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催生智慧城市 引爆数据集合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产业所产生和处理的信息与数据日益庞大,创造他们的不再是我们的电脑或是某些服务器,信息与数据被物理世界不断的创造出来,并被物理世界和生活在物理世界中的我们所接收、处理与利用。这就是大数据时代的最大不同:他更贴近我们的物理世界,更贴近我们的真实生活。大数据,正是被我们的物理世界与真实生活所创造。
  
  如果说,我们以前只能够坐在电脑前或是身处数据中心,才能够创造数据,那么,现在的世界已经大为不同。一辆货车、一部智能手机、一个POS终端或是一个小小的RFID标签,都蕴藏并不断产生着数据,而与我们紧密相连的,就是日益发展的物联网与移动终端。
  
  先谈谈物联网。这不是一个新的概念,最开始的理念是把一切生活相关的设备、物品或是流程,都连接在互联网上,以“物”而不仅仅是“人”作为互联网的节点,但随着物联网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了更大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的迅速膨胀远远超出人类自身的感知和信息处理能力,未来人们迫切建立在精密感知能力和海量信息处理能力之上的智能技术,这正是物联网的发展方向。物联网不再仅仅是一个概念、或者说不仅仅是一个发展理念,而正在演变成为政府的行动纲领,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方向。
  
  物联网是大数据的主要来源,而物联网是智能城市-智能的物理世界的基础。
  
  物联网领域的大数据符合大数据时代的三个重要特征:1、大量终端产生大量的数据;2、物联网终端往往产生的半结构化或非结构化数据;3、物联网的数据只有被分析才有真正的意义。
  
  随着物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物理”数据——来自设备和物理世界的数据——成为可用,像是危险基础设施的监控、环境感知、智能家居、楼宇信息与能耗、汽车与交通运输设备、智能电表或是每个人都有的移动设备,加上越来越多的无线传感网,物联网的普及让越来越多的数据接入到信息世界当中,进一步紧密的联系了信息世界与物理世界。
  
  并由此,我们看到大量基于这些大数据的利用、大数据的分析的应用在不断涌现。我们通过这些物理世界信息的互联与分析,能够像上面说的一样跟踪货物、了解交通信息、实现本地及社交服务、照顾家人的安全与健康、了解汽车的情况与驾驶状况,甚至构建更加智慧的城市。
  
  可以看出,物联网进一步的催生了智能城市,智能城市进一步催生了更大的数据集合。
  
  在学术界,物联网所带来的大数据问题同样引起了重视,据介绍,中科院自动化所把物联网中的‘大数据’智能处理与分析技术作为研究所战略发展方向之一,定位于研究‘大数据’关键问题,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并进行了长期、广泛的基础性研究。
  
  而在移动终端方面,除了物联网领域的那些如物流企业终端机、移动POS刷卡机之外,最重要的就是无处不在的智能手机。有调查显示,中国智能手机用户的月均数据网络流量达到了95。5MB,而根据预测,到2016年移动互联网的流量将比2011年增长18倍以上。而更为夸张的数据显示,在3G应用及移动互联网成熟度更高的美国市场,智能手机用户的数据网络用量平均已经超过每月400MB。
  
  仅从数据上来看,你就会看到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所带来的巨大的数据流量——我们很难在身边找出一个没有智能手机、不用手机上网的人——而每个人接近百兆的月均流量,可想而知在中国市场意味着什么。在数据流量激增的同时,却又有更多的数据类应用出现,进一步让移动终端成为大数据浪潮的主流声音。
  
  据此前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总经理严振红向媒体表示,航空业现在大量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像是东方航空这样的信息成熟度较高的航空公司,在电子客票、网上值机、客户体验、VIP客户服务以及常旅客等等方面都借助移动终端和移动互联网。而在应用方面,以东方航空为例,其已经建立了移动应用开发平台,面向所有的移动终端平台开发应用,其Android版本的应用已经上线,并服务于东方航空每日穿梭在全球各地的乘客。
  
  很显然,移动终端不仅限于智能手机,据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无线事业部总经理何意在8月4日的MacWorld2012数字世界亚洲博览会上表示,迅雷有接近50%的用户时iPad用户——而不再是传统的“PC用户”——这些用户不停地在分享视频、创造视频,算上所有的平板电脑的用户,产生了大量的数据上传和数据访问,这也是移动互联网对大数据时代产生的一种影响。
  
  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平板电脑,无论是移动终端还是移动POS机,移动网络所创造的数据量随着这些设备在我们生活中所占比重的增加在不断增加。而正是这些设备,帮助我们把信息世界、数据海洋与我们的生活联系起来,让原本属于虚拟世界的信息、数据与物理世界更加融合,但这也创造了新的大数据时代特征与挑战。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5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