴趣点]。

注:符号[]表示地点描述内容;符号/表示或者;符号|表示分段。

6.1.2.2  单元网格数据

根据建设部标准的要求,在单元网格划分了以后,为每个单元网格定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变更后的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单元网格编码由14位数字组成,依次为:6位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代码、3位社区代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内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单元网格属性数据结构表设置如下表:

单元网格属性结构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说明
1 单元网格编码 BGCode char 14
2 面积 BGSqua integer 8
3 初始时间 ORDate date 8
4 变更时间 CHDate date 8 第一次划分时为空项
5 备注 Note char 100 需要特别注记的内容,如变更原因、变更前编码等

6.1.2.3  城市部件数据

城市管理部件分类按大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环卫环保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类共六大类部件。各大类包括的小类如下:

公用设施类:包括自来水、污水、电力、燃气、热力、电信、有线电视、公安、消防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电话亭、报刊亭、自动售货亭、信息亭、邮筒、健身设施、变压器、电闸箱、电信交接箱、电杆。

道路交通类:包括立交桥、过街天桥、跨河桥、地下通道、路名牌、护栏、交通标志牌、交通控制箱、公交站亭、出租车站牌、停车场、存车咪表、存车支架。

环卫环保类:包括垃圾楼、公共卫生间、公厕指示牌、化粪池、果皮箱、大气环境监测塔。

园林绿化类:包括古树名木、绿地花卉、行道树、花钵、城市雕塑、街头坐椅、树池口。

房屋土地类:房屋院落门牌、户外霓虹灯灯箱、广告牌匾、人防工事、宣传栏。

其它类:重大危险源、工地、河湖堤坝。

按建设部标准,城市管理部件代码共有16位数字,分为四部分:市辖区代码;大类编码;小类编码;流水号。具体格式为:

市辖区代码为6位,按照GB/T2260标准执行。

大类编码为2位,表示城市管理部件大类。具体划分如下:

01-06分别表示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环卫环保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及其它类。

小类编码为2位,表示城市管理部件小类,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依照城市管理部件小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流水号为6位,表示城市管理部件流水号,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依照城市管理部件定位标图顺序从000001——999999由小到大编写。

城市管理部件属性项及值域要求如下表所示:

城市部件基本属性结构表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说明
1 标识码 ObjCode char 16 部件编码
2 名称 ObjName char 30
4 归属部门 DeptName char 60
5 所在万米单元 GBCode char 12
6 位置描述 ObjPos char 30 街道、胡同、院落、小区、门牌、楼号、门店名称
7 状态 ObjState char 30 完好/破损/丢失/占用
8 现势性 ObjUseState char 30 在用/作废
9 初始时间 BeginTime Date 10 YYYYMMDD
10 变更时间 EndTime Date 10 YYYYMMDD
11 源比例尺 MapScale Number 位置来源于某种比例尺的数据,取比例尺分母
12 备注 Memo char 100

 

部件的基本属性项和值域要求

序号 属性项 定义与值域范围 约束/条件
1 标识码 部件的标识码 必选
2 名称 部件的标准名称 必选
3 归属部门 部件的责任单位 必选
4 所在单元网格 单元网格代码 必选
5 状态 完好/破损/丢失/占用 必选
6 现势性 在用/作废 必选
7 初始时间 YYYYMMDD 必选
8 变更时间 YYYYMMDD 必选
9 源比例尺 位置来源于某种比例尺的数据,取比例尺分母。 可选
10 数据来源 实测/地形图/其它 可选

部件属性应有足够的扩展属性项,以满足设施的管理需求。在表3规定的属性项基础上,可根据行业特点和专业需要,增加相应的属性项。基本属性结构参见下表:

部件基本属性结构表

序号 字段名称 字段代码 字段类型 字段长度 说明
1 标识码 ObjCode char 16 部件编码
2 名称 ObjName char 30
4 归属部门 DeptName char 60
5 所在单元网格 BGCode char 14
6 位置描述 ObjPos char 30 街道、胡同、院落、小区、门牌、楼号、门店名称
7 状态 ObjState char 10 完好/破损/丢失/占用
8 现势性 ObjUseState char 6 在用/作废
9 初始时间 ORDate Date 10 YYYYMMDD
10 变更时间 CHDate Date 10 YYYYMMDD
11 源比例尺 MapScale number 5 来源于某种比例尺的数据,取比例尺分母
12 备注 Note char 100

“状态”字段,即现状情况,按完好、破损、圈占、丢失四种情况填写。其中:

“完好”表明部件基本保持原来面貌,能正常发挥使用功能;

“破损”是指部件有严重破坏痕迹,不能正常发挥使用功能;

“圈占”是指部件其上部及周边有堆积物、覆盖物等使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的,或者对其他部件功能的发挥产生严重影响的,如报刊亭、宣传栏等占用盲道的;

“丢失”是指部件全部丢失或重要部分缺失的,如井盖丢失而井圈存留。

有些部件可能需要填写两种或以上情况,几种情况之间以空格分割。如报刊亭本身完好而其占用了盲道,应填写“完好”和“圈占”,前者表示其本身的状态,后者表示其对其它部件的影响状态,还应在备注栏里注明被圈占部件的名称。

6.1.2.4  城管事件数据库

城管事件基础大类分类包括5类: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综治类事件扩展大类包括4类:社会治安、群体性事件、一般矛盾纠纷、不稳定性因素;另外,综合防灾减灾类大类包括4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

事件小类分类情况如下:

市容环境类包括:私搭乱建、暴露垃圾、积存垃圾渣土、废弃车辆、废弃家具设施、干道保洁、胡同保洁、绿地保洁、非装饰性树挂等9种。

宣传广告类包括:非法张贴小广告、违章悬挂广告牌匾、占道广告牌、街头散发小广告等4种。

施工管理类包括:施工扰民、工地扬尘、道路破损、道路遗撒、施工废弃料、无证消纳渣土等6种。

突发事件类包括:路面塌陷、自来水管破裂、燃气管道破裂、下水道堵塞等4种。

街面秩序类包括:无照经营游商、流浪乞讨、占道废品收购、店外经营、机动车乱停放、非机动车乱停放、乱堆物堆料、黑车拉客、露天烧烤、商业噪音等10种。

事件分类代码采用数字型代码,共有10位数字,分为三段,代码的第一段为6位数字,表示县级及县级以上的行政区划;第二段为2位数字,表示事件大类;第三段为2位数字,表示事件小类。

具体格式为: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        □□        □□

第一段的6位代码统一使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国家标准。

第二段的2位代码为本标准事件大类首次使用。具体划分如下:

01-05分别表示市容环境、宣传广告、施工管理、突发事件、街面秩序。

第三段的2位代码为本标准事件小类首次使用,具体编码方法如下:

依照事件小类从01——99由小到大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事件的属性项要明确反映其责任归属部门,便于城市管理者及时处理事件,减小事件所带来的损失和危害。同时,要准确反映其位置,也有利于城市管理者及时做好周边地区的预防工作。

事件属性项及值域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事件的基本属性项和值域要求

序号 属性项名称 定义与值域范围 约束/条件
1 代码 事件的代码 必选
2 名称 事件的标准名称 必选
3 归属部门 事件的责任单位名称 必选
4 问题位置 事件的地址名称 必选
5 所在单元网格 事件所在单元网格代码 必选

6.1.2.5  城市案卷数据库

记录无线采集终端上报的以及网络、电话举报等手段采集的城市部件或者事件问题。包含案卷的多媒体信息。

6.1.2.6  考核评价数据库

考核评价数据包括岗位评价数据、部门评价以及区域评价数据。岗位评价包含监督员考核评价数据、接线员考核评价数据、值班长考核评价数据、派遣员考核评价数据。部门评价包含纳入到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委办局处理案卷的评价数据。区域评价包含按照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四级评价体系,对地域发生案卷的评价数据。

6.1.2.7  统计数据库

按照案卷发生时间、类别、位置、部门、办理状态的统计完成的案卷统计信息。还包括按照部件类别、数量的统计数据。

6.1.2.8  移动终端服务数据库

包含移动终端的提示、提醒,公文服务、定位服务、短信等数据。

6.1.2.9  多媒体数据库

多媒体数据库组成

多媒体数据库主要包括:多媒体视频、多媒体语音、多媒体图片、相关资料。

6.1.2.10  视频摄像头数据库

包括固定视频摄像头、移动视频摄像头数据,记录摄像头类型、编号、位置、状态、操作类型等信息。

6.1.2.11  实景三维影像数据库

存储实景三维影像。

6.1.2.12  门前四包数据库

存储了纳入门前四包范围的所有商店、写字楼、宾馆等单位的数据,包括单位基本信息、四包范围,四包情况等数据。

6.1.2.13  广告数据库

存储所有广告牌匾、灯箱等数据,包括基本信息、位置等。

6.1.2.14  专项普查数据库

存储专项普查数据,包括下发指令、上传的结果等。

6.2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

6.2.1      单元网格的定义

单元网格数据是指根据一定规则划分的城市管理基本管辖责任单元数据。单元网格数据可为人的活动的地理单元数据、未开发的山体或河流水域等的自然地理单元数据、城市住宅区或商业区的居民社区管辖的片状地理单元数据、高速公路、铁路等特别管辖的带状地理单元数据等等。单元网格是城管部件和城市管理事件的空间定位和管辖职责分割的单元,是城市管理对象定位的基准之一。在划分上单元网格需要覆盖城市的每一寸土地,没有盲区。单元网格数据的形成包括地理空间划分信息数据的形成和网格编码数据的形成。

6.2.2      单元网格划分

按照建设部发布的国家行业标准《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T/T213-2005)的要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和各部门的差异化需求,对进行地理单元网格划分,并绘制单元网格图集。

在单元网格划分的原则上,结合的实际主要遵循以下原则:

  • 属地管理原则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遵循现行的行政管辖的层级,从街道办、社区、单元网格分三个层次;单元网格的最大边界就是社区界,一般不应跨社区边界。

  • 地理布局原则

按照城市中的道路、住宅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绿地、广场、桥梁、空地、河流、山丘、湖泊等自然单元布局进行划分;以社区外边界线为界进行划分;以道路中心线为划分界线;如果是山体,以山脊线为划分界线。

  • 现状管理原则

为兼顾建筑物、管理部件的完整性,便于有效管理,单元网格的边界不应穿越建筑物、管理部件。

  • 负荷均衡原则

网格划分要考虑单个监督员工作负荷的可管辖单元范围,兼顾城市部件密集程度及事件发生频度的差异,对于位于建成区且实行徒步巡查的网格,以该网格内巡查道路总长度8公里左右确定网格边界及面积;对于非建成区或采用车巡的网格,单元网格的面积范围可扩至200万平方米左右。

  • 方便通达原则

为方便管理的实施,应尽可能使管理路径便捷,同时考虑采用步行或借助交通工具的容易通达性。 统一开放原则 单元网格的设计划分,不仅适用于城市管理工作,也要考虑能为治安管理、医疗急救、专项普查、城市应急响应等多领域的拓展应用提供兼容操作平台。每个单元网格,既是市民进行日常生产生活的地理单元,也可作为大城管决策分析应用的地理单元。 无缝拼接原则 单元网格的划分既不能有缝隙,也不能重叠。 相对稳定原则 单元网格的划分宜保持查对稳定。

6.2.3      单元网格编码

每个编码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具有唯一性,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由于是处于发展中的县城,单元网格的边界和数量可能会随建成区的不断扩展而进行适当调整,因此在进行单元网格编码时要考虑将来可能出现的网格拆分和网格合并等情况,为可能新增的网格预留码号。

单元网格的顺序码在空间上均按照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原则进行编码。

6.2.4      单元网格图集编辑

单元网格图集在地形图基础上按划分原则进行,划分之后的单元网格上都附有网格编码,并打印成图。每一个单元网格在图集中都有属性说明。

6.3    数据处理和入库

6.3.1      数据移交

数据移交是指数据由外业提交到内业的过程,此过程责任重大,每一步都必须仔细认真。检查确保数据的质量,备份确保数据的安全。整个移交过程必须有专人单独负责,一般由数据保管员负责,避免数据外泄。

6.3.1.1  接收检查

原始数据接收由双方数据保管人员及项目负责人来负责,由于项目最终成果源于对原始数据的加工加之数据的特殊性,数据移交的过程需细致、谨慎。

在移交工作前,有必要对移交的数据做以下相关检查:

  • 对数据文件格式的检查;
  • 对数据比例尺的检查;
  • 对数据文件数量的检查;
  • 对文件完好率的检查;
  • 对文件名的检查。

如果有条件的,还可以使用作业软件对文件内容依照相关标准对原始数据质量进行检查。

如果数据量多不能一次移交的可以分多次多批移交,但是每次移交的程序不能缺少。数据检查后根据检查的结果决定是进行数据移交还是退回返工。

6.3.1.2  移交

接收检查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数据移交工作了。为明确数据保管职责,移交时必须根据移交数据的内容、载体、移交人员、时间、地点如实填写《数据移交工作流程表》,一式两份,移交完毕后由双方人员签字盖章。

6.3.1.3  备份、入网

项目数据保管员在拿到数据后使用刻录光盘及移动硬盘对数据做镜像备份,如果有条件的应一式两份异地保管。

备份完毕后,数据保管员将全部原始数据通过文件服务器拷贝至数据工作站。移交过程至此结束。

6.3.2      格式转换

因为由外业提交上来的成果多为测绘部门通用的DWG格式,为满足GIS系统的实际需求,需要在具体处理工作开始之前运用SuperMap Deskpro 中的数据转换模块对数据格式进行转换,以方便后续的处理以及入库工作。

6.3.3      地形数据处理

6.3.3.1  提层作业

提层作业将从提交数据中分别提取出以下几个图层:地名点、标志性建筑物、门牌号码、道路边线、道路中心线、河流边线、道路面、河流面、建筑物。 提层作业是整个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阶段,作业难度最大,花费时间也最长。作业成果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今后的检查和修改工作的难度。

6.3.3.2  分块拓扑检查

各图层的提层作业完毕后,就要对其进行软件自动检查,以确保前期工作的数据质量。拓扑检查的目的是用软件自动检查的方式对地形图中点、线、面的类似悬挂、重叠等规则性绘图错误进行检查并标注,然后再通过人机交互一一更正,本次分块拓扑检查主要是运用SuperMap Deskpro的拓扑分析模块对道路边线、道路中心线、河流边线层等图层中相关错误进行自动检查并更正。

6.3.3.3  拼图

完成了数据的提层、修整和质检工作后,需要将各工作区块拼成一幅完整的地形图。

6.3.3.4  单层整图拓扑检查

图幅拼接中的很多问题是仅靠人工无法判断的,因此我们需要设定检查条件通过机器来检查,这样不仅能够提高效率,同时能够确保不会发生人为原因的遗漏。

6.3.4      网格数据处理

6.3.4.1  万米单元网格的划分与编码

单元网格是指智慧化城市管理的基本管理单元,是基于城市大比例尺地形数据,根据智慧化城市管理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则划分的、边界清晰的多边形地理区域。

6.3.4.2  监督网格的划分与编码

监督网格是指在单元网格基础上建立的城市管理监督责任区域,是城市管理监督员的基本工作区域。

监督网格以划分的单元网格为基础,将相邻或相近的几个单元网格划分为一个监督网格,划分时应考虑实际地理范围和方便监督责任人的实际工作。

6.3.5      部件数据处理

部件数据作业主要包括图形和属性两方面,其中部件的空间位置以及要素类型参照标准进行操作即可,部件的属性信息主要包括:标识码、主管部门、所在单元网格等。

7       智慧城管应用系统建设

7.1    智慧城管基本子系统

7.1.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是智慧城管平台的信息采集终端子系统。主要用于实现监督员在自己管理的单元网格内巡查过程中向监督中心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该系统依托移动设备,采用无线数据传输技术,通过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体系、地理编码体系,完成城市管理问题文本、图像、声音和位置信息实时传递。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由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软件和无线数据采集服务端软件两个部分组成。

7.1.1.1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技术方案

采取基于Windows Mobile的智能手机,如多普达系列。采用GPRS技术进行数据传输。可外接GPS模块进行快速准确定位(为系统提供高精度定位预留接口),系统安装嵌入式GIS应用系统,实现常规的查询定位、路径分类等功能。

在系统服务端开发无线城市事件发布软件和信息查询系统与无线移动终端对接。

移动终端需开发的软件系统模块如下:

  • 嵌入式GIS位置查询与定位模块。
  • 电子表单报送模块。
  • 多媒体信息采集与数据数据上传模块。
  • 基于GPS的快速定位模块(预留接口)。
  • 数据加密与解密模块(通讯服务商提供)。

服务器端配置的软件系统模块如下:

  • 无线信息接受与发送模块。
  • 部件地理编码查询定位服务模块。
  • 数据加密与解密模块(通讯服务商提供)。
  • 无线事件和指挥调度信息发布模块。

 

图 7‑1 移动终端服务子系统主要功能界面

7.1.1.2  无线数据采集终端软件功能设计

系统能对现场信息进行快速采集信息,以智能拍照手机为原型,输入城市地图网格化编码、事件编码等表单内容,并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事件处理中心。该类用户使用的移动服务终端具备接打电话、短信群呼、信息提示、图片采集、表单填写、位置定位、录音上报、地图浏览、单键拨号、数据同步等10项主要功能。在新模式中,监督员使用信息采集器,对城市部件(事件)问题进行拍照、录音,然后再填写表单,通过城市管理特别服务号,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送信息,实现与城市管理监督中心之间的信息实时传递。

 

图 7‑2 城管通系统界面

       1)问题上报

城市管理监督员使用问题上报功能,将管理区域中发生的问题通过“城管通”报告给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在报送表单的同时,城市管理监督员还可以附带事(部)件发生地区的地图、照片和声音信息,使报送的问题更精确、直观。主要功能:

问题上报包括事(部)件类型选择、位置选择、照片选择和声音选择:

事(部)件类型选择:用户要通过选定类型、大类和子类,逐步细化事(部)件的上报具体内容。

  • 地图选择:主要功能包括网格定位、位置选择、地图放大和地图缩小。
    • 网格定位:输入一个网格号,系统将地图定位到该网格号所代表的万米网格单元。
    • 位置选择:返回用户选择的部件和位置。
    • 地图放大:进行放大地图的操作。
    • 地图缩小:进行缩小地图的操作。
  • 选择照片:选择与事(部)件相关的照片,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提供事(部)件的图片信息。
  • 选择声音: 选择与事(部)件相关的声音,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提供事(部)件的声音信息。

 

图 7‑3 问题上报页面

       2)我的任务

该栏目用来显示当天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给城市管理监督员的任务信息,要求城市管理监督员执行任务并作出回复。任务包括结案核查和问题核实两种类型。结案核查是要求城市管理监督员核实某一上报的问题是否得到解决;问题核实是要求城市管理监督员对市民所反映的问题进行核实。

图 7‑4 城管通 我的任务界面

       3)历史记录

历史记录里记载最近提交的上报问题和最近回复的核查或核实任务。系统用不同颜色标记发送成功和发送失败的记录,用户可以浏览这些记录或者发送这些记录。

 

图 7‑5 城管通 历史记录功能界面

       4)今日提示

今日提示里显示的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发送给每个城市管理监督员的消息。系统会将消息发送到每个“城管通”上,提醒用户进行哪些操作。

图 7‑6 城管通今日提示界面

       5)地图浏览

该功能是用于查询地图信息, 确定某一事件发生位置,可以定位到某一网格区域内。对地图执行一些基本操作,如移动光标、放大和缩小地图,网格定位。用户利用上下左右键移动光标,到达边界后地图会自动移动,如图35。同时还可以利用快捷键操作地图:数字键1为放大地图,数字键3为缩小地图,数字键2为上移地图,数字键4为左移地图,数字键6为右移地图,数字键8为下移地图,*号键为逆时针旋转地图, #号键为顺时针旋转地图。

 

图 7‑7 城管通 地图浏览界面

       6)数据同步

该功能用于更新数据,使“城管通”的数据始终与服务器保持一致。如果服务器检测到城管通上的数据比较陈旧时,就会提醒用户需要进行数据同步,并自动检测同步所需要的时间。如果时间超过90秒,会取消无线同步的方式,建议城市管理监督员到监督中心进行有线同步。

图 7‑8 城管通 数据同步界面

       7)单键拨号

本功能用于方便城市管理监督员通过电话向城市管理监督中心汇报情况。

 

图 7‑9 城管通单键拨号功能界面

 

7.1.2      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

7.1.2.1  座席功能设计

座席基本功能有:签入/签出、示忙/示闲、休息/取消休息、代答、转出、进入工作态/退出工作态、改变技能、呼叫转移、静音/取消静音、报音、呼出、内部呼叫、保持/取保持、呼叫转移、质检功能、操作热键设置等。

座席基本功能有:签入/签出、示忙/示闲、休息/取消休息、代答、转出、进入工作态/退出工作态、改变技能、呼叫转移、静音/取消静音、报音、呼出、内部呼叫、保持/取保持、呼叫转移、质检功能、操作热键设置等。

7.1.2.2  业务受理

图 7‑10 事件受理子系统功能结构图

如果上报的案卷是通过监督员以短信的方式进行上报的,那么,上报的数据会通过移动终端直接发送至服务器而无需接线员干预;如果上报的数据是通过其它方式如网上举报、电话举报或群众举报的方式上报的,那么就需要接线员通过此界面将一些必要信息录入数据库并通过短信核实的方式完善数据信息和确定案卷的真实性。

信息来源目前主要分为:(1)监督员电话上报(2)群众举报(3)领导委派(4)市级平台 (5)公众服务系统上报。对于监督员上报的案卷,在事件来源中选择“监督员自查”,在事件类别中录入监督员所描述的类别,同时根据监督员的描述录入编号、监督员的手机号、事件发生的位置信息以及事件情况;对于群众举报的案卷,操作员在事件来源中选择电话举报,事件类别根据举报的情况由操作员分析判断后选择录入,然后录入事发位置和事件情况信息。

图 7‑11 城市管理事件登记运行界面

7.1.2.3  咨询解答

对于市民通过电话资源的有关问题,系统依托市民服务信息子系统根据信息解答。该模块功能提供常规法律法规查询、常用电话查询、市民服务热线查询。

7.1.2.4  查询定位

查询定位功能,主要根据部件或者上报的地名地址进行地址匹配和坐标转换,可快速在电子地图上显示当前上报的案卷的准确位置。

图 7‑12 查询定位界面

7.1.2.5  立案及案卷审批

立案及案卷审批功能主要适应于值班长,提供对立案意见的录入表单。

图 7‑13 事件立案审批

7.1.2.6  核实核查功能与新问题或任务反馈信息实时提示功能

在指挥中心对案卷处理确认后,值班长需对案卷的办理情况进行核实和核查,对移动终端的特定城管员发送核实和核查消息。

图 7‑14 核实核查处理界面

图 7‑15 问题核实核查界面

7.1.2.7  结案归档管理

案卷办理到最后环节,即可进行结案归档。系统结案归档中,自动显示每个的环节的办理情况和其中的意见。同时,根据评价指标生成综合考评数据,调研用外网发布接口,对公众发布案卷进度。

图 7‑16 事件结案归档界面

 

7.1.3      协同工作子系统

7.1.3.1  任务分派管理

系统能根据案卷信息和相关事件、部件的归属部门自动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并交由相应权限的人员进行任务的派遣。

任务分派管理是指根据事件、部件的责任单位自动识别相应的处理部门,将案卷流转到专业部门进行处理。指挥中心能够使用该功能模块。

指挥中心按照所属城区和管辖范围进行分类。指挥中心能够对疑难案卷进行协调办理,将案卷发送到一个或多个专业部门进行处理,也可以直接将案件发送到专业部门下属的外包公司。

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进行办理:

  • 默认情况下,系统能根据事件或部件的责任单位,自动定位分派部门。
  • 对于紧急案卷,通过与其它系统进行对接,启动紧急预案。

图 7‑17 系统任务分配界面

7.1.3.2  处理部门协同监督

能够将处理结果的审核信息发送给相关专业部门;对专业部门的处理情况进行监督,对超过指定处理期限的案件发送催办通知。

图 7‑18 任务督办信息

7.1.3.3  案卷督办管理

应提供案卷的全程追踪功能,对案卷进行督办,提供表单允许有权限的用户录入督办信息;督办信息能够以实时消息、短信、Email等方式通知当前经办人员;并对案卷进行特殊符号显示。

全程监督检查

以县领导及有关部门为主体,通过WebGIS技术为可视化的展现平台,随时查阅全区范围内所有城市管理出现的问题和情况,包括各种地图和表格、受理登记、办理意见、处理结果、核查结果、工作周期等信息,并通过直观的监督提示方式监督问题处理的进度和状态,以及对信息进行按部门、空间位置、行政区域、职能等分类统计分析,协助及时掌握事件发生问题和对已发生事件的处理结果,同时还可以向各个管理环节发出督办信息,以加快事件处理的速度。

图 7‑19 系统自动督办

7.1.3.4  记时管理

能够对案卷处理的每个阶段以及任务派遣响应及处理情况进行记时处理,详细记录案卷办理每个阶段的处理时间;根据不同部门和区域定制的处理时限,对超过期限的案卷或任务自动进行催办通知,并对超期案卷报警。

计时管理是在案卷流转的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执行,对案卷处理过程中的每个阶段进行计时,在案卷办理结束后根据记时信息对各阶段经办人生成综合评价数据。

计时管理同时对案卷办理流程的各阶段进行时限监控,对超过办理期限的案卷及将要到期的案卷以不同信号灯的方式显示,并对案卷经办人发送催办信息。

图 7‑20 计时管理时间设定

 

