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苦练内功10年 “芯”动“魂”牵

  2010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是2005年的5倍。对四川而言,这个数据仅是刚刚掀起“红盖头”。根据四川省“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主营收入超1万亿,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苦练“内功”10年前“芯”动“魂”牵
  
  省经济信息委员会数据显示:

  
  2010年时,从长虹脱胎的长虹网络、国虹数码、长虹佳华,九洲的卫星系统、数字产品,金网通数字电视网络与终端产品等软件发展,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逐渐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作为国家规划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一场告别“缺芯少魂”的技术革命在四川开始高速驱动。
  
  回顾四川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之路,省科技厅高新处处长田云辉感叹,“10多年前,四川从事电子信息和电子商务产业的只是几家"国"字号的企业,用一句话来形容就是"缺芯少魂"。”他形象比喻,对整机设备而言,芯片是“心”,软件是“魂”。“尽管这样,但四川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却是大有可为。”田云辉说,从“一五”时期开始,四川就是国家规划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经过几十年的沉淀,在集成电路产业、应用软件产业、信息安全产业、军工电子与数字视听产业、网络与通信产业已打下一定的技术基础和人才优势。由于缺乏重大产业项目支撑,缺乏带动产业的龙头企业,产业发展互动效应不足,难以形成完整产业链。
  
  “电子信息产业既涉及国防工业,也和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比如,手机、电脑等便是电子信息技术的一种。”田云辉介绍,2000年,电子信息产业被确定为四川省的“一号工程”,并出台30条优惠政策,“一方面是要筑巢引风,吸引世界顶尖的电子信息公司入驻。另一方面,着力于培育四川本土的拳头企业,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经过多年苦练“内功”,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软件化特征愈渐明显,传统电子制造业企业正在经历逐渐“软化”的转型。
  
  筑巢引凤五大产业集群全“立体”
  
  省经济信息委员会资料显示:
  
  到2010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是2005年的5倍;产业利润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93.5亿元,是2005年的16倍。
  
  英特尔的西进,给四川告别“缺芯少魂”的年代起到了转折点的作用。从第一块“成都造”芯片“出炉”,如今,“成都造”芯片已于今年初达到破10亿的成绩。
  
  在“一号工程”的大力助推之下,四川“筑巢引凤”初见成效。2003年,全球顶尖级企业英特尔公司将芯片封装项目正式落户成都。随着英特尔的花落成都,截至2010年底,已有微软、IBM等40余家世界500强巨头来川投资,相继落户成都。“这些世界顶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的落户,直接带动了核心及关键配套产业的纷纷入驻,继而使四川本地配套企业迅速发展,搭建起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立体构建"和升级换代。”据资料显示,截至去年6月,已有116家电子信息配套企业签约四川。涉及行业包括显示设备、电池模组、机壳模具、连接器、测试设备、物流配送等平板和笔电配套等完整产业链要素。再加上长虹、九洲以及本省的其它企业,共同构筑起一个由数千家规模以上企业组成的产业群。
  
  “伴随着整个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四川电子信息产业在IT这一领域已经形成了巨大的终端制造能力。”业内人士这样评价。
  
  “十一五”期间,四川省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蓝图上再次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提出发展五大产业集群,分别包括数字视听、集成电路、军事电子、软件、网络及通信产品。
  
  2020年目标:3种新兴技术享誉国内外
  
  省电子信息产业十二五规划:
  
  四川将在集成电路、应用软件、信息安全、网络通信、光电子等重点领域,通过战略性新兴产品的牵引,建立起高技术的新型工业化产品创新体系
  
  到2015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主营收入超1万亿,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谈及四川省未来在电子信息发展的思路,田云辉表示,经过多年发展,尤其是随着成都国家级高新区和绵阳科技城的建设,四川已形成了以成都、德阳、绵阳、乐山为中心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其中,成都主要以电子信息产品元器件及材料、应用软件等产业为特色,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电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绵阳以长虹为代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数字视听产品生产聚集地;乐山是我国最大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基地,并正在建设西部第一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多晶硅项目……一条成-德-绵-乐电子信息产业走廊不断聚集。到2015年,四川省电子信息产业有望主营收入超1万亿,并成为世界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基地。
  
