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接物联网 农业现代化前景很美妙

  【智慧城市网】葡萄最怕雨淋,淋雨后很容易发生黑痘病、灰霉病等病害。所以大棚栽培时,晴天要把棚顶覆膜打开通风、降温;一旦下雨,又要将覆膜盖上。碰上江南时歇时下的雨,就有些“惨”了——以一个大户50个棚来计算,如果专门雇一个人来负责开、关覆膜,下雨时要3个多小时才能把所有棚都盖上——这样,葡萄老早就被淋湿了。

  不过,有了物联网技术的“嫁接”,这样的工作就简单多了。你可能只要发条短信到控制平台,就能把所有大棚的覆膜打开或关上。
  
  要多长时间?1分钟!
  
  神奇吧?
  
  在嘉兴市南湖区,绿江葡萄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老朱,“偷懒”地在办公室里,用电脑控制大棚里的温度和湿度,随时掌握葡萄的生长状况。
  
  帮助他实现智能化管理的,正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开发的“设施农业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
  
  近日,建德市莲花镇的九仙农业合作社,也与省农科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准备安装这一系统。
  
  据省农科院数字农业研究所农业模型系统研究室主任徐志福介绍,这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农业在线监测与控制系统,集成了设施环境实时采集、视频监控、环境参数智能优化、病虫害辅助诊断等功能于一体,可以为农业生产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
  
  通俗地讲,这个系统在农作物大棚内安装有空气温湿度、土壤水分等传感器,并通过互联网与管理者的终端(电脑、手机等)实现实时连接。大棚里的温度、湿度、土壤水分含量等数据,甚至现场实时画面,都能通过网络传到用户的终端上。监测到异常环境,比如下雨,或者大棚内的温度超过植物正常生长的上限或下限,系统都会主动向用户发出短信警告。平时,用户也可以方便地了解农作物生长环境数据,及时作出调整。
  
  徐志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还拿葡萄来说事儿,用上这个智能化的“电子保姆”之后,葡萄由于品质的提高,一亩可以多卖6000元,还能节省下人工、农药等成本1500元。一年下来,一个上规模的合作社,按照1000亩计算,可以增收750万元。
  
  据了解,去年,省农科院以这一系统为核心申报的项目——《农作物安全生产数字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获得了浙江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目前,这个系统正在省内各地进行推广。
  
  无独有偶。杭州高新区内东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研发成功了一个类似技术。你只要有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安装一个软件系统,无论在家里,还是上班路上,打开手机,就可以像玩“开心农场”一样照看你的菜园,还能第一时间吃到新鲜蔬菜。而且,预计今年6月就将在杭州智坤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智慧农场”内投入使用。到时候,你可以通过刷二维码报名哦。
  
  该基地位于余杭区良渚镇新港村,有880亩,首期拿出70亩做“智慧农场”,有30来个大棚,将种植西红柿、松花菜、水果型黄瓜、西瓜等蔬菜。每个大棚长40米、宽8米,分隔成48个单元,每个单元约5平方米。各单元会装上温湿度、土壤水分传感器、滴灌设备,连栋大棚还会装通风设备、照度传感器和摄像头。采集来的数据,将通过无线方式,传递到后台服务器处理终端分析比对,再传输给智能手机、平板电脑、计算机,并自动控制每一个监控区内的空调、风机、电磁阀的开启与关闭。
  
  杭州东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善平告诉记者,今后,都市白领如果想来“智慧农场”种菜,扫一下“二维码”,将客户端下载到手机,登录后你可以申请种植每个大棚中的一个或几个单元,付完一定费用后,在技术人员指导下,种上喜爱的蔬菜。
  
  平时,你进入手机远程终端平台,系统就会显示你种的是什么菜、生长周期;看到相关数据后,如果觉得水分不够了,触摸一下手机界面,给蔬菜浇浇水吧;如果想看到蔬菜最新长势,划一下屏,系统会将自动采集到的图片呈现给你。收获季节,“智慧农场”工作人员会通知你采摘时间,如果你想和其他菜农交换蔬菜等,系统还开发物物置换功能,将你想要的蔬菜快递上门。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