图 7‑21 系统计时管理界面

7.1.3.5  案件查询、统计

具备案卷查询功能,用户可以自己设定查询条件对案卷进行查询或统计;查询类型和统计应可以扩充,根据用户需要由管理员进行维护。

可对案卷进行分类统计,生成对办公人员有用的各种统计信息。

报表统计功能模块主要对一定周期内的分类事项进行统计,并根据系统提供的报表模板打印输出。

系统提供统计管理表单,允许用户选择统计周期(如年、月、日、或者时段),统计事项(如部件或事件、大类、小类等),以及地域范围(如全区、街道、社区、单元格网),自动进行统计并生成统计结果。

图 7‑22 案卷查询界面

图 7‑23 超期案卷查询统计

7.1.3.6  地图操作

系统基础信息、地理编码信息、单元网格信息、部件信息、问题信息等地图显示、查询、面积量算、距离量算等功能。

图 7‑24 地图查询界面

 

7.1.4      地理编码子系统

在实际系统应用中,存在大量的地址描述,通过这些地址实现自然描述文字与GIS的空间位置进行匹配,从而得到地址描述文字的空间位置。通过对传入的地址进行比对分析,判断该地址的具体X,Y信息,用户进一步的判定。地址的编码服务将地址编码中地址字符串输入到地理坐标值输出分为两个过程:字符串拆分、数据库匹配。系统通过字符串拆分将地址字符串分解若干个地址要素和得出相应的地址公式,通过数据库匹配找出与地址串相应的地理坐标值。系统提供地址匹配服务接口,实现从MIS地址信息的匹配结果生成X、Y坐标;地址对比工具实现对数据进行批量处理,自动生成图层,对于无法生成地理坐标信息,利用采集系统的属性数据关联功能进行录入。系统主要功能如下图所示:

图 7‑25 地理编码功能结构图

7.1.4.1  地名地址模糊查询功能

根据地名地址的一个或者多个关键词,在地名地址库中查询相关联的地名和地址,显示到查询列表中,同时,统计模糊查询到地名地址总数。另外,还提供自然语言描述的模式匹配方式,系统对自然语言描述的地址信息进行解析,进行语法分析和词法分析,将其转换为标准地址的功能。

7.1.4.2  地名地址精确查询功能

根据输入的地址字符串,系统进行语法和词法分析,分析出符合地址字符串的地址精确地址,并给出精确查询结果的空间坐标。

搜寻得到 2 个路名,0 个地标,有标准方向、距离单位,且数字部分不为 0。系统执行坐标定位:选择该两条道路的交叉口点资料,找出坐标点,依[标准方向]、[数字]与[距离单位]作坐标调整并记录下来,另以所抽取而得到[数字]与[距离单位]所构成的距离为半径,以路口为中心作环域(buffer),再以此环域范围叠加选择原始的道路图层,选出数条道路,将之前经过坐标调整而得到新坐标与此数条道路作距离分析,取最短距离的道路名称,再计算新坐标与路口在该道路上的路径值,依照相对关系计算目标点的路径值(若路口的路径值<新坐标的路径值,路口往新坐标方向移动,目标点即「路口的路径值+距离」;若路口的路径值>新坐标的路径值,路口往新坐标方向移动,目标点即「路口的路径值-距离」),建立新的点资料。

A
B
X
描述类型2:「XX路 XX路口」往「标准方向」+「距离」
路口X(道路A与道路B交叉点)
计算X点正东200米点Y的坐标
地图显示
Y
Y1
范例:路A与路B交叉口东200米
将该点X作环域(直径200米)
求出距离Y点最近的道路,并求出道路与环域的交点Y1

 

将Y1点作为定位点在地图上进定位

图6‑8‑1 定位示意图

7.1.4.3  空间坐标转换地址功能

根据空间地理位置的XY信息,进行空间分析,将XY信息的空间坐标转换为自然语言的描述地址信息。

7.1.5      大屏幕监督指挥子系统

监督指挥子系统设在监督指挥中心,实现信息实时监控,便于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各级领导更加清楚地了解城市网格化管理的状况。可通过大屏幕直观地掌握各个区域的城市部件(事件)信息、业务办理信息、综合评价信息等全局情况,还可以对每个网格、监督员、部件等个体的情况进行查询。

结合城市管理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大屏幕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区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单元网格图、部件分布图、城市管理事件分布图、城市监督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事件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区所有网格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基本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到单个问题、网格的详细信息,包括监督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综合评价结果等。

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的软件支撑部分由三部分组成,具体包括系统管理模块、通讯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等三部分。系统管理是系统的控制台,负责对大屏幕显示的内容及相关操作进行控制。通讯管理模块是负责系统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之间数据和命令进行通讯,目的是将控制台发出的命令提交给显示控制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是大屏幕监督指挥系统的显示终端,它最终将按照控制台的要求将需要显示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上。

7.1.5.1  大屏幕显示功能设计

       1)城市监督管理员实时监控

通过大屏幕系统的电子地图看到当前的所有城市监督管理员当前的位置和在岗情况。并且可提供当前个监督的移动轨迹。

系统可通过模糊查询定位监督员,比如:按名称查、按编号查等,定位监督员后,可察看当前监督员的基本情况和当日和历史上报安全的情况。

图 7‑26 城市监督管理中心实时监控

       2)电子地图浏览与部、事件查询分析

在大屏幕上显示城市1:1000地形图、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并可实现地形图和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动态切换。

通过统计图表的模式,在大屏幕上显示部件和事件的综合统计分析。

图 7‑27 电子地图浏览与部件事件查询分析界面

 

 

图 7‑28 各月部、事件案卷数据统计分析

       3)图文一体化的综合评价结果大屏幕展示功能

结合智慧城管系统的特点和要求,大屏幕系统的显示区域可分为三个部分,具体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和详细信息显示区。其中地图信息区主要显示全县整体地图具体包括行政区划图、万米单元图、部件分布图、城市管理问题分布图、城市监督管理人员位置分布图和当前办理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理情况和评价信息。案卷滚动信息区能够实时统计反映全县范围内的在办案卷数;滚动显示正在办理的每个案卷的详细文字(或表格)信息;详细信息区是指监督中心和有关领导查询到单个问题等详细信息,包括详细评价、信息采集员位置、案卷办理情况等。

图 7‑29 案卷大屏幕显示

图 7‑30 全年前十五位部件案卷情况

图 7‑31 各月非法张贴小广告案卷分析

图 7‑32 各街道对比分析

7.1.5.2  大屏幕控制功能设计

       1)大屏幕系统控制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是大屏显示子系统的控制部分(控制台),负责对大屏幕显示的内容及相关操作进行控制。通过系统管理模块可以实现对大屏显示子系统显示的内容进行控制和交互。

系统管理模块主要运行在主服务器上,实现对整个大屏显示子系统的统一的集中式的管理功能。具体功能包括:控制大屏显示子系统中显示内容的切换;不同屏幕显示内容之间的数据联动;管理整个系统的所有日志记录,包括系统中所有有关软件的登录/退出记录、显示屏显示内容的发布记录等信息。能查询、打印日志记录等。

       2)通讯管理模块

通讯管理模块是大屏显示子系统的通讯部分,负责系统管理模块和显示控制模块之间数据和命令的通讯,目的是将系统管里模块发出的命令提交给显示控制模块。主要包括消息发送和消息接收两个通讯功能。

通讯管理模块具有命令传递、状态缓冲的功能。具体内容包括:所有显示屏的操作命令传递功能;实时显示显示屏的通讯状态和工作状态。

消息发送功能是指系统管理模块形成XML的形式的需要操作的命令后,通讯管理模块将此命令通过TCP/IP协议发送出去。

消息接收功能是负责将XML格式的命令串接收以后,进行解码、翻译,提交给大屏显示子系统的功能。大屏显示子系统最后将执行后的结果直接投影到大屏幕上。

图 7‑33 通讯管理命令传输方式示意图

       3)显示控制模块

显示控制模块是大屏显示子系统的显示终端,它最终将按照系统管理模块的要求将需要显示的内容显示到大屏幕上。

显示控制模块负责将接收的命令执行后并把执行结果投影到大屏幕上。

显示控制模块运行在控制终端上,最终实现大屏幕的显示。具体功能是根据从通讯模块接收到的命令,在指定的大屏幕上将得到的命令解析执行后并把执行结果显示出来。

大屏幕显示区域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地图显示区、案卷滚动信息区、详细信息区。大屏幕系统侧重于显示功能,功能相对简单,并且都在一个界面中。

地图显示区:显示全县整体地图,实时统计反映全县、街道情况包括在办案卷数、评价级别(颜色)等统计信息。

案卷滚动信息区:滚动显示每个案卷的详细文字(或表格)信息。

详细信息区:查询单个问题的详细信息,包括详细评价、信息采集员位置、详细案卷情况等。

7.1.6      综合评价子系统

 

7.1.6.1  部门评价

以下我们给出部门统计的一种实现方式。

       1)评价指标

及时率指标(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指标涵义 指标公式
按期结案率 本期本部门总任务数中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并结案的比率 按期结案数/本期接受案卷数
超期案卷结案率 截止本期末本部门所有超期案卷中完成并结案的比率 超期案卷结案数/超期案卷数

完好率指标

处理任务完好率=1-返工率

本想指标用返工率进行逆反映,返工率指专业部门在本期接受任务中处理完为核查不合格返回重新处理的比率。具体运算公式为:本期返工案卷数/本期总任务数。

部门统计表

部门名称 接受案卷数 按期结案数 按期结案率(%) 超期案卷数 超期案卷结案数 超期案卷结案率(%) 总任务数 返工案卷数 完好率(%)

注:

本期接受案卷数:本期接受派遣的案卷数。

本期按期结案数:本期在规定完成时间内完成并结案的案卷数。

超期案卷数:截止本期末执行期超过规定期限的案卷数,包括前期发生的超期案卷数和本期又发生的超期案卷数。

超期案卷结案数:本期超过规定完成时间并结案的案卷数。

返工案卷数:本期执行完毕经核查不合格退回重新处理的案卷数。

本期总任务数:本期接受案卷数与前期未完成案卷数的总和。

       2)部门评价等级

专业部门综合评价得分=及时率得分+完好率得分

(其中及时率的权重为60%,完好率的权重为40%,A、B、C、D、E对应的具体分值是95、82.5、67.5、50、20)。

属性信息

名称 专业部门评价
专业部门名称
评价等级
按期结案数
本期接受案卷数
超期案卷结案数
超期案卷数
超期案卷结案率
本期返工案卷数
本期总任务数
完好率(1-返工率)
评价起始时间
评价截至时间
备注

 

图 7‑34 部门考核数据列表

 

 

图 7‑35 部门评价

图 7‑36 部门评价界面

7.1.6.2  岗位评价

以下我们给出岗位统计的一种实现方式。

       1)信息采集员岗位评价指标

  • 及时率指标
  • 核实(核查)信息及时率

信息采集员接到监督中心发送部件损毁、修复信息和事件发生、处理完毕信息(或接到临时任务号)后,在30分钟内赶到现场并发回准确信息,为核实(核查)信息及时。计算信息采集员评价周期内核实信息的及时率(即及时核实(核查)信息次数占核实(核查)信息总次数的百分比),按照如下表的评价标准,确定其核实(核查)信息及时率的等级。

核实(核查)信息及时率=及时核实(核查)信息次数÷核实(核查)信息总次数×100%

核实(核查)信息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0%,100%] [85%,90%) [80%,85%) [70%,80%) [0,7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显示 绿灯 蓝灯 黄灯 红灯 黑灯
  • 主动报告信息率

信息采集员主动报告信息情况反映了其工作态度和尽责情况。主动报告信息率是指信息采集员主动报告信息并立案数占其负责区域总立案数的比例。

主动报告信息率=主动报告信息并立案数÷总立案数×100%

主动报告信息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5%,100%] [90%,95%) [85%,90%) [80%,85%) [0,8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

显示

绿灯蓝灯黄灯红灯黑灯
  • 准确率指标

从本义上讲,信息采集员所报告的部件损毁信息和事件发生信息(含主动报告信息,根据临时任务号核查后报告信息,根据指令核实部件修复情况和事件处理情况后报告信息),准确涵盖部件名称、代码、地点、损害程度和事件发生地点、时间、类型,包含文字和图像信息者,为完全准确,缺少文字、地点、属性等任一元素者为不准确。但由于系统难以识别信息采集员报告信息的元素准确或完整,故以信息采集员主动报告信息立案率来衡量其报告信息的准确性。

报告信息准确性率=准确报告部件毁损和事件发生信息次数÷主动报告信息总次数×100%

主动报告信息立案率=主动报告信息并立案数÷主动报告信息总次数×100%

准确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0%,100%] [85%,90%) [80%,85%) [70%,80%) [0,7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

显示

绿灯蓝灯黄灯红灯黑灯

图 7‑37 监督员评价界面错误!不能通过编辑域代码创建对象。

图 7‑38 监督员上报/有效立案统计

       2)指挥中心操作员、值班长岗位评价指标

由于系统难以确切记录值班长和操作员的工作流程和细节,且各值班长和操作员的工作不宜分开单独记录和统计,故对值班长和操作员岗位一并考核;同时,由于系统对值班长和操作员的许多工作量无法记录,对两类岗位仅进行及时性考核与评价。

及时率指标:

  • 案卷批转及时率

以操作员根据信息采集员主动报告信息或报告核查信息建立案卷,到经值班长审核无误批转至指挥中心的及时程度,评价值班长和操作员工作的效率。在30分钟内完成者为案卷批转及时,否则为不及时。根据评价标准确定相应评价等级。

案卷批转及时率=及时批转案卷数÷批转案卷总数×100%

案卷批转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0%,100%] [85%,90%) [80%,85%) [70%,80%) [0,7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

显示

绿灯蓝灯黄灯红灯黑灯
  • 案卷结案(回退)及时率

值班长根据信息采集员发回的核实部件修复和事件处理信息进行分析,决定是否予以结案或者回退至专业部门。在30分钟内完成结案或回退至专业部门,为案卷结案(回退)及时,否则为不及时。根据评价标准确定相应评价等级。

案卷结案(回退)及时率=案卷结案(回退)及时数÷结案(回退)案卷总数×100%

案卷结案(回退)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0%,100%] [85%,90%) [80%,85%) [70%,80%) [0,7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

显示

绿灯蓝灯黄灯红灯黑灯

 

       3)指挥中心岗位统计指标

对指挥中心岗位的评价以指挥中心岗位整体进行,不针对某个具体的指挥中心人员岗位,由于系统对指挥中心岗位的许多工作量无法记录,对此岗位仅进行及时性考核与评价。

及时率指标:

以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向专业部门派遣任务的及时率(简称任务派遣及时率)作为其效率考核指标。

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对收到的各类案卷信息及时、准确地作出分析、对专业部门下达明确的处理(含返工)指令。在30分钟内完成任务派遣者为及时,否则为不及时,计算任务派遣及时率(及时派遣任务数占派遣任务总数的百分比,跟据评价标准,确定相应评价等级)。

任务派遣的及时率 = 及时派遣任务数÷向专业部门派遣任务总数×100%

任务派遣的及时率分值与评价等级

得分 [90%,100%] [85%,90%) [80%,85%) [70%,80%) [0,70%)
级别 A B C D E
系统显示 绿灯 蓝灯 黄灯 红灯 黑灯

7.1.6.3  区域评价

图 7‑39 区域评价示意图

图 7‑40 区域评价网格列表界面

7.1.6.4  评价结果统计输出

评价结果统计功能主要提供对考评结果进行分类统计,例如不同等级的占总人数的比例等。系统提供统计管理表单,允许用户对统计的事项进行设置。

评价结果输出功能能够将评价结果以报表或图形的方式输出,默认情况下系统提供各种报表模板,允许用户选择,生成饼图或柱状图。结果信息能够输出成Word文档、Excel文档、PDF文档等。对于区域评价结果能够以图形的方式输出,以电子地图为底图,制作区域评价专题图,并支持地图打印输出。

综合评价的结果能够以柱状图、专题地图的形式显示。

图 7‑41部门评价柱状图

 

图 7‑42 专业部门评价

图 7‑43 评价结果专题图地图

7.1.6.5  考评结果发布

考评结果发布功能由城管监督中心领导使用。各角色能够对其管辖范围内的评价结果进行审定,并发布结果。

该功能模块提供了与网站系统的接口,当用户提交时,系统将数据提交到网站数据库,由网站系统相关模块进行发布。通过该功能模块,能够达到社会监督,完善管理工作的目的。

图 7‑44 考核评价结果发布

 

7.1.7      应用维护子系统

应用维护子系统是系统管理员使用的工作平台,通过该平台,可以快速搭建、维护城市管理业务,定制业务工作流程,设置组织机构,并能够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表单内容样式调整、业务流程修改、人员权限变动等日常维护工作。利用应用维护子系统,系统管理人员可以方便地调整系统使之适应用户变化的需求。其就是工作流平台,工作流管理系统分为三个部分:

图 7‑45 工作流子系统框架

图 7‑46 工作流子系统功能组成

工作流系统通过对角色、活动、流程几大对象的管理,通过对系统操作和数据访问权限的控制,系统流程活动的路由设置上可做到灵活定义、无代码修改的维护调整。并且通过督办、监控组件,对系统内所有项目办理情况进行监督管理。考虑到城市管理管理时效性和政策性很强,系统目标边界多变,更是需要能做到对系统的灵活调整,变动。这种工作流的设计思路能很好的满足城市管理的业务特点。

7.1.7.1  组织机构管理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和删除相关部门和部门内部的人员、角色信息。

组织机构管理功能模块主要是用来对组织机构进行维护和管理的接口。在这里可以对部门、人员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一系列的增、删、改等维护操作,以便系统能够符合部门的组织结构编排,有效地进行任务分工。其操作界面如下图 8‑53 组织机构维护所示,这一管理功能包含在“系统设置”模块中。此界面显示了对应部门的全部参数、拥有的员工及部门拥有的角色。

图 7‑47 组织机构维护

 

管理员进入到“组织机构管理”功能模块,如上图所示,点击树状列表中的“新建部门”,打开部门定义操作界面。录入新定义部门的“部门名称”、“部门标号”、“部门简称”、“部门状态”、“部门类型”、“部门描述”、“开始时间”、“结束时间”以及“部门拥有的角色和员工”等信息,然后点击“保存”即可。部门角色和员工角色可以在所列角色中进行选择,如果所列角色没有包含本部门角色,请参考以下增加“部门角色”和“员工角色”方法描述。

增加和删除“部门角色”或“员工角色”

在系统所列出的部门角色和员工角色无法满足系统需要时,我们需要增加相应的角色。当某一角色不复存在或不再有意义时,我们可以删除角色。具体操作如下:

增加:

管理员在树状列表中选中某部门将其节点展开,然后再将想要增加角色的选项节点展开,譬如,增加员工角色。此时我们可以展开某部门的节点,然后再展开其对应的员工的节点,其所有的员工会在节点下全部列出,同时也会显示“新员工”选项以便进行新员工的添加。

点击新员工选项打开员工定义操作界面,如图 8‑54所示。

在信息窗口中分别录入“员工序号”、“员工状态”、“员工姓名”、“工作状态”、“电话”、“邮箱”、“员工地址”、“用户名”、“用户描述”等信息,点击保存即可。

图 7‑48 员工维护

部门角色的添加与员工角色的添加完全类似,不再重复。

删除:

当不再需要某一部门、本部门不再拥有原来的角色、部门员工发生了调动等情况下,我们可以将这些冗余信息删除。删除信息非常简单,选中想要删除的选项,在其定义栏中点击删除即可。

更改:

当某些部门或员工的参数发生变化时,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更改操作。此时的操作与添加类似,所不同的是选择的是需要更改的选项而不是新建功能,打开某需要更改的选项后在其需要更改的栏目内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更改,然后保存即可。

7.1.7.2  业务流程管理

可以根据需要增加、删除、修改事件的业务处理流程。

       1)工作流定义

工作流定义是一个业务流程的工作流体现。主要功能是将城市管理的业务流程编制好,定义在系统中;同时也可以对已经定义好的流程进行修改。包括流程定义、活动定义、条件定义、路由定义。一个流程包含很多的活动,每个活动之间通过不同的条件、路由相互联系。

  • 流程定义:定义业务流程的信息。比如:流程名称、流程时限、主办、协办部门等;
  • 活动定义:活动一般可以分为:受理、审核、立案、任务派遣、任务执行、核查、结案归档等几个环节,不同的的环节由不同的部门、不同的用户处理。
  • 条件定义:活动间的流程传递通过条件来控制,不同的条件下,可以将项目流转到不同的活动。比如在当前活动是活动0,条件1的时候项目转到活动1,条件2的时候转到活动2;
  • 路由定义:路由是条件的细化环节。在相同条件下如果有一个路由就是单路由流转。如果有多个路由的路由就是多路由流转,这时项目会同时流转到不同活动去;(可以在后面的某个活动处汇合)
  • 工作流的定义支持可视化的定义。以流程图的形式来定义业务的流转过程,更加直观方便。

 

       2)工作流流转模块

该子系统由具体的业务经办人员使用,其主要功能是项目受理、项目流转、项目归档。

 

图 7‑49 工作流转子系统功能结构示意图

  • 项目受理:受理是项目的开始,它是依据流程定义而来的。
  • 项目流转:项目流转是整个工作流流转子系统的关键。流转时先调用活动定义时预先定义好的关联的业务处理模块,根据当前活动的处理情况来决定到底是挂起当前活动、转出到下活动、退件到上活动、还是终止当前活动(流程)。
  • 项目归档:项目归档是工作流流转的结束,也是档案管理子系统处理的开始。

图 7‑50工作流定义结构示意图

7.1.7.3  工作表单定义

工作表单定义,支持表单的动态定义。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中的各个环节使用的数据使用表单,均采用功能进行定制。

图 7‑51 动态表单定制

7.1.7.4  输出表单定义

系统定义好表单后,输出代码界面,其中模板列表中列出了本程序所在目录下所有符合通配符”html_*.xml”的文件名,当用 户修改模板列表或按下生成代码则会将当前设计的文档生成一个XML文档,然后后模板文件中的XSLT文档进行 XSLT转换,将转换结果显示出来。若输出文本包含字符串”view_as_html”则使用HTML页面格式显示,若包含”[%C#%]”则使用C#的高亮 度语法来显示,若包含”[XML]”则使用XML的高亮度语法来显示。

图 7‑52 输出表单定义

7.1.7.5  业务权限管理

可以增加、修改和删除相关的业务人员的业务权限。

图 7‑53 系统权限管理

7.1.7.6  受理时限控制

该子系统由监督部门使用。主要职责是查询和统计各个部门对项目的办理情况,同时对超期项目进行督办。该子系统能提供各个部门或者个人工作效率的一个参考依据。

 

图 7‑54 工作流监控模块

 

 

7.1.8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

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实现对空间数据的管理、维护和扩展功能,并能对空间数据的显示、查询、编辑和统计功能进行配置。

7.1.8.1  基础空间数据管理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是系统的核心,是数据管理和应用的重要模块。基础数据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实现基础地理数据的浏览、查询、统计、分析以及制图输出等功能。基础数据管理模块的功能如图所示。

图 7‑55 基础数据管理模块功能

   (1)基本GIS功能

主要功能点包括:

  • 数据浏览。包括地图基本操作:地图放大、缩小、漫游、全幅;索引图与放大镜;图例功能;地图量算操作:距离量算、面积量算。
  • 数据查询。图查属性:可以通过选择地图上的空间对象来查看该空间对象的属性信息;属性查图:也可以通过某个条件或多个条件组合来对属性进行查询,并能根据属性项把空间对象定位到地图;空间查询:通过用户输入的点、线、面或者已经被选择的实体,并且自定义一个缓冲值对图层进行空间查询,查询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包含关系、覆盖关系、交叉关系等等。
  • 图层控制功能是对用户已经加载到系统的数据的进一步的控制,通过图层控制树,用户可以快速的定位到具体的图层,同时控制图层的显示与否,如图层风格设置、图层顺序、图层风格等等。

图 7‑56 地图浏览与图层控制管理

   (2)地图管理功能

地图管理的主要功能主要面向地图管理人员使用,包括:地图符号的管理;地图中图层的修改、符号的修改、专题图修改等等。地图管理模块中核心是对专题地图的管理。专题图是指使用各种图形风格(例如颜色或填充模式)图形化地显示地图的基础信息某方面特征的一类地图。制作专题图是根据专题变量对地图进行渲染的过程,而所谓专题变量就是指在地图上显示的数据。专题图表示现象的现状和分布规律及其联系,且能指出这些现象的动态变化和发展规律,有助于预测和预报,专业性强,与各学科联系密切。专题图的用途是分析关联到地图的数据值。地图对象可以根据不同数据值(范围、独立值)进行渲染,或创建专题对象显示数据值。可以创建单值、分段、等级符号、点密度、统计、标签等专题图,其中统计专题图又包括面积图、阶梯图、折线图、散点图、柱状图、三维柱状图、饼图、三维饼图、玫瑰图、三维玫瑰图等。

 

图 7‑57 地图样式风格定义和图例

图 7‑58 地图鹰眼

   (3)数据输入输出

系统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中提取相应的感兴趣的数据,并进行数据格式转换,以满足不同平台(Arcinfo、ArcView、Mapinfo、AutoCAD等)的应用需求是本系统最重要功能之一。主要数据格式输入输出包括:Coverage、ShapeFile、E00、DXF、SCS(CASS软件明码格式)、MIF、GeoTiff、IMG等等。

图 7‑59 地图数据输入输出

   (4)查询统计分析

这里的查询主要是指面向基础地理信息系统中专业查询功能,如建筑物查询、通过元数据查询数据、自定义查询方式查询基础地理要素等等功能。查询统计系统还包括对于历史要素的查询。统计主要是按照某种统计条件和统计方式对基础地理要素进行统计,并以各种统计专题图输出。

查询统计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

  • 基础地理信息专题要素的查询
  • 多专题的组合查询
  • 多属性组合查询
  • 单要素的历史回溯
  • 区域范围内多要素的历史回溯
  • 特定时刻历史要素和现状要素的对比分析
  • 查询结果统计
  • 给定条件的统计
  • 自定义条件统计
  • 统计结果可以按照各种统计专题图显示

