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一屏尽收”闪耀智慧城市建设

  【智慧城市网】随着智能交通的发展,到2015年,深圳将实行智能公交都市大交通战略,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架、常规公交为主体、专项公交协同、辅助公交参与的智能化大公交发展新格局。智能交通建设成为深圳“十二五”规划纲中构建智慧城市蓝图的重要一环,是城市迈出绿色化国际化步伐的重要动力。本文以深圳智慧城市建设为依据,探讨智能交通产业方向及其应用趋势。
  
  产业:企业唱主角
  
  1、合作系统成趋势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一些与智能交通相关的新技术,如智能导航便已开始出现,但对于如何在实际中有效地集成应用这些技术,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深刻的认识。直到最近5年,人们才慢慢进入能够将这些解决方案集成,进而形成系统的时代。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王笑京说,这从近几年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会议议程的变化中可见一斑。
  
  2008年,第15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在美国纽约举行,此次大会除了举行全体大会,还举行了各种科技会议和专题会议共142场,其中,与基础设施和交通管理有关的53场,占会议总数的约37%;而2011年在美国奥兰多举行的第18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共举办各种会议152场,与基础设施与交通管理有关的下降至44场,所占比重也降至28%。与此同时,与环保和合作系统相关的会议所占的比率则由56%增至近70%。
  
  这些数字变化显示出:如何让出行快捷依然是智能交通的重要研究领域,但人们对其关注程度却有所下降。与此同时,安全、环保和人车互动已经成为新的热点,智能交通系统变化的大趋势是在向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以人、车为主体的合作系统发展。
  
  2、企业唱主角
  
  当然,智能交通未来的发展趋势并不仅限于此,比如在服务方面,一个鲜明的动向便是不依赖政府的交通服务,呈现出迅猛发展态势。“之前,交通服务多为政府主管,但其服务效率并不算高。而当政府服务不足时,有些企业便开始开展自己的信息服务。巨大的市场潜力是企业不遗余力发展智能交通的动力。”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副主任李斌说。
  
  李斌表示,目前欧洲已经出现了专门从事汽车信息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已有几十万至上百万的汽车用户。通过这些用户,相关企业便基本可掌握欧洲大陆的交通情况。日本也有类似的私营企业,同时,这些私营企业所掌握的信息还与政府信息在数据交换平台上实现了共享,两者共同工作。
  
  而在国内,早在2007年于北京召开的第14届世界智能交通大会上,丰田汽车就曾作过相关演示。“如果你询问到国贸怎么走,不需经过政府部门的系统,丰田公司便能给你解答。”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工程师宋向辉表示,目前宝马、奥迪、丰田等国外汽车企业都在从事相关研究,这不论对于政府还是国内车企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企业在智能交通舞台上唱主角,助推了世界范围内智能交通事业的蓬勃发展。
  
  效用:智能交通点亮智慧城市
  
  当前,智慧城市建设进程加快,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能社区、智能家庭等一系列智慧应用快速普及,不断拓展信息消费市场空间,并将引起智能交通、智能电网等大规模投资,为扩大新一轮消费和投资需求提供了难得机遇。
  
  当前,城市发展借助信息技术呈现新动向,建设“智慧城市”路径日渐清晰。城市基础设施、城市管理、城市服务、城市运行都在进行着革命性创新。特别是,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智能交通、智能管网的建设和发展,加速推动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转型,启动了新一轮信息领域的投资热潮。
  
  以智能交通、智能电网、智能管网为例。城市基础设施智能化已成为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电网、交通、管网等基础设施智能化将产生大量投资需求。“十二五”期间,预计我国智能电网建设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2860亿元,智能交通累计投资规模将超过2000亿元。水、气、暖等城市管网的智能化、感知化也将带来大量投资需求,仅城市供水设施更新改造,未来3年投资就会超过8000亿元。
  
  外力:车联网产业链成功助推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壮大,车联网这一新兴概念正悄然兴起。目前,我国汽车产业以惊人的速度向前发展,加上物联网这个新兴产业在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大力推进,车联网将会在今年的发展中一帆风顺。预计“十二五”期间,随着车联网产业链的成熟,将助力智能交通管理和和谐城市建设。
  
  车联网的核心,是利用传感器技术、移动互联技术、智能计算技术,发起对道路的全时空控制。该技术的最终预期是实现道路交通的“零堵塞”、“零伤亡”以及“极限通行能力”。该技术具备四大功能,交通拥堵控制、交通安全控制、交通信息服务和商业运营服务。车联网由如下几个层面组成:最底层是智能交通系统,提供整个车联网需要的基础设施;第二层是车联网的核心——智能互联车,和互联网相连;第三层是车联网服务,例如安全服务、紧急救援服务等。
  
