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的四大问题与八点认识

  "智慧城市"规划和建设如火如荼,如何正确地理解和践行智慧城市的理念和内涵,将智慧城市建设和运营落到实处,为民众创造和谐宜居的生活环境,为企业营造创新发展的良好氛围,为政府提供科学高效的管理手段必将成为未来的重点研究目标。本文从智慧城市的起源、发展,以及产生的各种问题的分析入手,提出了怎样的城市才能称得上智慧的城市。

  一. 智慧城市的提出和演进

  1.IBM智慧城市的提出

  "智慧城市"的概念最早源自IBM在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战略,2010年6月2日,在世博会期间,彭明盛发表"从城市开始构建智慧的地球"的演讲,确定了智慧地球开始于"smart city",其真实含义是"使城市更智慧",其本质是配合IBM的全球战略布局的宣传,这仍然摆脱不了其商业性。不过,"智慧城市"的概念和内涵刚好符合快速成长的中国城市对未来发展理念的追求,恰逢中国各地正在构思"十二五规划",一石激起千层浪,"智慧城市"的理念成为中国诸多地方政府未来执政纲领的"核心指导思想"!"智慧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政府文件和企业策略里以不同版本生动演绎并生根、发芽。

  2.智慧城市理念的发展演变

  各行业、各领域专家借助"十二五规划"这个载体,通过对智慧城市不同方向和领域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不同的解读,慢慢发展出多种版本,并为"智慧城市"赋予了更多的、更新的内涵和外延。这种赋义存在利弊,利主要表现在政府更加清楚的了解了科技和理念对城市智慧的带动作用,让城市管理者从更高、更宽、更深的角度思考城市的未来方向。弊主要表现在,没有成熟的案例参考,试点不够,研究不深,对其深层含义理解难免会有不足或有偏颇,导致概念被滥用,一波又一波过热思潮涌动,不利于"智慧城市"核心理念的冷静思考和进一步宣传、推广。这些问题将被埋藏在"智慧城市"的后续规划和建设中,不断暴露出来。

  3.智慧城市发展中的问题

  a)存在过热风险和忽悠成分

  当前,提出了"智慧城市"规划和构想的城市中,已经覆盖全部的一线城市和一部分二线城市,就连基础薄弱的三线城市,也蠢蠢欲动的筹划"智慧城市"建设。这其中不乏地方政府为了切实改善未来城市发展环境做出的巨大努力,但企业的利益–尤其是智慧城市类企业为了自身利益布局进行的各种宣传和公关才是真正的幕后推手,不切实际的忽悠成分大量存在,为了避免后期大量问题的爆发,政府需在此事上要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强大的免疫力。

  b)政府对其期望值过高过大

  地方政府对城市发展的高度关切,驱使着当地领导层对"智慧城市"寄予厚望,希望"智慧城市"的提出和建设,能够在短期内迅速改观城市当前落后面貌。期望值过大,导致了部分地方政府急功近利,以至于希望几年时间就能够改变一个城市,甚至期望一个基础薄弱甚至连数字城市基础都不完全具备的城市也能迅速成为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智慧城市",巨大的建设压力和投资风险还悄悄的潜藏在规划文件和口号的洪流中,尚未浮出水面。

  c)方向偏离,规划片面

  在全民智慧城市热潮中,部分地方政府为了政绩考核,也参与进来推波助澜,加之部分"智慧城市"企业的利益纠葛,在不断的强化中,慢慢偏离了正确的智慧方向,"智慧城市"规划渐渐"氧化"为单一行业或不接地气的规划,完全或部分忽略了城市主体–人的智慧、人性体验。

  d)缺乏有效的考核指标

  与"智慧城市"配套的不仅是工程和项目,更重要的是考核工程项目达到效果的考核指标。目前国内因缺乏智慧城市建设经验,指标必然存在局限性,但一定要有并且真正起到约束和指导作用,否则,"智慧城市"建设必将一盘散沙。那么,对于"智慧城市"建设,怎样的考核指标才是合理并且有效的呢?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想回答这个问题,先要统一对"智慧城市"的认识,并深刻理解了"智慧城市"内涵。

  二.对智慧城市的八点认识

  本人就当前发布的若干智慧城市规划中存在的理解偏差,以及在智慧城市试点示范中的一些感触,总结了我对"智慧城市"认识,抛砖引玉,希望各位专业人士对本观点中的错误和不足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将更有利于"智慧城市"理念的完善、推广和发扬。

  观点一:智慧城市是升华,而不是再造

  "智慧城市"是一种新的理念,是以更加人性和智慧的角度思考城市未来该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智慧城市"首先是一个充分数字化的城市,它是在原有数字城市建设的基础上的一次升华,而绝非脱离了原有基础的再造。城市原有的城建基础设施、IT基础设施,以及城市中原有的各种信息化系统,都将被"智慧城市"整合并加以利用,同时创造出更好、更新、更有利于城市相关领域发展和改善居民生存条件的系统和商业模式,对于数字化不足的行业领域,弥补欠账仍将作为长期的基础工作来完成。那些指望抛弃原有一切,以新的思路重新发展的理念是不切实际的。

  对于原有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中,运行多年并已经对未来发展出现制约和阻碍的部分,要以"能利旧的利旧,不能利旧的淘汰"的原则加以利用,并彻底贯彻以长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思想。目前,云计算中心作为这一理念的具体落实项,理念的贯彻执行已经出现了严重偏离,导致当下政府主导的云计算资源严重过剩,恶性的地方政府竞争让政府倡导的云服务缺乏足够的应用支撑,没有带来期望的效果,产生了大量的资源闲置和实质性浪费。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