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一年起好步”

  清远英德市北郊英红镇,各种挖掘机和重型卡车正在辽阔的黄土地上忙碌着,旁边的武广高铁列车呼啸而过,工地上矗立着一块蓝色大招牌,上面书写着“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鸟瞰图”字样,这已为眼前的这块土地勾勒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按照“一核、三心、三片区”布局,这片土地未来将呈现“田园、组团、城乡统筹、产城融合”新貌。

  从黄土地到经济合作区,一切的变化都起源于1年前的一次合作。2010年12月16日,佛山市顺德区与清远英德市签署区域经济合作协议,选址英红园,共建“飞地”型产业园,由顺德全面负责开发、建设、招商、运营和管理,力图通过优势互补、合作双赢,共促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顺德区与清远市、英德市精诚合作,打破机制体制障碍,创新合作模式,同时汲取顺德30年发展经验和国际先进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起点编制总体规划,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实施产业链整体招商,吸引了诸多企业的关注,基本实现了“一年起好步”的目标。

  明日,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以下简称“经济合作区”)授牌暨项目动工、签约仪式将在合作区内举行,万家乐、亿龙、俊朗松田、德美化工等多家顺德龙头将签约入驻合作区启动区,宏德家用电器配件产业园和宏德员工新村项目也将同时动工启建,合作区由此也将拉开新的发展序幕。

  ■创新性管理

  突出两地共建 以服务为核心

  作为顺德、清远(英德)两地探索全新模式破解发展难题的重要举措,经济合作区一开始就被寄予建设成为广东省新型区域合作示范区的厚望。

  为理顺合作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合作区通过制订合作区实施方案报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方式进一步明确合作区的定位、合作内容和合作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顺德区还与英德市建立了合作区重大事项的沟通协调机制,与清远市建立合作区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加强沟通和协调,研究和统筹解决建设中涉及三方的重大问题。

  11月30日,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首次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在英德举行,顺德区区长黄喜忠、清远市代市长江凌分别率团参加。双方就合作区组织架构三定方案、合作区竞争力分析、合作区当前企业落户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深入探讨和交流,为推动合作区下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截至目前,顺德区和清远(英德)市已选派了50多名专业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工作人员到经济合作区管理委员会筹委会开展各项前期工作。整个管理架构突出了以顺德为主导、以服务为核心的原则,逐步将顺德的施政理念延伸至经济合作区,致力于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这种创新管理模式,有利于调动作为投资方的顺德政府推进产业转移的积极性,有利于消除顺德企业向外转移可能遭遇到服务不便的顾虑,破解省内产业转移存在层次总体偏低、劳动密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难题。”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管委会筹委会主任卢伟杰说。

  ■市场化运作

  吸纳民间资本 探索发展新路

  与省内工业园区一般由政府主导操作的模式不同,经济合作区更注重通过市场化运作方式,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探索一条国有资本引导跨区域经营的发展新路。

  早在经济合作区筹建之初,顺德区委、顺德区政府就全资成立了广东宏德投资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区的开发和运营主体,统筹负责合作区全部开发、建设、投融资和运营工作,现有启动资金2亿元。

  良好的发展前景吸引了诸多金融机构的目光,目前该公司已经与顺德农村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中国银行清远分行、工商银行清远市分行达成合作意向。其中,顺德农村商业银行拟于近期跨区域在合作区设立支行,把在顺德为顺德企业的金融服务延伸至合作区,并进一步加大对合作区及入驻企业的支持力度;中国农业银行顺德分行将合作区列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支持区域,在3至5年内为合作区提供30亿元的信贷支持;清远工商银行将为合作区的开发和建设提供至少30亿元的授信额度,清远中国银行向合作区提供3亿元的信贷资金,用于启动片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对企业进驻提供信贷支持。“这意味着,合作区开发建设后续资金得到了有效保障”,经济合作区筹委会有关负责人说。

  12月15日,经济合作区发布公告,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土地一级开发项目投资合作方,与广东宏德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项目公司,负责合作区36平方公里的土地整理和基础设施建设。