7.1.8.2  地理编码数据维护

此功能模块是用来对地址数据库进行管理和维护的主要界面。

主要的维护操作有:

  • 地址的添加;
  • 地址的删除。
  • 地址的更改。
  • 地址的查找匹配。
  • 地址定位。

其主要的工作界面如图 8‑69所示。

图 7‑60 基础数据维护

  • 当用户想要进行地址的查找匹配,查找相关的地理位置时,那么可以在左上方的地址栏中录入想要查找的地址,不要选中精确匹配复选框,然后点击查找,则所有的相关地址在标准地址名称中将全部列出;如果匹配的地址数目大于20条,则列出最前面的20条匹配结果;
  • 如果想要进行精确匹配,则可以选中精确匹配复选框,然后再进行查询,此时只查找能够精确匹配出来的唯一结果,没有则返回。
  • 如果当前标准地址名称发生了变动,用户可以找到原来的地址,此时他的详细信息会在详细信息列表框中列出,用户在详细信息列表框中将原信息进行更改,点击保存即可。
  • 如果原有地址被作废,同时又产生了新的地址,此时用户可以找到作废的地址,将其删除,同时在详细信息列表栏中录入新的地址信息,并点击添加按钮,添加新地址即可。

7.1.8.3  兴趣点管理

图 7‑61 兴趣点资源管理与维护示意图

7.1.8.4  元数据管理

元数据服务包括元数据存储、元数据管理、元数据使用接口。非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管理在工作流子系统中使用数据字典管理的功能实现,空间数据的元数据管理使用专门开发的工具来实现;由于采用数据库存储,对于元数据既可以直接进行访问,也可以通过开发的接口来访问。

   (1)空间元数据服务实现

元数据服务包括元数据库、元数据管理、元数据使用、元数据支持组件、元数据产生等方面,元数据规范包括元数据的内容规范、元数据的制作规范以及元数据管理规范等方面内容。

在本系统中,将采用数据库来存储元数据的信息,主要基于以下考虑:

  • 在局域网内,可以直接通过C/S结构即可存取元数据库,达到共享的目标。
  • 采用与业务系统相同的结构,因而能够非常容易地开发并整合到总体系统。
  • 与整体系统采用一致的软硬件结构,可以获得集中化、备份、集群等好处。
  • 相对于XML等格式,可以达到快得多的存取检索速度,而且可以任意组合查询条件。
  • 数据库能够承担非常高的系统容量,不会带来XML格式随着数据量增长性能急剧下降的问题。
  • 数据库格式的存取能够得到目前最为广泛的开发工具、应用工具的支持。
  • 与规划局的空间数据分层思路、方法基本保持一致。

在需要时,数据库内容也可以输出到任何标准化的元数据标准格式。从系统建设的实际需要出发,本系统中拟采用三级的元数据结构,主要包含三个主要层次即数据源、数据集、字段级的元数据信息。除此之外,还包含各种常量定义。

数据源级元数据

 

数据集级元数据

 

数据级元数据

 

 

 

 

 

 

图 7‑62 分级的元数据结构

这三层元数据中,数据源代表了数据文件或者空间数据库;而数据集组成了数据源,类似于数据源中的分层;数据集是由数据集的字段组成的,包含各种实体要素类别的属性字段的相关信息。每一级元数据采用平面结构进行存储,平面结构中的每一条记录称为“元数据项”,元数据项具有相应的属性,适应不同的需要,不同级别的元数据项的属性内容各有自己的特点。

   (2)非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

  • 元数据生成工具用于从数据库中或者PowerDesinger的模型中自动获取信息,产生初始的元数据信息。
  • 映射型信息的查看、添加、删除、修改;枚举型信息的查看、添加、删除、修改。
  • 实现根据指定字段名称返回相应信息,如根据英文名称返回中文名称、根据名称获取枚举值的列表等等。
  • 根据指定字段名称和给定的输入值,通过元数据规则和限制条件验证输入值是否有效。

   (3)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

  • 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提供全局范围内所有数据描述信息的唯一索引。通过该索引,用户不仅可以查询数据的元数据信息并且可以实现元数据驱动下的空间数据库管理,用户无需了解各种存储、配置的细节即可快速打开需要的数据。空间元数据服务同时提供各种组件,使基于元数据服务的应用系统开发变得更加简单,提供了系统集成的新的方式,为系统架构的搭建提供更好的灵活性和可控性。
  • 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作为平台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一个独立的软件组件。主要提供以下功能:
  • 元数据生成向导用于从空间数据库中自动获取信息,产生初始的元数据信息。
  • 元数据管理器实现三级元数据的查看、添加、删除、修改等管理功能。
  • 为各种客户端提供全局目录服务,提供几乎不受限制的多服务器、多数据源的目录信息。可以通过提供的组件进行访问,也可以直接访问数据库。
  • 通过连接管理器动态连接到数据服务器,或者察看当前的连接信息。
  • 空间数据管理器通过多种视图显示当前的数据信息,包括:地图视图、逻辑层视图、数据源视图、服务器视图等。
  • 数据层可以按照逻辑类别进行分组,并按照逻辑层进行管理。
  • 可以存储数据表现规则,支持地图及其图层的管理和风格定义,直接在元数据库中设置图层显示比例。
  • 空间信息元数据服务创建于使用的基本步骤为:
  • 创建元数据库,并使用元数据生成向导引入元数据。
  • 使用元数据管理器进行元数据的附加参数编辑。
  • 使用空间数据管理器配置应用系统的表现参数。
  • 使用提供的组件进行应用系统开发。
  • 如果使用元数据服务提供的组件进行开发,可以实现数据结构的无关性,即当元数据库结构改变时不会受到任何影响。直接访问元数据库则没有这个优势,但是更加灵活。
  • 空间元数据服务作为GIS子系统的功能组成部分,仅在GIS子系统内部被使用,其相关使用方法请参考GIS子系统。

7.1.9      数据交换子系统

数据交换子系统主要是实现数据在各系统间的交换,保障城管业务的流转,同时提高数据的利用率。系统具备的功能如下:

1)市区两级城管系统的数据交换模块(预留接口)

数据交换子系统可共享的公用数据(地理信息、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等)和政府部门信息系统中可共享数据的服务目录,通过服务目录访问数据接口对可共享的数据进行访问。数据访问接口可以是Web Service、XML。

图 7‑63 市区两级平台对接结构示意图

2)内外网数据交换模块

实现内网系统(城管监督指挥系统、综合减灾救灾应急指挥系统、治安综合治理系统)与外网城管门户网站间的数据交换,系统可以将智慧城管门户网站投诉举报信息交换到城管监督指挥系统,同时,可以将事件办理结果和相关信息交换到智慧城管门户网站进行发布。

3)部门间数据共享交换模块

系统的数据资源(主要是地理空间数据)不仅能满足城市管理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共享给其他部门进行使用,实现数据在政府各部门间的共享交换,提高数据的利用率。数据的共享可以更具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形式实现,如传统的文件拷贝形式(数据导出)、数据库直接访问以及Web Service方式。

7.2    扩展应用子系统

7.2.1      视频监控子系统

7.2.1.1  摄像头查看

本功能利用社区监管项目的开发成果,增加摄像头旋转、拉镜头等功能。其功能包括:

  • 单个摄像头的旋转;
  • 单个摄像头的拉伸;
  • 单个摄像头视频播放;

7.2.1.2  摄像头专题应用

摄像头专题分布包括全区摄像头分布、各街道摄像头分布、重点点位摄像头分布、重点区域与重点大街摄像头分布四个部分。

7.2.1.3  综合查询

可以按照地址、重点区域、重点大街、所属街道、所属社区、所属网格等多种条件对摄像头进行查询,并同步显示摄像头分布图和查询结果列表。

主要功能:

  • 用户输入地址、重点区域、重点大街、所属街道、所属社区、所属网格等条件,系统在地图上显示符合条件的摄像头的分布和查询列表。
  • 鼠标划过地图上的摄像头,支持以ToolTip方式显示摄像头的简明信息,点击地图上的摄像头可调用视频查看功能页面直接查看摄像头的视频信息。
  • 显示分布图的同时,以列表方式显示分布图明细,列表中每个摄像头实现定、查看详细信息、查看视频等操作。

7.2.1.4  空间查询

实现摄像头的点选、圆选、多边形选择查询,查询结果以分布图和多媒体的方式同步显示。

7.2.2      路边喊话子系统

对于轻微的违反城市管理的事件,可以通过路边喊话的方式进行即时处置。该子系统应提供的功能包括:

1)喊话点定位

选择根据事件发生的位置自动快速查找一定距离范围内的喊话点,并调出喊话操作界面。如果该喊话点或附近有视频监控装置,自动调出视频监控界面。

2)设备控制

调整喊话点的音量大小,如有视频监控,并可提供摄像头的调焦、旋转角度等视频控制操作。

7.2.3      移动指挥及数据采集子系统

7.2.3.1  现场视频监控

车载系统集成有强大的视频监控平台和软硬件设备,并在车顶安装了高倍率可旋转云台摄像机,对现场周围进行全方位立体监控,指挥员坐着车内不仅可以通过手柄操作车顶摄像机的角度和焦距,而且可以通过无线网络将视频信号实时传送到监督指挥中心大屏幕上。

7.2.3.2  应急指挥

应急指挥的核心工作是远程现场指挥,本系统能够实时录制和传输现场各种监控及汇报信息,通过3G无线网络传输到监督指挥中心,监督指挥中心通过现场影像,便于领导进行指挥决策。

7.2.4      违章建筑管理子系统

本子系统是为了提高执法效率,降低行政成本,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而建立的信息化数据管理、违章监管、宏观指导的系统。

7.2.4.1  违建发现

城管监督员或移动视频采集车可以在区域内巡查,发现违章建筑则通过视频、照片的方式记录并上报到系统中。

7.2.4.2  案卷登记

根据违建信息进行案卷登记,并提出处理意见。

7.2.4.3  办理结案

案卷派发至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并反馈到系统中进行结案。

7.2.4.4  统计分析

对处理的案卷按各类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7.2.5      实景三维影像子系统

实景影像子系统的实景影像数据可完整覆盖道路及人行道上街道立面,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在电脑里浏览所辖区域。影像中的地物可以进行任意的绝对测量和相对测量,绝对测量的精度可达0.5米,相对测量的精度达到厘米级。除记录了部件的属性外,还完整地记录了摄影时城市的环境信息以及经济、社会、人文等信息。

7.2.5.1  实景影像展示功能

图 7‑64 实景影像功能展示

实景影像是采用专用数据采集设备进行录制的,每一帧都拥有自己的坐标,这样就保障了实景影像的每一帧都可以定位到二维或三维地图上,同时,影像还提供了测量等功能。

  • 实景影像播放,实现播放的同时,车辆图表可在二维地图上同步移动
  • 可查看视野范围内的部件
  • 可对影像进行测量距离等操作

7.2.5.2  实景影像与二维地图一体化

实景影像与智慧化城市管理的的二维地图可以实现一体化操作:

  • 实体影像图上可叠加部件和事件信息。
  • 二维影像图上的部件和事件等点位信息可以切换到实体影像场景。
  • 实体影像上的点可定位到二维地图上。

图 7‑65 实景影像展示图

7.2.6      门前四包管理子系统

7.2.6.1  门前四包数据管理

门前四包数据通过数据普查录入系统,普查内容应包括门前四包的界限、面积、标识码、责任单位信息、产权单位信息等,系统将通过专题图层方式管理门前四包数据。

监督员在巡视过程中发现门前四包数据发生变更的情况,应及时通知监督中心,监督中心联系相关部门按照门前四包管理流程,尽快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并由专业人员对现场和GIS数据进行更新。

7.2.6.2  移动巡查

为城管监督员开发门前四包移动巡查系统,监督员每天对所辖责任网格范围内的“门前四包”区域进行上报,上报的状态分为良好和问题两类,由监督员初步判断后,发送到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判断。

7.2.6.3  门前四包信息管理

监督员每天上报每个门前四包的状况,这些信息将被系统分类存储和管理,监督中心专业人员能够修改上报的状态,并形成统计数据进行发布。

7.2.6.4  协同办公

对于存在问题的门前四包单位,系统将通过无线方式向责任单位或者产权单位发送工作指令,要求尽快改正问题。对于本周出现三次以上问题上报的门前四包单位,将按照智慧城管业务流程,将问题批转至执法部门,由执法部门对其进行管理。执法部门处理完毕后应反馈处理结果,监督中心专业人员通过监督员对问题处理结果进行核查。

7.2.6.5  门前四包统计评价

按照监督员每天上报的情况和执法大队处理情况,对门前四包单位进行问题数量统计扣点统计,并依据一定的时间、地点范围进行排序。

对于扣点超过临界值的单位,由相关管理部门通过行政手段予以管理。

7.2.7      全民城管子系统

本系统是城市管理部门与社会公众互动的重要媒介,通过全民城管子系统,结合地理信息系统、地理编码系统等,社会公众可以通过页面登记功能自行上报城市管理问题信息,同时,也可以直观的查看专业部门工作及时率、完好率的统计。使政府工作更加公开化、透明化。

系统主要应包括以下功能模块:政务公开、网上问题申报、公共设施部件查询,信息查询、报表统计、网上投诉、网站监控等。

7.2.8      广告管理子系统

广告管理子系统主要完成大型户外广告设置或在城市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上悬挂张贴宣传品审批。该子系统提供的主要功能包括:

  • 业务受理:自动提示业务受理材料,录入申请人的信息和业务办理的相关信息,生成受理编号和受理单,并将该业务提交到下一个环节。支持将受理材料扫描或照相上传到系统中。
  • 填写现场踏勘意见:手工或根据常用语填写现场踏勘意见,作为同意业务继续审批或不预核准的决定。如果同意继续审批,则将广告设置位置标识到电子地图上。
  • 审批办结:根据以上环节作出核准和不予核准的意见,并将相关意见录入到系统中,如果同意设置,则打印办结文件。如果不予核准,同时自动删除已在地图上标识的设置点。
  • 查询统计功能:根据时间、位置、申请人名称等信息查询和统计,并可打印统计结果。

 

7.2.9      专项普查子系统

7.2.9.1  专题数据采集管理流程

专题数据采集的过程包括采集前的准备工作、发送专题普查指定到监督员、监督员采集数据并上报、接收专题数据并形成专题数据库以及统计查询等步骤,如下图所示:

图 7‑66 电子台帐系统–专题数据采集流程图

7.2.9.2  专题数据采集管理功能设计

针对专题数据采集的整个流程,对每个环节设计系统功能以及对应的数据结构。在协同平台中提供单独模块,实现专题数据采集任务下达、专题数据入库管理、专题数据查询统计以及专题图等功能,其中部分功能采取复用已有模块的方式实现。在城管通系统中单独开发专项普查模块,采用与问题上报类似的方式,实现专项普查数据采集上报。

图 7‑67 专题数据采集管理功能模块图

       1)采集内容定义与任务下达

专题数据采集指令下达功能:

以表单方式,增加专项采集的名目、采集信息项目等内容。在协同平台添加类别完成后,通过同步功能同步到城管通系统。

普查类别新增后,通过城管通系统已有的自动更新功能,采取已有的“今日提示”功能通知城管队员启动自动更新程序,将新增的普查类别同步到城管通手机中。

短信息提醒功能:

通过协同工作平台下达采集任务的同时,系统以短信通知的形式通知各个城管监督员开始采集、上报普查信息。

       2)专题数据采集上报模块

在“城管通系统”中单独开发专项普查模块,采用与问题上报类似的方式,实现专题数据的采集上报。

 

图 8‑8专题数据采集管理–普查任务下达功能示意图

 

监督员通过事件上报的形式,将专题数据案卷通过城管通“专项数据采集功能”将数据发送到服务器端。

 

图 8‑9专题数据采集管理–普查任务上报功能示意图

       3)专题数据采集自动归档模块

对专题数据新建立表空间,设计数据库结构,形成专题数据资源数据库。对网格系统的呼叫受理子系统进行改造,使专题普查的案卷不进入案卷处理流程、不进入接线员的待办案卷箱,而成为特殊资源仅进入专题数据资源数据库,仅在专题数据管理查询功能页面显示案卷的详细信息,这就避免了该类别的案卷增加接线员的工作负担、统计完成后还需挨个注销的额外工作。

接收专题数据案卷后,根据资源类型,系统自动归档。

对已经归档的专题案卷,提供对监督员上报的案卷信息的手动修改、增删多媒体信息,并实现对专题案卷的备注功能。

       4)专题采集数据管理维护模块

系统可对监督员上报的专题数据进行管理维护,主要功能有:

  • 为专题数据添加视频、照片等多媒体信息

用户可将自己录制的视频上传到本系统,并跟采集的点位关联。专题数据查询时可查看视频。

  • 修正点位属性信息
  • 可为采集的点位按照重要程度分类,并在电子地图上以不同图标显示。
  • 可为采集的点位重新设定名称、描述等属性信息。
  • 数据维护工作
  • 可对采集点位信息进行删除、属性修改等操作。

       5)专题数据查询统计与地图显示模块

新增专题数据查询统计功能,可按照资源类型与时间进行查询统计。可对统计结果自动形成专题图分布,对分布图上每个热点点击显示该资源点的详细信息(包括多媒体信息)。其示意图如下:

       6)专题数据导出与打印模块

对专题数据采集资源查询并形成报表,支持导出为Word和Excel等常见文件;还支持对查询结果在地图上做分布展示形成资源分布专题图后jpg、bmp图片文件的导出,图片在服务端形成下载到客户端,不同于屏幕的截图,而是将形成的专题图按照1:1000或其它比例尺模式(具体比例尺设置在系统调研时确认)导出的全图。

7.2.10车辆监控子系统

实现主要道路的车辆监控功能。

8       数据普查与建库方案

本部分主要是描述本项目需要采集、建库、整合的部件普查建库、地名地址普查建库、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修测建库、遥感影像采购与建库等内容,是数据资源普查外业普查、内业处理的详细方案。

8.1    总体技术路线

8.1.1      外业普查与数据建库总体工艺流程

8‑1外业普查与数据建库总体工艺流程图

 

项目实施涉及的地形图修测、部件、地理编码、管线探测等工作内容,大多外业采集与内业处理建库等工作,通过外业采集、内业数据处理与建库标准的流程控制可以提高项目实施的进度,控制项目成果质量,加强项目实施的关键点把握,最终保障整个项目的顺利完成。

 

8.1.2      三级质量保障体系

项目实施严格按照ISO90001质量体系和CMMI3相关规性的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外业、内业质量检查,项目实施按照作业员自检、作业组互检、质量检查组抽检三级作业质量保障体系,严格遵守地形图测绘、部件采集、管线探测相关国家标准的精度要求进行项目作业,按照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以及地方标准进行数据库分层与结构设计,最大限度地减少项目实施风险,提高项目运行的效率。

8.1.3      作业安全保障制度建设

本项目实施的各个部分都不同程度的涉及到了外业普查,因此外业作业人身安全是项目成功实施的一个重要考量标准。因此我们从道路交通安全、外业操规范、人员防中暑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周密的考虑,进行了精细安排与部署。

数据安全保密是项目安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人员保密培训、甲方现场实施、数据定期备份等措施进行书卷全保障。

8.1.4      标准和规范文档的编制

参考CJ/T 213-2005《 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结合城市管理基本情况,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范》(地方标准)。

参考CJ/T214-2007《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结合各单位部件设施管理基本情况,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范》(地方标准)。

参考CJ/T 215-2005《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结合地理编码数据分类情况,建设《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地方标准)。

根据部件分类标准、部件管理权属情况、事件处理标准、事件派发情况,编制《部件、事件手册》

根据网格划分标准、管理现状等基本情况,编制《万米单元网格图集》。

8.2    单元网格划分与建库方案

8.2.1      明确网格划分区域

确定数据普查的具体区域,以1:500或1:1000比例尺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和影像数据为基础,按省、市、区县、街道、社区、网格级别,完成上述区域的网格划分,并对每个网格进行唯一编号,最终形成万米单元网格数据库,同时,通过购买的影像丰富影像数据库内容。

8.2.2      万米单元网格编码

8.2.2.1  网格编码唯一性

一个单元网格在时间和空间定义上应有一个唯一的编码,单元网格变更时,其原代码不应占用,新增单元网格按照原有编码规则进行扩展。

8.2.2.2  网格编码结构

一个单元网格分四类14位进行编码,依次是6位区级及区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3位街道(镇)处码、3位社区码和2位单元网格顺序码,编码结构如下图所示。

□□□□□□ □□□ □□□ □□

 

 

单元网格顺序码
社区码
街道(镇)代码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

 

 

 

 

 

 

 

 

示例:某社区的第一个单元网格编码为:11011400400101

8.2.2.3  网格编码要求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代码应按照GB/T2206 执行、街道(镇)代码应按照GB/T10114执行,社区、居委会、区片按照实际情况自行编码。

单元网格顺序码在一个社区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进行编码。

 

8.2.3      万米单元网格图示表达

县级及县级以上行政区划、街道(镇、乡)的图式表达按照GB/T 7929-1995执行;社区的图示表达参照GB/T 7929-1995中的“村界”的图示表达规定执行。

单元网格的边线样式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9‑1单元网格边线样式

线宽 线性 颜色:蓝色
C M Y K

1:5000.8mm实线88%77%00
1:10000.5mm
1:20000.3mm

 

单元网格编码注记应符合下表的规定,并应放在单独的图层。

表格 9‑2 单元网格编码注记要求

字高 字型 颜色:粉红色
C M Y K

1:5005mm正等线体0100%00
1:10004mm
1:20003mm

 

 

8.3    部件普查与数据建库方案

8.3.1      数据外业普查

外业调查内容主要为城市管理部件和兴趣点。

部件的大类包括:公用设施类、道路交通类、市容环境类、园林绿化类、房屋土地类、其它设施类以及扩展部件类。

其中:

公用设施类主要包括水、电、气、热等各种检查井盖,以及相关公用设施等;

道路交通类主要包括停车设施、交通标志设施、公交站亭、立交桥等;

市容环境类主要包括公共厕所、垃圾箱、广告牌匾等;

园林绿化类主要包括古树名木、绿地、城市雕塑、街头坐椅等;

房屋土地类主要包括宣传栏、人防工事、地下室等;

其它设施类主要包括重大危险源、工地、水域附属设施等;

扩展部件类专门用于对未包括在上述大类中而又确需分类管理的部件的扩充。

8.3.2      普查成果流转与外业采集质量控制

8.3.2.1  交接文档及图幅流转

在外业普查与内业数据采集之间设立专门的地形图与数据采集成果交接员,控制文档与图幅流转,填写相应的文档接收记录,掌握作业进度,保证数据全不被泄漏。

外业调查成果是内业进行数据处理的基础,其成果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数据建库的正确性与实用性,所以必须对外业采集数据的全过程建立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按照三级质量控制的要求进行严格的规范。明确数据的采集的精度要求。

表格 9‑3 野外调查精度标准

序号 精度级别 中误差(m) 说明
1 A类 £±0.5 对空间位置或边界明确的专题数据
2 B类 £±1.0 对空间位置或边界较明确的专题数据
3 C类 £±10.0 对空间位置概略表达的专题数据

 

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三级质量检查体系,确保提交的数据是准确的干净的。

  • 做好作业员的培训工作,确保作业员的工作技能满足本项目的要求。
  • 外业调查工作必须以组为单位指定独立的检查员,负责调查成果的自检,并在图历簿中签署。
  • 做好外业调查工作的审核,确保外业调查工作符合内业处理的要求,并在图历簿中签署。
  • 成立专门检查组,对中间和最终成果进行审核检查,做好成果的质量检查与验收工作,保证成果质量。

做好数据的审核和提交工作,确保提交数据能满足本项目的要求;

8.3.2.2  外业作业员自检

各个外业调查小组在每个分幅图的部件信息采集完成以后,都要进行认真地检查,填写《资源普查外也成果自检表》,检查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图面图形是否清晰
  • 图形部件兴趣点是否标有部件流水号
  • 基本属性表格流水号是否与图面流水号保持一致
  • 部件名称是否正确
  • 部件编码是否符合部件编码标准
  • 基本属性表表头填写是否完整
  • 电子表格命名、字段命名、录入信息是否正确

8.3.2.3  外业作业组自检

各个外业实施小组抽调部分骨干人员组成内部质量控制小组,对将要提交给质量检组的数据成果进行交互式检查,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及时进行纠正,有遗漏、调查错误的要进行重新调查,并对检查图图填写“交互检查员”姓名。

 

8.3.2.4  外业质量检查小组质量控制

外业提交的成果是在外业组经过自检、互检,符合外业成果要求的前提下,提交质量检查组检查。

8.3.3      内业数据处理

资源普查与数据建库的内业处理工作从接收外业作业图幅开始,主要处理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图件配准、数据采集、图形属性数据一体化存储,数据质量检查与数据成果建库等工作内容。

 

8.3.4      内业采集质量控制

在内业数据采集的过程中,同样要坚持三级质量控制的原则,严格遵守部件采集的规范和要求,每一步都要填写相应表格并签字确认。

 

8.3.5      资源数据成果建库

资源普查成果数据建库包括确定数据分层及数据结构,填写部件编码、权属、位置等附加属性信息,同时还包括建立事件数据库。

8.4    地名地址普查与建库方案

8.4.1      地名、地址、门牌/址外业采集

8.4.1.1  外业数据采集内容

完成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的普查。地理编码分类、编码标准以及相关技术指标应遵循建设部发《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地理编码》标准。科学而合理的采集兴趣点是智慧城管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的保证,部件兴趣点的采集要求在城市繁华区达到每隔20米就应该有一个兴趣点,根据实际适当增加或稀疏兴趣点的采集。

兴趣点采集时遵循与部件采集相似的方法。即采集兴趣点的空间位置信息,同时在填写属性表时又有其特殊的要求,那就是填写兴趣点类别,按照兴趣点优先级顺序进行兴趣点采集。

具体兴趣点类别划分如下:

