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用上“机器人”

三河环抱,日异月更,6平方公里的行政办公区正悄然发生巨变。

昨天,建设中的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首度正式亮相。施工中,行政办公区采用“机器人”等多项高科技装备,未来这里还将成为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的示范区。

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设用上“机器人”

率先尝鲜建设新型绿建

约10米深的基坑中,满眼都是密密麻麻的钢筋笼,工人们来回穿梭,抬料、安装、捆绑熟练上演。

几个月后,运河东大街将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大致划分为南北两大区域。市委大楼与市政府大楼分布运河东大街南北,市委大楼南侧还布局着市人大、市政协办公楼,而市政府大楼东西两侧则为委办局办公楼。

“4个月完成地下两层,但地上总共5到7层的整体结构差不多3个月就能封顶。”负责东侧委办局办公楼施工的中建一局总工刘剑涛掐着手指给记者数月份。

地上结构如此庞大,为何建设速度会更快?除了地基要长时间施工保证稳定外,地上采用的钢结构也为办公楼建设大大提速。

与地下部分普通的浇筑混凝土不同,地上的钢结构几乎不使用混凝土,天津运来的材料在工厂提前预制好,现场焊接和安装,一下子能搭出来好几层。“实际上起码能提速20%。”刘剑涛说。

更重要的是,钢结构建筑不但具有保温、防火等性能,遇到地震等灾害也会“歪而不倒”,而这里也成为一项试点,未来还将逐步面向全市推广。

不仅如此,记者也从负责市政府大楼施工的北京建工获悉,市政府大楼施工中也将在墙板上采用装配式施工的方式,并不现场浇筑,而是将在工厂预制好的墙板运到现场拼装。这样一来,施工效率提高了,施工环境也能更干净。

《北京市“十三五”时期民用建筑节能发展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全市将开展不少于30万平方米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在北京城市副中心推动超低能耗建筑规模化发展。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指挥部负责人向记者透露,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现规划建设两栋被动式超低能耗公共建筑,项目建成后,建筑节能率在现行公建节能65%的基础上再节能60%。

手机扫码能查出钢筋质量

运河东大街两侧,塔吊密布,钢筋重重。材料棚下,一位工人拿出手机对着钢筋上的条码一扫,质量信息一目了然。

城市副中心工程建设需要供应大量钢材,而为了保障工程建筑钢材的供应及质量,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建设办与河钢集团签订了《北京城市副中心机关办公区工程建筑钢材采购框架协议》。

这位负责人介绍,河钢集团在其电子质保书查询系统上,专门为城市副中心工程开通了“河钢集团副中心工程质保书查询校验”平台,城市副中心工程目前已全面启用该平台进行质量信息验证。

“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工程成为国内首个通过手机端实现钢筋标牌及质保书信息查询验证的项目。”他说,为了钢筋进场验收时更准确、便捷校验产品真伪,工程办与河钢集团共同开发并完成了手机端扫描查询验证功能,通过扫描货物标牌条形码验证货物标牌及质保书信息。

机器人参与办公区建设

手持设备上轻轻定位一个施工点,三脚架支起来的放线仪自己动了起来,上下旋转后最终确定了具体施工位置。在行政办公区建设中,这种三维激光放样机器人派上了用场。

“以前起码得两三个人操作半天才能找准施工点,而现在一个人操作机器人就能完成。”操作设备的北京建工负责人介绍,从效率上,放样机器人的使用比以前提高了五六倍。

行政办公区建设中,机电系统众多、管线错综复杂,空间结构繁复多变。三维激光放样机器人则能实现扫描现场实景,形成带有点云数据的三维空间,进行归档及记录,便于质量检查与纠偏。他介绍,从准确度上看,三维激光放样机器人的误差在1毫米范围内,克服了纯人工现场放样带来的放样误差大、无法保证施工精度,功效低等诸多问题,从而真正提升施工质量。

施工中还专门配备了监控机器人,全程监控关键工序。“利用监控机器人全程监控关键工序的施工过程。”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专门举例,施工中,监控机器人对混凝土的浇筑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并将视频进行存储,及时发现施工中出现的问题并控制改正。

各种科技装备的上马,一方面能提升质量,另一方面则是保证建设工期。根据行政办公区4家施工单位披露的施工进展,目前,行政办公楼各区域基本处在基础施工阶段,本月底后将陆续完成地下结构,明年春节前后陆续封顶。

来源:人民网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26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