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

[导读]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和所有的热点领域一样,如今的“智慧城市”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也愈发呈现“虚火过旺”的态势。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作数字城市的新包装,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

当看到好莱坞大片中描绘的立体城市交通辆在纵横交错的空中有序飞驰时,你是否也会想,未来我们的城市发展会演变成什么样子?毫无疑问的一点是,城市会变的愈发“智慧”。

如今,“智慧城市”几乎成为世界各国新一轮角逐的焦点所在。在决策层、地方政府投资机构以及企业等各方的追捧下,建设“智慧城市”更在国内被视为解决各种“城市病”的良方。特别是今年以来,国家对信息消费的大力推进,更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信息环境。

相关机构预测,2014年下半年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将持续提速,各试点城市的项目将陆续落地,未来10年与智慧城市相关的投资有望达到2万亿元。

“伴随着智慧城市的大规模建设,势必将带动一批行业龙头企业实现高速增长。”中国智慧城市产业创新联盟主席谭贻国表示,作为一个庞大的有机系统,智慧城市的整个产业链的形成仍需要较长时间的探索。

  “智慧城市”建设浪潮来袭

随着全球物联网、新一代移动宽带网络、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等新一轮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和深入应用信息化发展正酝酿着重大变革和新的突破,向更高阶段的智慧化发展已成为必然趋势

2008年,IBM提出重大社会发展理念——智慧地球。它认为世界的基础结构正在向智慧的方向发展,可感应、可度量的信息源无处不在,互联网平台让这一切互联互通,让一切变得更加智能。根据IBM在2009年8月所发布的《智慧的城市中国》中的定义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一种新型策略,即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在其管辖的环境、公共事业、城市服务、本地产业发展中,充分利用信息通信技术,智慧地感知、分析、集成和应对地方政府在行使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政府职能的过程中的相关活动和需求,创造一个好的生活、工作、休息和娱乐环境。

近年来,作为在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形成的一种新型信息化的城市形态,智慧城市建设逐渐引起全球各国政府的高度关注。早在2007 年,欧盟就提出并开始实施一系列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其对于智慧城市的评价标准包括智慧经济、智慧环境、智慧治理、智慧机动性、智慧居以及智慧人等6个方面。在亚洲,韩国也致力于以网络为基础,打造绿色数字化、无缝移动连接的生态、智慧型城市,希望以无线传感器为基础,把韩国所有的资源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从而促进韩国经济发展社会变革

2012年12月5日,我国正式发布“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开始试点城市申报。

此后,经过地方城市申报、省级房城乡建设主管部门初审、专家综合评审等程序,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共90个,其中地级市37个,区(县)50个,镇3 个。今年8月,房和城乡建设部再度公布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又确定103个城市(区、县、镇)为2013年度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加上此前公布的首批90个国家智慧城市试点,目前我国智慧城市试点总数已达193个。

在解释如此大规模建设智慧城市的初衷时,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指出,中国在经历了前几轮大规模的投资**后,传统项目的边际效应已明显下降,新型城镇化成为未来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方向。而将集约、低碳、生态、智慧等先进理念融合城镇化的过程中成是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最迫切的课题之一。

在建设智慧城市的过程中,从政府角度看,要促使城市“不得病”、“少得病”和“快治病”,保障城市健康和和谐发展;从企业角度看,利用智慧城市技术手段,提升企业自身运营效力、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竞争力;从民众角度看,让民众感受到“便民”、“利民”和“惠民”。

据悉,作为配套资金支持,在“十二五”后三年,国家开发银行将与建部合作投资智慧城市的资金规模达800亿,国家开发银行将根据已签订的合作协议,推进智慧城市试点目的遴选、调查、发款等工作。

“未来,建设部将高起点构架智慧城市顶层设计,高标准的构建智慧型的城市基础设施,高规格建立智慧型城市发展协调机制,高效率推进智慧城市的示范作用,通过试点探索、总结、提炼创新城镇化发展模式。”相关专家表示。

  产业拉动效应明显

事实上,在智慧城市快速发展的背后,其动因则更多来源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正在使得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遭遇诸多挑战交通拥堵、看病难、安全系数低、突发灾难多等“城市病”要求下一个阶段的城镇化建设要走“精细化管理”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智慧城市也由此应运而生。

此前由全国智能建筑及居数字化标准技术委员会编写的《中国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正式发布,该研究对智慧城市定义、体系、功能特征、建设关键部署等都进行了详细阐述,为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依据,这也标志着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正逐步走向规范。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伯虎认为,智慧城市建设可以有效地防治如交通拥堵医疗资源共享、环境污染城市病。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为市民、企业、政府构建“和谐、安全、高效、幸福、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创新型城市生态系统。

数据显示,全球有400多个智慧城市,其中,截至2012年10月,我国已有95%的副省级以上城市、76%的地级以上城市,总计约220多个城市提出或在建智慧城市

可以看出,与北欧低碳绿色智慧城市发展目标不同,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成热潮正在向二三线城市推进。在各部委的政策推动下,北京上海宁波等城市率先跟进,落实智慧城市规划,部分地区更提出要建设“智慧城市群”。

