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破除老旧政绩观 智慧城市建设反会浪费资源

回家路上用手机调控家里的电器、大数据选择出行最优线路、“天眼”智能监控……智慧城市带来的种种便利,正在逐渐改变我们的生活。

智慧城市风潮正劲,政府、企业纷纷入局。有统计显示,目前已有近400个城市提出智慧城市建设计划。

若不破除老旧政绩观 智慧城市建设反会浪费资源

但在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看来,个别地方政府片面追求政绩的动机不仅无助于智慧城市建设,反而会带来资源的浪费。同时,当前智慧城市建设也存在碎片化的倾向,只有实现各类智慧项目的互联互通,才算得上真正的智慧城市。

为何智慧城市突然之间大获青睐?在推动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和企业如何有效合作?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在哪里?带着上述问题,《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以下简称NBD)对李铁进行了专访。

谈挑战:数据堡垒阻碍智慧城市建设

NBD:智慧城市为何成为当前的一大热点?它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哪些影响?

李铁:今年智慧城市得到的关注度远远超过往年,各级政府、各类企业都把大量精力放到了智慧城市上。原因在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提高。目前我国拥有7.6亿城镇人口,预计到2030年会增加到9亿人口,会产生巨大的需求。同时,我国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科技水平、创新水平的提高,使我们的城市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和网络。在中国发展智慧城市,既和城市化水平有直接的关系,也和我们互联网、物联网的高度发育有直接关系。

智慧城市发展的意义对于未来中国非常重要:一是它会带动实体经济的发展。每一项高新技术产品和我们每个人的需求都发生了直接的联系,而这种联系会带来产品的升级换代。二是它会带来城市管理治理创新水平的提高。过去按照主观的意愿来进行管理决策,现在必然要让位于科技,让位于数据的决策。另外,它也将有利于城市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NBD:智慧城市建设经过多年时间,为何国内“大城市病”依然较突出?目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处于什么阶段?

李铁:城市拥堵、环境问题等“大城市病”有多方面因素,并不是智慧城市能够完全解决的,还需要城市建设、人口政策调整、经济结构转型等多方面的跟进。但是智慧城市能够在城市现有建设水平上,通过数据分析、辅助决策,提升管理水平,缓解大城市病。例如智慧交通让市民选择更合理的出行路线。目前,国内智慧城市正向逐步融合的方向迈进。例如在一个大型地产项目中,实现各类智慧项目的互联互通、融为一体,目前正处于试点研发阶段。

NBD:当前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还面临哪些挑战或障碍?

李铁:目前大家对智慧城市概念的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共识,部分地方政府在推动过程中,也把握不好智慧城市建设的方向。企业过去习惯了“单打独斗”,现在跨界合作还有待加强。再有就是以地产为基础的项目,如何实现智慧化,把各类智慧项目融合到地产开发中,需要转变观念。因为这会影响到地产企业的成本以及销售方式。

智慧城市的建设必须依赖数据。现在大量数据存储于政府部门之中,但由于部门分工和部门利益的原因,数据可能被封闭在各个部门的数据库里,没有向社会开放,没有实现统一的整合。怎么能通过改革来打破部门的数据分割现象,实现整合并对社会提供服务,这是智慧城市改革一个非常重要的大前提。

若不破除老旧政绩观 智慧城市建设反会浪费资源

谈问题:智慧城市建设需防政绩工程

NBD:有数据显示,目前有将近400个城市提出要发展智慧城市,您认为智慧城市是否过热?