基本地点名称类型可分为行政区域地名、地片与小区地名、街巷地名、门(楼)牌地址、标志物地址、兴趣点地址。

8.4.1.2  数据采集优先级

地点描述应优先使用相对固定和定位精确的基本地点名称,优先级如下表所示。可使用一种以上的地点类型描述,级别较低的地点类型宜作为规范地点描述中的补充说明

9‑4地点描述优先规则

序号 优先级 地点类型 地点子类优先顺序
1 1 门(楼)牌地址
2 2 标志物地址 纪念地与建筑物、公共设施、交通运输设施
3 3 兴趣点地址 沿街店铺招牌名称、厕所

 

区域地名可按代码实现地理编码,代码表示应符合CJ/T 215的规定,并符合下表的要求。

表格 9‑5 行政区域地点的代码表示

序号 行政区域代码位数 区域级别
1 ╳╳╳╳╳╳ 区级及区级以上
2 ╳╳╳╳╳╳ ╳╳╳ 街道、乡镇
3 ╳╳╳╳╳╳ ╳╳╳ ╳╳╳ 社区、村
4 ╳╳╳╳╳╳ ╳╳╳ ╳╳╳ ╳╳ 单元网格

 

外业采集完成的兴趣点按照原有的分层标准参考相关国家标准进行整合处理,最终形成一套内容丰富、时效性强、可用性高的全区无缝地理编码数据库。

8.4.2      地理编码资源整合与数据建库

8.4.2.1  地理编码空间数据要求

  • 行政区划地名的地理坐标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
  • 以区划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地的点坐标(x,y)表示。
  • 以区划内标志性建筑物的点坐标(x,y)表示。
  • 以面状区域的中心点坐标(x,y)表示。
  • 地片与小区的地理坐标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定
  • 以地片与小区中心点的坐标表示。
  • 街巷地名的地理坐标表达应符合以下规定
  • 以街巷中心点的坐标表示。
  • 以街巷中心线系列坐标点表示。
  • 门(楼)牌地址的地理坐标由门(楼)牌标牌位置点的坐标表示。
  • 标志物地址的地理坐标由标志物中心点的坐标表示。
  • 兴趣点地址的地理坐标表示应符合以下规定:
  • 沿街店铺、单位类的兴趣点由店铺的门面中心点或特征点的坐标表示。
  • 其它兴趣点由特征点的坐标表示。

 

8.4.2.2  地理编码规则

规范的地点描述的分段应符合以下规定:

  • 行政区域地名按[市|区|街道(乡镇)|社区]的基本地点名称分段。
  • 门牌地址按[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院)]进行分段;楼牌地址按[标牌上的街区名称|顺序号|号楼]进行分段。
  • 兴趣点地址按[街道名称|小区名称|兴趣点]进行分段。

规范的地点描述应符合以下规定:[市|区 |街道 |地片/区片|街巷名称|基本地点名称 |方位|标识物|方位|补充说明]。

  • 方位描述宜符合以下规定:东/南/西/北/东南/西北/东北/西南/前/后/左/右/上/下/内/外/旁/相向/相邻,可按一定规则扩展。
  • 标识物可以是树、房、场、墙、绿地、碑、墙、亭等明显地理要素。
  • 补充说明是与其它规范地点描述相互地理位置关系的描述。

 

 

8.5    地理空间框架数据修测与建库方案

8.5.1      变化区域地形图外业修测

8.5.1.1  外业测量精度要求

精度要求是针对地形图实施过程中的外业要求,地形图修测过程中其数学精度必须达到《城市测量规范》的地形图精度要求。

8.5.1.2  外业实测

采用天宝4700 RTK测量型GPS,按照1:1000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标准对部件普查区域内变化较大地物进行实地测量。外业测绘标准遵照GB/T 14912-2005 《1:500 1:1000 1:2000外业数字测图技术规程》进行。主要步骤如下:

  • 平面控制

敷设独立图根导线或小三角网,条件允许时也可由已知点开始敷设。

  • 准备工作:仪器的检验校正、工具与用品准备。
  • 外业工作:踏勘测区、拟定布网方案、选点、埋桩、标志点号、角度观测和距离丈量(导线边长或小三角基线)、定向。
  • 内业工作:外业手簿的检查和整理、基线长度计算、绘制控制网略图、三角网(或导线网)平差计算、坐标计算、编制平面控制成果表、绘制坐标格网与控制点展绘。
  • 高程控制

设四等水准路线。

  • 准备工作:仪器检校、工具与用品准备、复习教材有关内容。
  • 外业工作:踏勘、选点、埋标、进行四等水准观测。
  • 内业工作:手簿检查、水准测量成果整理、编制水准测量成果表。
  • 碎部测量
    • 1)准备工作:图板准备、检校全站仪、工具与用品准备。
    • 2)外业工作:加密测站点、地形测绘。

根据外业绘制的草图和碎部点,通过成图软件连线成图。

8.5.1.3  测量成果质量控制

数据质量要符合《数字测绘产品检查验收规定和质量评定》(GB/T18316-2001)、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等相关国家标准的要求。

 

8.5.2      修测成果整合入库

8.5.2.1  修测数据格式转换

外业经过实地测量最终形成外业测量成果,成果文件为CAD数据文件。CAD数据需要经过格式转换为GIS数据,才能最终满足系统的基础数据要求。

SuperMap Deskpro支持CAD数据格式到GIS数据转换过程。

 

8.5.2.2  拓扑处理

因为AutoCAD中没有面类型的数据,所以对于面状的要素(例如:河流、房屋、植被等)要在SuperMap中进行拓扑构面。生成新的面数据集。

8.5.2.3  图形编辑

由于AutoCAD中数据是以多个短线实体来表示不同的线型,而SuperMap是以线形来表示各种线形风格,所以这种类型的线段需要提取基线和定位线。对于没有连接的线段要进行连接。

8.5.2.4  数据质量检查

由CAD转换完成的GIS数据需要经过质量检查才能满足标准数据分层的要求,主要包括:

  • 地形图的空间位置。
  • 地形图的属性。
  • 完整性。
  • 现势性。
  • 逻辑一致性。

8.5.2.5  数据入库

  • 历史数据备份

检查无误的更新区数据入库之前,需要首先将原始数据文件备份,数据备份文件命名方式采用数据库名+备份日期,并为备份文件做一文档描述,描述文件生成日期,新版本数据与历史版本数据比较,更新的区域和面积。

  • 更新区域裁减

利用地图剪裁功能将变化区数据采用区域内剪裁进行切割,形成非变化区数据库。

  • 数据库更新

将检查无误的变化区数据成果采用分层标准进行分层,将其追加至非变化区数据库文件,形成更新后的地理空间框架数据库版本。

9       系统集成方案

9.1    系统网络结构设计

9.1.1      设计原则

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硬件和网络平台的设计和建设必须要以满足系统的高效、稳定、安全运行为目标。根据全国其他兄弟城市系统建设的经验,根据的实际情况,在硬件和网络的总体设计上原定以下主要原则:

(1)整体性:遵循总体设计的基本原则,根据当前业务需求,急用先行,合理作出安排。数据存储管理系统具有规模大,涉及众多业务、多种技术集成的特点,考虑到实际情况,在投资和建设实施方面均会有许多具体难度,必须按照总体设计的指导思想,先进行运行环境基本框架设计,再根据应用系统建设的迫切需要,集中力量,分步骤地进行建设实施。

(2)可扩展性:运行环境基本框架必须坚持高可扩展性原则,要充分考虑今后的业务需求的发展,满足数据日益增长的需求。

(3)高可用性:可提供24×7小时/周的全天候服务,并具有快速备份和恢复的能力。

(4)易管理和可维护性:由于存储系统越来越复杂,人工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出差错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大。因此,存储系统需要对管理和维护具有一定的支持。

(5)保证系统的平稳过渡:在设备和应用新增、更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现有系统的正常运行,再通过数据迁移技术,逐步实现在新的数据存储框架下的集中存储管理。

9.1.2      技术路线

根据以上原则,在本系统的建设中确定采用如下技术路线:

(1)以政务外网、Internet、无线通信网络为基础,本着资源共享的原则,尽可能使用已有的设施。呼叫中心采用远程座席的方式,租用电信的CTI设备,不再重新架设CTI Server和排队机。

(2)基于政务外网实现区级部门、街道、镇网络互联互通。

(4) 通过利用光纤交换机、存储服务器等设备,形成系统存储局域网(SAN)框架。

(5)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等措施保证网络安全。

9.1.3      网络拓扑结构图

图 9‑1系统网络拓扑结构图

9.2    监督指挥中心建设(指挥大厅)

9.2.1      基本布局设计

指挥大厅是监督指挥中心工作人员进行信息受理和派遣的场所,规划面积约102平方米,包括大屏幕区、坐席区、参观席区。

办公区主要是监督指挥中心办公人员的工作场所,包括办公室、监督考评部、综合协调部、技术部、监督员管理部、呼叫中心等的办公室场地。

指挥大厅设计及工程按照国家现有规范和标准来进行设计。指挥大厅等的技术参数及指标要求达到国家B级机房标准,办公区和工作服务区要求达到普通民用建筑的基本标准。整体工程在实用的前提下,大厅选用专用设备和优质装修材料,达到最佳装修效果。力求科学、系统、标准、适用、安全、可靠、舒适、美观相结合。

9.2.2      大屏幕显示系统建设要求

智慧城管系统大屏幕控制器须基于WINDOWS 2003,WINDOWS 2008,UNIX操作平台,大屏幕,控制器一定要用到虚屏技术,以满足高分辨率的显示。

系统应支持TCP/IP等协议,可直接与Windows 2003/2008/XP网络连接,并可同时支持网络连接和多路视频图像的拼接显示,可整屏和分屏显示GIS等网络图像信号。用户可在屏幕的任意位置打开多个活动窗口,所有窗口应能任意移动,放大、缩小。处理器具有至少1路10/100MB以太网接口,网络信号能任意放大、缩小、全屏漫游和全屏显示, 并预留扩展接口,每路网络所连接的计算机无限制。

图像处理器支持高分率,支持GIS电子地图等计算机信号显示,图像无论大小,均能保证清晰度。支持实时活动视频的整屏显示和单屏直通显示,处理器输入视频端口数量大于等于16路,端口可接入监控信息、摄像机、录像机、大小影碟机、彩色实物投影等各类视频信号源。

控制器须具有可接收大于等于16路视频输入的端口,能同时以开窗口方式显示8路视频信号,完成由DVD、VCD、摄像机等提供的实时视频画面的显示。这些实时的视频信号任一路可以任意大小显示,没有物理边界的限制,可以放大到整个屏幕墙,并且整个屏幕墙画面刷新的速率小于1 秒。

拼接系统应具备RGB直通显示能力;拼接系统应具备7×24小时工作能力,保证系统工作的稳定与安全。

处理器支持网络分控及多用户操作。支持中文显示,优选软件操作界面为中文平台的产品。

控制器的操作要灵活、方便。例如,随意拖拉、缩放。

9.2.3      音响系统建设

监督指挥中心大厅需建立基础的音响系统,包括:

  • 2路无线话筒;
  • 8路语音混合合成系统,2路语音输出;
  • 2路高音、2路低音音箱;
  • 功率放大系统;
  • 调音系统;
  • DVD/VCD播放机等。

 

9.2.4      综合布线系统规划

本方案规划的区域只包含指挥大厅,机房则由运营商建设(设置在运营商机房里)

 

9.3    GIS软件平台配置建议

表格 10‑1 软件配置表

软件分类 软件选型 数量(套)
GIS

软件

桌面GIS运行平台SuperMap Deskpro1
移动GIS运行平台eSuperMap50
GIS组件开发平台SuperMap Objects 运行版3
服务式GIS平台SuperMap iServer Java1

 

9.4    其他系统软件配置建议

9.4.1      数据库软件

数据库系统主要是存储数据的大型数据库系统,目前市面上的大型数据库比较多,几个主要的数据库软件各自特性比较如下:

项目 Oracle SQL Server Sybase Infomix IBM DB/2
与Windows兼容性 最高 一般 一般
易操作性 较高 一般 一般
稳定性 较高
速度 最高
海量数据下的表现 最好
空间数据库结构
空间数据索引速度 一般
Windows客户端
标准数据接口 ODBC、ADO、OLEDB ODBC、ADO、OLEDB ODBC、ADO、 ODBC ODBC

由于要考虑存储整个的空间数据和非空间属性数据,因此以下几点是最重要的:

  • 对空间数据存储(包括矢量数据和影像数据)的支持;
  • 数据检索速度;
  • 管理海量数据的能力;
  • 系统稳定性、安全性;
  • 对Windows的支持,包括数据库接口。
  • 根据上面的特点,系统采用Oracle 11g

9.4.2      操作系统

微软的Windows系列软件具有使用方便、稳定等诸多优点,而且目前也是主流的操作系统,更符合目前政府办公人员的使用习惯,因此考虑服务器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2008中文企业版(其中,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可以考虑采用国产Linux操作系统),客户端操作系统采用Microsoft Windows XP或VISTA中文专业版。

9.5    主要硬件设备配置建议

9.5.1      服务器

表格10‑2 硬件服务器配置表

服务器类别 参考配置 数量(台/套)
数据库服务器 标配两个Intel 四核Xeon E7520处理器(1.86GHz, 18ML3缓存),可扩至四路处理器,带1066 MT/s专用高速互连,标配16GB全缓冲DIMMs (DDR3)内存,最大可扩充至1TB,可以配置成镜像,在线备用或者高级ECC模式; 4U机架式

硬盘:3*146G SAS硬盘,RAID5,双电源

Windows Server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或Linux企业版操作系统

3年备件,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金牌服务

2
应用服务器标配一个Intel 四核Xeon E5640处理器(2.66GHz, 12ML3缓存),可扩至2路处理器,带1066 MT/s专用高速互连,标配8GB 全缓冲DIMMs (DDR3)内存,最大可扩充至192GB,可以配置成镜像,在线备用或者高级ECC模式; 2U机架式

硬盘:3*146G SAS硬盘,RAID5,双电源

Windows Server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3年备件,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金牌服务

2
城管通服务器标配一个Intel 四核Xeon E5640处理器(2.66GHz, 12ML3缓存),可扩至2路处理器,带1066 MT/s专用高速互连,标配8GB 全缓冲DIMMs (DDR3)内存,最大可扩充至192GB,可以配置成镜像,在线备用或者高级ECC模式; 2U机架式

硬盘:3*146G SAS硬盘,RAID5,双电源

Windows Server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3年备件,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金牌服务

1

 

9.5.2      网络设备

设备名称 参考选型 数量(台/套)
核心交换机 千兆以太网交换机;传输速率:10/100/1000 Mbps;交换方式:存储-转发;背板带宽:32 Gbps;MAC地址表:12288 K;包转发率:38.7 Mpps;网络标准:IEEE 802.3, IEEE 802.3u, IEEE 802.3z, IEEE 802.3ab;网管功能:SNMP, CLI, Web;传输模式:全双工;接口数量:48;接口类型:10/100/1000;模块化插槽数:4;电源电压:200-240V 1
接入层交换机 2个SFP 千兆端口,24 个10/100/1000Base-T以太网端口,背板带宽:128Gbps,包转发率:29.8Mpps,支持基于端口的VLAN(4K个) 2

 

9.5.3      存储设备

设备名称 参考选型 数量(台/套)
光纤储存磁盘阵列柜 磁盘阵列柜

FC接口,双控制器

双电源

12块 10K SAS 300G硬盘

3年备件,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金牌服务

1
光纤通道交换机光纤交换机,8个SFP,3年备件,3年人工,3年现场免费金牌服务2
光纤HBA卡4Gbps8

 

9.5.4      安全设备

名称 参考选型 数量 备注
防火墙 网络处理能力≥2G,并发连接数≥180万; 1
入侵检测IDS 千兆电口 1

 

 

10             “数字城管”视频接入系统

10.1       系统概述

10.1.1需求分析

视频图像接入系统实现对全市视频资源进行统一接入、调度、管理,有效提高城市管理工作效率。

接入视频资源包括:

  • 自建视频监控点
  • 接入其他相关单位视频监控系统
  • 城市管理人员手持移动视频采集设备
  • 移动执法车视频源

视频图像接入系统设计需充分考虑监控信息的实时性和媒体效果,在现场图像采集点、区市级数字城管平台之间通过网络进行图像信息交互,实现媒体流和信令流数据的传输。在区市级数字城管平台,具有权限的值班人员可以实时浏览辖区内的媒体信息,控制管理辖区内的系统资源,实现就近存储和分发辖区范围内的媒体信息,有效地降低图像接入系统承载网的压力。对于用户查看现场实时的媒体信息,通过图像接入系统承载网,经过编码压缩的数字媒体信息上传至区市级数字城管平台的媒体转发单元,媒体转发单元将媒体信息分发给各级数字城管平台。在多个用户同时请求同一路媒体信息时,媒体转发单元将该路媒体信息复制成多路,发给不同的请求用户,图像采集现场只上传1路媒体信息,有效解决图像采集现场网络接入带宽瓶颈的问题。

 

10.1.2建设目标

10.1.2.1  搭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图像联网基础平台

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搭建图像联网基础平台,主要实现对各重点单位视频图像管理、转发、存储、接入、解码等功能。通过图像联网基础平台实现将公安局、水务局防汛办、教育局、安监局的垒矿库、气象局、水文局、国土资源局(未定)的视频图像资源和卡口资源整合接入到数字城管指挥中心。

在突发事件发生时,对市委市政府、各大型国有单位、火车站、事发现场及周边等主要重点区域图像进行备份存储,实现方式通过本次项目部署的存储服务器和IPSAN实现视频图像的存储调用。

10.1.2.2  整合接入市公安局视频图像资源

市公安局联网整合了丰富的视频图像资源,目前已经联网的图像约1000多路,本次建设计划整合接入市公安局的所有视频图像资源,满足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图像调用需求。

10.1.2.3  整合各个单位的视频图像资源

除了公安的视频图像资源外,还需要整合水务局的防汛视频图像,教育局各个中小学的视频图像,安监局用于对垒矿库监控的视频图像、气象局,水文局的重点视频图像资源,对以上单位的图像实现实时查看、重点存储、远程录像调阅的功能。

10.2       设计依据及原则

10.2.1设计依据

本次项目设计和建设均遵守国家现行和公安部关于视频监控、视频指挥通信系统的规范与标准。

  • 《公安指挥通信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公安部)
  • 《安全技术防范工程标准》(公安部)
  • 《城市监控报警联网系统技术标准》 (GA/T 669—2008)
  •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GAT75-1994)
  • 《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 (GA308-2001)
  •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GA/T74-2000)
  • 《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
  • 《公共场所监视电视系统设计规范》 (DBJ08-16-90)
  • 《防盗报警中心控制台》 (GB/TI6572-1996)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 5032-2004)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YD5033-2004)
  • 《采用数据链路协议的会议电视远端摄像机控制规程》(GB/T16858-1997)
  • 《中国公众多媒体通信网网络管理规范》(YDN075-1998)
  • 《视频安全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B/T367-2001)
  • 《报警图像信号有线传输装置》 (GB/T6677-1996)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l7859-1999)
  •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管理要求》(GAT388-2002B)
  •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分类与代码》 (GA/T491—2004)
  • 《城市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规范》(GA/T493-2004)
  • 国家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10.2.2设计原则

10.2.2.1  系统技术先进性与继承性原则

系统所选设备应均为国内外知名品牌,技术性能居同类产品领先水平并具有可扩展性,保证在正常使用情况下产品稳定优质运行。采用H.264、MJPEG 和AVS压缩技术,可在多种网络上进行实时传输,形成一个完整的图像网络。与此同时系统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整个系统的连续性和前瞻性。

10.2.2.2  系统安全性与稳定性原则

系统选用的平台产品应严格按照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采用成熟和高质量的技术与产品,并能在出现意外时保持正常工作或在尽量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系统所选择的设备,应广泛的应用于各种技防领域,经过市场考验,安全可靠,能确保系统在运行期间不间断工作。本系统可根据需要,存储用户重点视频数据。所有的录像数据均记录在硬盘上,并允许即时的回放。还可通过网络备份方式提供远程的安全的数据备份。

10.2.2.3  系统灵活与可扩展性原则

充分考虑到利用现有通信资源,由于网络监控产品既能独立组网,也能够兼容以前的模拟产品,应实现无须放弃原有的模拟产品就可得到系统的升级和功能的扩展。

系统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够同时集成模拟技术和IP数字摄像机在一个系统内同时工作。系统的设计已留存充分的余地,是完全的分布式系统,以方便需要时能进行扩充,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财力浪费。

10.2.2.4  高性价比与实用性原则

系统所选用的设备性能卓越,价格合理,返修率低,在满足系统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工程造价并与原有系统完全兼容。

系统提供录像资料的智能和快速搜索功能,以方便调查,并允许经授权的操作员查看网络上任一台摄像机的实时和录像图像,实用性强。

10.2.2.5  用户操作友好性与维护便捷性原则

系统应采用用户友好的图像界面,在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系统均采用用户图形化界面,也可以配合电子地图选择不同的监控点和系统功能。无需繁琐的菜单操作和复杂的系统操作培训,看图便知如何操作。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10.2.2.6  兼容性原则

系统所选产品对于前期已经建设的模拟系统和各种前端可以集成到本系统中,使原有系统也能在本系统上调用、操作,避免重复建设,使系统更加完善、功能更加强大。

 

10.3       详细方案设计

10.3.1系统架构示意图

10.3.2系统部署设计

10.3.2.1  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部署设计

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具有较高的指挥权限,负责系统内所有用户的权限分配、设备注册以及资源分配,提供整个视频系统的应用支撑。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负责与各重点单位平台对接,调用市重点单位内的视频图像资源和卡口资源,并对相关重要数据信息进行存储。

在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部署管理控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点播服务器、卡口服务器、接入服务器、IPSAN存储阵列、万能解码器、监控客户端等设备。

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架构示意图如下:

10.3.2.2  各重点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对接

考虑本次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需要从各重点单位调用视频图像资源,所以需要在各重点单位新增接入服务器负责接入管理各个单位的视频监控图像,同时部署流媒体服务器负责将图像从各个单位的专网转发至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平台,满足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用户对图像和卡口的调用需求。

10.3.3各单元详细设计

10.3.3.1  管理控制服务器

管理控制服务器采用模块化的软件框架设计,可以动态、快速加入新的模块,软件框架不需修改。具备精细化权限设置功能,支持用户分组、分级,用户级别至少500级。

功能说明

  • 分布式体系

采用分布式体系结构设计,每个图像节点均可实现局部自治,在结构上不存在系统故障点,当上级平台出现故障,下级单位仍可继续工作,任意局部故障不影响系统的正常工作。

图像节点之间可以灵活设定上下级关系,按照行政隶属关系划分层级,全网中的层级数没有限制,设计上没有系统容量的限制,可满足数十万台摄像机的联网需求。

分布式的体系结构,便于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各图像节点可同时分布实施,通过统一的控制协议实现互联互控。

  • 高可靠性

设备具有高度稳定性,支持自由上下电,意外重启后始终保持文件系统的一致性,不会造成系统启动失败,启动时间少于30秒。具有抵抗病毒与非法入侵的能力,支持7*24小时连续工作。

具有网络容错能力,支持网络断线重连,即当用户调阅图像时,网络出现中断,当网络恢复正常后,系统可自动重新建立连接,恢复用户调阅的图像。

管理控制服务器支持自动时钟同步功能,通过向平台内其它服务器、终端、前端设备发送按时命令,达到全网时钟同步的功能。授权用户对系统进行设置修改后,系统可将自动对全网进行更新,各图像节点状态始终处于一致的状态,即使某个系统节点很短时间状态发生了变化,但整个系统的各个图像节点很快能重新同步。

可支持双机热备功能,包括管理服务程序的双机热备和后台数据库双机热备。

  • 开放性

采用开放性的标准体系,预留与外围扩展应用系统的接口,同时提供应用集成系统开发所需的API或SDK。

  • 安全性、权限和级别

系统的权限体系符合ACL(Access Control List)模型,保证设计上的完备性。

具备用户帐号的全网漫游功能,用户在全系统中只需要记住一个帐号和密码就可以访问任何有权限的图像资源。

具备用户分组功能:用户可以划分成组,一个用户可隶属于多个组,对组进行授权将作用到该组中的所有用户。

具备权限继承功能:下级图像节点可直接继承上级节点的权限,方便系统的配置管理。

具备用户级别的设定和PTZ抢占功能:每个用户部拥有一个级别属性,和用户的行政级别相对应,级别高的用户可以抢占级别低的用户对图像资源的PTZ控制权,用户的控制权被抢占时会得到明显的通知。

具备锁定和解锁功能:图像资源可以被锁定,对锁定的资源,不管用户的级别如何,使用前必须先解锁。级别高的用户可以解除级别低的用户对某资源的锁定。可以做到当遇到重要事件,直接挤占或屏蔽其他下级浏览视频权限,用于给控制中心显示需要。

具备精细化权限设定功能:可针对任何一个用户,针对任何一个图像资源进行精细权限设置,比如可为每个用户设置对每个摄像头的权限(是否可以实时监控、录像文件点播、云台控制等),权限类型和用户级别数量都没有限制。

权限具有一定的驻留时问,驻留时间可恨据用户要求进行设置,避免了频繁抢占控制的现象。

10.3.3.2  流媒体服务器

流媒体服务器将系统中的数字图像转发至图像专网,满足新建系统中的各种数字化应用;新建系统中配置专用流媒体转并发服务器,可满足电视墙显示、各级用户电视墙显示、各级用户客户端调用;单台流媒体服务器最高可提供600M并发访问量。

