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颠覆性转身 横空崛起成为中国IT第四极

  2011年12月19日,仁宝电脑成都生产基地,工人在流水线上生产。

  10多年前,这里是一片广袤的农田,天府之国的温润延续着千年“粮仓”。今天,全球20%的电脑在这里制造,全球50%的笔记本电脑芯片在这里测试,全球70%的苹果平板电脑在这里生产……这里是中国西南,四川成都。
  
  在10年短暂光阴里,成都颠覆性地成功转身,一跃而成全国IT产业版图第四极,电子信息产业崛起速度“当惊世界殊”
  
  今天,摩托罗拉、爱立信、微软、联想、华为、富士通等中外电子信息产业巨头争相加入“成都籍”;未来,本土草根创业力量茁壮成长,中国自己的英特尔、苹果将在这块希望之土萌芽……
  
  外地人眼中的成都,常常由大熊猫、慢生活、麻辣口味组成。实际上,在地地道道的成都人眼里,这块土地的产业发展,正融入和改变着历史。作为世界IT产业版图一个闪光之地,成都的IT产业链遍布硬件到软件,集成电路、光电显示等基础产业层面到平板电脑、液晶电视等终端设备制造,3G、4G通讯技术到云计算及其应用……辉煌的成就,早在半个世纪前就埋下伏笔。
  
  积淀
  
  厚重布局成都东郊奠定产业基础
  
  “2003年6月,成都东郊,两根矗立近半个世纪的烟囱被爆破。它们曾标志着成都现代工业的发端。”青年经济学家、成都高新区发展策划局局长汤继强博士说,“一五”时期开始,成都作为国家规划的三个电子工业基地之一,1953年以后,成都东郊先后聚集了253家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形成以电子、机械、仪表工业为主体的大型工业区。最鼎盛时期,东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9家,从业人员15.3万人,工业总产值占成都全市一半以上。从“三转一响”中的收音机,到后来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空调、手机、汽车电子,本土企业的产品成为成都人离不开的记忆。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大量科研人才、技术骨干的聚集。”成都电子科大微电子学院院长张怀武说,成都是全国重点建设的电子工业基地之一,具有“先天”禀赋。作为产、学、研配套的重要组成部分,成都电子信息产业的强大教育体系逐步建立起来: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高校云集;中科院成都分院、电子工业部10所、29所、30所等一大批国家级研究机构。40多所院校,在信息技术基础理论到前沿领域有完整的学科群,每年培养从本科到博士后各级各类IT人才上万人。这为成都奠定了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成都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重镇。
  
  突围
  
  困顿突围IT产业成全川“第一工程”
  
  “产业发展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四川省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说,上世纪九十年代起,全国家电市场走入低谷,部分家电产品积压严重,国有商场关闭带来销售混乱。绵阳长虹作为整机厂商尚可发展,而成都生产电子元器件、缺乏全产业链的企业则陷入困境。与此同时,全球IT产业却日新月异:美国硅谷产生了比尔·盖茨、乔布斯等一个又一个传奇,国内长三角、珠三角在IT产业上强势崛起。
  
  四川产业如何突围?在这个关键时刻,四川省委、省政府毅然决定,加快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将其列为六大支柱产业之首和实现对外开放、跨越式发展的产业,作为发展四川经济的“一号工程”。
  
  “成都瞄准产业高端,实现了由传统电子工业向现代电子信息产业的成功转型。”成都市经信委主任何礼说,在全省“一号工程”的带动下,成都拔得捕捉全球信息产业转移机遇的头筹。正是在这一时期,迈普、卫士通,国腾、中电第30所、第29所、第11所等一大批IT龙头企业纷纷崛起,为成都软件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以迈普集团为例,由5000元资金在简陋的自行车棚里起步,正式挂牌时只有三名员工。如今,它成为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中国软件收入前百家企业,成为成都软件产业本土企业中的佼佼者。
  
  在本土企业的支持下,成都逐步勾勒出一幅全景式的IT产业细分框架图,开始构建一条全产业链,逐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从产业链的前端到后端,从硬件到软件,从基础元器件到消费电子等应用层面,成都人对IT产业的介入开始不断加深。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