  “这是吸纳发达地区充裕民间资本的一个新探索”,经济合作区筹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合作对象除了负责筹资,参与合作区的规划、招商和运营,还将与宏德公司共同分享合作区开发和运营收益。

  佛山市委常委、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明确表示,作为投资方的顺德政府在合作区的开发建设上不以盈利为目的,如有可能实现收益,其收益也全部留存合作区,以尽可能助力产业转移,创新扶贫模式。

  ■高标准规划

  汲取顺德经验 引领转型升级

  在历经30年的高速发展之后,顺德开始从产业发展主题过渡到以城市化加速度为主题,提出以城市升级引领转型升级的发展主线。“我们在经济合作区的建设也延续这样思路,汲取顺德多年来城市与产业发展的经验,融合国际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高标准高起点编制合作区的规划”,梁维东说。

  城市发展综合研究院(中国·深圳)完成了合作区总体发展思路规划研究,提出“四大服务组团+三大产业片区”的空间发展策略,同时明确各项建设项目的重点和时序,并完成了启动片区控规编制工作,树立合作区“创新园、生态园、低碳园、样板园”的发展理念。

  为此,经济合作区在今年启动了总体规划国际竞赛工作,来自美国、法国、德国和香港的四家境外设计单位分别与境内不同的设计单位组建的联合体提交了参赛成果。通过组织专家对参赛成果进行评审,选出了两个优胜方案。专家认为,规划设计中强调居住、商业、产业等融合的思想,提出新型的工作环境与空间,创新地将工作和生活的关系整合设计,有利于吸引高端人才的引入,有利于合作区的长远发展。

  在规划的引领下,合作区一系列的基础设施正在加快推进。截至日前,经济合作区完成了启动区2800多亩土地的征收工作,广乐高速公路则已确定在合作区内8个预留通道位置,旅游大道、X378线道路与英红镇总体规划衔接设计工作方案也已完成,其中旅游大道工程建设进入了立项。

  ■业界反响

  顺企转移入园成抱团之势

  良好的区位加上灵活创新的体制机制优势,经济合作区吸引了一大批顺德本土企业的高度关注,许多龙头企业纷纷要求入驻园区,并带动了一批配套企业实施产业链转移。

  经济合作区筹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过去一年里,来合作区考察的企业超过350家,到访的客商超过2000名,目前已提出在合作区用地申请的企业超过70家,其中以家用电器、机械制造、电子信息、家具、精细化工企业为主。

  为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优化升级顺德、英德两地产业结构,经济合作区以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生态低碳等环境友好型先进制造业为重点,选择了华电公司清洁能源、美的节能高端家用电器产业基地、万和集成热水系统制造等10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超过35亿元。其中,万家乐(英德)厨卫科技产业园项目、德美生物科技研发中心项目、亿龙节能环保型直饮水装置项目、俊朗松田LED照明产品生产基地项目、宏德家用电器配件产业园项目、宏德员工新村项目等6个项目即将动工建设。

  经济合作区还与顺德家电、机械、电子信息和家具等商会达成金额超过100亿元的合作,顺德传统优势产业将以抱团形式到合作区投资发展,以促进合作区产业链加速成型和完善。

  “我们已经制订了工业项目准入实施、工业投资项目评估预审、工业项目投资优惠等招商政策,正在研究出台”一站式“服务、项目设立审批程序和服务机制。”经济合作区筹委会有关负责人说,同时也将加快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在“软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好“硬环境”,吸引更多的企业落户。

  【评论】

  让顺德溢出效应

  来得更猛烈一些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授牌暨项目动工、签约仪式将于明天隆重举行,这是顺德清远两地同心同德、携手合作的转折点和里程碑,也是我省“双转移”战略和创新区域合作模式最具标志性的成果之一。1年前,顺德清远签署合作协议的时候,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就作出高度评价,认为合作区是“思想解放的产物、改革创新的举措”。经过1年多的紧张筹备,一幅美好的蓝图就要在英德大地上渐次化为现实。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双赢载体:对英德而言,这是借力发展、再造英德的平台;对顺德而言,这是产业转移、创造“飞地经济”模式的契机。合作区之所以明确为顺德主导,不是因为顺德财大气粗,而是因为顺德所启动并主导的,是一场意义深远的重大试验。