具备数字干线的复用、抢占等功能。实时检测网络状态功能,实时调整服务器的图像链接路数,达到适应网络带宽限制的目标。能够实现图像、音频数据的跨网段、跨平台转发。

功能说明

  • 视频分发

数字码流支持一个源分发给一个或多个用户,其网络连接方式可以单播、组播和TCP方式。

数字码流在分发过程中的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每个节点的延迟不超过30毫秒。

具备双码流的转发和处理,即同一个摄像机码流和直播码流可以不是同一个码流。

流媒体服务器具备图像、音频数据的跨网段、跨平台转发的能力。

具备自动恢复功能,即当流媒体服务器意外重启,系统提供自动恢复机制,可恢复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的视频连接通路,避免出现图像显示中断。

具备活动通知功能,即视频转发服务器之间支持活动通知,视频转发服务器检测到对端服务器不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可设置,如10分钟)须释放有关资源。

  • 开放式分层设计

采用开放式分层的模块化组件化的软件体系结构,能够在不改变上层应用软件的基础上,通过加载驱动,实现和多个厂家不同型号和编码格式的视频编码器、硬盘录像机进行互通;实现和多个厂家不同型号多码流方式的网络摄像机的互通。

能够快速兼容已建和未来新建系统的数字设备,不会因为对新的设备兼容导致平台软件的版本升级或更换。

  • 防错冗余

一旦某台流媒体服务器出现故障,流媒体服务器的自动路由机制将找到冗余的流媒体服务器,让视频走这个新找到的流媒体服务器的数字干线。

  • 数字干线管理

数字干线指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用于传递数字图像的视频干线,根据网络容量,流媒体服务器之间的数字干线可以为1条或多条。

系统具备数字干线的管理能力,干线管理的方式有:跨平台图像转发路径路由选择、复用、锁定和抢占、抢占后处理。

干线的路由选择是指每一次需要干线的时候能找到全网中最优(经过的节点数最少、尽可能复用原来干线、抢占的代价最小等)的一系列干线。

干线复用是指多个节点上的用户查看同一个摄像机的时候要尽可能复用原来干线,避免占用新的干线。

在干线被占满,且有高级别用户需要查看新的摄像机的时候,就会发生抢占,抢占时总是抢占路径最短、抢占的代价最小(最高级别最低)的干线;同时,在高级别的用户锁定干线时,要保证低级别的用户在不会抢占这些干线的同时得到友好通知。

在高级别的用户抢占了干线时,原来占用干线的用户必须得到友好的通知。

  • 接口支持

流媒体服务器可与客户端软件连接,实现完整的实时浏览和控制功能,并提供完整的开发控件,方便二次集成开发。

10.3.3.3  存储点播服务器

存储点播服务器通过网络接收视频编码器的码流,转发至IP-SAN磁盘存储系统,存储重要图像和对报警触发后图像的备份存储。支持多人同时对历史图像文件进行检索和点播回放,实现分布式部署。存储点播服务器和IE或客户端软件配合,可完整地实现数字录像和回放功能,支持多种存储方案和录像方式,支持多画面同时回放和多种回放操作,可支持图像帧标记功能,支持多条件检索查询,以配合智能视频监控的应用。

功能说明

存储点播服务器集成成熟应用的流媒体服务器技术,单机最高可支持录像+点播共计600M并发码流。

  • 存储点播服务器文件系统以视频帧为单位写录像片段,任何一个视频帧损坏不会影响其它视频帧,一旦一个视频帧写入完成可立即进行检索, 可以检索到40毫秒前的录像;文件系统应支持快速定位到任何一个视频帧开始播放,并能快速格式化。
  • 存储点播服务器支持分布式存储结构,录像内容可存储在PC客户端、服务器、专用存储设备或带硬盘的视频编码器上,用户可通过吝户端软件对全网的录像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 支持存储服务器、NAS、IP-SAN、FC-SAN等多种存储方案。
  • 支持录像按帧加标记,即系统可以在录像时自动或手动为每一个图像帧加标记,从而为视频数据的结构化处理奠定基础。支持三种标记方式:A手动;B事件关联;C识别处理。手动方式指用户可以在启动手动录像、抓拍、制定录像计划时,输入文字提示作为帧标记。事件关联指将事件发生时的关联信息自动作为帧标记,方便后期检索。识别处理指可使用智能视频内容分析系统,实时或定时对视频录像进行检索识别,将识别处理后的图像加上帧标记,如可针对某目标人物对视频图像进行识别处理,然后将该目标人物的名称身份作为帧标记加在处理后的图像上。
  • 支持手动录像、自动定时录像、动态感知录像、报警联动录像、视频丢失报警录像、循环录像和报警预录像。
  • 多画面同时回放:支持同时回放多个服务器或本地的多个存储通道的同一时间的录像文件,多达16画面同时同步回,支持1/4/6/9/16画面显示。
  • 支持即时回放:可以检索到并回放5秒钟前的录像。支持多种回放操作:回放时可以进行暂停、播放、停止、快放、慢放、单帧步进、单帧后退、循环播放、精确定位到某帧、打印、缩放、备份、调节音量、调节亮度/色度/对比度/色调等操作。
  • 画面抓拍:将任意一副回放图像存放成JPEG或BMP格式的图像。
  • 支持节假日设定、预录像设置、录像文件最大长度设定、存储容量设置和状态显示。
  • 支持文件生存期设定和录像状态(自动、手动、报警、运动检测)显示。
  • 录像工作表:可为每个摄像机指定录像工作表。工作表可按周一至周日以及节假日的不同时间段分别指定不同的动作设定。
  • 录像文件检索:按日期、时间、类型、服务器、通道检索客户端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端录像文件,检索后还可以按日期时间、通道、服务器、类型来过滤。

ROFS文件系统

普通文件系统存储视频录像文件,会导致很多应用问题:

  • 普通文件系统以簇为单位分配磁盘空间,簇的字节数很小,文件反复读写导致簇不断被分配和释放,时间稍微一长就会产生磁盘碎片,导致磁盘读写性能急剧下降,严重时甚至会损坏磁盘。
  • 普通文件系统采用元数据格式,鲁棒性不强,一旦元数据损害,即使数据部分没有损害,也无法还原。而超过100路的并发录像,若使用普通文件系统,元数据损坏的机率极大。
  • 由于文件系统的限制,一般采用一分钟或更长时间进行录像,难以实现检索几秒以前的录像数据,无法支持对正在录像的文件的检索回放。
  • 检索效率低下,且格式化非常缓慢。

本项目的存储系统采用了ROFS文件系统,内置于所有存储服务器中,可有效的减少录像碎片,支持按视频帧进行存储,极大的提升了系统的健壮性和效率。

ROFS文件系统采用专用的文件格式设计,可有效避免磁盘碎片的产生,写数据和清理旧数据时几乎没有磁盘块的分配/释放动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硬盘的写数据性能,写录像数据的速度比传统录像方式要快很多,磁盘寿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ROFS 文件系统以视频帧为单位写录像片段,而视频帧是一个最小可修复的单位,任何一个视频帧损坏不会影响其它视频帧,所以即使在没有任何RAID防护的情况下的硬盘物理损坏也只会损失非常短的一小段录像,如果是软损坏(程序错误导致的损坏)则甚至只会仅仅损失一帧或数帧(<1秒)而已。所以ROFS有极高的鲁棒性。

因为以视频帧为基本存储单位,一旦一个视频帧写入完成就立即可以进行检索,采用ROFS文件系统可以检索到40毫秒前的录像。另外,视频帧的索引内建在ROFS中,所以可以快速地定位到任何一个视频帧立即开始播放,其格式化也非常迅速。

ROFS软件结构如下图所示:

ROFS文件系统特点归纳如下:

  • 完美的解决了磁盘碎片问题。
  • 已数据包为存储单位,也即容灾恢复单位。
  • 性能极高:写数据、删除数据、检索都非常快。
  • 专门针对视频存储特点而设计。
  • 格式化一瞬间完成。
  • 完美支持播放正在录的文件,省去大/小文件的烦恼。
  • 有专门的针对视频存储的数据缓冲机制。

10.3.3.4  IPSAN存储设备(选配)

本方案选用东方网力PVG IPSAN-2016进行重要数据的备份存储,详细介绍如下:

产品概述

PVG IPSAN-2016视频存储系统,采用IPSAN技术,专门针对视频监控设计的专业级网络视频存储系统。

PVG IPSAN-2016 视频存储系统提供了一种快速,高可靠性的iSCSI数据管理方案,可利用现有的IP交换机和路由器设备,为用户快速建立分布式集中管理的视频存储系统,集PVG服务器和16位标准磁盘阵列为一体,支持图像的并发存储和并发点播。

PVG IPSAN-2016 单机可安装最多16块SATA硬盘,支持RAID0、RAID1和RAID5。 PVG IPSAN-2016采用嵌入式64位RISC磁盘阵列控制器,支持硬盘热插拔,具备环境监控单元,提供工业级的安全稳定性,保证图像数据的安全。随机提供的存储软件,可方便的对磁盘阵列进行配置管理。

产品外观

硬件接口

产品特性

  1. 支持RAID 等级 0, 1, 0+1, 3, 5, 6, 10, 30, 50, 60 与JBOD
  2. 提供全局或专属的热备硬盘
  3. 针对不同的应用提供Write-through 或Write-back cache模式
  4. 提供快照数据回溯技术机制
  5. 提供RAID级别在线移植(RAID level migration),且系统不需关机
  6. 提供卷组容量在线扩充(expansion)
  7. 提供10/100 以太网端口,提供TCP/IP及HTTP服务,可使用IE浏览器进行远程管理

技术参数

技术指标名称 详细规格参数
最大硬盘数量 支持16块热插拔硬盘
RAID等级 0, 1, 0+1, 3, 5, 6, 10, 30, 50, 60 与JBOD
热插拔电源 2组 460W (符合PFC规范)
系统散热风扇 4 个(热插拔)
电源需求

 

AC 90V~264V Full Range (全区域电压)

8A~4A , 47Hz~63Hz

工作温度10°C~40°C
机箱尺寸3U机架式机箱:600mm(深) x 482mm (宽) x 133mm (高)

10.3.3.5  接入服务器

接入服务器物理上由单台或多台服务器构成,通过接入服务器实现对相关单位视频资源的接入。

服务器可以整合模拟图像平台,支持整合控制Pelco、Honeywell、AD、AB、Infinova、BOSCH、VICON等模拟矩阵,可远程控制矩阵的单路切换、成组切换和定时自动单路轮询切换和定时自动轮询组切换等功能。

接入服务器可以可兼容多种品牌的网络摄像机、视频编码器、硬盘录像机,兼容各种编码的摄像机控制指令,对于特殊的编码格式预留接口。

接入服务器可以整合各单位已经建设数字图像平台,支持对数字图像平台的图像调阅、切换和控制。数字图像平台的整合接入原则是按照GB28181标准进行互联。

 

10.3.3.6  智能分析服务器(选配)

智能分析服务器可以从平台获取视频流,然后对视频流加以分析处理,分析出视频流所包台的事件,并根据设置的报警策略,捕捉满足报警条件的事件,触发实时报警。可以实现区域入侵、绊线检测、徘徊检测、非法停车、人群聚集、车牌识别、车流统计等功能。本项目中需实现区域入侵、绊线检测、非法停车、人群聚集等功能。

10.3.3.7  万能解码器

本方案中将通过4台NP-MD860将公安图像解码输出给模拟矩阵,实现切换至监视器显示;通过NP-MD880将公安图像解码输出给RGB矩阵,实现切换至大屏显示。

1、NP-MD860

NP-MD860集BNC模拟视频输出、VGA模拟视频输出,HDMI数字视频输出于一体,可以完美实现MPEG1、MPEG2、M-JPEG、MPEG4、H.264格式的视频解码,支持QCIF、CIF、Half-D1、D1、720P、1080P等分辨率。单台设备可支持16路H.264 D1或8路720P或4路1080P解码。

NP-MD860可以直接输出到电视、电视墙、数字显示设备上,在所有需要解码并显示视频的场所都可以使用,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清视频解码器,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鲜明特点。

技术特点

  • 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严格测试,高稳定性,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
  • 支持1-4路画面的解码显示,做到视频流无阻碍完美再现。
  • 支持高清解码,支持720P或1080P。
  • 强大的兼容能力,兼容常用的视频编码格式。
  • POSA架构强大的集成能力及开发能力,只要客户提供所需解码协议,可以快速兼容第三方视频码流。
  • 支持的IP摄像机品牌:Sony、SANYO、Axis、Mobotix、ACTI、ArecontVision 、Hikvision、大华、大力、三星、金联视讯等几十个品牌的标清、高清IP摄像机
  • 采用Linux操作系统,做到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
  • 支持软件在线升级,在新标准出现时增加新的功能,便于产品灵活升级,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

2、NP-MD880

NP-MD880万能解码器产品实现高清视频的解码输出,可以完美实现MPEG1、MPEG2、M-JPEG、MPEG4、H.264格式的视频解码,支持QCIF、CIF、Half-D1、D1、720P、1080P等分辨率。单台设备可支持16路H.264 D1或8路720P或4路1080P解码。

技术特点

  • 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严格测试,高稳定性,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
  • 支持4个显示输出,每路显示输出支持1、4画面的解码显示。
  • 强大的兼容能力,兼容常用的视频编码格式,可以使用在任何基于IP的网络中解码MPEG1、MPEG2、M-JPEG、MPEG4、264等格式的视频。
  • POSA架构的集成能力及开发能力,只要客户提供所需解码协议,可以快速兼容第三方视频码流。
  • 配合PVG服务器或NVR实现数字矩阵功能,可以通过模拟或数字键盘切换任何一路视频到万能解码器上解码显示输出。
  • 支持软件在线升级,在新标准出现时增加新的功能,便于产品灵活升级,提高产品的生命周期。

10.3.3.8  监控客户端软件

视频监控客户端软件,可独立运行于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个人电脑上,实现通过网络实时接收视频图像并解码,完整实现数字视频监控的各项功能。主要功能包括:查看直播图像、录像和回放、收藏夹、打开WEB页面和图片文件、多画面分割切换、云台控制、视频颜色调节、巡检、事件、日志、电子地图、电视墙等。

10.3.4传输网络

各重点单位与数字城管指挥中心之间通过铺设光纤提供资源共享传输通道。根据共享资源数量,传输通道带宽应满足一定要求。

10.3.4.1  监控点数字化带宽分析

根据现今视频数字化技术,以主流H.264视频压缩算法来计算,每组视频流所需网络带宽如下:

  • 标清图像(D1格式下)的上联带宽要求≥2Mbps;
  • 高清图像(720P格式下)的上联带宽要求≥4Mbps;
  • 高清图像(1080P格式下)的上联带宽要求≥8Mbps;

为保证图像的有效上传,以及图像上传后的质量,每路图像上传带宽应不低于上述指标。

10.3.4.2  传输网络

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至各个单位监控中心的网络采用千兆裸光纤接入市电子政务内网。总带宽理论1000Mbps,可支持并发传输2M标清图像400路,并发传输4M准高清图像200路。

10.3.4.3  网络安全设计

各单位视频监控系统基于各单位的视频专网进行建设,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基于自己的专网进行建设。两个网络之间的连接采用安全接入设备,以确保在大容量,大数据量的视频传输同时,双方网络的安全。

安全接入设备需要提供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后的用户只能进行授权范围内的操作,禁止非授权访问资源及系统操作。须严格区分视频数据流和控制信令流,并严格控制视频流传输的方向;视频控制信令可采用双向传输方式,且视频数据流与视频控制信令必须严格分开传输;具备视频数据病毒木马检测功能。

安全接入设备需要支持安全策略部署,可以根据访问数据包的源/目的地址、协议、源/目的端口、流量、用户、时间等因素,进行控制,禁止那些不被允许的访问类型,或者阻断非许可的访问。另外,提供全面的防攻击能力,能够针对DoS/DDoS和常见攻击进行有效阻断,同时还能够针对零日攻击进行及时的判断和阻断。设备具备视频流检测能力以及应用层处理性能,为分析和阻挡各类攻击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针对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图像接入系统中大量部署的服务器,确保其不受入侵攻击,保证7*24小时不间断运行是本次网络安全建设工作的重点之一。入侵防御技术作为服务器区防御的典型安全措施,是数据中心安全建设必不可少的技术要求。

为确保系统的安全,该安全网关是在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的网络边界处部署,且同时要实现防火墙、入侵防御以及病毒防护等功能,另外,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视频监控系统专线视频流数据并发传输会话数比较大,所以对设备的硬件性能有比较高的要求。所以,安全接入设备必须是非x86、非ASIC架构,采用多核Plus G2安全构架,采用64位MIPS多核处理器,核数≥12;设备操作系统采用64位安全操作系统,且必须提供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安全操作系统软件著作权”证书;安全接入设备能够支持至少800M的并发视频流量,通过安全接入设备后图像转发延时不能超过80毫秒;

 

10.4       系统功能与性能

10.4.1视频业务功能

10.4.1.1  实时图像浏览

网络客户端可实时监视多路实时图像信息并实现一机同屏同时监视;多个网络客户端可以同时监控任一前端图像。

在电视墙上可以实时显示前端任意一个监控点的图像,可以在1、4、6、8、9、10、13、16、全屏等多种画面分割模式中切换显示。

在网络条件支持下,位于不同地点的多个用户可同时在线观看系统内任意网点的实时视频资料。

摄像机分组:支持按照监控区域、管理权限和实际使用情况(如行进路线)分组,设置简单;同时支持服务器的统一分组(物理分组)和客户端的每个用户自定义分组(逻辑分组);

轮巡:系统具备视频自动巡视功能,在可设定的间隔时间内对全网的监控点进行图像巡检,参与轮巡的对象可以任意设定,轮巡间隔时间可设置。分为组内轮巡和组间轮巡;

摄像机信息设置:可设置系统内所有摄像机的位置、IP、名称、所在区域、场所等信息;

支持实时设定音视频编解码器的各种参数,如码率、品质、分辨率、制式、帧频、色彩、音量等。字符叠加和图像屏蔽:可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叠加名称、时间、场地等字符信息;可在图像的任意位置叠加图片和黑屏框以屏蔽需隐藏的图像区域;

云台和快球控制:支持方向控制、自动扫描、预置位管理、巡航、光圈焦距管理、镜头缩放、三维定位;云台速度可调;支持灯光、雨刷、电源开关控制;支持自定义辅助开关控制;支持摄像机锁定与解锁;方便进行云台/快球控制器的参数设定;

画面抓拍:将任意实时直播图像存放成JPEG或BMP格式的图像。

框选放大:对于特殊协议高速球摄像机,在电脑屏幕图像上框选一个区域,即可自动控制高速球的云台镜头动作,将所选区域放大至全屏显示;

10.4.1.2  录像及回放

支持手动录像、自动定时录像、动态感知录像、报警联动录像、视频丢失报警录像、循环录像和报警预录像;

支持服务器录像和本地录像;

分布式存储结构:录像内容可存储在PC客户端、服务器、专用存储设备或带硬盘的视频编码器上,用户可通过客户端软件对全网的录像文件进行统一管理;

支持存储服务器、磁盘阵列、NAS、SAN等多种存储方案;

多画面同时回放:支持同时回放多个服务器或本地的多个存储通道的同一时间的录像文件,多达16画面同时同步回放,支持1/4/6/9/16画面显示;

支持多种回放操作:回放时可以进行暂停、播放、停止、快放、慢放、单帧步进、单帧后退、循环播放、精确定位到某帧、打印、缩放、备份、调节音量、调节亮度/色度/对比度/色调等操作;

画面抓拍:将任意一副回放图像存放成JPEG或BMP格式的图像;

支持节假日设定、预录像设置、录像文件最大长度设定、存储容量设置和状态显示;

支持文件生存期设定和录像状态(自动、手动、报警、运动检测)显示;

录像工作表:可为每个摄像机指定录像工作表。工作表可按周一至周日以及节假日的不同时间段分别指定不同的动作设定;

录像文件检索:按日期、时间、类型、服务器、通道检索客户端本地或远程服务器端录像文件,检索后还可以按日期时间、通道、服务器、类型来过滤;

智能录像检索:具备标清及高清录像视频回放和检索功能,回放包括登录存储服务器、浏览选择摄像机、设置时间进行播放等、检索包括设置规则、设定时间、进行检索、显示检索结果。检索规则包括特定目标(如车牌、物体、GPS定位目标等)的出现、特定目标的消失、特定区域的目标出现、目标颜色、目标归类等。

支持录像按帧加标记,即系统可以在录像时自动或手动为每一个图像帧加文字标记,从而实现类似于搜索引擎(Google)的方式进行录像资料的文字查询与比对,可实现录像资料的快速检索。

10.4.1.3  智能帧标记

系统支持用户手动方式启动手动录象、抓拍、制定录像计划时,输入文字提示作为帧标记。

事件关联指将事件发生时的关联信息自动作为帧标记。如在车牌识别时将车牌号作为帧标记,出入口的录像可将门禁卡的身份信息作为帧标记,报警触发录象可将报警主机传来的信息作为帧标记,总之,可将任意事件的关联信息作为帧标记,方便后期检索比对。

识别处理指可使用智能视频内容分析系统、人像识别系统、车牌识别系统,实时或定时对视频录象进行检索识别,将识别处理后的图象加上帧标记,如可针对某目标人物对视频图象进行识别处理,然后将该目标人物的名称身份作为帧标记加在处理后的图象上。

例如和交警的智能卡口关联,当卡口发出抓拍的同时给平台发一个指令,平台在同一时间在指定的前端摄像机点位的录像文件上做一个帧标记,并与对方的图片或者文字进行标记联动,当点击图片或者文字时,可立即调看标记后的历史图像。

10.4.1.4  视频转发

系统可实现对视频的实时转发,以满足大量用户同时访问同一视频源的需求。支持多级级联和分布式部署。

10.4.1.5  视频诊断(可扩展)

具备对系统内的各路视频图像进行诊断,给出视频质量的评价结果,主要包含以下视频参数内容的诊断:噪声、雪花、锐度、亮度、颜色(偏色)、遮挡、镜头抖动、云台等。

10.4.1.6  视频指挥

视频指挥功能是基于电子地图,将目前已建的治安视频监控系统、道路监控系统、重点要害部位监控系统、智能卡口、社会部分视频监控等全部整合调用,可以通过快速调取需要关注的监控点或监控区域图像,实现对全市联网监控图像的统一浏览、调度,为操作员日常视频巡逻、视频追逃、视频布控、视频跟踪、资源调度等业务提供有效专业的视频指挥工具。

10.4.2视频管理功能

10.4.2.1  存储管理

采用前端存储和平台存储相结合的分级分布式存储策略;支持对存储位置、存储时间、备份策略、整理策略等存储策略的设置。

10.4.2.2  用户管理

具备用户注册、身份认证、权限管理、访问控制等功能,支持平台间的用户身份传递和审计。

10.4.2.3  权限管理

系统采用专用控制管理服务器管理用户权限,支持精细化的权限设置和用户权限的全网漫游;支持用户优先级级别管理,对同一个图像资源,如果两个用户均具备相应的权限,级别高的用户可以抢占级别低的用户的对该图像资源的拥有权。

系统支持实战管理所需的权限功能,支持用户分组和权限继承,支持图像资源的锁定和解锁,支持特定图像的屏蔽。

10.4.2.4  干线管理

视频联网平台的节点之间,要求对相同的视频源做带宽的复用管理,即同一个资源在同一段网络上不能占用多个带宽;当带宽不够时,要求按正确的权限或级别实现抢占管理和抢占通知。数字干线的管理是符合行业需求并实现带宽管理的比较实用的方案。

数字干线可以定义为上下级之间建立联系的数字通道。通过干线,省市县三级可以建立各种网络拓扑结构,为多级数字联网、网安全和网络带宽管理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干线管理的内容有:干线路由选择、复用、抢占及抢占后处理和预留。干线路由选择是指在一个节点上调用其它节点的某路图像的时候,系统将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来选择最应该经过哪些节点以及哪些干线。干线的复用是指在多个用户在调用同一个摄像机时,后面的用户应该复用已经使用过的干线,而不应该另外再使用一条新的干线。干线的抢占是指当所有的干线都有用户在使用时,系统将采用什么样的算法来抢占新的干线。抢占后处理是指抢占后要友好地通知以前占用该干线的所有用户。干线的预留是指某些干线在配置的时候就专门预留给某些节点,只有这些节点上的用户才能使用预留的干线。

10.4.2.5  双机热备

可考虑对相关核心设备进行双机热备,包括:市局扩容的流媒体服务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的管理控制服务器、流媒体服务器、存储点播服务器等,以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10.4.2.6  日志管理

包括记录系统运行状态的运行日志以及记录操作人员操作情况的操作日志,支持日志其它功能

10.4.2.7  时钟同步

按照国标GB/T 28181-2011要求,联网系统应采用NTP协议或SIP协议进行时钟同步。各级平台均配备可以接收GPS或北斗等系统授时的NTP时间服务器,时钟精度应小于100ms。

(1)、平台设备时钟同步。平台内各服务器、存储等设备应直接与平台内NTP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

(2)、前端设备时钟同步。前端设备可按照国标GB/T28181-2011要求,通过信令网关服务器获取时间信息来校时;也可以采用NTP协议,直接与接入平台的NTP时间服务器进行时钟同步。

(3)、平台时钟同步。需要时,上下级平台间应逐级进行时钟同步,上级时钟源作为下级时钟源的备份。

10.4.2.8  媒体服务器集群(可扩展)

平台要求支持多台媒体服务器的集群,即将多台媒体服务器集中起来作为整体,提供媒体转发服务。媒体转发服务是在多台服务器之间动态分配,同时实现了负载均衡和服务自动备份与接管。

 

10.5       方案优势

10.5.1模数混合无缝联网

以模拟矩阵为核心设备的模拟视频监控系统由于长期的应用积累而具有广大的市场占有率。而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建的视频监控系统大部分以数字系统为主,如硬盘录像机、视频编码器、网络摄像机等。在这种背景下,用户面临着如何实现对已建模拟系统和新建数字系统的统一管理问题。然而这正是东方网力PVG视频管理平台所解决的第一个问题,也是东方网力的第一大核心技术——模数混合无缝联网。

