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智慧城市沿海更易推进

一条包括城市信息化、建筑节能和智能化和安防服务等的智慧城市产业链正在成为各方争抢的焦点。甲骨文大中华区技术战略部总经理刘松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认为,一二线城市倾向于提供新一代的公共服务,如电子政务服务;而三四线城市往往希望能用云服务和应用解决产业升级的问题。

甲骨文3年前开始以IT服务商的身份出现在该产业链条上,主要提供与产业升级、民生和新一代电子政务服务有关的服务。甲骨文智慧城市业务近两年的增速比其它业务快了两到三倍。

这与近年的政策利好不无关系。过去一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分别对中国智慧城市建设进行了布局,先后两批共193个城市列入智慧城市试点名单。据IDC预测,2013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108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150亿美元。而在细分市场中,智能交通、智慧医疗、公共安全等解决方案市场将实现较快增长。

甲骨文一般会为意向的城市提供一份带有咨询性质的智慧城市方案,并尽量参与到各个地方对智慧城市的前期设计。然而,这三年的经验告诉甲骨文,城市越大,方案落地的难度越大,拖延的时间更久。刘松称,大城市推进整合的障碍较多,越小的城市和区域,一把手的整合能力越强,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所有业务也更容易在同一个地方落地。因此,甲骨文较早就采取从“小”处着手,把目光放在经济发达的三线城市以及大城市的各个区,而大城市需要宏大规划,往往需要四五年项目才能落地。

“有些规划比较长,资源的消耗很大。有些城市不知道智慧城市该做什么,对于咨询和规划的要求很高。”刘松称。

前期投入资源过大,是目前甲骨文开拓智慧城市业务时遇到的最大挑战。很多城市喊着智慧城市的口号,却未能全面了解智慧城市背后的内涵和价值,因此常要求甲骨文提供咨询和规划。有些城市拿了规划报告,两三年却没落实,这让甲骨文面临着前期咨询需求多后期成果少的难题。甲骨文接触的城市有100多个,但最终有合作的只有几十个。

资金的不确定性是甲骨文分食智慧城市生意时的另一个担忧。刘松称,沿海经济发达的城市资金比较有保证,落实更容易。而在偏小的一些城市,建设智慧城市的资金很复杂,会有地产商等第三方的介入。在业务模式上,甲骨文采取谨慎的作法,先运转一两个项目进行试水,好则继续推进。

面对300多个城市的智慧化需求,甲骨文更中意自身条件和对智慧城市认知较好的城市。刘松认为,沿海城市比内陆城市心态更开放,更能接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尤其是广东、浙江、江苏和福建四个省份。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qiyechuangxin/13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智慧城市
上一篇 2013 年 12 月 1 日
下一篇 2013 年 12 月 1 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