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战役已然打响!北京七区齐发力

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再加上房山、昌平的山地、丘陵部分,构成了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

 

在北京,一场声势浩大的生态战役已然打响。门头沟、延庆、怀柔、密云、平谷,再加上房山、昌平的山地、丘陵部分,构成了本市的生态涵养发展区。这是一份厚重的生态家底,也是一份沉甸甸的生态重任。

平谷:泃河、洳河循环起来

水不流动就成了死水。今年平谷将启动水系大循环工程,将境内的两大水系泃河、洳河分段进行内部循环,同时新建千亩湿地并筹建河水净化厂,提升河道水质,净化后的河水送回上游,重新汇入到水系中。

前两年,水系循环这个念头就在新城周围尝试了一把。东南的泃河、西边的洳河、北侧的小辛寨石河,将平谷新城环绕其中。通过明渠和暗涵管网,把平谷新城这三条水系两两打通,形成了新城段水系的内部循环。同时与再生水厂相连,一部分再生水补充到河道中,河水的流动让河道清亮了不少。

看到了效果,平谷今年决定继续搞个大事情,那就是让泃河、洳河的上下游都循环起来。简单来说,将平谷界内的泃河、洳河分成三部分,上游、新城段、下游。相应的,所谓水系大循环,也就是让这三段分别循环起来。“通过建泵站、延长管网,将下游的水输送到上游,再顺着河道自然流下,这样水就循环起来了。”

不仅要让水动起来,还要让水更清。未来几年,水系大循环工程的三个重要节点处都将拥有千亩湿地。目前在城北约1200亩的王辛庄湿地已经完成,下一步将在泃河、洳河汇合处的三角洲地带建设约1000亩的湿地,在泃河下游、与河北省三河市交界处的蓄滞洪区建设占地约1500亩的老河湾湿地。新建的河水净化厂也放在下游的老河湾湿地附近。通过对河道水质进行多重净化,提高水质,平谷水系将达到四类水标准。

生态战役已然打响!北京七区齐发力 涵养生态担重任

密云:治理小流域护一库清水

清水下山,净水入库。今年,密云区将在密云水库上游完成30平方公里的小流域治理工程。通过坝墙、林地、草地的层层拦截、过滤,汇入水库的雨水更清澈。

密云巨各庄村,是密云水库生态小流域治理区域之一。进村抬头望,山上是层层叠叠的梯田,整齐又壮观。每一层梯田外围都有一道坝墙,有的是用石头垒砌,有的是用水泥固定。

“有了坝墙,山上这点儿果树地总算是能保住了。”村民齐春生告诉记者。过去没垒坝的时候,下稍微大点儿的雨,地里就会被冲出一条条大沟,作物被冲跑了不说,地块也越冲越小。

小流域治理工程实施后,雨水不往下冲了,山上的植被也长起来了,村里的自来水也变得比从前甘甜了。

和绿化一座山或者整治一条河不一样,小流域治理涉及方方面面的工程。不仅仅是固土,遏制水土流失,流域范围内的污水、垃圾、河道等都要进行同步治理。

今年的30平方公里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具体措施就多达21项,封育保护、污水处理、修排洪渠和防护坝、梯田整修、节水灌溉、整修护坡、改厕、配置垃圾处理设施、沟道清理、湿地恢复等都涵盖在内。其中,新建梯田就达153.7公顷。

“保水是第一责任。”密云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围绕水源保护,密云区将全面完成库区155米高程围网二期工程和148-155米生态修复二期工程,让水库实现封禁管理。同时,深度清理畜禽养殖,完成一级保护区农村污水收集、处理、回用设施改造提升,确保污水收集率、处理率、达标排放率、中水回用率达到100%。

密云水库库滨带去年新增林地1.7万亩。在此基础上,今年密云区还将通过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进一步增加区域林地面积,实现封山育林2.4万亩,改造低效林5.9万亩。一道道林带,就好比一层层生态过滤器,净化着水库上游的来水。

此外,今年密云区还将推进红门川湿地公园、白马关河湿地保护项目建设。提升时光公园、滨河路景观,完成白河两侧带状公园和绿色健康步道建设,积极倡导绿色出行。

未来5年,密云将继续加大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力度,预计2020年,区域森林覆盖率将达65%以上。

生态战役已然打响!北京七区齐发力 涵养生态担重任

门头沟:五大郊野公园现绿海

未进城先见园,一进城便进园。今年,门头沟将在门城地区规划建设5处大型湿地郊野公园,总面积达3600余亩。建成后,门头沟新城将被清波绿林环绕。

沿莲石路一路向西,到达门头沟莲石湖西路。道路左侧,一片开敞的空地,就是五处公园之一——石龙科技公园所在地。这处公园占地624亩。从规划效果图上看,建成后水系蜿蜒,蒲苇成片。亲水栈道连接着一处处景观节点。