PVG 视频管理平台可完全取代传统模拟矩阵主机,支持模拟键盘接入,可实现模拟系统的全部功能,已兼容所有的主流模拟矩阵。同时PVG 视频管理平台可以接入管理所有的主流硬盘录像机、视频编码器、网络摄像机等数字设备。

通过PVG 视频管理平台能够实现数字系统跟模拟系统的统一权限、统一资源、统一编号、统一管理。解决了城市级联网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点。东方网力的模数混合联网技术目前为止是全球领先,得到了行业的认可,也有着大量的成功案例。如上海公安联网系统是迄今为止全球规模最大的数模混合系统联网项目;奥运项目中,每个场馆的设备都不一样,通过网力对模拟系统的了解以及PVG强大的接入能力,很好的完成了奥运场馆的联网接入。

在数模混合联网中,网力创造了非常符合用户使用需求的键盘宏功能。通过键盘宏,用户可以将经常使用的多种操作定义在键盘中的某个键上,使用时只需要按一下即可按照要求逐步完成用户所有操作。PVG支持宏语言来编写宏程序,实现特殊功能,可录制键盘操作过程并保存为宏语言的程序。

10.5.2完善的干线管理和领先的多级流转发技术

在复杂的视频监控系统中,节点间的视频传输通路被称为干线,若干个节点之间通过模拟干线(光端机+光纤或编解码器+网络)或数字干线(视频转发服务器+网络)相互联网。然而节点间的干线资源相对于前端视频源的数量来说一般都非常有限,这就产生了对干线进行管理的需求。

PVG视频管理平台具备完善的干线管理技术,主要包括:干线复用、干线抢占、干线预留、干线路由等。干线复用指当多个用户需要调用同一路视频图像的时候,不用去占用另外一条干线,通过本节点的转发设备将图像复制给这些用户,从而实现干线的复用。干线抢占指所有的干线资源都处于使用状态时,高权限用户可以抢占低权限用户的干线使用权,以此保证高权限用户的图像调用需求。干线预留指为特殊权限用户(如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预留干线资源,以保障各种紧急或突发事件的数字城管处理。干线理由存在于具备多级节点的系统中,用户调用图像需要经过多条干线,系统会综合考虑干线占用情况、转发次数等因素,给出最佳路径。

大型的城市级监控系统中,通常存在很多的节点,当用户跨节点调用数字图像的时候,就产生了多级流转发需求。PVG系统集成了先进的流媒体技术,保证数字码流在转发过程中图像质量不会受到影响,每级转发的延迟控制在30毫秒以内,满足了用户对多级转发中图像实时性的要求。

10.5.3分布式架构下的区域自治和数据同步

PVG视频管理平台采用完全分布式架构,单台PVG 可自成系统,多台PVG 互联形成更大的系统,每个系统节点都可实现区域自治,任何一个节点的故障都不会影响到其他节点。以采用PVG组网的平安城市为例,即使市局的系统瘫痪了,各分局和派出所用户不会受到任何影响,图像的存储、直播、点播等功能一切正常。

行业内其他平台厂商有些采用集中式架构;有些实现了流媒体和存储的分布式,而管理控制仍然是集中式。这直接导致了两个问题:第一、系统无法实现区域自制,各下级节点的稳定性要依赖总控中心;第二、全网的用户管理与设备管理都必须由中心统一配置。这两个问题给系统的安全性带来了隐患,给用户的实际应用添加了障碍。

PVG视频管理平台具备领先的数据同步技术,各系统节点状态始终一致,如果某个系统节点很短时间内状态发生了变化,整个系统的各个节点能很快重新同步。比如某系统节点新添加了几台摄像机,只需要在本节点进行新增点位配置,其他节点会在短时间内实现数据同步。数据同步技术为整个系统提供了状态的一致性,是PVG完全分布式架构的基础。

 

10.5.4基于POSA的视频中间件的核心设计理念

视频中间件是一种标准化的程序,基于视频中间的核心设计理念,可以给开发带来灵活、高效的好处。可以实现跨越操作系统、多种开发语言支持;可以接入多种设备,可以接入多种业务。

  • 跨越多种操作系统平台
  • WIN32
  • Unix-like, 如Linux
  • ……
  • 多种计算机开发语言支持
  • C++
  • WIN32平台: 基于COM支持所有计算机语言如VisualBasic, Java, JavaScript, C#, …
  • Unix-like平台: 支持常见的语言如JavaScript, Python, Java(JNI)
  • ……
  • 接入多种设备
  • 摄像机:模拟、IP摄像机
  • 矩阵
  • 键盘
  • 简单报警器、复杂报警主机
  • 编码器、解码器
  • DVR主机
  • 其它系统主机
  • 智能视频分析设备
  • ……
  • 接入多种业务
  • 传统的视频监控业务:实时显示、录像、录像检索及回放
  • 智能业务:人脸识别、车牌识别、行为分析等
  • 应用系统集成:OA、ERP、工业自动化系统等
  • ……

基于POSA架构,我们支持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矩阵的快速互联,增加一台矩阵的控制只需增加一个驱动,不需要修改底层程序和应用程序。目前,PVG已经实现了和所有主流矩阵的互联。我们支持一类新的编解码器仅需要实现新的驱动,而不需要更改设计和复杂定制开发,已成功的实现对海康、博康、大华等多个厂家的MPEG2\MPEG4\H.264\MJPEG编解码器支持,可在同一系统中支持不同类型的编解码器。

基于POSA架构,我们可以适应TCP/IP网络架构,可以和思科等厂商无缝结合,形成全数字解决方案。

总之,我们以POSA视频中间件为核心,组建了一个两级架构,松耦合自治域、高可靠稳定的可视化城市管理系统。

10.5.5基于POSA视频中间件的兼容性

历史原因和竞争需要,在同一个网络视频管理系统中,往往会使用不同厂家和不同编码格式的编解码设备。

从设计和需求上看,用户也需要不同的编解码设备,用户需要开放体系的视频管理系统,满足灵活应用并高度稳定。

一般系统耗用大量的定制开发支持异质编解码器,投入巨大并无法达到稳定。基于面向对象的设计基础,PVG系统在实际设备控制和上层应用之间设立了一个流媒体抽象层来隔离具体设备的特殊性,让上层应用统一编程这些设备,称为POSA架构。

PVG支持不同厂家不同型号矩阵的快速互联,增加一台矩阵的控制只需增加一个驱动,不需要修改底层程序和应用程序。如果厂家的控制协议无误,2-3天可联通。在南京十运会奥体中心监控项目中,7天实现3套系统的互联。已实现和所有主流矩阵的互联。

借助于POSA,PVG支持一类新的编解码器仅需要实现新的驱动,而不需要更改设计和复杂定制开发,已成功的实现对海康、博康、大华等多个厂家的MPEG2\MPEG4\H.264编解码器支持,可在同一PVG系统中支持不同类型的编解码器。

基于POSA架构,可将DVR视为矩阵或编码器进行互联,已实现与国内外主流品牌设备的互联。

10.5.6高效的ROFS文件系统

传统录像技术存在诸多问题,如磁盘碎片问题、磁盘读写性能不高、巨量文件难于管理和检索、难于实现录像实时检索播放、灾难数据保护和恢复问题等。

为彻底解决这些存储技术问题,网力研发了针对海量视频录像系统的高效健壮的专用文件系统ROFS(Ring Objects File System),在ROFS文件系统中,采用了多项独创技术,包括:元数据多重保护技术、设备热拔插技术、多磁盘IO并行技术、大数据块管理技术、智能数据缓冲技术、全盘数据恢复技术、海量数据分级索引技术,部分技术已获国家专利。这些专有技术/特性在使用普通文件系统搭建的存储系统很难实现,相比其它一些行业厂商,ROFS文件系统具有明显技术优势。目前ROFS文件系统已全面用在公司的所有存储项目中,其卓越的性能和稳定性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ROFS文件系统采用专用的文件格式设计,可有效避免磁盘碎片的产生,写数据和清理旧数据时几乎没有磁盘块的分配/释放动作,最大限度的提高了硬盘的写数据性能,写录像数据的速度比传统录像方式要快很多,磁盘寿命也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护。

ROFS 文件系统以视频帧为单位写录像片段,而视频帧是一个最小可修复的单位,任何一个视频帧损坏不会影响其它视频帧,所以即使在没有任何RAID防护的情况下的硬盘物理损坏也只会损失非常短的一小段录像,如果是软损坏(程序错误导致的损坏)则甚至只会仅仅损失一帧或数帧(<1秒)而已。所以ROFS有极高的鲁棒性。

因为以视频帧为基本存储单位,一旦一个视频帧写入完成就立即可以进行检索,采用ROFS文件系统可以检索到40毫秒前的录像。另外,视频帧的索引内建在ROFS中,所以可以快速地定位到任何一个视频帧立即开始播放,其格式化也非常迅速。

ROFS文件系统的优势归纳如下:

  • 完美的解决了磁盘碎片问题。
  • 已数据包为存储单位,也即容灾恢复单位。
  • 性能极高:写数据、删除数据、检索都非常快。
  • 专门针对视频存储特点而设计。
  • 格式化一瞬间完成。
  • 完美支持播放正在录的文件,省去大/小文件的烦恼。
  • 有专门的针对视频存储的数据缓冲机制。

10.5.7标清高清混合接入能力

图像高清化是视频监控行业的发展方向之一,高清网络摄像机、高清视频编码器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那么如何实现对高清前端设备的接入,如何实现高清、标清的统一显示成为很大的问题。网力推出的PVG和NVR产品可以完美的实现对高清前端和标清前端的混合接入;万能解码器可以实现对高清图像和标清图像的统一输出。

通过针对不同品牌不同型号高清网络摄像机的定制开发,PVG系统可实现高清网络摄像机的一些独特功能,如电子PTZ、虚拟云台、鱼眼镜头的四画面分割等。并基于高清图像,实现关键区域警戒、遗留物侦测、人群密度统计等智能应用。

万能解码器产品集BNC模拟视频输出、VGA模拟视频输出,HDMI数字视频输出于一体,可以完美实现MPEG1、MPEG2、M-JPEG、MPEG4、H.264格式的视频解码,支持QCIF、CIF、Half-D1、D1、720P、1080P等分辨率。是真正意义上的高清视频解码器,具有高可靠性、高集成度的鲜明特点。

10.5.8电信级的高可靠稳定性

本方案专项平台的系统全部采用PVG网络视频管理平台的成熟产品,不需再进行复杂的定制开发,且产品在上海公安、重庆公安、北京交警、广州亚运会、成都天网、海口平安城市、石家庄平安城市、北京奥运会33个场馆的互联,朝阳各街乡视频联网、教育部直辖高校视频联网等项目进行了大规模应用,可充分保证产品的稳定可靠。

同时,PVG在设计方法上,采用了符合SOA的面向对象的分布式设计,经过严密的需求分析和体系结构设计,借鉴电信级软件的开发经验,经过严格的测试流程,是面向视频联网的专业视频监控平台级软件产品。

10.5.9  完备且安全的权限、干线及路由管理

小型视频监控系统往往忽视用户权限和干线管理,大型的复杂系统会包括众多的用户和操作员,不同用户对共享的视频资源(摄像机、编解码器、录像文件等)有不同的操作需求和控制权限,当突发事件出现时,领导和管理者将同时需要看到事故点图像,紧缺的干线资源必须按照权限予以分配,系统的权限和干线管理至关重要。

本方案使用的PVG网络视频管理平台具备完备的权限体系,可实现任何用户针对全网任何一个图像资源进行权限设置,如可针对每个用户设置摄像头的权限,是否可以实时监控、历史点播、云台控制等。

同时,PVG支持用户优先级级别管理,对同一个资源,如果两个用户均具备相应的权限,级别高的用户可以抢占级别低的用户的对该资源的拥有权,用户的控制权被抢占时会得到明显的通知。支持Keboros加密算法实现用户权限的全网漫游

PVG是国内在图像监控领域最早提出干线管理概念的产品,并且在上海公安进行了实际大规模应用,PVG具备完善的干线管理机制和优化透明的动态路由选择算法。支持星型、树型、环型任意拓扑结构的视频网络,支持干线的复用、抢占和预留。

10.5.10         视频互联网

图像信息管理系统应用的目标,是需要类似于互联网应用的随时获得,本方案采用符合SOA体系结构的PVG网络视频管理平台,通过采用目录分布式对象管理技术,将监控系统的设备和用户进行抽象和统一化处理,将矩阵标准化为视频路由设备,将业务流和控制流分离,构筑出类似于INTERNET的视频网络—视频互联网(构筑出类似于INTERNET的视频网络—视频互联网(Video Internet)。

系统是模块化的,模块之间松散耦合,新的服务非常容易集成,对用户而言,系统是实用的,建成一块用一块,同时又是可无限扩展的,扩展不影响已形成的应用,是非常适合政府行业应用的高灵活度图像信息管理系统。

 

11              指挥中心大屏幕显示系统

11.1       概述

本次数字城管平台建设要求在指挥大厅安装大屏幕显示系统,在勘察现场和综合考量之后,我们建议使用液晶拼接大屏幕系统。

随着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结合视频,音频和通信等领域的多媒体技术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信息的可视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关注。多媒体演示方式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等离子作为大屏幕演示的一种全新模式也逐渐被大家所认可。由于液晶拼接大屏支持几乎所有的视频及计算机信号,其普及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同时随着多媒体系统的广泛应用,使用的电子产品也不断增加,用户使用时因操作的设备多且分布地域广容易出现混乱现象。因此我们提出系统集中控制的观念,将设备控制与演示有机的结合起来,使整个信息监控管理过程变得既轻松又丰富,真正体现大屏显示系统的优越性。

大屏幕显示系统把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数字显示技术、显示单元无缝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网络技术等科技手段的应用综合为一体,形成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技术先进、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的大屏幕投影显示系统,从而为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提供了一个网络集中监控平台、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分析决策平台和指挥调度平台。

通过大屏幕显示系统,可以轻松实现直观、实时、全方位地集中显示各个系统的信息,各系统信息在大屏幕上可根据需要以任意大小、任意位置和任意组合进行显示,并且对显示信息进行智能化管理,以便于指挥中枢准确、实时全面的观看和掌握各方面信息并做出正确的决策,大大提高了指挥调度决策(尤其在紧急情况处置时)的效率,增强了各信息显示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

11.1.1设计目标

随着液晶显示技术、嵌入式硬件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信号切换技术等电视幕墙相关技术的发展,新型拼接幕墙在工程应用的终端大屏幕显示设备中得到迅速普及,特别是嵌入式液晶拼接幕墙,虽推出市场的时间不长,但受到了广泛欢迎。液晶拼接幕墙作为国土资源信息显示系统、金融管理监控系统、平安城市指挥中心、铁路(地铁)、港口、码头监视系统、智能交通管理监控中心、国防或军事监视系统、电力调度监控系统、大型厂矿监控系统、电视台或大型演播中心监视幕墙、大型演出场所背景幕墙、视频会议等信息汇集、处理的关键显示设备,具有将各类计算机模拟/数字信号、复合视频信号、色差信号等在大屏幕上显示,并实现信号的切换、叠加、组合等功能。

大屏幕显示系统在信息监控、信息发布及处理中的直观、灵活、可扩充性等优势受到指挥中心的肯定和重视。本次针对政府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项目需求,我们设计建设一套技术先进、功能完善、性能稳定、安全可靠、操作方便、扩展方便的液晶大屏幕显示系统。

 

11.1.2设计原则

在 “技术先进、性能稳定、功能完善、操作方便、安全可靠、扩展方便”的设计目标下,本方案依据以下原则制订:

1、可靠性高,安全性高,操纵灵活,容易扩展,方便整合

系统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系统结构,提高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不会对其他子系统造成安全影响和环境影响。减少故障带来的影响;具备模块设计,具备扩展能力;采用统一的控制管理系统,可以灵活操作。

2、图像显示效果清晰稳定

图像显示效果清晰,屏幕亮度高显示均匀,色彩还原真实,图像失真小,显示稳定性高,使用寿命长,能满足7×24小时长期连续显示的要求。

3、各种显示信号的接入能力

能够显示Windows、UNIX、Linux等主流操作系统的计算机图像信号,能够显示PAL/NTSC等各种视频信号。

4、统一显示和功能分区显示

整个显示系统可作为统一显示平台整屏显示各种信号,如显示欢迎辞等。同时,可分为多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将按照职能需要显示各种信号。

5、统一管理和分区独立管理

整个显示系统可作为统一平台进行管理,如在全屏任意位置调用任意信号显示等。同时,各功能区可独立管理,如对所在区域进行开关机、在该区域内调用显示信号等。

 

11.1.3设计遵循标准

本方案均遵守国家现行的规范与标准,系统包括但不限于从设计、检验、安装等方面,均遵照国家现行的技术规范与标准。对我国未制定的规范,对应参照国际标准执行。

多屏幕拼接墙系统所采用的产品标准,已被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等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审核,准予登记。并且该标准可作为:接受各级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依据;产品质量仲裁的依据;贸易活动中质量条款确定的依据。

  • 企业质量体系认证
  • 国际认证和执行标准的名称
  • GB/T 19001-2000 《大屏幕拼接显示系统的生产和服务》
  • ISO9001:2002 质量体系标准
  • 产品认证和执行标准
  • 国际认证和执行标准
  • CE欧洲统一标准 机芯、多屏幕拼接墙电磁兼容性认证
  • CE欧洲统一标准 机芯、多屏幕拼接墙安全认证
  • EMC:EN55022;EN55024;EN61000-3-2;EN61000-3-3
  • LVD: EN60950
  • 国家认证和执行标准
  • 中国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3C认证) 多屏幕拼接墙
  • GB4943–2001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 GB9254–1998 《信息技术设备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 1– 2003    《低压电气及电子设备发出的谐波电流限值》
  • GB/T 10239-1994 彩色电视广播接收机总技术条件
  • GB/T 15859-1995 视听、视频系统中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值
  • GB0260–96    电力设施抗震设计规范
  • GBJ11–2001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9313–95  数字电子计算机用显示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GB/T6882–1986     声学噪声源声功率级的测定消声室和半消声室精密法
  • GB/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 GB/T9813–2000 微型计算机通用规范
  • GB/T9313–1995 数字电子计算机用阴极射线管显示设备通用技术条件
  • GB/191—2000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11.2       需求分析

根据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对大屏幕拼接显示墙的建设目标、使用要求,我们设计了这套大屏幕拼接墙系统方案。本方案将国际最卓越的高清晰度显示技术、电视墙拼接技术、多屏图像处理技术、多路信号切换技术等的应用集合为一体,使整套系统成为一个拥有高亮度、高清晰度、高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最先进的大屏幕显示系统。

根据我公司以往对信息显示系统的建设经验,用户需要视频影像及多路VGA计算机信号输出到电视墙上显示,电视墙由3×8共24台液晶拼接而成。

拼接显示系统示意图如下:

 

11.3       系统设计

为适应这一发展特点,结合长期的工程实践经验,根据本案客户的要求,向用户提供以下完善的大屏幕显示系统方案:

大屏幕显示系统主要包括图像处理能力强、性能稳定的HYTC950外置图形处理器、显示效果出众的HYPZJ550工程级超窄边拼接液晶显示单元其中,HYPZJ550液晶显示单元采用三星原装DID液晶面板,其面板四周边框尺寸非常小;组成拼墙后屏与屏之间的边框尺寸不大于5.3mm;流明的亮度输出和4000:1的超高对比度,使HYPZJ550液晶显示单元拥有极强的系统设计优势,结合HYTC950外置图形处理器的多路输出分辨率叠加功能,从而实现无可比拟的超高分辨率视觉效果。

该大屏幕显示系统支持多路DVI画面和视频画面的实时显示,完全满足用户的基本应用要求:

整个屏幕具有高分辨率、高亮度、高对比度等特点,色彩还原真实,在室内正常的环境光条件下屏幕能够显示清晰明亮的图形/图像效果,单屏周边无眩光。

支持图形拼接、全屏范围内显示的图像无非线性失真。整个屏幕亮度均匀,无“暗角”或“亮角”现象,画面稳定无闪烁。

支持各种制式的视频图像(可显示录像机、摄像机、DVD、实物投影仪等图像)和不同分辨率的计算机信号。

通过分辨率叠加,大屏幕上能够显示超高分辨率的计算机图形。

能够将多路输入信号进行重新组合,再现于液晶拼接屏上,信号源的显示切换过程无停顿、黑屏现象。

屏幕上的各种应用窗口(如网络计算机窗口、RGB窗口、视频窗口)可任意同RGB图片文字窗口或网络计算机窗口叠加显示,并且可任意缩放和移动。

可以在控制台使用单一的鼠标或键盘进行液晶单元的操作和多屏控制。

各类调试与控制均采用屏幕菜单形式,友好界面,灵活方便,为系统操作人员制定不同权限范围,防止非法操作。可以根据需求对可登陆用户进行增加、删除、和修改操作。

该大屏幕系统具有先进性、稳定性和可扩充性,可连续工作24小时以上,使用寿命长,易于维护。

大屏幕系统软硬件连接简单,无需对原系统做任何调整和改动。不管活动中心的软件及网络硬件有和改变,大屏幕显示系统均可正常使用,确保整个系统的通用性及可任意扩展性。

具体设计如下:

针对指挥中心场地特点,我们设计大屏显示系统由高质量的30台液晶显示屏、1台拼接控制器、RGB矩阵、AV矩阵、信号转换器、控制电脑等设备组成。

对于计算机的图像信号,可通过RGB矩阵,将VGA信号直接输出到多屏拼接控制器。

对音视频信号通过AV矩阵将多路AV视频传送至多屏拼接处理器,从而实现任意一路的切换,完成碟机、电脑播放等AV格式信号的大屏幕拼接显示。

对于指挥中心高清会议摄像头、高清视频监控信号等通过信号转换(SDI-RGB)进行信号格式转换后,接入RGB矩阵,由矩阵综合控制送往大屏幕拼接器进行显示,其中视频会议图像信号同时送往高清视频终端。

对有线电视、高清碟机等色差分量信息通过信号转换器(色差分量-RGB)转换格式后,接入RGB矩阵,由矩阵综合控制送往大屏幕拼接器进行显示。

在液晶屏安装时,考虑到指挥大厅空间情况,我们采用前维机架安装,前维安装可以在方便维护的基础上占有很小的安装空间。为了保证系统安全稳定,在安装时采用加厚机架,同时辅以钢架加固,保证整个液晶屏不变形、不挤压。

拼接控制器是电视墙系统的核心,其作用是将计算机、视频、网络等要显示的信号经过处理后分别送到相应的显示单元,每个显示单元只显示整个图像的一部分,全部显示单元加在一起就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大画面,大画面的分辨率是每个显示单元分辨率的倍数。另外还配置了1套显示墙应用管理系统软件,是基于RS-232或者TCP/IP网络协议(可选),可实现对大屏幕拼接墙的多用户远程操作、显示模式管理、信号源管理等强大功能。

由于目前频矩阵系统与大屏幕系统是两个独立的系统,实现矩阵切换及大屏幕显示控制操作繁琐,导致画面显示滞后,影响系统显示效果。因此,安装一套智能视频控制软件(IVM Ver2.2 自研),通过该软件,可以快速实现大屏幕显示的画面切换、分割、漫游等功能。该软件为内核软件,通过采用独特的画面锐利技术和精确的前置预测式动态补偿去隔行处理技术,使复合视频信号图像有卓越的表现,画面细腻锐利、图像通透明亮、清晰流畅、色彩丰满亮丽。

大屏显示系统图如下:

 

系统信号源说明如下:

系统信号源包括:

  • 电脑VGA信号:包括会议室工作电脑(讲解PPT、播放视频等)、值守工位电脑(GIS地图、值守程序界面等)、其他指定电脑VGA信号源。
  • 高清视频会议摄像头信息:包括指挥大厅4台高清摄像机、分会场传回的高清信号。
  • 高清监控信号:未来政府办公场所安装的高清监控信号。
  • 其他系统、部门监控信号:来自公安、林业、消防等部门的监控视频信号。
  • 碟机、录像机等AV信号。
  • 接收的有线电视信号。

信号接入RGB矩阵和AV矩阵,进行统一调度后送至大屏幕拼接系统、辅助显示电视机、视频会议系统等。

 

11.4       系统规模

系统设计规模:55寸液晶拼接显示系统
拼接墙子系统: 30台PZSX550HN01液晶显示单元组成3X10模式
控制子系统 30台CHY500嵌入式拼接处理器
拼接规模: 3(行)×10(列)
单屏显示尺寸: 1215mm(宽) x686mm(高)
整屏尺寸 12150mm(宽) x2058mm(高)
支持分辨率: 1980 x 1080

 

11.5       系统功能描述

通过数字拼接墙可以实现对系统计算机图像、DVD图像、摄像机视频图像、VGA图像信号等进行综合显示在屏幕上。能够很好地连接和显示用户的有关信息,可根据需要可任意显示各种动、静态的视频和数字图文信息,形成一套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的信息显示管理控制系统。

HYTC950 总控式拼接器是一款海阅自主知识产权的全球最先进的纯硬件专业化的图像处理设备,能够将大量的高清视频显示在大屏幕阵列上面,实现总控式幕拼接的功能。这是海阅专为高清拼接显示场合设计,为指挥中心、视频会议、多媒体多功能厅等场所的应用提供了一套理想的图像拼接处理解决方案。

图1   系统图

HYTC950 系列总控式幕拼接控制器采用大容量高速FPGA 阵列和数字总线路由交换技术架构,结合全数字硬件设计理念,实现无操作系统视频图像处理工作站。

HYTC950 控制器具有高清视频信号采集、实时高分辨率数字图像处理、三维高阶数字滤波等高端图像处理功能于一身,具有强大的处理能力。控制器采用数字多总线并行和数字多总线数据路由交换的处理机制,能从根本上保证对所有输入信号源进行全实时处理和数据一致性,图像没有延迟,无离散化,不丢帧。