  30多年的高速发展,让顺德从过去的“岭南壮县”成长为举世闻名的制造业重镇,成为引领中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在盛名远扬的顺德制造背后,是一支能征善战、敢于创新的顺德企业家军团。而时刻与顺德企业家军团并肩作战的,又是一支优秀的顺德公务员队伍——经过多年的历练,他们拥有驾驭经济发展的谋略和攻坚克难的改革手段,尤其懂得怎么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政府与企业的“双人舞”已经操练得炉火纯青。所有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就是一个响当当的品牌——顺德。环顾中国,拥有这种品牌力量的区域也许不是绝无仅有,但绝对是屈指可数。这样的品牌,如果只在巴掌大的顺德一地消费,那无疑是天大的浪费。

  俗话说:大河涨水小河满。经济学理论中也有“溢出效应”一说,它既是技术输出和管理输出,也是品牌输出,本质上是力量扩张的体现。正是这种效应的发生,才催生了形形色色的跨国公司和经济飞地,深刻地改变了全球经济格局。今日顺德已经迎来这样的时刻。

  碧桂园、格兰仕全国布局,美的集团从顺德走向世界……尽管顺德企业向外扩张的“溢出效应”早已发生,但由顺德政府出面主导,倾力为顺德企业在顺德之外安营扎寨而开疆拓土的行为,却是第一次发生。36平方公里土地,计划投资300亿元,这样的大手笔堪称史无前列的顺德壮举。它体现顺德的实力,也表达顺德的自信。这固然是“借鸡生蛋”之举,但如果认为顺德只想在英德赚钱,那就太小看顺德的远见和雄心了。

  根据测算,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10年后的GDP将达到200亿元,按照五五分成的游戏规则,顺德能拿到100亿元。这个数字即使明天就归到顺德账上,顺德也不会欢天喜地。对于经济总量今年就将突破2000亿元的顺德而言,100亿元也只是“小意思”而已,更何况10年之后顺德的GDP会攀升到一个怎样的数字。

  在英德,顺德要做的是一个“样板房”,让顺德的理念、技术、资本、经营、管理在顺德之外进行一次全面对接和组装,并适应异乡的天气和地气。顺德希望做得从容、做得扎实、做得漂亮。慢工出细活,从容出精品。这个模式一旦实验成功,它就可以如法炮制、到处开花,像美的一样走向海外。那时的顺德,将接受世界的检阅;那时的顺德,将开启从强大到伟大的旅程。

  800多平方公里的顺德,很容易让人联想起比她还小的新加坡。而顺德溢出效应的灵感,也许就来自这个不到700平方公里的国度。

  受制于国土狭小、资源短缺的现实,新加坡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眼睛向外,把7小时飞行范围之内的国家和地区,视为经济发展的腹地,包括东盟、中国、印度、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等亚太国家被它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迄今为止,新加坡在国外的“经济飞地”已经远远超过自己的国土面积,书写了“非常新加坡”的经典传奇。仅在中国,就有大名鼎鼎的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城以及中新广州知识城。

  新加坡能做到的事情,顺德也渴望做到。不同的是,新加坡是为赚钱而来,顺德是为破解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而去。辽阔的中国也需要最新的“顺德模式”。

  顺德已经出发,她绝不会在英德止步。顺德的“溢出效应”只会越来越猛,让我们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此刻,让我们举杯,向清远道喜,为顺德壮行!