据研究机构IDC预测,到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1301.1亿元,并且由2013年政府发起的“智慧城市”方面的投资就占了50%。小到智能手机,大到政府智能管理,智慧城市将展现一个充满各种可能性的未来。

 

 

  业内专家表示,未来,智慧城市覆盖的产业广泛,受益面庞大。从细分领域来看,主要包括平安城市电子政务、数字医疗智能交通食品安全智能电网智能水网、智能建筑智能家居、智能物流智能环保、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众多领域。

从一些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来看,其产业链上下游涵盖从RFID芯片制造商,传感器物联网终端制造商,电信网络设备、IT设备提供商,终端应用软件开放商、系统集成商、智慧城市相关业务运营商,以及顶层规划服务提供商等多种科技企业

分析人士指出,包括智能交通数字医疗数字城管、智能建筑等在智慧城市建设初期投资份额较大,相关企业将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盛宴,产业龙头市场份额有望进一步提高。

在此过程中,企业和政府所担任的角色也或发生变化。此前,智慧城市建设一直都是政府做主导,企业只是作为解决方案提供者或者内容提供商,但未来企业的角色可能会发生根本变化,将不再是内容提供者而是智慧城市运营商

对此,北京市经信委副主任童腾飞认为,目前智慧城市的蛋糕正在逐渐由政府主导向政府主导与市场主导兼收并蓄转变。

“在研究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时不难发现,其智慧城市建设多纬政府引导,市场为主。”一位从事欧洲智慧城市研究的业内人士表示,国外智慧城市发展注重吸收市场社会的力量进行资源优化配置,以市场为主体,通过机制设计和制度建设,培育社会推动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例如,建立智慧城市建设基金,基金由政府和企业各自出资50%,这样吸收企业参与基金运营管理,有效吸收并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智慧城市项目建设,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持续的资金保障。“在此方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仍处于探索及初步发展阶段,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上述业内人士表示。

  模式探索正当时

值得引起关注的是,和所有的热点领域一样,如今的“智慧城市”在很多业内人士看来也愈发呈现“虚火过旺”的态势。一些城市将智慧城市建设当作数字城市的新包装,被企业营销牵着鼻子走,智慧城市建设被盲目贴标签的行为更是广为诟病。

对此,童腾飞总结认为,目前我国智慧城市的建设中主要存在三个问题:其一为盲目跟风,没有抓智慧城市的本质;其二,囫囵吞枣,将各类与智慧城市有无关系的都纳入智慧城市范畴;其三,以偏概全,抓一点之后,忽略其他方面。诸多现存的问题,如条块分割,信息孤岛,重复建设,数据分散等问题,根本上讲是由于政策统一协调与部署上的缺乏,社会参与不够,市场主导作用发挥不足造成的。除此之外,在资金上,信息化基础设施不足以支撑智慧城市发展

根据全球各项排名,可以看出中国智慧城市发展相对落后:目前中国宽带排名世界98位,物联网传输刚起步,法律和标准规范相对滞后。

除了上述的“硬件”缺失,在智慧城市快速扩容的同时,关于发展模式的问题也被广泛探讨。有专家认为,并不存在两个完全相同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但未来随着智慧城市发展,会逐渐衍生出广义智慧城市和狭义智慧城市两种思路。

所谓的广义智慧城市思路推崇智慧增长理念的全面推广,在发达国家城市,尤其是欧洲城市得到了比较普遍的接受。以维也纳为例,就强调将智慧增长理念贯穿于整个城市发展的诸多方面,追求长期的发展之路,而非短期的技术炫耀。在此实践中,高技术含量和“无技术含量”的创新方案同样受到欢迎。

相较此种思路,狭义的智慧城市发展思路强调技术导向的具体应用,在新兴经济体城市中比较通行。其特点是一方面应用可见、示范效果明显,另一方面同社会实际需求的吻合度和应用平台的可拓展可复制性难以得到保证。采取技术解决方案为主,重点是具有现实应用的可能,能够在短期内形成产业拉动效应。

目前,在中国,一提起智慧城市,人们往往会联想起物联网云计算基础设施的建设。但在欧洲智慧城市相关专家看来,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仅是科技。他们认为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历史,因而也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比如,有的城市更关注社会生活,有的更关注艺术生活,有一些是海港城市,还有一些城市处于后工业化阶段,这些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将以前的工业化城市变成更加适合人类居的后工业化城市。

要实现上述多样化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显然不能仅仅依靠技术手段,而是需要市民的参与。据了解,意大利北部的布雷西亚市的智慧城市设计,科技部分只占33%,更多的是政府部门之间,以及政府与市民之间的交流。

事实上,智慧城市不仅仅是一个硬件意义上的城市,同时也是一个软件层面的城市,通过市民的参与,共同制定成立管理的政策。所以政府是一个城市的‘大脑’,建设智慧城市的首要任务是建设智慧政府。智慧政府先行,全面带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智慧化建设。智慧化正在成为现代政府发展的新趋势。所以智慧城市的最后“一公里”应该是全民意义的上的体现,政府加市民全社会共同完成好这最后“一公里”!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网,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1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