HYTC950 系列总控式幕拼接控制器能支持多块屏幕的拼接显示,并支持多种信号源输入模式, 包括复合视频( DVD 或摄像头信号),电脑信号(VGA 和 DVI 信号)等。其中对复合视频,能做到NTSC/PAL制式自适应;对计算机视频信号,能支持目前几乎所有的常见显示分辨率;数字视频可支持 1080P 高清信号。总控式幕拼接控制器支持RGB(模拟)/DVI(数字)同时输出方式,支持所有常见的现实分辨率。

HYTC950 不仅图像质量出色(色彩采样深度可达32bit/像素),而且具有诸多功能,例如,基于 Web 的控制、动态调整窗口大小、添加边框和标题等,因此,HYTC950 是需要在监视器或投影机上显示多幅图像应用领域的理想之选。HYTC950 每路输入都可在屏幕上的任意位置进行大小调整和定位。显示方式几乎不受任何限制。HYTC950 支持实时、动态地移动窗口以及调整窗口大小。

HYTC950配合海阅数字矩阵系统,拼接处理器通过采用 DVI 格式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就可以形成一条从信号源到显示屏的全数字信号通路,这将给顾客带来无以伦比的视觉冲击。用户可在RGB(模拟)/DVI(数字)两种格式,最高为 1920x 1200 的分辨率中任意选择输出设置,这确保了输出信号可与任何显示屏匹配。更为方便的是,可将 RGB(模拟)/DVI(数字)两种格式的双路输出信号分别输出至两个单独的显示器。

HYTC950 专为移动和恶劣环境设计,包括作战指挥中心、海军和空降控制台以及军用运输装置等。为了适应恶劣的环境条件,获得可靠的显示效果,它在结构上做了许多改进,包括加固机箱、增加空气过滤以及加强通风等,保证设备能够7×24小时工作。

HYTC950 通过 串口RS-232 和以太网RJ45端口的命令行接口或客户端图形化控制软件界面,可以轻松地设置并控制所有功能。

HYTC950 秉承了 HAIYUE 一贯的出色质量和高可靠性,是要求最苛刻的关键任务应用领域的理想解决方案。

 

11.6       HYTC950 功能特点

  • 数据运算能力强大,总线宽度达到288G

主板采用自主研发出应用于拼接系统的巨量数据交换芯片技术,全新推出业内特有的 288G/s总控式处理器高速宽带总线,确保每个信号处理通道具备4G的数据带宽,彻底根除了总控式处理器数据总线带宽低下引起的拼接系统显示速度慢且不稳定的瓶颈,使得总控式处理器具有无以伦比的显示速度。

总控式处理器采用全交叉调度架构高速数据传输技术,底层数据传输由业内特有的数据调度芯片技术控制,为每路信号动态设置点对点的专线数据通道,每路 RGB、视频、网络等图像信号独享各自的专用通道进行传输、保证包括RGB信号的所有信号图像的完全实时显示,RGB信号显示速度达到60帧/秒。

 

  • 强大高清图像处理能力,独特视频处理技术

总控式处理器通过HAIYUE独有的画面锐利技术(ISV)和精确的前置预测式动态补偿去隔行处理技术,使复合视频信号图像有卓越的表现,画面细腻锐利、图像通透明亮、清晰流畅、色彩丰满亮丽。

总控式处理器可以全屏流畅播放720p、1080p高清数字视频,同时支持DirectX、OpenGL,能够在全屏幕拼接状态下运行3D动态画面,可实现高精度、高分辨率、3D立体图形显示输出效果,满足专业用户在3D场景显示、3D动画制作、3D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及其他3D软件应用领域图像显示的要求。

 

  • 支持输入信号字符叠加功能

HYTC950可以对所有输入通道进行字符叠加,以方便客户实时掌握显示信号的来源。

 

  • 双输出通道备份

HYTC950所有输出信道可以选择采用双备份,能够及时有效的保障客户无故障使用。

 

  • 支持输出端口任意指定输出序号、任意排列组合功能

HYTC950所有输出端口可以任意指定输出序号,排列模式可以任意组合,客户可以任意进行屏幕组合,极大的方便了施工。

 

  • 支持高清信号格式输入和输出,具有输入信号特征记忆功能

可以支持RGB、DVI、YPbPr、HDTV、S-Video、VIDEO、NTSC/PAL格式信号输入,分辨率从640×480到3840×2400;对每路输入信号采样都有特征记忆功能,在前级矩阵中可以任意切换输入信号,只要做过采样调整的信号再此输入,设备会自动配置记忆参数,无需二次采样调整。

可以支持RGB和 DVI信号同时输出,分辨率最高可达到1920×1200,刷新频率为60Hz,方便客户配置显示单元。

 

  • RGB和Video窗口可任意漫游、叠加、缩放,单屏幕支持开4个窗口

RGB输入信号,NTSC/PAL/SECAM等全制式视频输入信号可以在拼接墙系统超高分辨率逻辑桌面上,以窗口的形式动态、实时地显示,RGB和视频信号窗口并可以任意跨屏漫游、放大、缩小及混合叠加。同时在每一个显示单元中可以开4个窗口,长宽比可以任意调整。

 

  • 板卡式热插拔结构、机箱集成度高

总控式处理器采用模块化硬件结构设计,系统电源、风扇、 RGB信号采集卡、视频信号采集卡、图形输出卡、系统控制板等模块支持带电热插拔,任一模块的故障或异常均不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系统具有业务自动恢复功能,用户可以在系统运行的情况下直接更换信号采集卡、图形输出卡等,并能自动恢复换卡前的信号窗口正常显示。另外,系统对进风口、出风口及机箱内关键点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满足了用户对系统可靠性、稳定性的特殊要求。

  • 支持联动报警
  • 视频4画面分割,单屏显示4路不同视频信号
  • 场景模式轮徇,设置设备使用时限
  • 软件设计先进,支持场景轮徇功能,可联控周边设备

采用先进的设计方法,并采用稳定性、可靠性及可扩展性好的实时操作系统。软件的更改和升级管理采用了软件工程的配置管理方法,保证升级版本的一致性和测试的规范性,通过软件加载方式实现软件升级。

软件还可同时控制矩阵切换器和大屏幕单元,方便客户实现矩阵的切换和大屏幕单元的开关机等参数设置。

 

  • 支持网络控制
    总控式处理器支持 TCP/IP网络协议,可接入 Windows、Linux等网络,无须改变现有网络环境,同时支持多个 Ethernet网络连接。可通过HAIYUE公司自主研发的等多种网络显示软件,实现网络上多个终端显示画面同时在高分辨率桌面上显示,显示窗口大小可根据需要任意调整。

 

  • 纯硬件结构、无操作系统、电源冗余备份、稳定性高、支持频繁开关机

HYTC950 采用全硬件结构,无操作系统,内部自建核心运算机制,无板卡式处理器死机、蓝屏和病毒的困扰。

全硬件构架,无CPU和操作系统,可全年持续工作,启动时间小于5秒。双备份冗余电源,支持电源热备份,保证无故障时间,支持频繁开关机。

总控式处理器具有稳定的硬件设计架构,确保系统的高可靠性,支持7×24小时连续运行,适应控制室、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等场所对系统性能日益严格的要求。

 

  • 直观易用的控制软件

控制器配套的MultiView 2.5为高集成度的控制软件,可在同一个软件内控制拼接控制器和周边联控的矩阵等设备,实现在一个软件内控制整个系统。控制器真正的网络接口使得MultiView 2.5 还能够通过网络控制多台拼接控制器或多人控制一台拼接控制器的应用。 这就为实现复杂的多个大屏或分布式显示系统提供了有效的控制手段,使复杂环境的控制简单化。拼接控制器还提供了开放的网络控制命令集与RS-232串口控制命令集,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二次开发。

  • 其他特点:                                                   

网络控制、串口控制,任意选择

多语操作界面

多级用户管理

高集成度—不仅可以控制控制器,还能联控系统其他设备,如矩阵等

 

11.7       显示模式

11.7.1全屏显示,高分辨率应用

全墙在多屏处理器的驱动下形成一个超高分辨率的统一显示平台,既可以全墙显示超高分辨率的大型完整的网络图形GIS、GPS,也可以在上级领导来参观学习时方便快捷的实现显示标语、欢迎词或高分辨率的演示图片,各种信号以窗口形式显示,并可以在全墙范围内任意缩放、跨屏漫游。

全墙高分辨图片显示模式

11.7.2功能分区显示模式

整个显示系统又可以根据调度中心系统分工,划分相应的显示区域。一般各系统的图像只在本系统的显示分区内进行任意缩放和漫游显示,从而保证各系统之间工作的独立性。系统管理员具有全墙及全用户的控制权限,需要时系统管理员可进行跨区域显示或全屏显示,所有功能均能够方便快捷的实现。

功能分区显示模式

11.7.3多路视频信号显示

支持全制式视频输入信号,视频监控信息、摄像机、录像机、大小影碟机、彩色实物投影仪等各类视频信号源均可接入显示单元或者多屏处理器,信号经处理后以窗口的形式在拼接显示墙上任意位置任意移动、无级缩放、跨屏或者重叠等。

视频信号显示模式

11.7.4各类信号混合显示

视频信号、RGB信号、处理器应用信号均可同时在大屏幕上以各自方式显示,互不干扰。或者把大屏幕根据应用系统的需要,进行分区域显示,并分区域控制。

用户可以根据需要,把各种信号的显示和位置存储为模式,在用户需要的时候直接切换,即可即时按照模式定义显示窗口,或者进而定义预案,按照需要自动调用或者切换各种显示模式,实现对信息化系统的自动化管理。

混合信号显示模式

11.7.5系统功能特点

以用户满意为最终目标,拼接墙显示系统遵循如下设计原则:

  • 实用性

系统能满足各种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且达到满意的效果。

  • 可靠性

系统能提供长时间的连续运行,且稳定可靠。

  • 先进性

系统的功能和性能达到同档次显示系统的先进水平。

  • 持续性

选用的高质量显示单元和控制器,保证系统的显示效果长久不变。

  • 经济性

在满足需求的情况下,使系统建设和使用投入的成本尽量小。

  • 方便性

系统的调整、使用简单易行,用户操作界面友好,操作过程简捷,经短时培训即可操作使用。

11.7.6系统技术优势

1、高亮度

与TV和PC液晶屏相比,DID液晶屏拥有更高的亮度。TV或PC液晶屏的亮度一般只有250~300cd/㎡(≤ 20.1 〞)和460~500 cd/㎡(≥ 26 〞),而DID液晶屏的亮度为500~1000 cd/㎡(≥26〞)。

2、高对比度

DID 液晶屏具有4500:1( ≥ 26 〞)对比度,比传统PC或TV液晶屏要高出一倍以上,是一般背投的三倍。

普通液晶屏对比度                             DID对比度

3、更好的彩色饱和度

目前普通LCD和CRT的彩色饱和度只有72%,而DID LCD可以达到92%的高彩色饱和度,这得益于DID新开发的色彩校准技术,通过这个技术,除了对静止画面进行色彩校准外,还能对动态画面进行色彩的校准,这样才能确保画面输出的精确和稳定。

普通液晶饱和度                       DID饱和度

4、更宽的视角

PVA(Patterned Vertical Alignment)技术即“图像垂直调整技术”,利用这种技术,可视角度可达双178°以上(横向和纵向)。

5、可靠性更好

普通液晶屏为电视,PC显示器设计,不支持日夜连续使用;DID液晶屏为监视器、广告牌设计,支持在公众场合日夜连续使用。

6、纯平面显示

LCD是平板显示设备的代表,是真正的纯平显示器,完全无曲率大画面,无变形失真。

7、亮度均匀,影像稳定不闪烁

由于LCD每一个点在接收到信号后就一直保持那种色彩和亮度,而不像CRT那样需要不断刷新亮点。因此,LCD亮度均匀、画质高而且绝对不会闪烁。

8、120HZ倍频刷新频率

专利的120Hz倍频液晶显示技术,能有效解决图像快速运动过程中的拖尾和模糊,增强图像的清晰度和对比度,使画面更清澈,人眼长时间观看也不易疲劳。

9、更长使用寿命

普通的NB、PC及TV使用的LCD液晶屏其背光源的使用寿命为1万至3万小时,而DID LCD液晶屏背光源的使用寿命均可达10万小时以上,这就确保了拼接幕墙使用的每片液晶屏在长时间使用后的亮度、对比度和色度的一致性并且确保幕墙的使用寿命不低于6万小时。

10、超薄窄边设计

DID液晶屏在拥有超大显示面积的同时,还有厚度薄,重量轻等优势,可以方便地拼接、安装。55英寸的DID LCD,其重量只有30KG,厚度不到10公分,拼接专用的液晶屏,其优秀的超窄边设计,使其边缘最窄处只有2.4mm,拼接缝
隙5.3mm,完全不影响幕墙的整体显示效果。

11、全硬件总控式图像处理器

总控式图像处理器采用纯硬件结构设计,无操作系统,整个系统完全封闭式运行,不需要电脑和启动软件等操作,非常简便,稳定性高,输出图形质量好, 稳定性大大高于基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计算机+板卡”方式和基于总控式结构设计、内嵌专用操作系统方式的传统控制器,上电即可工作,启动时间小于5秒钟,稳定性高;

该总控式图像处理器自动侦测和识别全球的各种电视制式复合视频,各种标准VGA信号,对所有的信号自动识别并按用户要求对各信号进行视窗大小、显示位置、图像比例等方面的调整和变换,最终转换为固定的1920×1080/60Hz的VGA格式输出(用户也可以定制特殊的输出分辨率和刷新频率)。

 

 

 

11.8       LED电子显示屏

11.8.1系统说明

在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大屏幕拼接墙上方,安装双基色LED显示屏幕,规格尺寸约为(长*高)8m*0.5m,主要用来显示重要通知、欢迎词、口号标语等信息。

显示屏功能按以下要求设计:

  • 技术先进,造型美观,与设备厂总体建筑造型风格吻合;
  • 图像亮度均匀,对比度适当;
  • 具有良好的色平衡;
  • 能够编辑、播放各种字体的文字信息;
  • 系统通过计算机传输指定内容后能够脱离计算机独立运行;
  • 工作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寿命长;
  • 配备完善的软件系统,可满足各种信息播放要求;
  • 可以实现显示内容和显示时间的分区显示;
  • 具备通信及网络接口,可以实现多个显示屏及多台控制计算机的联网控制;

显示屏技术参数 : 室内双基色

序号 项目 规格及参数
1 像素点直径 φ5.0双色
2 显示面积 外形尺寸 578mm×7898mm

 

3几何尺寸488mm×7808mm
4单屏点数64点×32
5像素密度17222点/㎡
6像素点间距7.62mm
7单元模块分辨率64×32点阵
8所需模块数16块×2
9显示灰度
10显示颜色红色、绿色、黄色
11驱动方式1/16扫描
12刷新频率150帧/秒
13数据传输超五类网线
14传输距离50米
15最大功耗161W/㎡
16屏体重量15㎏/㎡
17全屏总重量25Kg
18寿命大于10万小时
19电源220V
20盲点率≤2/10000
21可视距离≥5-150米
22工作环境温度-20℃—–70℃
23工作环境湿度10﹪—–95﹪
24框架材料专用型材
25安装方式待定
26连续工作时间≥48小时

11.8.2系统组成

1、控制系统

  • 实现显示数据的可靠接受、格式变换和输出
  • 可以进行多屏、多区域和多节目同时编 辑,互不影响,并且能够实时仿真,实 时显示编辑效果;
  • 支持多种文件格式: 文本 格式(*.TXT) 超文本格式(*.RTF,*.DOC)图片 格式(*.JPG,*.BMP,*GIF) 图表  格式(*.XLS,*.XLC);
  • 支持表格编辑,还能够载入现存表格进 行实时编辑;
  • 支持多种时间、日期显示格式;
  • 支持正、倒计时;
  • 支持大容量存储;
  • 支持多种动画效果,并能对动画速度、停留时间进行设置;
  • 支持显示屏参数的初始化设置、保存及 加载,并且可以进行密码保护,防止被 恶意修改;
  • 可以随时查看各个屏的编辑信息;
  • 支持串口、自带网络传输。
  • 系统通过计算机传输指定内容后能够脱离计算机独立运行;

2、微机及网络系统

  • 通过网络及交换机实现控制计算机到显示屏的数据传输
  • 通过计算机,选择、编辑和制作显示系统显示内容
  • 通过计算机,变换屏体的显示内容
  • 可以实现多个显示屏及多台控制计算机的联网控制;

3、配电系统

  • 实施平衡供电控制
  • 实施动力电启动和关电功能
  • 实施动力电异常时电子屏保护

4、屏体结构

  • 实现屏体模块之间的连接与紧固
  • 屏体外框采用显示屏专用型材包边

5、应用软件

  • 提供WINDOWS98/me/2000/xp操作界面
  • 节目制作软件,实现节目的编辑、制作、剪接以及屏体播放与控制
  • 屏幕显示软件,实现节目播放与控制

6、显示屏体

显示双基色文字、表格、图片等。

11.8.3系统清单

序号 项目 规格型号 数量 备注
1 显示屏体 φ5.0双基色

(红、绿、黄)

3.81m2 7.808M*0.488m(显示面积)

7.898M*0.578m(外形尺寸)

2控制系统异步1套        上海仰邦
3框架黑色新型型材17米含屏体内部支撑
固定挂件1套
4LED专用电源5V40A1套
5控制软件LED演播室1套
6计算机1套用户自备(可共用其他系统)

 

11.8.4软件功能

1、支持环境

  • 主机CPU建议采用P4 1.8以上的品牌或兼容机
  • 硬盘需有40GB以上空间,内存128M以上
  • 系统软件:中文Windows98/me/2000/xp

2、节目制作软件

  • 节目制作软件由一卡通节目编辑软件完成节目制作和内容的发送
  • 兼容支持多种文件格式。文本格式(*.TXT),超文本格式(*.RTF,*.DOC),图片格式(*.JPG,*.BMP,*GIF),图表格式(*.XLS,*.XLC)等

3、节目播放软件

节目播放软件,采用了面向对象的技术,把界面制作、系统结构以及多媒体产品有机的结合起来,大大简化了应用系统的制作过程,可以方便地完成功能强大的应用系统的制作与播出。

11.8.5系统保护

  • 电路板的保护措施

“三防”(防潮、防霉、防盐雾)处理,可保证电路板20年不腐蚀。

  • 单元模块的保护措施

单元模块的设计考虑了防尘、散热的要求。

  • 开关电源的保护措施

开关电源具有过压、过载、过流保护。

  • 动力配电的保护措施

动力电出现异常情况(过流、短路、过压等)或系统出现异常情况时,自动切断系统动力电,可有效保护控制电路、屏体。

  • 防火措施

所有互联线缆必须采用阻燃材料隐蔽处理,不仅能够防止明火,还能防止鼠害;屏体框架表面采用阻燃涂料,各种装饰用料避免选用易燃性材料。另外,所有设备内部在安装工艺上进行防火设计。

  • 接地保护措施

整个屏体(包括框架)具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电阻小于3欧姆)性能,以保护设备及人身安全。

  • 结构架的保护措施

屏体的支撑结构架必须耐环境中各种形式的腐蚀,一方面确保材料采购来自正规厂家的优质产品,另一方面确保前期进行表面处理。

11.9       辅助显示屏

在值班室、会商室等场所共安装6台液晶电视,用来显示主会场、现场视频等图像信息。辅助显示屏连接视频矩阵,可以按需显示接入的任意图像信号。

 

12             指挥中心会议中控矩阵扩声系统

12.1       概述

本系统是技术性强、功能强大、集成度高并能直接体现出会议厅的智能化和现代化特性。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多功能会议厅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的格调、优美的音质、清晰的图像以及简单方便的操作。它应该包括大屏幕显示系统、会议扩声系统、数字会议、中央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和信号处理系统等。通过中央集中智能控制系统将以上各个子系统的设备与整个会议系统设备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选取具备先进功能的音视频和图文传送器通过大屏幕还原其图像,通过品质优异的电声系统进行放音和扩声。为了更高效、实时地操作,使用中央集成智能控制系统进行控制所有影音设备、各种音视频信号、计算机信号随意轻松任意调度与切换、会场信息的编排和管理、电动窗帘及灯光的控制、音量调节等功能的控制。简单明了的中文界面,只需通过菜单选择,系统就会自动帮你实现你所想做的功能。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大大简化了操作过程。所有音视和计算机信号通过质量可靠、技术先进的矩阵切换器进行选择。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复杂的操作,能适合所有人士使用而不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

12.1.1设计技术标准及规范依据

  1.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T16-92
  2.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 GB/T 60314-2000
  3. 《智能建筑设计规范》 GB50045-95
  4. 《工业企业通讯设计规范》 GBJ42-81
  5.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 GBJ115-87
  6.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6732-97
  7. 《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 》 YD6733-97
  8. 《电视和声音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 GB/T 6510—1986
  9. 《声系统设备互连的优选配接植》 GB/T14476
  10. 《厅堂扩声系统声学特性指标》 GYJ25-86
  11. 《厅堂扩声特性测量法》 GB/T4959-1995
  12. 《客观评价厅堂语言可懂度的RASTI法》 GB/T14476-93
  13. 《厅堂混响时间测量规范》 GBJ76-84
  14. 《歌舞厅扩声系统的声学特性指标与测量方法》 WH0301-93
  15. 商务楼通信通道和空间标准 EIA/TIA569
  16.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GB 50169-2006
  17.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 GB11232-92
  18.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规范》 GB67303-2002
  19. 国家、地方政府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12.1.2系统设计原则

  • 先进型性原则

采用的系统结构应该是先进的、开放的体系结构,和系统使用当中的科学性。整个系统能体现当今会议技术的发展水平。

  • 实用性原则

能够最大限度的满足实际工作的要求,把满足用户的业务管理作为第一要素进行考虑,采用集中管理控制的模式,在满足功能需求的基础上操作方便、维护简单、管理简便。

  • 可扩充性、可维护性原则

要为系统以后的升级预留空间,系统维护是整个系统生命周期中所占比例最大的,要充分考虑结构设计的合理、规范对系统的维护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

  • 经济性原则

在保证系统先进、可靠和高性能价格比的前提下,通过优化设计达到最经济性的目标。

  • 融合性原则

由于省数字城管指挥中心配发了MCU、语音调度系统、GIS系统、三级值守系统等,因此,在本次项目方案设计时要充分考虑与已配发设备、系统的高度融合性,保证新建系统与配发系统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统一的一体化平台。

 

12.2       系统设计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一个大型会议室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格调和优美音质、清晰图像演示,并且可以根据要求配备同声传译系统和投票表决功能以及会议电视系统。它由大屏幕显示、多媒体音视频信号源、音响、切换和中央集成控制几大部分组成。选取具备先进功能的DVD和录像机以及实物和图文传送器通过大屏幕投影机还原其图像,为了更高效、实时地指挥需要配备一套中央集成控制设备,控制室内所有影音设备、信号切换、灯光、屏幕升降、音量调节等等功能,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和简化复杂的操作,能适合所有人士使用而不需要具备专业知识。

根据项目实际需求,我们将考虑通过集中控制系统对以下系统实现集中控制:

  • 显示系统(矩阵切换系统、拼接屏、led显示屏、辅助显示屏幕等)
  • 音响系统(包括功放、音量控制器等)
  • 音源系统(DVD、录像机等)
  • 视频会议控制
  • 显示系统(大屏幕、液晶电视)
  • 灯光控制(大厅灯光开关、照度等)
  • 录播系统
  • 其他设备(电动窗帘、空调开启等)

通过中央集成控制系统将以上各种设备与整个会议环境有机的结合成为一个整体,使会议的管理者只需轻轻一按无线彩色触摸屏,便可轻松操纵整个会议进程。

对于集中控制系统来说,其主要工作方式是通过红外线控制、数据控制(RS-232、RS-485等)、继电器控制、逻辑I/O控制以及总线控制等接口将中央控制主机与其他被控设备连接起来,而工作人员则通过计算机、触摸屏、控制卡板等控制界面向中央控制主机发布动作指令,从而经由控制主机实施对其他设备的控制。控制内容主要包括:高清录播服务器、投影机、摄像机、音视频矩阵、VGA短阵、液晶电视、摄像机升降台、会议跟踪等等设备的工作状态,包括预置程序调用、转换等复杂功能。

由于会议系统中的操作可能任何与会人员都会进行操作,因此我们选择配置最具直观性以及移动灵活的无线触摸屏,保证会议的质量。

同时考虑充分利用功能联动,以降低操作难度,选择套餐预制模式,减少操作难度。如可设置会议模式、环绕声电影模式等,其中选择前者时,可使摄像机进入相关预置位,而音频控制部分也要自动调用已设置好的相应扩声模式及扩声电平等;而选择环绕声电影模式时,则可自动打开大屏幕、关闭窗帘及相关灯光,同时DVD机(或解码器)以及音频处理矩阵自动设置到环绕声模式等。

系统连接拓扑图如下:

 

系统中控设备包括:中央控制主机、机柜式电源控制器、串口扩展器、红外发射棒、音频控制器、触摸屏等。其他受控系统包括会议系统设备、扩音系统设备、显示系统设备、信号处理系统设备等。

中央控制设备(Center Control Unit)是会议系统的核心。它可以独立操作,实现自动会议控制,也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实现更复杂的管理。

(1)全自动的会议管理不需要工作人员操作,能自动管理会议的进程。功能包括:用触摸屏进行话筒管理,环境调节(灯光,帷幕,窗帘的自动控制),大屏幕的自动管理,控制多个高品质的数字音频通道、数据通道和通讯通道。这些功能可以保证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对会议进行有效的控制;

(2)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的会议管理,不但具备全自动的会议管理的所有功能,而且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施控制。功能包含所有触摸屏能控制的所有功能而且还能通过中控软件进行视频监视。

