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优化公共交通 出路在哪儿?

业界人士调侃我国马路“最宽也最堵”,合肥市怎样走出一条应对城市交通问题的特色之路? “世界各国和国内先发城市的经验都表明,注重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拥堵最根本的途径和最有效的手段。 ”合肥市交通局客运处处长陈剑波说,要从根本上消除拥堵,解决各种交通问题,就要从出行体系、结构上加以完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打造智能管理系统

“目前我们正在编制新一轮公交发展规划,预计5个月即可完成。 ”陈剑波说,这一规划将科学、完整地对居民出行次数、出行方式比例分配、目的地、距离等一一进行重新调查,对场站设置位置、运力配比进行合理规划,将为今后五年合肥公交发展提供重要依据。

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是未来城市交通发展的一个亮点。一个城市犹如一张网覆盖在大屏幕上,网上的一条条线、一个个点将这座城市的街道、路口、停车场等一一对应地显现在人们的眼前。通过这些电子信息,行人、驾驶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各路段的交通情况……数字化、智能化的城市交通将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舒适美好。

“有了电子站牌,公交车来车等候时间、换乘信息一目了然。 ”陈剑波说,去年合肥市针对科学调度与管理、提高发车准点率、及时监控线路运行状况,在公交信息化建设上投入了1000多万元。目前合肥公交侧重面向公众服务,建设电子站牌,实时公布换乘信息、等候时间等信息。“到2015年,完成现有建成区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2016年—2020年,实施规划道路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建设,随道路同步设计,同步建设。 ”该市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

加快建设公交都市

为促进公交优先发展,我国将在30个城市进行试点建设国家公交都市,合肥市正在积极申报。据介绍,“公交都市”的一个核心标准,就是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45%。目前,合肥公交出行分担率仅占到25%左右。

“从公交车拥挤度来测算,目前合肥210万人拥有4000标台车,算下来,每台车每天运送525人。这一数字维持在450人左右会比较合理,乘坐更舒适。 ”陈剑波分析。

“今年合肥市将新增1000台公交车,上半年600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预计5月份陆续交车。三四月份与公交集团设计新增线路,预计到年底将新开25条以上公交线路。 ”陈剑波说,目前合肥市公交线路有145条,预计今年底将达到170条以上,到2017年有望达到240条左右。据介绍,新增公交线路慎重、充分地汇总听取了各方意见,从今年4月份起,将逐步开通。除了城市重要通道如潜山路、繁华大道东段等增开线路外,还会围绕重点交通枢纽的放射线开设,如高铁站附近增加放射性通道。

“对一些民众反映强烈拥堵的线路,采取增车、加密线路等方式适当分流。 ”陈剑波表示,对公交尚未覆盖到的新建城区,则根据道路、场站建设情况开通线路。而对一些不具备开设干线但市民有出行需求的地域,今年开始尝试开设一些微循环线,与周边路线有效衔接。

公交车辆进场率是衡量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的重要指标,目前合肥市公交进场率是94%,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然而新增车辆数量大,仍对公交站点、场站、枢纽等设施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 “到2017年合肥公交进场率要达到100%,就要进一步加强场站建设。 ”此外,今年起,合肥市开始着手做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的系统规划,准备从现在的33公里公交专用道发展到2017年的200公里。

随着合肥轨道1号线、2号线的相继开工建设,合肥将在几年后迎来“地铁时代”,市民将享受更加便捷、舒适的出行体验。 “计划到2017年,全市公共交通分担率将提高到45%以上,初步形成以公共交通(含轨道交通)为主体、出租汽车等交通方式为补充的城市综合客运体系。 ”

发展“绿色”公共交通

合肥是国内纯电动客车运营最多的城市。

今年1月,中国首条纯电动公交线路——合肥公交18路上线运营已满三年,合肥纯电动公交车也从最初的30辆发展到现在的600多辆,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2000吨以上。根据规划,合肥今年还将大力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不仅新增和更换的公务车都将采购电动汽车,同时计划在全市投放纯电动出租车,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车还将向物流车、环卫车、工程车等公共服务领域拓展。

“增加新能源车的投放数量、扩大新能源车的使用范围,其目的在于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量,减少雾霾天气,构建绿色公共交通。”在江淮新能源汽车工程研究院,一位研究人员打开电脑里的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图告诉记者,通过发展纯电动等新能源汽车来打造绿色公共交通出行模式,是未来城市发展和生态建设的必然趋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据了解,作为全国新能源汽车试点市之一的合肥,目前正计划出台《合肥市绿色交通规划设计导则》,力求从城市规划的源头树立“绿色交通”的概念,着力打造一套以“步行+自行车+公共交通”为特色的城市绿色交通系统。

“据环保部门介绍,今年年初,合肥连遭重度污染,影响空气质量的‘罪魁祸首’就是机动车尾气。 ”合肥市委政策研究室的一位负责人认为,发展“绿色”公共交通,减少汽车尾气污染和碳排放,需要规划部门、环保部门、交通部门等多部门通力协作,更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让节能、环保、低碳的出行理念入脑入心,逐步改变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不仅是构建绿色交通的根本途径,也是解决未来城市交通问题的真正出路。

相关新闻

“公交优先”为何知易行难

刚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出行高峰,全国各地的城市交通再受考验,北京市甚至提前发布消息,提醒市民在出行高峰期将堵车6小时。随着城市交通压力越来越大,“公交优先”的共识正在加速确立。去年12月29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比例达到60%左右”的发展目标。就省内城市公共交通发展现状而言,要达到这一目标,亟须将已经初步确立的共识尽快转化为共同行动。

高峰期准点率是个难题

根据《安徽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确立的目标:城区10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到“十二五”末,基本建成以公共汽电车为主体,轨道交通和快速公交适度发展的城市公共交通服务网络,城市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达到30%以上;高峰时期,公交车辆平均行程车速达到20公里/小时以上,公共交通准点率较2010年提高20%,万人公共交通车辆拥有量达到15标台以上。

在这一套规划指标体系中,高峰时期准点率提高20%的目标与老百姓的感受在很大程度是背离的:在春运、小长假出行高峰期间,很多城市的市民都曾遭遇公交“断档”,很多网友都曾“吐槽”:某些城市的热门公交线路,经常等半个小时以上也等不来一趟车。越是高峰时期,路面状况越复杂,公交运行的不可控性越大,准点率很难有“准头”,规划的目标显得有点“理想化”。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chengshizhuanlan/1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