  (作者系资深媒体人、知名时事评论员)

  【领导寄语】

  吸引珠三角资源

  发展清远

  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引导顺德产业

  有序转移升级

  英德市委书记徐建文:

  让合作区与城镇建设

  比翼齐飞

  吸引珠三角资源

  发展清远

  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从成立到创办,离不开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了顺德、清远、英德三地的创新与合作。合作区是跨区域经济合作的新探索,是三地思想解放、开拓创新的成果。合作区利用顺德的市场优势,清远的区位、交通优势,双方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为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探索出一种新模式。

  现在经济合作区已经成为实施清远市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桥头堡”战略的新平台。随着合作区建设的不断深入,相信合作区不仅能够吸引到来自顺德的企业,希望开拓内地市场的珠三角企业也将被吸引到合作区,合作区不但要引进产业,还要引进先进的发展理念和人力资源,使英德最大程度地利用珠三角的资源进行发展。

  顺德区委书记梁维东:

  引导顺德产业

  有序转移升级

  经济合作区在管理方面改变以往以输入地为主的模式,为更好服务输出地企业,突出以产业输出地顺德区为主导,与清远(英德)市共同建立责权一致、分工合理、执行高效的运作和管理体制,推动先发地区改革经验、施政理念、优质服务的跨区域延展。以推动两地思想交流碰撞、文化互促融合,促进两地干部更新发展理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经济合作区开发将依托顺德雄厚的经济基础,设立国有资产投资公司,并充分吸纳民间资本参与,实行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探索国有资产跨区域经营的新路径。

  下一步顺德方面将围绕合作区三大定位,将顺德的综合改革实验的经验和理念向粤北山区拓展,以创新发展、先行先试为核心,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实验,充分发挥两地的比较优势,探索区域合作新机制,引导顺德产业有序转移升级,实现两地共同发展、互利共赢,为全省乃至全国区域协调发展探索经验、提供示范。

  英德市委书记徐建文:

  让合作区与城镇建设

  比翼齐飞

  经济合作区是一个区域合作创新模式。各方领导早已达成共识,我们要做的事情是去做一个模式,在这个模式中,要去解决区域合作问题,解决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问题与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低问题。

  合作区全面调动了合作各方的动力与积极性。对英德来说,合作园不仅带来了企业与投资,更重要的是带来了改革的理念,先进的管理理念,这非常重要。因为英德相对于珠三角发达地区落后不少,要跟上他们的步伐,就需要首先从理念上跟上。

  接下来,我们也将继续加强合作区的硬件建设。从电力布局、供水设施、物流等多方面推进合作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也积极推进英红镇以一个新城镇标准进行建设,满足合作区的生活配套需要,让合作区与英德城镇建设比翼齐飞。

  【发展规划】

  构筑循环经济“孵化器”

  着力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新区,形成特色鲜明的第三代工业园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将以打造多功能综合性新区为目标,产城融合,使产业作为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并持续发展,构筑循环经济的“孵化器”,特色鲜明的“第三代工业园”。

  产业发展区互补协调

  产业是经济合作区的重要内容。经济合作区中,各个产业发展区将互补协调发展。未来,合作区北部将设置有综合产业发展区。北部片区主要包括武广高铁以西、汕昆高速以北、广乐高速出口以东地区。重点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态休闲产业。该区域依托广乐高速出口,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形成英德北部地区的产业服务中心,以服务经济合作区为基础,同时辐射英红产业园、粤北产业新城等地区。

  北部综合产业发展区将依托秀才山东水库和广东省茶叶研究所,积极发展生态休闲服务产业,以绿色住宅、休闲运动及度假功能为主,深入挖掘红茶文化,打造粤北地区重要的高尚生态生活区。

  东南以及西南则是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与创新产业发展区。东南现代制造业聚集区以武广高铁以东、汕昆高速以北地区作为经济合作区启动区,在承接顺德产业转移的基础上,实现区域间产业链的再造,形成相互支撑的良好开局。

  其中,汕昆高速以南、武广高铁以东地区,立足区域门户优势,打造产业创新创业孵化区。优化两江交汇、两溪互融的生态环境,结合两溪交汇的生态环境,以适宜新兴产业生长的新型工业街区,建设顺德中小型企业创新孵化园区。并在此区域引入职业教育功能,挖掘粤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为区域及周边地区的长远发展进行人才资源和智力资源的培养和储备。同时结合职教基地,发展创业孵化基地。

