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专项即将启动 移动支付将获重点支持

  随着银联和运营商的高调进入,央行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以及各支持政策的相继发布,我国“移动支付”正式从概念走向应用,并有望在物联网应用中率先实现规模化。业内人士认为,移动支付有望在2012年迎来高速增长,产品收入规模或将超过120亿元,增长率实现翻倍。
  
  深圳华强(000062,股吧)北商业圈被誉为“中国手机行业的风向标”,就在这里,硕大的“手机深圳通”宣传招牌和重复播报的广告声正对“移动支付”——这一被看做智能手机明日之星的应用作着最好的注脚。
  
  近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织实施2012年物联网技术研发及产业化专项的通知》,2012年我国将依托交通、公共安全等十大国家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着力突破制约我国物联网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为物联网规模化发展提供有效的产业支撑。
  
  不仅如此,据获悉,在即将发布的2012年物联网专项中,移动支付也有望获得重点支持。
  
  去年4月,财政部和工信部共同出台了物联网专项,明确每年5个亿支持物联网的发展,并联合印发了《物联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据知情人士透露,2012年的支持金额还将有所提高,并将向主要行业应用集中,移动支付就是其中一个。
  
  多方合作推动移动支付规模化
  
  不管走到哪儿,买东西既不需带现金,也不用刷卡,只需“刷”一下手机——这是“移动支付”最直观的解释,已在日本大规模推广。
  
  中国电信上海研究院副院长钮刚告诉记者,随着电子商务及O2O(OnlineToOffline,即将线下商务机会与互联网结合的商业模式)等商业模式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很多应用都会与移动支付相结合,交易量会很大,特别是在连锁行业。
  
  目前,大电子商务巨头与其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在移动支付上各有奇招,如支付宝的“快捷支付”以及二维码支付,上海快钱的“快刷”业务等。不过,影响市场的最主流的因素还是运营商以及银联的态度。
  
  2011年末,拥有9亿用户的三大运营商终于入选第三批第三方支付牌照的榜单,其旗下的支付公司都获得了移动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两项业务许可。而且联通与电信旗下沃易付和翼支付还凭借固网业务优势获得了固定电话支付许可,中移动与中国银联的合资公司联动优势则拥有互联网支付和移动电话支付两项许可。
  
  钮刚坦言,电信更遵循合作伙伴的模式,“先铺市场,再谈标准统一的问题。”各地运营商都做出类似的方案,根据各地资源、政府推动,允许多种模式并存。
  
  中国移动研究院副主任郭漫雪也表示,中国移动在支付领域确实对多种技术模式下的应用都进行了试验和探讨,包括与浦发银行(600000,股吧)合作的手机钱包联名卡,异形IC卡,下一步还将推出基于NFC的电子金融消费卡。但不管技术怎么样,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受市场欢迎。
  
  中国银联技术管理部总经理徐燕军则表示,移动电子商务商业模式的新变化要求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据介绍,去年6月中国银联发布了移动支付企业版标准,支持运营商、银联等各参与方为主体的各种方案。
  
  市场规模翻倍将达120亿元
  
  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告诉记者,移动支付在银联和运营商的推动下,以城市商用为主,在逐步扩大。目前公交刷卡和大型园区已成为移动支付应用试点较多的两个领域,如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就实现了手机门票、公交卡和小额购物等手机应用。
  
  据本报了解,国家金卡工程协调领导小组、发改委、工信部、卫生部以及交通部等国家主管部门正在大力推进IC卡的应用,这对移动支付终端、支付体系以及金融服务自助设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最新发布的《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中,金融电子也成为“重点应用电子产品”之一,规划指出要重点支持金融IC卡、移动支付终端、税控收款机、自动存/取款机、金融自助服务设备等产品开发和规模化应用,提升金融信息化水平,保障金融安全。
  
  根据EnfoDesk易观智库预测,用户粘性的提升和更多近距离支付业务的发展将使移动支付市场收入规模快速提升。移动支付有望在2012年迎来高速增长,今年增速有望达到最近3年的峰值,高达134.4%,市场规模超过120亿元;2013年则有望突破200亿元,达到235.1亿元。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在潜在的市场空间、明确的投资意愿和政策利好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链将直接受益于移动支付的井喷式发展。未来两年移动支付行业将是:基础设施/服务投资火爆,应用平台初具规模,增值服务不断创新,综合平台初见端倪。
  
  如今,产业链上各公司中,第三方支付公司在积极探索新型支付形态和市场;设备厂商方面,有的积极备货,巩固细分市场领军地位,有的积极部署移动支付新产品并已经在进行相关认证中,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有的则瞄准国际标准,并已经为之准备多年。其中不乏具备投资价值的优秀企业。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78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