系统选型原则:

1.选用国际国内知名的器材,以及有雄厚实力和绝对优秀技术支持能力的厂家、代理商,以保证设计指标的实现和系统工作的可靠性。

2.基本上选用同类产品中技术最成熟、性能先进、使用可靠的产品型号,以保证器材和系统的先进性、成熟性。

3.选用高度智能化、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建立系统开放式的架构,以标准化和模块化为设计要求,既便于系统的管理和维护使用,又可保持系统较长时间的先进性。

 

12.3       系统实现功能

中央控制设备(Center Control Unit)是会议系统的核心。它可以独立操作,实现自动会议控制,也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实现更复杂的管理。

全自动的会议管理不需要工作人员操作,能自动管理会议的进程。功能包括:话筒管理、电子表决,控制多个高品质的数字音频通道、数据通道和通讯通道。这些功能可以保证在无人监管的条件下对会议进行有效的控制;工作人员通过电脑控制的会议管理,不但具备全自动的会议管理的所有功能,而且可以由工作人员通过电脑实施控制。总之,。中控系统可以实现对显示系统、会议系统、扩音系统、信息处理系统等几乎所有电器设备进行控制。

显示系统:负责控制显示屏幕、led显示屏的开关及视频拼接处理器的切换、预设等。

信号处理系统:对会场信号源进行统一调度管理控制,通过控制AV矩阵、RGB矩阵实现视频、音频的灵活交换。

录播系统:控制录播系统,实现会议的自动录播控制。

数字会议系统:实现对会议的集中控制管理,对麦克风发言、音量等进行控制。

扩音系统管理:控制扩音设备开启关闭、控制音量、音质、控制无线手持话筒开启等。

其他设备控制:视频会议设备、DVD、录像机开启;控制电动窗帘的升降、控制辅助显示器的开关等。

系统详细功能特点如下:

l、操作界面简约化、人性化、智能化;

2、实现系统中的设备的一键控制或模式控制,达到整个系统的高可靠性;同时还提供所以设备的细节控制,并且满足用户使用上的方便,使用户无需培训就可以控制所有设备。

3、尽量多的体现出各种设备的卓越功能,让所有设备工作在最佳状态,发挥设备的最大功效;

4、为完善操作人员的系统工作,要求能够实现计算机网络控制功能,完成远程监视、远程同步控制、远程维护等等功能

5、不仅仅是提供控制,同时需要提供智能方面的功能,用户操作可以在统一化平台上进行控制(无需在各种不同的控制软件上来回切换)并充分考虑的用户的使用方便性和使用过程中的误操作性。

6、细节控制方面稳定可靠,包括对控制DVD进行播放、停止、暂停等功能;大屏及电视机,进行开/关机、输入切换;A/V矩阵、VGA矩阵,实现音视频、VGA信号自动切换控制功能。

7、在有线触摸屏上提供VGA信号、视频信号、音频信号的预览预监同步控制功能。

8、可将任意一个触摸屏输出作为另一个触摸屏的视频信号源或大屏等其他显示设备的信号源。

9、与第三方视频会议系统结合实现通过触摸屏拨号呼叫、内置地址本等功能。

10、内置网站浏览、流媒体、VoIP功能等网络化应用功能,流媒体信息、网站信息可同步显示于拼接大屏或其他显示设备。

系统重点在于集中智能化控制管理,采用7寸16位TFT真彩触摸屏,分辨率达800*480,断电重启时间不超过1S,使用超长耐磨铝合金金属外壳,强大的可编程功能支持多国语言,适应更广泛的操作人群,触摸屏电池使用4100MAH大容量锂电池,具有专业电源保护模块,待机时间超过2个月,持续使用时间可达8小时;无线接收器和触摸屏之间采用双向RF通讯,通讯距离不少于80米,可视现场环境加配进行信号跳跃转发。中控主机采用应用广泛的功能集成型会议中控,内置8路双向RF232/RF485F可扩展控制端口,8路IO口及8路弱继电器控制,另配备一台VGA电脑信号矩阵切换和AV音视频信号矩阵切换,对会场的所有多媒体设备集中管理控制,包括整个系统设备电源的顺序开/关电,投影机开关、幕布开关、灯光调节、会场音量、摄像头的方向调整、DVD的播放控制、多电脑信号的切换、远程视频及本地视听设备的切换等,根据现场需求,模式化编程,可以设置多种自动控制模式。比如:监控场景保存调用,投影机会议、普通会议、会议结束等一键控制。

 

12.4       会议扩声系统

随着当今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多功能会议厅除了要满足传统简单的会议扩声要求外,还应具有高雅的格调、优美的音质、让与会者要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扩声系统是会议系统的喉舌,直接影响到会议扩声的质量,是会议系统的关键设备之一,主要实现语言信号传播的清晰、明亮,音乐信号精确的原音重现。扩声系统要求做到清晰度高、声场均匀,传声增益大、失真小。

实现功能

本系统可满足如下使用功能:

调度指挥;远程视频会议;高级别决策会议;学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多媒体培训等的扩声功能和要求。

注:设备配备以中高档设备为主

扬声器布置方式

为使该会议厅达到良好的声学特性,需要听众区有足够的声压级、良好的语言清晰度,同时具有声场均匀、观众的听觉与视觉一致等特点。

设计使用全音域专业工程音箱分别安装在大屏两侧分别指向各观众区,由于具有90°×60°的宽辐射角,可将整个观众区覆盖。在会议厅后场的墙壁上设计全音域专业工程音箱均匀分布在厅堂左右,在主席台上的发言或音乐声音可清晰完美的传到每一个观众的耳里。

达到的效果

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音频信号的良好传输和重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视频信号的传输重要。在平时的生产会议中我们主要是通过语言的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或者意图,如果只看见对方在张口而听不见对方的声音我们是无法知道对方的意图和想法的。在视频会议系统中音频信号的良好传输和重放就显的由为重要,一般来说应达到以下的效果。

1、会场的语言重放要清晰

2、有足够的响度(即会场要有足够的声压级)

3、会场的语言重放应无啸叫和回声。

详细设计说明:

数字城管指挥大厅的形状为长方形,地面铺设橡胶地板(或防静电地板),用玻璃和值守区隔离。这种布局可能会造成混响加大,形成声反射、声聚焦、等各种问题。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将听音区域做了声场分析,通过合理的箱体布点以及优选设备搭配。彻底解决音箱啸叫和频率分布不均匀的状态。采用多点布设,达到声源平均分布,充分利用分散点声源扩声优点,最大限度保持整个场所的声场均匀度,提高扩声质量和增强语言清晰度,获得一个良好的声学环境,使扩声设备的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并确保声压能平均地分布到房内每一个座位上。扩声系统选用数字调音台进行音量的调节和声音的处理,话筒的声音经过处理后输出到音箱或者进入音频矩阵,从而保证音质的优美。

同时,为了达到各听音点之间的声音均匀良好,就要充分考虑到音箱的扩散角、灵敏度、声压级。同时还要照顾到麦克风避免进入啸叫临界点,这对于整个系统的空间摆设和设备均衡调节都有很高要求。因此我们通过安装主音箱及辅音箱,通过合理布置音箱摆放位置和角度,最大限度的保证音响效果的良好,并防止音箱啸叫和频率分布不均匀现象。

系统配置功率放大器、辅助功率放大器、左右扬声器、辅助扬声器、调音台、无线手持话筒等。

系统连接图如下所示:

 

12.5       数字会议系统

数字会议以其简单的网络系统处理和传送数字信号成为目前世界上最为先进的会议系统。它是利用网络时分复用技术,并将语言数字化的会议系统,在同一根电缆上实现多路同时发言,多路同时同声传译、投票、表决等功能。它对于所有类型的会议都提供灵活的管理,具有多功能、高音质、数据传送保密等优点,可以对会议的全过程实行全面的控制。

需求分析

会议厅要满足召开远程视频会议,会议、工作报告、学术报告、学术交流、进行多媒体培训高质量的发言拾音和传声功能的要求。

实现功能

实现调度指挥、远程视频会议、高级别决策会议、学术交流会、新闻发布会多媒体培训等的传声功能和要求。

手拉手式数字电子会议系统,包括音频会议系统及视像跟踪系统。

配置完善的管理软件,既可以简化会场设备,又可以随意扩充功能,是一套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会议设备。

数字会议系统利用简单的系统处理和数字信号传送,无论是对小型会议还是数千人的多语种大型国际性会议都能管理得得心应手、轻松自如。它不但具有多功能、高保真音质、数据保密、传输可靠等特点,还可以对整个会议过程进行全面的控制。

只要接入控制电脑,操作员在相应的软件模块的帮助下便可以自如地对会议过程进行实施监控。

即使在没有接入控制电脑时,它仍然是一套完善的数字会议系统。每一台单元具备有带开关的麦克风、内置扬声器、发言指示灯。只需将单元一台一台串联起来配备相应的操作软件便可以组合成完整的会议系统。它对所有会议控制的基本原则都一样,变化的只不过是系统的规模。

系统可以根据会议的需要,接入相应数量的单元,补充软件就可以增设更多功能,对系统规模的扩展非常简单。

数字城管指挥大厅设置35个席位,其中1个首长席、34个发言席。配套设置1台会议系统主机、1台主席机和34台代表机。

主席机和代表机采用桌面嵌入型设备,连线采用手拉手连接方式,便于配合桌椅的拆装,便于根据实际结构进行调整。

代表机是最基本的发言设备,主席机除基本的发言外,另具有主席优先功能,可以控制会议进程,维护会议秩序,并可随时打断代表发言进行插话等功能。    指挥大厅摄像机可与数字会议系统实现联动,根据预设参数,根据会议话筒状态自动对发言的席位进行跟踪摄像。

数字城管指挥大厅的许多会议都对保密及抗干扰性的要求也非常的高。发言系统采用带屏蔽的电缆连接,比无线连接方式抗无线电干扰能力强,也增加了数据的保密性,可以防止恶意的无线电干扰和窃听。为提高抗干扰性,专用连线采用全数字城管指挥调度系统线铝箔十水线屏蔽,大大降低强电磁波对接口线的干扰。

(2)系统连接

数字会议系统连接图如下:

数字会议系统采用手拉手连接模式连接各发言单元,会议系统主机将会议发言音频信号输出至音视频矩阵,接入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可作为视频会议系统的音源输入及会场扩声的音源。

数字会议系统控制无须操作员,具有多种可选的话筒操作模式,最多控制150台发言机,提供系统与外部音频设备的接口,为系统各部分提供电源,控制和电源器(CPSU)是会议讨论系统的核心。这种多功能的设备的特点包括:可以管理打开话筒的数量,决定操作模式,它不需操作人员。可以连接外部设备以扩展系统的功能。

允许选择可以同时启动的话筒数量(1-8)。如果代表30分钟不讲话,话筒自动关闭,话筒也可使用手动进行关闭。

S V S会议系统当中操作软件是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能够实现目前领先的智能会议管理,会议主机在连接操作软件后,能够实现对整个会议系统的设置,包括发言单元数量设定、发言单元位置的布局和控制、每台发言单元对应的人员资料、检测每台发言单元的线路连接情况、编辑会议内容、发起签到表决、统计签到和表决结果、打印输出等功能。使得整场会议都在操作人员简单、有序的管理之下进行。

S V S会议系统在实现发言单元开启时摄像球自动跟踪功能,需要有软件进行前期的调试和预设。本视像跟踪软件具备了会议需求的高安全性、稳定性、简捷性。为了确保随时能快速开展调试,本软件无需安装,需要有U S B加密锁的支持和登录密码同时支持下才能运行。

系统运行界面图如下:

登陆页面

登陆页面

软件主页面

12.6       中控对其他系统控制

12.6.1信号处理系统

信号处理系统完成对会场信号源进行完善的处理,包括转接、分配、切换、倍频、等,达到信号资源共享的目的,使会场能轻易地获取任意一个或多个所需的信号,满足各种不同功能的需要。我们设计了多进多出的高清RGB矩阵及AV矩阵,它是整个多媒体会议系统信号调度的有力保证。通过中控对矩阵进行控制,可以满足多种模式的自动控制切换显示。

12.6.2大屏幕液晶拼接显示系统

系统采用液晶拼接屏,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监控大屏显示系统采用液晶屏组成大屏显示系统,功能细节相见大屏幕显示系统章节,此处不再说明。

通过中控对拼接显示系统进行控制,可以方便实现多种自动模式的开启、关闭批操作,实现一键完成显示屏、LED显示屏、辅助显示屏的自动开关等,实现复杂操作的简单化、集中化。

 

 

13             指挥中心装修设计

13.1       工程说明

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是提高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事件及其造成的损害,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是在城市数字城管指挥系统上整合和利用城市现有资源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等先进技术,建立集通信、指挥和调度于一体,高度智能化的城市数字城管系统。构建一个平战结合、预防为主的数字城管指挥平台。实现公共安全从被动应付型向主动保障型、从传统经验型向现代高科技型的战略转变。促进政府健全体制、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城市数字城管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是全市数字城管指挥信息系统的设备放置场所,机房则是信息系统的中枢,只有构建一个高可用性的整体机房环境,才能保证系统软硬件和数据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消除环境因素对信息系统带来的影响。所以,对机房的要求是布局合理,技术先进,操作方便,管理科学,确保主机、存储及网络等重要设备持续、可靠、安全的运行。机房的环境必须满足计算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等各种电子设备对温度、湿度、洁净度、电磁场强度、噪音干扰、安全保安、防漏、电源质量、振动、防雷和接地等的要求,同时还须为工作人员提供一个舒适而良好的工作环境。

13.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会议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T5032-2005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GB50395-2007

3、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  GB50174-93

4、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5、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6、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69-92

7、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75-94

8、民用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J133-1990

9、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A/T75-94

13.3       工程总体方案

指挥中心的物理环境设计是为了支持指挥人员工作和会商、应用保障。城市公共安全数字城管指挥系统指挥大厅物理架构实施内容主要包括场地规划、指挥大厅的设计、采购和安装调试及最终的系统集成。

场地规划:包括场地功能划分(指挥大厅大屏幕、控制台的位置设计及人员坐席分布等),目的是为指挥大厅提供一个安全舒适、满足人机工程学要求的运行环境。

指挥大厅设计实施:包括指挥大厅装饰装修的规划实施,对大屏幕投影系统、控制台系统和音响系统等的规划实施;

  场地规划标准

本次建设的指挥大厅约有350平米,指挥大厅分为值守区和会商区。

指挥室作为指挥大厅人员的操作区域。该区域按标准办公室进行弱电、装修等配套系统的设计实施;

 

根据数字城管指挥中心现有办公场所现状,对现有场地装修和布置。主要规划为以下几个区域:

(1)指挥大厅:该区是各种业务系统的运行区域,同时也是领导进行数字城管事件处理指挥的场所,其环境要求较高。

(2)值守工位区:在日常工作中进行数字城管事物处理办公的场所,目前按10个工位设计。

(3)决策会商区:针对数字城管事件,作为领导和专家们商议问题的区域。

(4)设备区:作为指挥中心设备的放置地,其环境要求能够满足国家相关机房建设标准。由于主要网络设备机房在市信息中心机房,此处机房主要安放大屏幕显示系统、数据会议、通讯等设备。

 

13.4       防雷系统

防雷接地系统是弱电精密设备及机房保护的重要子系统,主要保障设备的高可靠性,防止雷电的危害。中心机房是一个设备价值非常高的场所,一旦发生雷击事故,将会造成难以估量的经济损失和社会影响,根据GB50057—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和IEC61024-1-1标准的有关规定,中心机房的防雷等级应定为二类标准设计。

13.5       UPS供电系统

为保证数字城管中心用电的可靠性,确保在停电情况下,数字城管主要工作不受影响,我们配置UPS,容量按1小时时间考虑,主要供给核心交换设备、服务器、通讯设备、数字会议设备等,以保证数字城管指挥中心在与突发事件下的正常运营状态。

出于实际需求及冗余备份地考虑,采用1台40KVA UPS后备电源模式供电,供电时间1小时。负责为机房机柜、通讯设备、卫星接收设备、数字城管照明等供电,UPS主机采用高效率、高性能的双转换纯在线,三相输入、三相输出产品,并支持双电源输入。能够完全解决所有的电源问题,如断电、市电电压过高或过低、电压瞬时跌落或减幅震荡、高压脉冲、浪涌电压、谐波失真、杂波干扰、频率波动等电源问题,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电源保障。

13.6       接地系统

在机房设置等电位接地箱。等电位接地箱用接地母线与大楼接地体相连。

  1. 安全保护接地经电源进户线引入配电柜,并接在相应接线排上。保护线(PE)接线排与配电箱体可靠的电气连接,凡金属框架、设备外壳均与安全接地相连。
  2. 在抗静电地板下设计了防静电地网,采用3mm铜箔铺设,防静电地网至少有两点可靠接地。
  3. 在抗静电地板下设有直流地接地网,直流地网采用4X40mm铜带、直径20mm电木制作支撑。该地网距地面20mm悬空。直流接地线引至户外接在大楼接地极上。室内直流地网辅设主要保证所有弱电设备在同一电位,根据我们多年的经验,直流地网最远的两点间电阻不应超过1欧姆为好。保证这个阻值的措施一是加大地网铜带截面,二是各接头采用焊接,三是多点与室外地连接。
  4. 为了尽量降低零地电压,除应保证接地电阻值符合要求外,对单相负荷,要尽量考虑三相平衡,来进行相序分配,使不平衡度低于15%。对UPS供电负荷在室内设置独立零线系统,接于配电柜内。

13.7       空调系统

采用大楼统一的中央空调系统,负责对指挥大厅、会商室、值班室区域,保障在节假日、夜间等区域通风制冷。同时,为了应对在节假日或夜间主楼中央空调关闭的情况,在指挥大厅配置一台2p柜式空调,作为辅助备用。

 

13.8       综合布线系统

13.8.1设计依据

  •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0)
  • 建筑物智能化系统验收标准(DB31/219.1-1998)
  •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
  • 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IS 11801)
  • IEC332-3的阻燃要求
  • 大厦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926.1-2001)
  •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 工业企业通信接地设计规范(GBJ79-85)
  • 电磁兼容标准EMC Standard EN55022
  • 通信光缆的一般要求(GB/T7427-87)
  • 综合业务数字网基本数据速率接口标准(CCITT ISDN)

13.8.2设计目标

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作为信息通讯的神经网络,是建筑基础结构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综合布线系统将被融入建筑结构当中,因此其设计和实施都应充分考虑用户当前和未来的使用要求以及系统的投资情况。我们为政府数字城管指挥中心所设计、实施的智能化综合布线系统将是满足“国际商业建筑标准(EIA/TIA568A)”的布线系统,该系统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实用性:我们所设计和实施的结构化综合布线系统是在综合考虑国内话音、计算机系统、数据中心内大型数据设备的使用现状和未来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使用性质和实际需求,按照先进、合理和经济的原则完成的。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可在15-20年内满足通信技术发展的需求,且实现数据通信和语音通信。

标准化: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的通信线路和接口都将完全符合国际标准,这一方面可使用户自由地选择使用各种智能设备,而无需过多地考虑通信接口和线路匹配问题;另一方面还可以使用户在未来的使用中,不需要因工作地点的迁移,工作区设备的变更或者网络设备的改动而重新安装线缆和接口。

结构性:实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通过配线架及信息插座将工作区内的布线划分为多个层次清晰,界限明确的分组,使得机房内的布线、排线简单明了,即方便了工作人员的运行维护,又为通信网络将来的升级、更新和扩展提供了条件。

灵活性:综合布线系统的结构化特性使得系统中任何一部分的连接都是灵活的,可根据具体要求跳接成不同的拓扑结构,同时如遇网络形式变更,又可方便地改接成不同形式。另外,综合布线系统的灵活性还体现在:从物理接线到数据通讯、语音通讯、智能控制设备之间的连接都不受或极少受物理位置和这些设备类型的限制,既任一信息点能够连接不同类型的设备,如计算机、服务器、大型机、小型机、打印机、终端或电话、传真机等。

模块化:所有用于连接设备的耦合器都是模块化的标准件,可根据使用功能进行灵活的配置和改动。这些接口的使用如同一般电源插座般简单,用户无需掌握很多有关这些领域的专门知识,就能够连接这些设备。

可靠性: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采用高品质的材料,连接模块设计精巧,配合紧密,加之施工仔细,保证了系统各个环节的可靠性。

扩充性:布线系统是可扩充的,以便将来有更大的发展时,会很容易地进行扩充,满足将来发展的需要。

标准性:满足最新、最高的国际标准(ISO/IEC 11801. 欧洲标准EN50173等)

13.8.3需求分析

  •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开放式结构非屏蔽六类布线系统,支持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适应异步传输模式(ATM)和千兆以太网传输要求。在应用上能支持会议电视、多媒体等系统的需要。其设计的指导思想是:立足当前,面向二十一世纪。
  • 纳入综合布线系统的有:电话通信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数据中心内的主机、小型机、服务器等,系统能兼容话音、数据、图像的传输,并可与外部网络连接。满足办公自动化、机房设备管理等计算机网络方案的要求。综合布线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方便系统的扩展;必须具有极大的灵活性,当以后系统修改,设备移位时,不必变更布线,只需在相应的配线架上跳线即可。本工程布线工程采用树状星型结构,以支持目前和将来各种网络的应用。通过跳线和不同的网络设备连接,可以实现各种不同逻辑拓扑结构的网络。
  • 本工程所采用的布线系统能支持中心机房所需要的各种网络应用。
  • 满足网络的速率向桌面1000Mbps发展的要求。

13.8.4系统设计

非屏蔽六类综合布线系统不但为用户当前的需求提供了灵活可靠的方案,更面向未来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对布线系统严格的要求,具有很强的适应性、扩展性、可靠性和长远效益。有关公司的专业测试实验室测试表明其完全符合最新国际布线标准ISO/IEC IS 11801,欧洲标准EN50173及EIA/TIA 568A标准。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它既使话音和数据通信设备、交换机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也使这些设备与外部通信网络相连接。它包括建筑物到外部网络或电话局线路上的连接点与工作区的话音或数据终端之间的所有电缆及相关联的布线部件。

布线系统由不同系列的部件组成,包括: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器保护设备和支持硬件。

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可以划分成5个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该项目为指挥中心内布线,故只有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管理子系统三个子系统。

  • 工作区子系统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电缆线(或适配器)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I/O之间搭桥;工作区的信息插座可有RJ45、光纤、BNC等几种形式。每一个信息插座均支持电话机、数据终端、计算机、电视机及监视器等终端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信息插座:6类信息插座金属针采用纳米镀金技术,插拔次数可以多达700余次;信息插座金属针相互交叉,提高了信息插座在安装时由于线对纽绞破坏而降低的近端串绕性能。

工作区跳线:分为两种。一种是满足一般通讯要求的铜缆成品跳线,这种跳线的长度有各种规格,数据跳线用于连接设备和配线架,工作区的跳线为非屏蔽跳线,另一种为光纤跳线。

六类模块:语音和数据均采用六类的模块插座,使语音插座也能传输1000Mbps的高频信号,六类模块为非屏蔽模块。

光纤模块:光纤模块采用SC/LC形式,在光纤配线架一端的光纤模块采用SC形式,小型机插座的光纤模块采用LC的形式。

  • 水平子系统

水平布线子系统是整个布线系统的一部分,它将垂直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用于实现工作区子系统和管理子系统间的连接,连接介质采用六类4对非屏蔽双绞线。

六类双绞线:6类双绞线采用独特的生产工艺技术,提高了6类电缆的同芯度,铜导体的直径公差在0.0002mm以内,绝缘外径偏差在0.01mm以内,同芯度达到96%以上,提高了电缆的回波损耗性能。6类双绞线增加了电缆直径,从24AWG(美国线规,值越小直径越粗)改为23AWG,降低了信号衰减。

六类双绞线

水平子系统的设计内容主要包括水平线缆路由的选择、走线方式:

  • 路由的选择:从弱电平面图中看,本次系统设计中的水平线缆路由较简单,基本上是走机柜底部。
  • 走线方式:水平线缆的走线方式取决于信息点的位置和水平桥架的安装方式,本系统中在机房内的水平桥架采用下走线方式,具体施工还有待与其它专业如装修、消防、暖统、强电等专业协调,以免不必要的纠缠和冲突。
  • 水平线缆类型的选择:本系统的水平线缆为铜缆。考虑以后数据/语音互用的方便性,采用非屏蔽六类双绞线;该线缆是高性能100Ω阻抗电缆;外护套为复合材料CMR,工作温度范围在-20°C到+60°C,在布线系统中能远距离传输高比特率信号;符合TIA/EIA 568B和ISO 11801:2002。
  • 管理子系统

管理子系统由交连、互连配线架、信息插座式配线架以及相关跳线组成。管理点为连接其它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交连和互连允许你将通信线路定位或重定位到建筑物的不同部分,以便能更容易地管理通信线路。

管理子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指管理间机柜、机架的选型及数量的确定,机柜、机架的固定方式,管理子系统配线架的选型及数量的确定、配线架的安装方式、管理间跳线种类的选择及跳线方式的确定等;

机柜的固定方式:网络机柜可直接放置在架空地板上,但与四周墙面要留有一定的水平距离(不小于30厘米),正面要留有机柜门打开的空间。

配线架的作用:管理子系统的配线架用于语音信息点、数据信息点的端接和跳线管理。配线架选用24口非屏蔽快接式配线架——24口模块化配线系统;可实现铜缆和光纤的无缝集成;配线系统是为满足高速数据和语音网络的需要而设计的,配线系统具有很高的灵活性,它已被证明满足使用需要。

配线架的安装方式:以上配线架均为19英寸标准尺寸,由上至下的安装顺序为光纤配线架、数据配线架。

管理间跳线的作用:由数据水平配线架到数据交换设备之间采用RJ45-RJ45快捷式跳线做数据跳线。

13.9       消防系统

消防系统由大楼整体消防统一考虑,不再单独设计。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0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