  汕昆高速以南,武广高铁以西地区,发挥区域空间资源优势,打造现代产业规模发展区。规划建设家用电器专业园、装备制造专业园、电子信息专业园、汽配产业园、节能环保产业园等现代产业集群,并建设以五金配件、锻造模具、包装印刷为主的综合配套产业园。

  西南创新产业发展区方面,将以广乐高速以西地区为整个合作区的综合创新产业发展区。结合区域内的山水人文风光,积极塑造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环境。

  城市发展融入产业建设

  城市发展融入产业建设当中是经济合作区的关键一环。在经济合作区的发展当中,专门设置了中部高端服务业发展区,这一区域将是经济合作区产城融合的重要节点。

  该区域也被称之为合作区的“心”。该区域以秀才山以南、武广高铁以西、广乐高速以东、乡道362以北地区,作为合作区的高端服务业发展区。该发展区重点提升生态环境,主要提供城市级别的商业商务中心、文化休闲娱乐以及金融贸易、信息服务、科技研发等生产性服务功能,为合作区提供核心的城市服务功能。

  不久前经过一次国际竞赛,一份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总体规划优胜方案也正式公布。经济合作区的产城融合方向也更加明晰。

  该方案指出,未来,合作区开发时,将依据“滚动开发、分期平衡”的原则,实现项目土地收支平衡的原则,实现项目土地收支平衡、可持续发展。首期开发核心服务区和产业起动区,并修建T型主干路网和核心区环路系统,东西向旅游大道加强与横石塘、望埠镇的联系,促进旅游资源互动,南北向主干道强调与英德主城的联系。核心服务区依靠优美的自然山景主力发展酒店、休闲健康中心、商业服务、茶文化体验区等旅游产业服务功能,既是区内公共服务核心,也是旅游度假基地,配套的商业设施可为后期开发的产业组团提供服务。

  “合作区的二期开发将在T型路网的带动下重点开发围子下组团、仙桥组团以及秀才山北部组团。”方案中提出,围子下组团依托优美的环境以高新产业和培训基地为主导产业,并在村落更新的基础上发展居住和商业服务中心,实现组团内部平衡,同时有力带动全区产业的发展。仙桥组团则以发展传统产业为主,进一步扩大合作区的产业规模。北部组团依靠秀才说北麓,将完善旅游基地的项目功能。

  方案中表示,三期开发位于合作区东南组团和西南组团,该阶段经济合作区已基本成型,在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吸引新型产业,继续完善产业机构。工作、居住和休闲一体化构建互动“再生之环”,两个主题公园点缀于“再生之环”,使游憩与工作充分交融,生态型的经济合作区将以多样的功能、健康理念、崭新的面貌呈现于世人面前。

  【重点产业】

  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

  合作区发展紧扣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广东顺德清远(英德)经济合作区产业发展将以顺德、英德两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核心,紧紧围绕先进装备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以装备制造、家用电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环境友好型先进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培育并适时发展高新技术、研发设计、服务外包等更高附加值新兴产业。同时按城区和园区融合发展理念,构建集科技研发、现代物流、职业教育、康体休闲、生态旅游和配套居住等功能于一体的经济合作区。未来,合作区将通过做强做优主导制造业、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体框架。

  做强做优主导制造业

  主导制造业主要是家用电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制造业。

  家用电器产业方面,合作区将重点发展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绿色化的附加值较高的高端家电产品和零配件。在发展白色家电为主的同时,大力发展具有市场潜力的新兴家电产品。重点支持高端及高效节能型生产线建设、家电行业核心技术开发和关键零部件产业化,以及智能控制、变频技术、大功率压缩机等关键技术开发。争取到2015年,家用电器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20亿元,形成2-3家产值超过20亿元的龙头企业,家用电器产业配套体系基本形成。

