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产业体系2015年将初步形成

  【智慧城市】2月17日,中国政府网公布了《国务院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15年,突破一批核心技术,初步形成物联网产业体系,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重要领域的规模示范应用,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高。
  
  为实现目标,有关部门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并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
  
  我国在物联网技术研发、标准研制等方面已初步具备基础,但也存在关键核心技术有待突破、产业基础薄弱、网络信息安全存在潜在隐患等问题。《意见》提出,未来要实现物联网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掌握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基本形成安全可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体系,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智能化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显著提高,感知领域突破核心技术瓶颈,明显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网络通信领域与国际先进水平保持同步,信息处理领域的关键技术初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实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的协同发展。创新资源和要素得到有效汇聚和深度合作。
  
  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交通能源、公共安全、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国防建设等领域实现物联网试点示范应用,部分领域的规模化应用水平显著提升,培育一批物联网应用服务优势企业。发展壮大一批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的创新型中小企业,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打造较完善的物联网产业链,物联网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在标准体系方面,要制定一批物联网发展所急需的基础共性标准、关键技术标准和重点应用标准,初步形成满足物联网规模应用和产业化需求的标准体系。
  
  《指导意见》提出了九个方面主要任务,包括加快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瓶颈;推动应用示范,促进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管理,提升公共服务;壮大核心产业,提高支撑能力等。其中,加强低成本、低功耗、高精度、高可靠、智能化传感器的研发与产业化,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传感器网络,智能终端,大数据处理,智能分析,服务集成等关键技术研发创新,推进物联网与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下一代互联网、卫星通信等技术的融合发展。
  
  对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节能环保、安全生产等重要领域和交通、能源、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围绕生产制造、商贸流通、物流配送和经营管理流程、推动物联网技术的集成应用。抓好一批效果突出,带动性强,关联度高的典型应用示范工程。此外,积极探索物联网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共赢的新型商业模式。
  
  《指导意见》明确,加强财税政策扶持。加大中央财政支持力度,充分发挥国家科技计划,科技重大专项的作用,统筹利用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等支持政策,集中力量推进物联网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大力支持标准体系,创新能力平台,重大应用示范工程等建设。
  
  完善投融资政策,鼓励金融资本、风险投资及民间资本投向物联网应用和产业发展。加快建立包括财政出资和社会资金投入在内的多层次担保体系,加大对物联网企业的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对技术先进,优势明显,带动和支撑作用强的重大物联网项目优先给予信贷支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物联网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鼓励设立物联网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国家新兴产业创投计划设立一批物联网创业投资基金。
  
  市场机构预测称,2013年,在中国物联网整体市场规模有望达到近5000亿元,是2010年1933亿元的2.59倍。物联网将成全球信息通信行业的万亿元级新兴产业。业内人士指出,物联网产业几乎涉及社会所有行业,乃至个人,而行业分工的不同,以及不同行业间的技术壁垒,不仅导致相关应用发展缓慢,也导致市场规模分散,无法发挥规模效应。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3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