李铁:应该说智慧城市还没有过热,目前还处在起步期,但个别地方已经出现过热的趋势。

我们注意到个别地方政府把智慧城市建立在一种政绩观的基础之上。某些地方投入巨资,自己出面建设各类所谓的大数据中心、智慧城市方案,但往往造成设施碎片化和形象工程,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反而造成资源的浪费,这方面确实该降降温。

我们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满足每一个城乡居民的需求上,来解决居民的就业、生活方便的问题。只有真正满足了人们的需求,智慧城市才有可能激发新的创新产品的产生,也会带动整个需求水平的提高。另外,地方政府也应该把更多的事情交给企业来主导。

NBD:那么,在推动智慧城市过程中,政府职能和企业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李铁:智慧城市源于互联网的发展和智能技术的创新,这些创新和发展主要来源于企业。虽然智慧城市是从城市的角度来谈智能技术的应用,其中也涉及政府提供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等内容,但更多是关系到城市居民怎样通过市场和智能技术来满足各方面的需求。

智慧家庭、智慧社区的各项服务最好还是由企业来配置。因为企业出于成本收益方面的考虑,会认真分析需求后再进行投入,企业也会不断地去发现社会需求,提升社会需求,这样使资源配置更有效,而各级政府较难实现这一点。如果政府有某方面需求,也可以通过向企业购买服务的形式或PPP模式去实现。

地方政府应该利用各种政策平台,来引导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中发挥主导性作用,让不同的企业跨界协调配合。同时,政府还需要开放数据源,把政府的数据源和新移动端的数据源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若不破除老旧政绩观 智慧城市建设反会浪费资源

谈方向:从碎片化项目到系统融合

NBD:如何理解您所说的智慧城市碎片化?又该如何破解?

李铁:现在的智慧城市很大程度上仍是碎片化的。比如一个企业,即使把自己的数据以智能化方式接入互联网,也不算完全实现了智慧城市,因为还没有和其他城市、其他社区有机地结合起来。

每个企业都把自己说成建设智慧城市的代表,并向地方政府兜售自己的方案。单个企业为城市设计的智慧方案只会放大企业自身的利益。智慧城市应该是大量智慧项目的系统性整合,将不同的智慧项目融合到一个平台上。比如现在的家用电器都是彼此分割的,未来会整合到一起,一个手机就能控制所有设备。城市各类项目也一样,需要整合。

这就需要很多企业一起参与互补,既包括IT企业,也包括房地产企业,可以跨界合作,实现智慧项目从碎片化走向系统融合。这方面也需要城市有一个系统的、顶层设计式的规划。

NBD:各种智慧项目的互联互通,在国际上有成功案例吗?有哪些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李铁:我在日本曾参观过一个只有25000人的小城市,通过智能方式把社区所有智能系统和家庭都结合在了一起。在那里,建筑材料是清洁、低碳的,所有的电视机、冰箱、电风扇等电器都是系统化管理,人一走灯就灭了,人还没回到家,空调就知道什么时候该提前打开。这样的智慧家庭又和社区连接在了一起,社区有智能控制中心,根据用电情况自动调节,还能根据节能状况对每个家庭进行奖励。像这样的智能化社区,和以低碳为目标的智慧管理系统,我们就称之为智慧城市。

日本的经验就是互联网、大型电器商和房地产商结合,以房地产商为龙头,带动所有的设计商和电器供应商等形成智能和智慧核心。中国也肯定可以做到。事实上,我们现在也正在这方面进行深入探索,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加入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参与。

NBD:您认为未来智慧城市建设还需关注哪些问题?

李铁:我认为,智慧城市要和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紧密地结合。这些年我们和各个国家进行城市化合作,我们看到的经验,智慧城市永远和低碳、可持续联系在一起的,永远是和资源配置效率提高联系在一起的,永远是和提高人在城市的这种密度提高联系在一起的。所以怎样来降低能源消耗,降低碳排放,实现可持续发展,实现绿色、低碳的城市化道路,恐怕是智慧城市不可回避的一个大前提。

    另一方面,智慧城市更应该发挥新媒体、移动端的作用。传统的数据库有一大部分属于上报数据,但是新的数据更多来源于每个人,每一个手机,每一个基站它所覆盖的网络。这样一个以每个人为基础的数据端,会更真实地体现我们空间中人所发生的各种变化。因此智慧城市需要将传统数据和新媒体端的数据有效结合起来。当然,智慧城市的发展程度将依赖于互联网的发展程度。

原创文章,作者:小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planning/234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