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身体可以是台计算机吗?YES or NO

  不久前我去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做一个关于技术与传播创新的演讲,重温了麦克卢汉(MarshallMcLuhan)关于“媒体就是信息”(Mediumisthemessage)的论断。我在遐想“技术想要信息传播怎么样”之余,发现无论如何也绕不开一个话问题:人体可以是台计算机吗?
  
  科幻小说家早已回答了这个问题。1984年,居住于加拿大的美国作家吉布森(WilliamGibson)出版了小说《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主人公凯斯可以用大脑-电脑界面进入被称为“赛博空间”(cyberspace)的电脑网络,这个虚拟现实的数据空间又被称为“黑客帝国”(Matrix)。在吉布森的其他小说中,主人公可以直接向大脑下载技能,如驾驶直升飞机甚至使用功夫。上世纪90年代成大气候的WorldWideWeb,实际上就是由吉布森发明的“赛博空间”的实现版。人脑与电脑互通互联,已经存在于人类的想象中。
  
  在哲学的层面上,科学家、数字哲学家弗雷德金(AdwardFredkin)认为宇宙就是一台计算机。其观点对硅谷思想家凯利(KevinKelly)颇有影响,在其写于1994年、最近被译成中文的《失控》一书中阐释说:“这不是比喻意义上的电脑,而是说物质和能量也是信息处理的形态,其对信息处理的方式与一台麦金塔电脑里的内部处理方式相同。沃尔夫拉姆(StephenWolfram)也是最早将物质系统视为计算性处理过程的人之一。根据这个观点,生命达成的极小工作,其物理与热力学性质与计算机中达成的极小工作类似。”
  
  MIT数学工程学教授的劳埃德(SethLloyd)2006年出版了一本颇为畅销的著作《编程宇宙》(ProgrammingtheUniverse),主张宇宙就是一台量子计算机。他甚至估算了宇宙能进行的最大计算量,根据宇宙所包含的总能量,这台被称为宇宙的计算机,可以执行10120次基本运算。而它能存储的信息则大约有1090比特。控制论一直相信大脑就是一台计算机。1958年,计算机科学奠基人之一纽曼(JohnvonNeumann)的临终之作《电脑与大脑》可顾名思义。目前,研究电脑与人脑交互的学科已经不胜枚举了。
  
  从科学和技术的角度看,甚至从商业的角度来看,人体是台电脑,而生命本身是一个信息过程,许多方面正在接近变成现实。斯坦福大学的科学家通过一种新方法可以直接在DNA内编码、删除和覆盖数据,向生物计算机迈进了一步。谷歌的创始人之一布林(SergeyBrin)把遗传学看成是一个数据库与计算的问题。而许多与遗传有关的疾病,可看成是其个人代码中的一个bug,与谷歌工程师每天修复的电脑代码的bug没什么区别。他还投资了其妻子与别人共同创办的一间基因测试公司23andMe。
  
  计算机与人体越来越亲密。从最早的大型电脑到个人电脑、笔记本电脑、手机,到谷歌最近推出的眼镜式的终端(ProjectGlass)、体感技术、DNA存储以及各种“植入”的技术,人脑与电脑界限正在趋于消失,计算机与人的智能正在实现一体化。而人脑并不仅仅是孤立的,实现了人机一体化的人类的个体智能,会通过互联网将所有的人类大脑联结在一起,组成台人类共有的超级电脑。科技史学家戴森(GeorgeDyson)一直认为,互联网是活生生的和有意识的存在。
  
  我开始相信,对于人体是台计算机这个终极想法的执着,可能是推动信息技术革命甚至硅谷创新的精神源动力。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5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