  目前,车联网已被列为国家“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预计未来5年车联网产业的产值将有望超过1000亿元。而在国产乘用车中,目前已有超过30%的品牌配备不同性能的车联网系统。预计未来十年国内将迎来车联网市场的高速发展期,汽车“后市场”即将迈向“车联网”时代。这一切得益于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一种基于RFID开发的涉车信息资源的应用技术,该项目是由国家公安部组织研发,经国家科技部认证后列为2007年“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重点专项中进行的应用示范工程(项目编号为2008BAF31B00)。汽车数字化标准信源技术的开发将推进“车联网”和RFID产业化进程。
  
  案例:智慧交通“一屏尽收”
  
  随着智慧城市建设的雨后春笋般兴起,智能交通建设成为智慧城市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本文以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城市深圳为例,与读者探讨智慧交通如何做到交通信息“一屏尽收海陆空”。
  
  2011年8月建成的“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其先进的平台在一线城市同类技术中位居翘楚。这里囊括了深圳全市24个交通信息化系统和海量的交通基础数据,包括14700多辆出租车、4800多辆客运班车、1500多辆泥头车、860余条公交线路、9700个公交站点、118个地铁站点数据,2000多路视频信号,“大交通”时代,孕育出集智慧、安全于一体的“中央枢纽”,可谓“一屏尽收陆海空”。哪条公路拥堵?哪里的的士司机空闲?哪辆泥头车超速行驶?这些市民出行的疑问,在这个“中央枢纽”中一一破解。近日,笔者走入“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为你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1、智慧春运
  
  深圳市综合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的平台,结合了数据管理,运行监测,决策支持,信息发布,协同服务五大功能,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数据。今年设立的春运视频联网监控系统,及时监测和掌握出市、出省通道、全市客运场站的交通和客流情况,发挥大协同作用,一旦出现道路拥堵或旅客滞留情况,深圳市交委将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将向市民和运输企业发送信息。“不管是在平时还是在春节,出行道路拥不拥堵,我要买的票和航班是否晚点,市民可以通过交委的门户网站‘E行网’查询出行数据”,该中心负责人韩国华表示。
  
  2、智慧的士
  
  走入指挥中心,一个偌大的监控屏幕处于中心的最前端。随着工作人员简单的操作,视频出现红、绿、黄等颜色的区域分布图。该中心技术部负责人李彬亮介绍,这个分布图可将出租车的运载信息、分布情况一览无余呈现在工作人员前面。“这个平台可以一眼看到空车比例,重车比例,如果它长期都处于百分之百重车状态,那么我们需要在这个行业增加运力的投放,目前从运行监测效果来讲,在高峰期还是比较满足市民需求”。
  
  3、智慧泥头车
  
  据韩国华介绍,深圳市内所有泥头车已经纳入到指挥中心的全天候监控范围,通过安装在泥头车上的GPS,中心可以对泥头车行驶时间路线进行全天候动态监管。数据显示,自2012年12月10日GPS监控中心成立以来,泥头车超速次数从每周2947次下降到每周296次,下降了90%,超速车辆比例由13.1%下降到3.2%,监管效果显著。
  
  4、智慧在手中
  
  市民还可利用“交通在手”近距离了解出行信息。据悉,这款交通信息服务软件下载到智能手机后,包括城市路况、城市交通、出租电召、交通票务、自驾服务等6大板块信息都可轻松查询。例如,“城际出行”功能,包括长途客运、民航、铁路三种长途出行工具信息查询。“长途客运”可提供余票、发车时间等信息查询,为市民提供便捷的出行信息。
  
  延伸:关于车联网
  
  所谓车联网就是指装载在车辆上的电子标签通过无线射频等识别技术,实现在信息网络平台上对所有车辆的属性信息和静、动态信息进行提取和有效利用,并根据不同的功能需求对所有车辆的运行状态进行有效的监管和提供综合服务。
  
  车联网系统,是指通过在车辆仪表台安装车载终端设备,实现对车辆所有工作情况和静、动态信息的采集、存储并发送等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分为三大部分:车载终端、云计算处理平台、数据分析平台,根据不同行业对车辆的不同的功能需求实现对车辆有效监控管理。车辆的运行往往涉及多项开关量、传感器模拟量、CAN信号数据等等,驾驶员在操作车辆运行过程中,产生的车辆数据不断回发到后台数据库,形成海量数据,由云计算平台实现对海量数据的“过滤清洗”,数据分析平台对数据进行报表式处理,供管理人员查看。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8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