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中国改革报告2016》: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更趋完善

2016年,中国各领域的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持续攻坚阶段,不少新政策的出台带来了改革利好消息,但是其贯彻落实还将引起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各个市场主体之间的艰难博弈。不管是以“三去一降一补”为重点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是以“放管服”为指导的行政审批体制改革,在实践的过程中都还有许多问题要完善和解决。对于2016年这样一个“全面深化改革承前启后的重要一年”,梳理和总结改革的成败得失对今后的改革进程具有借鉴意义。

上述观点引自《中国改革报告2016》,该报告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组织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撰写,并在近期4月7日发布。报告的主题是“完善总体设计,寻求改革突破”,对2016年中国改革进行了整体评估及对十个重要领域的专题评估。报告还对2017年的改革形势进行了分析判断,并提出了九条相关建议。

“一批重点领域的重大改革方案陆续出台,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总体设计基本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顶层设计更趋完善”,报告认为,2016年中国改革总体设计基本形成,个别领域取得突破。报告关注的十大领域是:从严治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简政放权”与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农村改革与制度创新、社会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以及开放型经济体制改革与外贸发展等。

报告认为,2016年高压反腐成绩显著,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供给侧改革取得积极进展,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面临突破。但在另一方面,报告也指出,2016年国企改革全面展开,但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金融体制改革进展趋缓,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仍任重道远。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指出去年改革中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例如在“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去杠杆”未能取得实质性进展。据报告中计算,中国经济运行中的杠杆率继续攀升,在2015年间达到210%之后,根据2016年1-11月社会融资数据推算,去年杠杆率不仅没有降低,而且提高了8个百分点,达到218%。这个数据中尚不包括政府债务,如果按包括政府债务的全口径杠杆率,2015年末这一指标已达260%。这意味着中国成为世界上极少数杠杆率特别高的国家之一。

如此高的杠杆率,增大了资产泡沫,积聚了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成为经济发展的极大不确定因素。针对这些情况,报告在最后提出,坚持“改革优先”,舒缓经济增长过度追求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压力;努力实现经济体制改革重点领域的四大突破等建议。其中,加快金融体制改革,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即是针对高杠杆率和资金“脱实向虚”等问题的具体建议。

报告的撰稿人之一,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在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去杠杆”目标之所以没有实现,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对政府而言,存在着“稳增长”和“促改革”这两个目标的冲突,加之稳健偏宽松的货币政策带来的流动性过剩,使杠杆率居高不下。他认为,应该把重点放在“调结构”和“促改革”上,解决资本“脱实向虚”、治理“僵尸企业”,根本还是要资源配置的市场化改革。

报告发布会由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唐惠建主持,院长毛振华致辞,由理事长张思平做主报告发布。深圳创新发展研究院是一家社会智库,一直关注新时期中国改革创新历程,自2014年以来每年度出品关于中国改革的社会第三方评估报告。原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孔泾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许耀桐、北京理工大学法学教授徐昕、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李萌、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张燕生等人作为部分报告撰稿人参加了发布会活动。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25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