  田云辉讲到,“当前,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的标志是计算机与信息网络技术等领域的产品推陈出新。芯片等计算机核心技术的发展速度(摩尔速度)通常说成是18个月翻一番,这已经是信息时代技术发展的标志速度。”对于眼下电子信息产业的飞速发展,四川省做出相应的十二五规划,力争加大步伐赶超“标志速度”。
  
  成-德-绵-乐电子信息产业走廊
  
  [成都]
  
  主要以电子信息产品元器件及材料、应用软件等产业为特色,也是我国重要的军事电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
  
  [绵阳]
  
  以长虹为代表,形成了我国最大的数字视听产品生产聚集地
  
  [乐山]
  
  我国最大的半导体分立器件生产基地,并正在建设西部第一条集成电路芯片制造生产线和我国最大的多晶硅项目
  
  ……
  
  数据>>>
  
  四川省已初步形成集成电路、软件、数字视听及数字媒体、网络及通信产品以及军事电子五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拥有1000多家从事电子信息产业的企业,从事这一行业的专业人才3.4万人,相关技术从业人员已达10万人以上。争取到2020年,3种新兴信息技术产品品牌享誉国内外,培育出四川省10个战略性拳头产品,60个具有核心自主知识产权的重点系列产品,促成一批新兴产业链和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总产值达4000亿元
  
  企业点击>>>
  
  “川牌”北斗芯给进口芯说再见
  
  “四川本地民营企业在这一期间,也开始开花结果。”昨日,在国腾电子产品展示厅里,成都国腾电子集团副总裁陈天辉向记者介绍着各类“四川造”的终端产品。
  
  “人单力薄”团队结束“缺芯少魂”历史
  
  2003年,成都国腾电子集团(以下简称“国腾电子”)的研发队伍舒展开眉头,这一年,该公司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车载、船载以及手持等型号的终端产品。国腾电子副总裁陈天辉说道,“自从2003年我国发射北斗卫星后,由我们自己一手打造芯、魂齐全的"四川造"北斗芯片、元器件、软件等终端产品,便开始在我国的国防事业上使用了。”
  
  回想当年,陈天辉仍难掩走过艰难后的自豪,“国外的电子信息产业比我们早起步半个多世纪。在电子信息技术的定位、导航这一领域,以前我们没有技术自己研发芯片,只能依赖进口。而我们,结束了"缺芯少魂"这段历史。”
  
  陈天辉介绍,为了研发出自己的芯片和元器件,从1999年开始,一支只有五六十名研发人员的队伍在国腾电子成立。“尽管和现在由数百人组成的研发团队相比,似乎有点"人单力薄"的味道,但正是当年这支团队,研发出了属于我们自己的芯片。”
  
  技术创新不止致力核心优势产品
  
  “目前,我们将要新推出北斗二代,包括民用北斗二代,其中包括车载式、手持式等定位导航系统。”拿着两款大小不一手持式用户机,陈天辉解释着,“第一代的机型普通偏大,重量达几斤,而新一代产品只有200多克,不仅更小巧轻盈、而且定位导航更精准。”
  
  据介绍,目前该公司已拥有卫星导航、卫星通信、遥感遥测、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软件系统红外探测、电子识别(RFID)等一系列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谈及产品的成功研发,在陈天辉看来,“创新是技术进步的生命力所在,在技术创新这一领域,我们平均每年会投入3000万的费用。”
  
  在未来5-8年,国腾电子集团将重点以“卫星应用”与“软件和集成电路”为产业基础,致力于打造具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元器件-整机-系统”协调发展的卫星导航应用产业基地。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69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