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物联网技术让智慧社区飞入百姓家

  专家解读,基于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的“智慧社区”是“智慧城市”的一个“细胞”,它将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智能管理系统,有望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加便捷、舒适、高效。
  
  社区变“聪明”
  
  如何实现社区安全快捷的综合管理,及时响应市民诉求?如何利用科技助老,发挥医疗资源的最大作用?如何在高密度办公楼宇中让每个停车位发挥最大效用?这些曾经令社区管理者“头痛”的难题,随着“智慧社区”建设的推进而逐步化解。
  
  地处上海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核心的陆家嘴社区,辖区面积6.89平方公里,实有人口近16万,其中外来人员4万,商务楼宇90幢,企事业单位超过1万家,内有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著名标志性建筑,是上海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最具活力的“窗口”地区之一。不过,当地存在大量老式公房住宅,砖木结构房屋、非成套公房等。
  
  上海陆家嘴街道党工委书记吴安桥说,小到停车、买菜、倒垃圾,大到医疗、教育等,“智慧社区”可以帮助解决很多急事,“居家养老”、“食品安全追溯”等,也有望分阶段破解。
  
  >按规划,下半年陆家嘴地区将逐步普及“一库、一卡、两平台、多系统”的“智慧社区”项目。“一库”指民情档案综合信息库,专门收藏管理区域内人、物、房、事、单位、楼宇等动态信息,“一卡”指拥有多重社会服务的功能银行卡,“两平台”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和社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多系统”指以平台为基础开发的各类具体应用系统。
  
  浦东新区经信委主任傅红岩说,依托高科技,实现社区内部不同公共服务内容的整合,从而使菜场管理、小区安全门禁系统、就医挂号排队和远程医疗系统、智能停车系统等得到整合……简便的操作可以使百姓生活的舒适度进一步提高,也将降低基层社会管理成本。
  
  不会“千城一面”
  
  “智慧城市”概念源自IBM公司提出的“智慧地球”理念。美国、欧盟、日本、新加坡等几年前即着手建设智慧城市的尝试,在我国,“十二五”规划期间,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十多座城市将“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的建设规划写入当地“十二五”规划,部分城市已启动建设试点。
  
  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软件专家何积丰教授说,尽管“智慧社区”的技术原理大同小异,但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全国各地的发展不会“千城一面”,而是因地制宜,进而为产业链上下游创造拓展空间。
  
  他说,目前正在推进的北京、上海、广州三地的“智慧社区”建设各有特点,北京的城市智能系统注重彰显城市文化软实力,广州凸显无线互联优势及一体化管理平台,上海陆家嘴地区将试行的“智慧社区”项目则是“管理”与“民生”导向兼而有之,服务公众和提高政府效能有望实现双赢。
  
  陆家嘴街道办事处主任周小平说,从以人为本角度出发,“智慧社区”建设一定是分步实施、逐步完善,与当地民生需求密切配合,体现科学发展理念。
  
  产业空间多大?
  
  何积丰院士介绍说,从目前国际通行的“智慧城市”业务占比分析,一般一个“智慧型”项目的硬件投入约占10%,网络集成服务占15%,实时监控业务占35%,在前三者基础上最终实现的增值服务占整个业务40%。
  
  他说,全国各地“智慧城市”和“智慧社区”建设的拓展空间,主要体现在增值服务上,也就是各地对“40%业务”的决策、研发、运营。
  
  上海交通大学管海兵教授分析,“智慧社区”的产业空间,首先体现在如何“化繁为简”上,无论是面对居民用户,还是政府采购者,都青睐“更简单”的平台和操作,相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也在于此。
  
  微软亚太研发集团技术总监李斌认为,从长远看,“智慧社区”的产业空间主要基于个性化的界面及其服务的开发,这也是真正考验软件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业务领域。
  
  记者了解到,除了北京、上海、广州,宁波、无锡、青岛、佛山等城市也提出到2015年建成“智慧城市”目标。专家建议,在看到“智慧”产业巨大空间的同时,要避免重复建设,力争探索形成“智慧”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