“门城是门头沟仅有的平原地区,只占全区面积的2%,但居住着约19万人口,占全区人口总数的80%。”门头沟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全区人口的主要聚居地,门城现有的公园绿地却不多,居民休闲健身找不到好去处。

门头沟是典型的山城。倚靠着永定河,又有丰饶的水系。如何让山、水、城融为一体,在扩大绿色生态空间、环境容量的同时,给居民创造休闲之地,成为门头沟区委区政府这几年重点研究的生态课题。

站在石龙科技公园畔,向远处眺望,莲石湖湿地公园已经在几年前建成。曾经坑坑洼洼的河床,变成了烟波浩渺、清新爽朗、隽秀灵动的景观长廊。

而伴随着五大公园建设推进,这样的景象在门城地区将触目可及。门头沟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石龙科技公园、永定河科普公园、绿海奥运公园、门城中央公园、永定河红色文化公园的项目前期手续正在推进,争取年内取得立项批复,为2018年各个项目的实施奠定基础。

不仅是城区。层峦叠嶂的深山区,今年也有生态建设的“大手笔”。清水、斋堂、雁翅、王平、妙峰山、潭柘寺等山区镇,生态修复工程将于春季启动。过去因为开矿造成的山体破坏,将通过工程技术手段,覆盖绿植,恢复原有的生机和活力。工程区共计31处,总修复面积5.5平方公里。

在妙峰山镇、斋堂镇、清水镇、大台办事处,集中连片的山区造林工程,将于春季和雨季启动。总造林面积264亩,按照设计全部是景观生态林。不仅有挺拔的乔木,还有花灌木和绚烂的林下地被野花,深山再添迷人风景。

生态战役已然打响!北京七区齐发力 涵养生态担重任

房山:森林成片 湿地成群

启动琉璃河湿地公园、青龙湖森林公园二期的建设,为小清河两岸打造风光……房山,今年的生态建设亮点频出。占地近万亩的琉璃河湿地公园将建成集湿地景观、防洪和治污功能于一体的京西南地区最大的综合性湿地公园。青龙湖森林公园以树类繁多为特点,将栽植乔木43万株,种类包括国槐、刺槐、白杨、白蜡、山桃等100余种,成为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今年,房山还将根据规划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为小清河两岸打造风光走廊,整体构建成生态宜居的城市公园生态圈。

另外,该区还将创设区级生态保护科技服务平台,围绕房山区的森林防护、废弃矿山修复、农田沟域及农业循环经济等领域,完成工程实施质量监控体系和生态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将房山区打造成一个拥有自然保护区、湿地、森林的生态涵养区。还将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建设成片森林和恢复连片湿地,推进河流景观治理、小清河现代都市风光走廊、绿道体系建设等,促进生态修复,扩大生态空间。

置身佛子庄乡英水沟沟域,整齐划一的民俗院落映入眼帘。该乡实施了“彩林上山”工程,绿化美化山区植被1000余亩,并将当地居民搬走后空置下来的上万平方米民居,打造成了城市高端人群休闲旅游度假场所。

怀柔:抚育林近29个颐和园

怀柔,国家级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森林覆盖率高达56.4%。不过,林子虽大,质量却参差不齐。今年,怀柔将实施12.6万亩的生态公益林林木抚育工程。相当于29个颐和园大小的林地,通过科学的改造、提升,将发挥出更大的生态效益。

怀柔九渡河镇杏树台村,一片500亩的林地,经过两三年的抚育,现已成为充满野趣的山野公园。“头几年,这山根本进不去人。”杏树台村支部书记王俊雄说,山上的树95%都是原始次生林,经过数十年的自然生长,越来越密,风进不来,阳光也进不来,树越长越差。

纳入森林健康经营项目后,林子通过科学间伐,减小了密度。阳光照进了林窗,优势树木越长越壮。被伐除的树木就地利用,做成了栈道、亭子、垃圾桶,给游客进山休闲提供便利。

包括杏树台村在内,怀柔区已经打造了16个森林健康经营示范区,总面积超过54万亩。通过抚育山林、恢复小型湿地等形式,唤醒山林的生机和活力,在固碳释氧、保持水土、调节地区小气候、提高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更大的生态效益。

今年,怀柔区继续实施生态公益林林木抚育工程,总面积12.6万亩。部分立地条件较好的林地,也将像杏树台村一样,开辟林间小道,增加休闲设施,向市民开放。

近年来,怀柔区陆续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平原造林、中幼林抚育等系统工程,全区林木绿化率和森林覆盖率分别与2011年相比提高3.4和3.2个百分点,达到78.9%和56.4%。潮白河怀柔段,通过沙坑造林,沙尘滚滚的现象彻底消失。