  装备制造产业方面,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机械装备产业,重点发展电气机械及设备行业、建材机械行业等机械装备子行业。重点支持为珠三角制造业升级提供基础设备支撑与配套的数控机床系统、新型传感器、数控加工用刀具、柔性组合工装夹具、工业用超声、红外、真空技术加工和检测设备等关键零部件和工作母机。争取到2015年,装备制造业总产值超过100亿元,形成特色鲜明、具备一定竞争力的精密装备及零部件制造的新兴产业集群。

  电子信息产业方面,重点引进新型显示器件、物联网及通讯设备、数字音视频产品、电子信息材料、LED、红外材料及汽车电子等高附加值产品及配套零部件生产。争取到2015年,电子信息制造业总产值超过80亿元。

  培育发展新兴制造业

  新兴制造业主要包括高端消费电子、新能源、节能环保和健康产业。

  高端消费电子产业上,合作区将积极培育新型显示、新一代通信、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高端电子信息产业,重点支持基于高清数字化和三网融合的数字家庭产品,平板电脑、便携式游戏机等高端消费电子产品,以及新一代通信系统网络设备、智能天线及配套覆盖系统、智能终端、射频功率放大器芯片、核心芯片以及关键元器件。

  节能环保产业上,重点开发基础条件好、市场潜力大、整体带动性强的高效节能和环保技术装备及产品。重点支持清洁动力系统和新能源系统,以及节能装备产品、绿色照明系统、水污染防治和水处理设备、大气污染防治装备、固体废弃物处理和资源综合利用装备、环境监测仪器、环保材料和药剂等产品集群。

  健康产业上,重点发展现代中医药、生物制药、保健品、生物农业以及医疗器械产业,特别是家用医疗器械产品,包括家庭康体电子产品、家庭保健器材、家庭按摩产品、家庭医疗康复设备、家庭护理设备。

  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

  现代服务业主要包括现代物流、科技研发、教育培训、旅游休闲四大类。

  现代物流业将依托经济合作区广乐高速出口,在北部产业片区设立物流组团,发展服务于合作区主导产业的区域专业物流服务平台、原材料专业市场,建成粤北地区物流体系的关键节点。

  科技研发业将通过设立创新发展区,重点建设科技企业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企业加速器和科技企业运营基地,为中小型创新企业提供发展平台。还需及时引进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同时发展部分服务外包产业,包括信息技术外包(ITO)、语音外包、物流外包和金融后台服务外包等领域。

  教育培训业将采用联合办学、引资、引智办学等多种形式,强力引入职业技术学院或技工学校,打造“粤北职业教育城”。

  旅游度假业将依托园区内外良好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归侨文化资源,以及周边丰富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珠三角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机遇,发展旅游度假业,建成英德乃至粤北旅游服务中心。

  【发展目标】

  至2012年

  招商引资工作全面铺开,产业启动区建设扎实推进。以顺德现有产业体系和企业转移为基础,制造业先期发展家电、汽配和机械制造业,仍然以终端产品制造为主,同时尽快启动综合配套产业园建设,解决先期入驻企业的生产原辅料、零部件加工、产品包装等配套需求,服务业先期启动配套物流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

  至2015年

  核心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初见成效,以中端的机电产品制造业为主,着力发展家用电器、装备制造和电子信息三大主导产业,重点在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形成一定的关键设备和关键零部件的配套能力;服务业重点发展职业教育、旅游度假、创业孵化。初步形成现代产业基地的格局,实现工业总产值达350亿元,培育形成2-3个新兴产业集群,成为粤北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至2020年

  通过城市环境打造和服务业发展,集聚人才,逐步发展高端消费电子、节能环保和健康产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服务业上科技研发、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和旅游服务方向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工业总产值超过800亿元,基本建成广东省传统产业转移升级示范集群、先进制造和研发服务基地、新兴产业培育发展平台、现代制造服务业创新试验区。

  专题策划:甘志宇 王基国

  专题撰文:刘嘉麟 张培发

  (除署名外)

  专题摄影:卢奕诚(除署名外)

  编辑统筹:杨和平

原创文章,作者:智慧城市,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wuliannews/86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