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补”到“大泄”的神转折背后,新能源汽车还好吗?

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冉冉上升阶段,政策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掩盖市场的青睐。

 

如果要归纳2016年交通行业最高频词汇,那么“改革”当属首位。从网约车新政、新能源汽车补贴、小客车指标减少都能看出交通行业面临洗牌和重造的关口。2016年的改革只是开始,2017年的步伐只会更快。国家部委春节后的第一次出手就印证了推测:

新能源汽车补贴额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财政补贴不得超过中央单车补贴额的50%。从个人购纯电动车最高补贴12万元,到2016年最高补贴11万元,再到2017年最高补贴6.6万元,直至2020年补贴完全取消。

短短两年,新能源汽车政策从“大补”到“平补”最后到“大泄”,过山车似的转变让很多车企停产观望,车主也是犹豫再三,市场处于迷茫慌乱之中。

“大补”到“大泄”的神转折背后,新能源汽车还好吗?

“大补”有背景 “大泄”有原因

回首几年前,新能源汽车初来乍到之时,社会和市场认可度较低,民众对此并不熟悉。国家开始采用高额补贴的方式扶持产业,为的是让新能源汽车“上路”,打响第一炮。此外,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成本来自于电池研发,为了降低车企投入成本和用户购买负担,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主要集中在电池技术研发和生产环节,让新能源汽车更加亲民,拓宽市场渠道。

但这一切也让不少心怀鬼胎的企业钻空子,漫无目的投入生产,汽车质量多有瑕疵,都是赚取补贴的不良后果。1月份,国家还处罚了多个骗补车企以儆效尤,整顿行业。这是“大补”不再实行的一个原因。

此外,在高额补贴的利益诱惑面前,很多车企渐渐停下继续研发、技术升级的脚步,更愿意停留在当前阶段“啃老”,毕竟更少的投入可以获得更多收益的美事,没人有勇气拒绝。这意味着,国家当时的鼓励政策让车企变得懒惰,不仅没有推动技术大步向前,反而造成停滞不前的现实。

此刻,只有危机意识才能刺激车企再次起步,所以国家有关部委开始规划逐步降低新能源汽车补贴数额,最终到2020年完全取消。行业政策研究专家认为,政策并非断崖式而是渐进式,补贴退坡还是留有一定余地和适应过程,为的是避免车企大幅度突然涨价,扰乱行业发展进度。

观望但并不必担忧

从政策来说,“大泄”政策有个过程,让车企开始从汽车后市场服务和产品升级入手,寻找更多市场机会,从而抵消补贴减少带来的成本上升影响。这对于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完善其实是有利的,车企能够更多沉潜下来做好服务本职。

从车主来说,新能源汽车在一线城市仍处于限购之中,摇号仍然是一大难关。价格上在补贴前后虽有上涨,但仍然是供不应求,新能源汽车的价格相比其他车型还是有一定优惠的。只不过,由于补贴细则未定,所以车企迟迟未定价,给车主的选择带来困扰。不过长远来看,由于新能源车企生产规模已达一定数量,技术较为成熟,即使补贴减少甚至消失,也不会大幅涨价。车企会选择从服务下手转移成本增加,不会直接向用户“伸手要钱”。

新能源汽车尚处于冉冉上升阶段,政策环境的影响并不能掩盖市场的青睐。单纯的减少补贴并不意味着新能源汽车面临拐点,反而这是促进产业升级的历史机遇。之后的车企会把目光和精力放在品牌影响力和后市场服务中,让消费者认可新能源汽车的服务体系,“心甘情愿”买单。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0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