作为重要的水源涵养区之一,怀柔今年还将加大治水力度。全区计划投资超4亿元,在桥梓等6个镇新建污水和再生水管网125.8公里,新建污水提升泵站9座、再生水泵站1座;建设怀柔新城南部地区污水干线工程,完善怀柔新城南部地区污水收集系统。另外,将在九渡河镇、渤海镇和长哨营乡等地启动小流域治理82平方公里;在全区农村地区,新建、改造村级污水处理站26座,让污水不出村。

昌平:拓展绿色休憩空间

经过60多年的绿化造林,北京山区可绿化空间已所剩无几。昌平区独辟蹊径,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将农民手中的边角地、低效果树地集中到镇政府绿化造林。今年,通过这一方式,昌平山区将增6000亩新林。

初春,沿昌平流村镇高芹路进山,道路两侧,一片片新造的景观林连方成片。国槐、油松、栾树、白皮松、金枝榆、黄栌等耐旱树种,仿佛给青山镶上了一道美丽花边。

“这是去年的项目。”昌平区园林绿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流转农民土地造林,是昌平开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一项创新,既扩大了山区的绿量,又通过土地流转、绿岗就业等形式提高了当地农民爱绿、建绿、护绿的积极性。

昌平区委区政府多次到山区调研,最终确定由区财政出资对土地进行流转,费用参照该区平原造林土地流转标准,每亩地每年的流转费用是2500元。

纳入山区造林工程政策范围的全是偏远的山区、半山区,包括流村、延寿、南口、十三陵四个镇。符合造林条件的边角地、撂荒地、低效果树地总计约4万亩。全部流转后,年土地租金将达到1亿元,预计可吸收1100名当地劳动力就业。在造林面积最大的流村镇,农民人均增收将达4000余元。

根据山区气候条件,侧柏、油松等耐寒、耐旱的北京乡土树种将是造林主力;民俗村、风景区周边,交通主干道两侧,将大面积种植黄栌、元宝枫、栾树等彩叶树,营造绚烂的秋季景观。

维护京北绿色生态屏障,昌平今年还将启动1.5万亩低效林改造和4.4万亩森林健康经营工程。低效林,通过伐除病死树,增加树种,改善林分结构,让长不大的小树获得更多的阳光雨露。森林健康经营,将对建成20年以上的林子进行改造,打开密不透风的林间通道,让游客进入林中游憩、赏景。

昌平平原地区,今年将快马加鞭,围绕“一楔三廊”做好生态文章。平原地区将新建、改造5000亩林地,同时加快实施沙河湿地公园、东小口运动休闲公园等项目,未来科技城滨水公园将于年内正式开放。

在人口稠密的昌平新城、城乡结合部地区,积极拓展绿色休憩空间,采取见缝插绿等方式,打造一批小微绿地和“口袋公园”,为居民谋取更多生态福利。

延庆:还妫河水饮用标准

位于北京西北部的延庆是全市唯一一个全境均为水源保护地的区域,95%的土壤为一级,林木绿化率超过70%。净水、净土、净气,延庆素被冠以首都“后花园”。

2019年,世园会将在此举办,以此为契机,延庆就提升生态涵养能力等方面打出一系列重拳,对妫河进行生态走廊建设,提升两岸绿化美化层级,还将继续实施1.06万亩的世园大道绿化工程,并将完成京津风沙源治理3.7万亩,完成妫河两岸、京藏高速等重点区域绿化1.5万亩,以实现“两环水系映新城、多处湿地绕世园”的新貌。

沿妫河南岸的环湖南路一路西行就进入了世园会园区。世园会园区占地共960公顷,由围栏区、非围栏区和世园村3部分组成。环湖南路北侧设置有一米多高的绿色围栏,围栏内便是世园会园区的核心,这里将建设“四馆一中心”、一处园艺小镇和一条园艺产业带。

其中,“四馆一中心”包括建设中国馆、国际馆、植物馆、生活体验馆和演艺中心;园艺小镇在谷家营村位置建设,届时将集中展示生活园艺,“去年之前我们已将围栏区内的拆迁全部完成,共涉及谷家营村等两个村庄1034户。”相关负责人说,“世园村内有耕地、村庄、河流,园区内外有绿化、景观、道路、场馆等建设。”

因妫河贯穿整个园区,世园会要求妫河水质达地表Ⅲ类标准,目前的妫河水距离达标尚有一段距离。以妫河为轴,延庆要围绕妫河建一个4万亩的生态林,并将两岸的农户、企业及种植、养殖等全部清退,以提升水质,涵养生态。

现场,据延庆区园林绿化部门负责人介绍,对妫河生态的治理总体规划即将出台,“因妫河两岸都是平原,生态环境承载力比较小,加上两岸树木已种有10年,从结构上来说缺乏灌木及草本植被,杨柳、榆树种植较多,树种也不够丰富,所以现在妫河生态需要全面提升完善,需要补种树木,并绿化、美化两岸。”

原创文章,作者:冰川,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ihuichengshi.cn/xinwenzixun/30850.html